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滅亡的原因是啥?真是由於隋煬帝荒淫無道嗎?其實我們都錯了

2020-12-16 方圓文史

過去我們在談及隋朝滅亡的原因時,總將它歸結為是由於隋煬帝的荒淫無道、橫徵暴斂。總而言之,就是隋煬帝的暴政造成的。比如他勞民傷財修建大運河、徵高麗、下江南等等,隨便哪一件都夠老百姓們受的。

既然皇帝這樣殘暴,那就乾脆揭竿而起,推翻隋朝的統治。於是,老百姓們便紛紛抄起傢伙反抗。

可問題是,這些都是我們以往的認知,如果我們能回到歷史現場中去看一下話,事實還真是如此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我們都知道,隋煬帝的年號叫「大業」,也就是要成就一番事業的意思。此外,隋煬帝在位時還給自己定下了「尚秦漢之規摹」的人生目標,意思就是要學習秦始皇和漢武帝,實現大一統!

實際上,如果你仔細去看隋朝的歷史就會發現,隋朝有點像當年的秦朝,同樣是在結束前面各國紛爭之後,建立起來的國度。而這種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朝代,所面臨的問題更多,形勢也更複雜!

所以,作為一個有著雄心壯志帝王,隋煬帝必定會借在位期間,多做實事,努力讓隋朝成為真正的大一統國家!

比如他就曾經親率大軍穿過海拔超過四千米的祁連山,同時又在燕支山會見來自西域各國的商旅和使者,從而使得被戰亂破壞了幾百年之後的絲綢之路,在楊廣的努力之下又重新繁榮了起來。

此外,隋煬帝修建大運河,雖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從長遠來看,大運河對後續中原帝國的影響都是非常之大的,不說遠的,就說唐朝吧,在安史之亂時,如果沒有大運河從南方運送糧食補給到洛陽,唐王朝恐怕早就亡國了!

然而儘管如此,唐朝的史官在給隋煬帝編史時,修建大運河卻成了隋煬帝的暴政表現之一。

當然,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除了貫通南北,便利交通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運兵!

運兵用來幹嘛呢?當然是為了實現大一統的宏偉目標。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大運河的走向就可以看出來,大運河有一條分支是直接連到北京之地的(如下圖)!

而為了更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隋煬帝一刻也沒有閒著,相反,他夙興夜寐,整日都在籌劃著怎樣實現自己的目標。

他當皇帝一共十四年,但住在長安的時間卻只有短短的兩年,住在洛陽的時間,也只有四年左右,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全國各地視察工作。

人生太過短暫,想要儘快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就不能停下來。

不過也許看到這裡你就會覺得奇怪了,既然這隋煬帝那麼勤政,隋朝應該是越來越富強才對,怎麼會這麼快就滅亡了呢?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咱們就不得不來說一下隋煬帝「三徵高麗」了!

我們都知道,從東漢末年開始,一直到隋朝建立,中國大地上一直處於戰亂之中,而較為偏遠的遼東半島地區一直以來都與中原王朝脫離,自始至終都沒能掌握在中原王朝的手裡。要知道,這遼東半島之地原本就是漢朝的四郡之地,是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從東漢末年開始,遼東半島地區就一直沒有收復。而隋煬帝想要建立大一統帝國,就必須要收復該地區,否則國家的統一就沒有完成,自己的目標也就沒有實現。

為此,隋煬帝便集結了35萬大軍,徵討高麗!

在楊廣繼位的時候,隋朝雖然剛建立不久,國內也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但是絕對有足夠的實力徵討高麗,並且也一定能獲得成功。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隋煬帝雖然兵精糧足,但他卻忽略了高麗所在的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複雜的地理環境。隋軍出海作戰,本身就沒有什麼優勢可言,所以在第一次徵討高麗的時候,三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可是,隋煬帝也始終沒有放棄徵討高麗的決心,既然第一次失敗了,那就總結經驗,再發動一次。於是,隋煬帝又再一次發動了徵討高麗的戰爭。

而就在高麗正準備投降的時候,隋朝統治集團內部卻發生了叛亂,很多貴族也都相繼起來支持叛亂。隋煬帝沒辦法,只好帶著軍隊回來。最後叛亂問題是解決了,但也讓他失去了收復遼東的大好機會!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仗從來都是燒錢的活動,而除了燒錢,在戰爭中還陣亡了很多將士,從而使得國內生產力極度匱乏。在那個小農經濟時代,沒有了勞動力,就意味著糧食減產,而沒有糧食,百姓就生活不下去。

再加上朝廷為了戰爭而大肆收刮民財充當軍餉,徵收徭役為軍隊運送戰爭物資等等,這一系列舉措,讓原本就不穩定的隋朝變得更加動蕩不安。

隋煬帝自然也知道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但他還是毅然決然的發動第三次徵討高麗的戰爭。

如此巨大的消耗,連隋朝這樣的大國都承受不了,更別說是高麗這樣的小國了。所以在第三次徵討高麗的戰爭中,高麗實在撐不住了,只好向隋朝投降!

縱然如此,隋王朝也不過是取得了表面的勝利,此時的大隋帝國內部已經徹底垮掉了,人民的生活日益窘迫,接著便紛紛起來反抗隋朝的統治。而這還只是外部危機,在隋朝統治階級內部,也同樣危機四伏,此時的隋王朝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亡國就在眼前了!

而最後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叛軍殺害,隋王朝就此宣布滅亡!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隋朝的滅亡並非是因為隋煬帝的荒淫無道,而是因為他太過心急了。為了實現他那宏偉的目標,他並沒有讓剛從戰火中走出來的百姓休養生息,反而還不遺餘力的大搞國家建設和統一,最後終於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實乃可悲,可嘆也!你們怎麼看呢?

參考文獻:《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兩宋》、《中國史綱》、《隋唐五代史》等;

相關焦點

  • 強大的隋朝是因為隋煬帝昏庸才滅亡嗎?
    對於隋煬帝楊廣有人說他荒淫無度,濫用民力導致民不聊生最滅亡,也有人說他是千古一帝。那麼隋煬帝楊廣究竟是一位怎麼樣的皇帝呢? 隋煬帝在位期間開鑿大運河,大大加強了南北的溝通,我們知道在隋朝之前,南北朝分裂長達300年,在隋朝之後華夏大地基本上杜絕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其次隋煬帝攻滅吐谷渾首次將青海高原納入了華夏的版圖
  • 隋煬帝奪權篡位、貪圖享樂,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
    一言以蔽之,失國之責,都歸咎於君王的「貪慾」。但說起來,這些解釋其實都很毛躁,是一種人云亦云的說法,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秦二世失國的原因,在某種意義上,應該歸咎於秦始皇。因秦始皇在國內實行高壓政策,以嚴刑峻法控制國內百姓,建設浩大工程,讓百姓不能在土地上安心勞動。秦二世當上皇帝後,並沒有調整這一政策。
  • 大家可曾了解過隋朝,隋朝這麼強大,為什麼會滅亡!
    了解一點點隋朝歷史的是不是有點迷茫,隋朝不就是荒淫無道所以才被滅的嗎?其實他滅亡的理由是得罪了一個隋朝相當強大的勢力,隋煬帝的發展和他們的發展方向相反列入以下廣開科舉:廣開科舉其實沒什麼錯,甚至是給了貧苦人家和普通百姓一條出路,但是隋朝的那股勢力可以說是貴族根本不想這樣,因為如果貧苦人家和他們走到同樣位置這便是擋了他們的路,而且這樣的話隋朝雖然會強但是他們的利益,財路便會得到壓制那怎麼辦呢
  • 都說隋朝亡於隋煬帝,但毛主席認為:隋文帝時代「蘊藏大亂」
    要知道,毛主席對歷代開國皇帝一般都比較推崇,比如秦始皇、劉邦、漢武帝、劉秀等人,都評價非常高,但對隋文帝楊堅,卻只有這四個字——「蘊藏大亂」。隋朝初建的時候,楊堅專門命人修改前朝的法令,把一些殘酷的刑法,比如梟首、車裂、鞭刑等全部革除,重新制定了新律,也就是《開皇律》,所有一切依法辦事,國家治理很快就理順了。但是,楊堅到了晚年的時候,卻搞起了一言堂,視法律如兒戲,自己想幹啥就幹啥,《開皇律》在他面前,就是一紙空文。
  • 盡道隋亡為此河:你以為隋朝滅亡,真的是因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
    世人常常說,隋朝的滅亡是因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導致的。雖然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與秦始皇修馳道、萬裡長城一般,是惠及後世的萬世之功,但是因為其濫用民力,釀成了隋朝末年的農民大起義,最終在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中,隋煬帝身死國滅。可是,歷史上的隋朝,真的是因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而滅亡的?答案是否定的。
  • 隋煬帝真是個昏君嗎?其實並不是.他的昏庸名頭是受後世批判而來
    時至今日,人們一提到暴君,幾乎都會提及隋煬帝,可以說,他是中國古代臭名昭著的一位帝王,甚至在對死者保留尊重的古代,身亡後還要被冠上「煬」這個諡號,暴君甚至演變到昏君的地步。在很多人眼中,隋煬帝在位期間除了吃喝玩樂就是驕奢淫逸,根本沒有為國家做出一點點貢獻,隋煬帝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嗎?
  • 鮮為人知的歷史:隋朝滅亡後,又在塞北續命十年,最終被唐朝滅亡
    文/格瓦拉同志眾所周知,隨著李淵在公元618年稱帝建唐,立國僅37年的隋朝正式滅亡
  • 荒淫無道的隋煬帝到底有多荒淫?專門修了一個樓,裡面藏的全是美女!
    我們都說隋煬帝楊廣荒淫無道,沉醉於花天酒地,是個大淫魔。就這一點來說,還真不冤枉他,隋煬帝絕對不屬於那種潔身自好的人。
  • 秦朝和隋朝都有強大武力做後盾,為何到二世就滅亡?原因無非三點
    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並率先通過科舉選拔士大夫,毫無疑問,這兩個朝代都是偉大的,都以其強大的力量而聞名,但遺憾的是,兩個朝代都在第二世就滅亡了,最大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戰爭與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進行,消耗了國力和人力資源,使人民不堪忍受。
  • 隋煬帝為何不惜一切代價三徵高句麗,追根溯源,還是為挽回權威
    隋朝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比較短命的一個朝代,僅僅生存了37年就開始走向滅亡。隋煬帝親手斷送隋朝性命隋煬帝和高句麗死磕,原因簡單有很多人都在好奇,那麼為什麼當時隋煬帝不惜一切代價要和高句麗死磕隋煬帝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內心裡特別不高興,其實他最擔心的就是這兩個潛在對方的高手,萬一一起來對抗隋朝,那麼就像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了。
  • 隋煬帝:為何要巡狩?窮奢極侈只是表象,鞏固隋朝政權才是目的
    且更是於貞觀十年(636年)才編訂成書,這個時候連隋朝政權都已經滅亡了,自然也就不存在隋煬帝篡改史書的可能,唐朝統治者自然也更不可能去誇讚前朝帝王。」——《隋書·煬帝上》顧名思義,巡狩船隊從頭到尾,絕大多數都是隋朝的「文武百官」以及「將校官兵」,那麼這還是傳統意義上的「巡所守也」,亦或者「以宣聲教」嗎?明擺著是在表現隋朝那強大的「軍政」實力呀。
  • 隋煬帝死後隋朝並沒有結束
    很多人都以為,隋朝和秦朝一樣都是二世而亡。其實不然,秦朝理論上是三世(子嬰)而亡,而隋朝理論上是五世(楊侗)而亡,另一種說法是四世而亡(即排除宇文化及所立的楊浩)。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弒殺後,宇文化及立隋煬帝的侄子楊浩為帝,但由於當時混亂割據,隋朝幾乎同時又後先後由兩位楊廣的孫子楊侑和楊侗繼位,此二人雖然是被李淵和王世充脅迫著,有其名而無其實,但也不能說不存在。其中,楊侑於公元617年,李淵攻入長安後被立為皇帝,但第二年就遭廢黜。
  • 隋朝滅亡的根不在楊廣,在楊堅,這一點被房玄齡一眼看穿!
    說到大隋王朝的滅亡,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是因為隋煬帝楊廣的荒淫無道,不惜國本,窮奢極欲,濫起徵伐,在其暴政統治之下終於激起了民變,到後來朝廷已經無力平復叛亂,最終由隴西貴族李氏結束了天下紛爭。隋朝滅亡以後,隋煬帝楊廣也就成為中國歷史上繼秦始皇嬴政之後的第二位暴君,「棄德窮兵,身戮國滅。」故而,直到今日一談起隋朝歷史,我們都不禁唏噓!
  • 隋朝滅亡後,楊廣的六個孩子,李淵是怎麼處置的?
    唐朝的強大,並不僅僅是因為大唐的皇帝,如唐太宗、唐玄宗等人都非常英明神武,帶領國家一步步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還在於大唐王朝繼承了前朝隋朝的衣缽,將隋朝時期留下的很多有力措施都保留了下來,才使得唐王朝能在短短數十年的時間內就快速發展
  • 秦朝與隋朝都是二世而亡,那兩者有什麼共通點嗎?
    除此之外, 隋煬帝楊廣 繼位後,又遷都洛陽以發展當地民生經濟,同時修建大運河以求貫穿南北通航,所以此舉無疑是為後世留下了非常寶貴的地理優勢政策。秦朝建立之初因為百廢待興,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是第一個封建王朝,所以很多規章制度都是首次出現。但也正因如此,導致秦朝在各項制度的發展上都是舉步維艱,最終在14年後含恨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秦朝滅亡後他們的一切經驗教訓都被後世王朝所吸納,尤其是漢朝。
  • 一眼隋朝四十年,隋煬帝如何暴政而亡國
    隋朝在漫長的中華歷史上雖如曇花乍現一般僅存在了不到四十年,但這個朝代卻如歷史長河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璀璨異常。東漢滅亡後,經歷了漫長而混亂的四分五裂,直到隋朝的開國之君隋文帝楊堅才結束了南北朝三百年的風雨戰亂。楊堅雖然是北周的世族出身,但他的生活卻極為簡樸,好像是守著家業謹慎過日子的平民百姓一樣。
  • 宇文化及發動政變弒殺隋煬帝後,隋朝有沒有忠臣與叛臣叛軍鬥爭?
    隋朝王室、外戚、貴族等被殺上百人,做了隋王朝的殉葬品。雖然此時尚有代王楊侑在京都長安城、越王楊侗在東都洛陽城打著隋朝的旗號,隋朝仍執掌著三分天下;但是,歷史學家一般將隋煬帝被殺作為隋朝滅亡的標誌性事件。一、佞臣投機宇文化及發動叛亂前後,許多朝臣已經意識到時局的危難,江都發生變亂已經不可避免了,只是時間問題了。而且時間已經不可能無限期往後拖延了。
  • 隋煬帝勞民傷財?楊廣:我可是千古一帝,不信看地圖
    說起隋煬帝楊廣,相信在很多人的意識裡都會浮現一個橫徵暴斂、頻繁發動對外戰爭的「暴君」形象。如若再結合隋末農民起義的時代背景,勢必就會導致很多人受「主觀意識」的影響而將隋朝的滅亡跟隋煬帝楊廣聯繫到一起,認為正是因為隋煬帝的勞民傷財之舉,才最終導致了隋朝的覆滅。
  • 隋朝有六位皇帝,除了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剩下的四位是誰?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隋煬帝怎樣斷送了剛剛大一統的隋朝
    隋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短命的王朝,它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使南北方重歸統一。同時,隋王朝承上啟下,對後世的大唐王朝也有諸多的借鑑。隋朝在文帝楊堅時期,銳意進取,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更是在楊廣即位的前幾年,國力達到了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