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4日消息(總臺駐韓國記者張昀)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正午60分》報導,韓國龍仁大學教授、韓國中國經營研究所所長樸勝贊的新書《中國》在韓國引發熱議。新書通過講述樸勝贊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展示了中國通過創新不斷發展的現狀。作為介紹中國現狀的最新書籍,《中國》一書在10月出版後很快登上了韓國暢銷書排行榜的前幾位。
樸勝贊教授是最早一批留學中國的韓國留學生,他在清華大學獲得經營學博士學位,他也一直以「清華人」自居,清華大學是他引以為傲的母校,他也因此成為了清華大學韓國總校友會的會長。樸教授不僅愛清華,更愛中國。他曾作為韓國駐華大使館經濟通商及中小風險支援中心負責人在中國工作、生活多年,曾幫助3000多家韓國企業進入中國;被韓國人評價為「罕見的理論和實踐兼備的中國專家」。
從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摩擦讓韓國經濟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作為最先受到這場摩擦波及的國家,韓國又該怎麼做?樸勝贊教授的新書《中國》正是以此為切入點,介紹他了解到的最新的中國。這也是新書一經推出就受到韓國各界歡迎的原因之一。在全書的第一章《中國式革新,反擊的序幕》當中,樸教授展示了中國的創新與發展,中國是如何從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走向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China(中國智能製造)的,並指出,中國通過創新和發展,必然將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勝出。
目前,樸教授的這本新書評分高達9.3,獲得了韓國讀者一致的5星好評。這不僅是因為新書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更因為樸教授把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都詳實地記錄下來,從中國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發展水平到第四次產業革命改變的中國社會,從中國咖啡製作的先進工藝到中國的數碼保健產業……內容之細緻入微,讓作為一名中國記者的筆者都感到大開眼界,對於韓國讀者的衝擊也可想而知。筆者在這裡也挑選一些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韓國讀者的書評跟大家分享——「中國的跨越式發展給韓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有人說韓國和中國的股市就好像情侶對戒,韓國的經濟受到中國經濟的巨大影響。在讀這本書之前,雖然知道中國是大數據強國,但沒想到會達到這樣的程度,真是嚇了一跳。」「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是韓國人都知道的數字支付方式,在中國,二維碼結算甚至在路邊攤都可以使用;中國的人工智慧(AI)、大數據、雲計算等已經應用到面向顧客的大眾經濟方面,已經達到世界最高水平,中國的數字經濟超越了我們的想像。」「中國的創業者成長為『獨角獸』企業平均需要4年時間,而美國卻需要7年。滴滴和摩拜用了2年,而小米只用了1年8個月左右。以華為為首的中國數字智能崛起非常了不起。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中國社會各個領域發生的事件,並附有事實和統計資料,生動地展現了中國的成長面貌,因此學到了很多東西。」
韓美同盟框架下,韓方也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對於發展對華經貿關係、開拓對華經貿潛力,樸勝贊教授也向韓國的企業家們提出了建議,他說:「中韓兩國建交28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一方面是競爭關係,另一方面是互補關係。我們能不能儘量把競爭關係放小一點,把互補關係放大一些?今後是創新經濟,在創新領域把互補關係放大。官方對企業的指導作用非常重要。韓國對合作是謹慎的態度,為什麼?看人家的臉色。這樣的態度不行!為了國家的利益,我作為韓國人,我的建議能不能聽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