點 ●●● 分享 | 關注 公眾號
「釋名」 木瓜又名楙、貼梗海棠、鐵腳梨、川木瓜、皺皮木瓜、宣木瓜、木瓜實、秋木瓜、酸木瓜,木瓜核、木李核、木瓜子,木瓜枝,木瓜根、木李根、海棠根。
「入藥部位」 成熟果實(木瓜)、種子(木瓜核)、枝葉(木瓜枝)、根(木瓜根)。
「性味」
木瓜:味酸,性溫。《雷公炮炙論》:"香,甘酸。"《別錄》:"味酸,溫,無毒。"《千金·食治》:"味酸鹹,溫,澀,無毒。"《藥品化義》:"味酸,性涼。"《玉楸藥解》:"味辛,性澀,微寒。"
木瓜核、木瓜枝、木瓜根:酸、澀,溫。《綱目》:"酸澀,溫,無毒。"
「歸經」
木瓜:入肝、肺、腎、脾經。李杲:"人手足太陰血分。"《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肝三經。"《本草經疏》:"入足太陰,陽明,兼入足厥陰經。"《本草正》:"入脾、肺、肝、腎四經。"
木瓜核:入心、大腸經。
木瓜枝:入肝、胃經。
木瓜根:入肝、脾經。
「功效」
木瓜:舒筋活絡,和胃化溼。
木瓜核、木瓜枝、木瓜根:祛溼舒筋。
「主治」
木瓜:治療溼痺拘攣,腰膝關節酸重疼痛,暑溼吐瀉,轉筋攣痛,腳氣水腫。
木瓜核:治療霍亂,煩躁氣急。
木瓜枝:治療霍亂吐下,腹痛轉筋。
木瓜根:治療霍亂,腳氣,風溼痺痛,肢體麻木。
「附方」
木瓜
1、治吐瀉轉筋。
㈠木瓜一枚(大者,四破),陳倉米一合。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時時溫一合服之。
㈡木瓜汁一盞,木香末一錢匕。上二味,以熱酒調下,不拘時。
㈢木瓜幹一兩,吳茱萸半兩(湯七次),茴香一分,甘草(炙)一錢。上銼為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紫蘇十葉,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2、止吐。
木瓜(末)、麝香、膩粉,木香(末)、檳榔(末),各一字。上同研,麵糊丸,如小黃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水下,無時服。
3、治瀉不止。
米豆子二兩,木瓜、乾薑、甘草各一兩。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不以時。
4、治風溼客搏,手足腰膝不能舉動。
木瓜一枚,青鹽半兩。上用木瓜去皮臍,開竅填吳茱萸一兩,去枝,將線系定,蒸熱細研,入青鹽半兩,研令勻,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茶酒任下,以牛膝浸酒服之尤佳。食前。
5、治腰痛,補益壯筋骨。
牛膝二兩(溫酒浸,切,焙),木瓜一枚(去頂、穰,入艾葉一兩蒸熟),巴戟(去心)、茴香(炒)、木香各一兩,桂心半兩(去皮)。上為細末,入熟木瓜並艾葉同杵千下,如硬,更下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鹽湯下。
6、治腳膝筋急痛。
煮木瓜令爛,研作漿粥樣,用裹痛處,冷即易,一宿三、五度,熱裹便差。煮木瓜時,入一半酒同煮之。
7、治筋急項強,不可轉側。
宣州木瓜二個(取蓋去穰),沒藥二兩(研),乳香一兩(研)。上二味納木瓜中,用蓋子合了,竹籤定之,飯上蒸三、四次,爛,研成膏子,每服三、五匙,地黃酒化下(生地黃汁半盞,無灰上醞二盞和之,用八分一盞,熱暖化膏)。
8、治一切腳氣,腿膝疼痛。
花木瓜一個(切下頂作蓋,去穰),附子一隻,炮去皮,曬,為細末。上將附子末安在木瓜內,再以熟艾實之,將頂蓋之,用竹籤籤定,復以麻線縛之。用米醋不拘多少,於瓷器內煮爛,石器中爛研為膏,即用二、三隻碗,以匙攤於碗內,自看厚薄得所,連碗覆於焙籠上慢火焙,時時以手摸,如不沾手,以匙抄轉依前攤開,勿令面上焦幹,恐成塊子,如此數次,看乾濕得所,方可為丸,空心用溫酒送下三、五十丸。
9、治幹腳氣,痛不可忍者。
幹木瓜一個,明礬-兩,煎水,乘熱燻洗,
10、治溼腳氣,上攻心胸,壅悶痰逆。
木瓜一兩(幹者),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一兩(去蘆頭),桂心半兩,丁香半兩,檳榔二兩。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三十丸。
11、治腳氣疼痛,不問男女皆可服。如人感風溼流注,腳足痛不可忍,筋脈浮腫,宜服之。
檳榔七枚,陳皮(去白)、本瓜各一兩,吳茱萸、紫蘇葉各三錢,桔梗(去蘆)、生薑(和皮)各半兩。上細切,只作一遍煎,用水三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去渣,再入水二碗煎渣,取一小碗,兩次藥汁相和,安置床頭,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溫服亦得。
12、治腳氣衝心,胸膈痞滯,煩悶。
大腹皮一枚,紫蘇一分,幹木瓜一分,甘草一分(炙),木香一分,羌活一分。細銼為飲子,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一升煎至三分,通口服之。
13、治赤白痢。
本瓜、車前子、罌粟殼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14、治臍下絞痛。
木瓜一、二片,桑葉七片,大棗三枚,(碎之)。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頓服之。
15、治積年氣塊,臍腹疼痛。
木瓜一兩(三枚),硇砂二兩(以醋一盞,化去夾石)。上件木瓜切開頭,去瓤子,納硇砂,醋入其間,卻以瓷碗盛,於日中曬,以木瓜爛為度,卻研。更用米醋五升,煎上件藥如稀湯,以一瓷瓶子盛,密蓋,要時旋以附子末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以熱酒化一丸服之。
16、治蕁麻疹。
木瓜六錢,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劑。
木瓜枝
1、治療霍亂吐下轉筋,治療腳氣。
木瓜枝、葉、皮、根,煮汁飲。
2、治小兒熱痢。
煮木瓜葉飲之。
木瓜根
治療霍亂吐下轉筋,治療腳氣。
木瓜枝、葉、皮、根,煮汁飲。
「用法用量」
木瓜
內服:煎湯,鮮者1~2兩;研末5~8分;或絞汁飲。
外用:煎水洗。
木瓜核
內服:適量,生嚼。
木瓜枝
內服:煎湯,10-15克。
木瓜根
內服:煎湯,10-15克;或浸酒.
外用:適量,煎水洗。
「禁忌」
木瓜:
《食療本草》:不可多食,損齒及骨。
《醫學入門》:忌鉛、鐵。
《本草經疏》:下部腰膝無力,由於精血虛、真陰不足者不宜用。傷食脾胃未虛、積滯多者,不宜用。
木瓜核、木瓜枝、木瓜根:孕婦慎用。
「生長環境」
栽培或野生。
「分布地域」
栽培或野生,分布華東、華中及西南各地。主產安徽、浙江、湖北、四川等地。此外,湖南、福建、河南、陝西、江蘇亦產。安徽宣城產者,習稱宣木瓜,質量較佳。
「採集收藏」
木瓜:7-8月上旬,木瓜外皮呈青黃色時採收,用銅刀切成兩瓣,不去籽。薄攤放在竹簾上曬,先仰曬幾日至顏色變紅時,再翻曬至全乾。陰雨天可用文火烘乾。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木瓜核:9-10月間採收,將成熟的果實剖開,取出種子,鮮用或曬乾。
木瓜枝:全年均可採收。
木瓜根:全年均可採,將根挖出,洗淨,切片曬乾。
「炮製」
木瓜:清水洗淨,稍浸泡,悶潤至透,置蒸籠內蒸熟,乘熱切片,日曬夜露,以由紅轉紫黑色為度。炒木瓜:將木瓜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焦為度。
「性狀」
木瓜:又名:皺皮木瓜。為乾燥果實,呈長圓形,常縱剖為卵狀半球形,長4~8釐米,寬3.5~5釐米,厚2~8毫米。外皮棕紅色或紫紅色,微有光澤,常有皺摺,邊緣向內捲曲。質堅硬,剖開面呈棕紅色,平坦或有凹陷的子房室,種子大多數脫落,有時可見子房隔壁。種子三角形,紅棕色,內含白色種仁1粒。果肉味酸澀,氣微。以個大、皮皺、紫紅色者為佳。
「相關論述」
木瓜:
李杲:木瓜,氣脫能收,氣滯能和。
《綱目》:木瓜所主霍亂吐利轉筋、腳氣,皆脾胃病,非肝病也。肝雖主筋,而轉筋則由溼熱、寒溼之邪襲傷脾胃所致,故筋轉必起於足腓,腓及宗筋皆屬陽明。木瓜治轉筋,非益筋也,理脾而伐肝也,土病則金衰而木盛,故用酸溫以收脾胃之耗散,而借其走筋以平肝邪,乃土中瀉木以助金也。木平則土得令而金受蔭矣。《素問》云: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孟詵云:多食木瓜損齒及骨。皆伐肝之明驗,而木瓜入手、足太陰,為脾胃藥,非肝藥,益可徵矣。
《本草正》:木瓜,用此者用其酸斂,酸能走筋,斂能固脫,得木味之正,故尤專入肝益筋走血。療腰膝無力,腳氣,引經所不可缺,氣滯能和,氣脫能固。以能平胃,故除嘔逆、霍亂轉筋,降痰,去溼,行水。以其酸收,故可斂肺禁痢,止煩滿,止渴。
《本草新編》:木瓜,但可臣、佐、使,而不可以為君,乃入肝益筋之品,養血衛腳之味,最宜與參、術同施,歸、熟(地)並用。
《得配本草》:血為熱迫,筋轉而痛,氣為溼滯,筋緩而軟,木瓜涼血收脫,故可並治。
《本草求真》:木瓜,酸澀而溫,止屬收斂之品,何書備著其功曰理脾、舒筋、斂肺?緣暑溼傷人,揮霍撩亂,吐瀉交作,未有不累脾胃而傷元氣,損營衛而敗筋骨。木瓜氣味酸澀,既於溼熱可疏,復於損耗可斂,故能於脾有補,於筋可舒,於肺可斂,豈真肺胃虛弱,可為常用之味哉?然使食之太過,則又損齒與骨及犯癃閉,以其收澀甚而伐肝極,奈人僅知理腳,而不審其虛實妄投,殊為可惜。陳者良。
《本草思辨錄》:考古方用木瓜之證,如腳氣、腳痿、腹脅脹滿,多與辛溫藥為伍,不外驅寒溼之邪,輯浮散之氣,雖功在降抑,而終不離乎斂,故其治筋病於轉戾為宜,拘攣則非其所長。獨許叔微以木瓜治項強筋急,謂少陰之筋從足至項,為肝腎受邪所致。是病雖在上而因仍在下。其以乳香、沒藥為佐使,則其以伸筋任乳、沒,不以責木瓜,亦可見矣。
《雷公炮炙論》:調營衛,助谷氣。
《別錄》:主溼痺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
《食療本草》:治嘔晼風氣,吐後轉筋,煮汁飲之。
《本草拾遺》:下冷氣,強筋骨,消食,止水痢後渴不止,作飲服之。又腳氣衝心,取一顆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嘔逆,心膈痰唾。
《海藥本草》:斂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
《日華子本草》:止吐瀉奔豚及腳氣水腫,冷熱痢,心腹痛,療渴。
王好古:去溼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脹善噫,心下煩痞。
《日用本草》:治腳氣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腫。
木瓜核:
《綱目》:治霍亂煩躁氣急,每嚼七粒,溫水咽之。
木瓜枝:
《別錄》:主溼痺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
《千金方》:治小兒熱痢,煮木瓜葉飲之。
木瓜根:
《日華子本草》:治腳氣。
《本草圖經》:根、葉煮湯淋足脛,可以已蹷。
《分類草藥性》:風溼麻木,泡酒服。
- End -
本文僅普及中醫常識,不做處方
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微信公眾號:BenCaoDaQuan
1、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2、覺得本文不錯就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