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中的迴避制度

2020-12-26 葫蘆娃哆啦

1、迴避的適用對象

參與本案審理的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鑑定人、勘驗人、檢察人員、執行人員。

提示:訴訟代理人、證人不適用迴避制度

2、迴避的方式

自行迴避+依申請迴避+決定迴避

3、迴避的法定事由

(1)審判人員應當自行迴避的情形

①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②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係;③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鑑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翻譯人員;④是本案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⑤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持有本案非上市公司當事人的股份或者股權;⑥與本案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有其他利害關係,可能影響公正審理

(2)當事人申請迴避的法定情形

①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活動;②索取、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財物或者其他利益;③違反規定會見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④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訴訟代理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代理本案;⑤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受託人借用款物;⑥有其他不正當行為,可能影響公正審理

(3)審判人員有應當迴避的情形,沒有自行迴避,當事人也沒有申請其迴避的,由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決定其迴避。

(4)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該案其他程序的審判。

例外:發回重審的案件,在一審法院作出裁判後又進入第二審程序的,原第二審程序中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受上述限制。

4、迴避的決定權

(1)法院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審判委員會決定;

(2)審判人員的迴避:法院院長決定;

(3)其他人員的迴避:審判長決定;

(4)檢察人員的迴避:檢察長的迴避,由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檢察人員和其他人員的迴避,由檢察長決定。

5、迴避的法律效力

(1)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2)法院對迴避申請應在3日內作出決定,申請人在申請被駁回後,可以申請本院複議一次,但在複議審查期間,被申請迴避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

提示:法院作出迴避的決定後,不影響已經進行的訴訟程序的效力。

相關焦點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自認制度的變化及...
    通過《民事證據規定》的修改,完善民事訴訟證據規則,能夠更好地促進民事訴訟證據採信的準確性和規範化,更有利於實現司法審判工作「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符合實體公正、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的目標【3】。本文將詳細談及此次調整中「自認制度」的變化,以及它將對律師執業,特別是對執業風險的影響,以期幫助律師做好執業風險防範。
  • 淺談我國民事訴訟中的自認
    》中進一步完善。英美法系國家認為自認指在訴訟程序外當事人對事實、訴訟請求、權利等的認可,而大陸法系國家則認為自認是在訴訟程序中當事人對事實的承認。由於我國法律沿襲大陸法系,自認移植於國外,自認應當發生於訴訟程序中。
  • 民事訴訟中的仲裁程序及制度
    (3)仲裁協議中約定的仲裁委員會根本不存在的,仲裁協議無效。(4)當事人約定可以向法院起訴也可申請仲裁的,仲裁協議無效;但一方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規定的期間內提出異議的除外。2、仲裁員的迴避(1)迴避對象:仲裁員。(2)迴避方式:自行迴避;申請迴避。
  • 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及證明程序
    結婚登記、合同籤訂、合同變更、合同解除、離婚登記、收養關係的解除、權利或義務主體喪失行為能力、不可抗力的發生、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發生糾紛的法律事實是否構成侵權事實、一方主張賠償另一方不同意賠償的事實、當事人是否符合條件的事實,法院對受訴案件是否有管轄權的事實、某一審判人員是否具有迴避情形的事實
  • 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普通民事訴訟有何區別?
    大家都知道殺人要負刑事責任,可能會坐牢,但是去坐牢了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嗎?很多人以為負了刑事責任就不用承擔民事賠償了,其實不是,受害人及其家屬仍然可以對犯罪嫌疑人主張民事賠償責任,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指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而進行的訴訟活動。
  • 民事中間判決制度研究
    在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中,多有關於中間判決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法中,沒有關於中間判決的規定,訴訟過程中的程序問題是用民事裁定的方式來解決的。與我國民事訴訟裁定不同的是,中間判決有時要對爭議的實體問題作出裁決,通過國外對此的立法實踐來看,中間判決制度有助於法院在錯綜複雜的案件中正確作出終局性判決。
  • 我國民事二審發回重審制度的相關問題研究
    民事二審發回重審制度在訴訟程序中佔據重要地位,它不僅是貫徹兩審終審原則的具體體現,也是「有錯必糾」原則的體現,更是二審人民法院對一審人民法院進行審級監督的一種方式,其在訴訟程序中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民事二審發回重審因其在制度設計和運作中存在著諸多瑕疵而倍受爭議。隨著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推進,我國的二審發回重審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也凸顯出來了。
  • 新民事證據規定中證明責任制度之適用
    證明責任理論是民事訴訟的脊梁,是民事證據制度的核心問題。我國1982年民事訴訟法(試行)中首次規定了「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1991年民事訴訟法以及經過幾次修訂後現行的民事訴訟法中均延續了同樣的規定。
  • 最高法院:最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十二大變化
    該《修改決定》共115條,根據《修改決定》重新公布的《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民事訴訟證據規定》)共100條。修改後的《民事訴訟證據規定》中,保留原《民事訴訟證據規定》條文未作修改的11條,對原《民事訴訟證據規定》條文修改41條,新增加條文47條。
  • 全國人大代表肖勝方:建議民事訴訟中敗訴方承擔勝訴方律師費
    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主任肖勝方處獲悉,他準備領銜提交議案,建議修改《民事訴訟法》,增加律師費轉付有關條款,即民事訴訟的敗訴方既承擔自身律師費,還承擔勝訴方律師費。
  • 民事訴訟中的訴訟第三人
    1、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1)參訴依據:對本訴的訴訟標的享有獨立的請求權(2)參訴時間:本訴受理後、法庭辯論終結前>(3)參訴方式:起訴(4)訴訟地位:參加之訴的原告2、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1)參訴依據:法律上的利害關係(2)參訴方式:依申請參加或者由法院通知參加(3)訴訟權利的有限性:
  • 小額訴訟異議書及公益訴訟民事起訴狀範文模板
    一審中又分為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而簡易程序中又有小額訴訟之分,所謂小額訴訟是指基層法院的小額訴訟法庭或專門的小額法院適用比普通簡易程序更加簡易化的訴訟程序審理數額甚小的案件。在民訴法的162條規定了,小額訴訟實行的是一審終審的制度,小額訴訟中的小額是指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額度的案件,且小額訴訟的訴訟費也是按照收取一般程序的訴訟費用的一半收取。
  • 附帶民事訴訟財產保全的幾點思考
    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或者人民檢察院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該條明確規定了附帶民事訴訟財產保全制度,對於維護被害人或其親屬的合法權益,避免各種利益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促進法治建設進程等具有重要意義。
  • 最高檢:探索踐行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1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韓颺)記者從第十五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上獲悉,2020年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15.1萬件。最高檢直接立案辦理5件。會議同時指出,提高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探索踐行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未成年人涉罪案件該嚴的必須嚴,該寬的寬到位,重在轉化等重要內容。據了解,檢察機關堅持把訴前實現維護公益目的作為最佳司法狀態,93.8%的案件在訴前環節得以解決。探索磋商機制,提出檢察建議前先與行政機關磋商,提醒主動履職整改。
  • 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怎麼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一、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由遭受物質損失的被害人或人民檢察院所提起的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引起的物質損失的賠償而進行的訴訟。
  • 【法學匯】民事訴訟法學:多領域跨學科互動聚焦新問題
    基於該種法律性質,訴訟中一方對公安機關認定文書的真實性提出質疑時應對其加以證明,並在沒有證據或不能證明時,推定公安機關的結論為真實。5.執行制度的協調與對接。民事執行規範與民法典的協調對接主要體現以下方面:首先,應當關注民法典中實體權利義務規範的變化,並對民事執行規範作出相應調整,特別是關注擔保制度的變化,擔保中抵押和質押的財產範圍直接決定民事執行的實施。
  • 全國2014年4月自學考試民事訴訟法學真題
    C.處分權的行使貫穿於民事訴訟的全過程D.處分權的主體除了當事人之外,還包括訴訟代理人3.以下裁判中,當事人不服可以依法在法定期間提起上訴的是A.某縣人民法院依法對本院作出的錯誤判決進行再審後作出的再審判決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要求「建立符合智慧財產權案件特點的訴訟證據規則」。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要求「制定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司法解釋」。
  • 淺析民事訴訟財產保全擔保的期限
    【案情】  2015年穀某起訴胡某民間借貸糾紛並申請訴中財產保全,為此谷某提供了保證金作為財產保全的擔保。後該案經一審法院判決,駁回吳某的訴訟請求,吳某不服上訴,二審維持原判。案件生效後,法院於2018年依職權解除了對胡某的財產採取的保全措施。
  • 《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的理解與適用
    現就相關問題說明如下:一、《實施辦法》的起草背景和主要思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深化訴訟制度改革,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中共中央辦公廳2019年5月印發的《關於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實施意見》,將「推進民事訴訟制度改革」確定為重大改革任務,由最高人民法院牽頭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