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新書《中國》作者樸勝贊:中國將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勝出 韓國...

2020-12-16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1月24日消息(總臺駐韓國記者張昀)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正午60分》報導,韓國龍仁大學教授、韓國中國經營研究所所長樸勝贊的新書《中國》在韓國引發熱議。新書通過講述樸勝贊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展示了中國通過創新不斷發展的現狀。作為介紹中國現狀的最新書籍,《中國》一書在10月出版後很快登上了韓國暢銷書排行榜的前幾位。

樸勝贊教授是最早一批留學中國的韓國留學生,他在清華大學獲得經營學博士學位,他也一直以「清華人」自居,清華大學是他引以為傲的母校,他也因此成為了清華大學韓國總校友會的會長。樸教授不僅愛清華,更愛中國。他曾作為韓國駐華大使館經濟通商及中小風險支援中心負責人在中國工作、生活多年,曾幫助3000多家韓國企業進入中國;被韓國人評價為「罕見的理論和實踐兼備的中國專家」。

從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摩擦讓韓國經濟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作為最先受到這場摩擦波及的國家,韓國又該怎麼做?樸勝贊教授的新書《中國》正是以此為切入點,介紹他了解到的最新的中國。這也是新書一經推出就受到韓國各界歡迎的原因之一。在全書的第一章《中國式革新,反擊的序幕》當中,樸教授展示了中國的創新與發展,中國是如何從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走向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 China(中國智能製造)的,並指出,中國通過創新和發展,必然將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勝出。

目前,樸教授的這本新書評分高達9.3,獲得了韓國讀者一致的5星好評。這不僅是因為新書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更因為樸教授把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都詳實地記錄下來,從中國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發展水平到第四次產業革命改變的中國社會,從中國咖啡製作的先進工藝到中國的數碼保健產業……內容之細緻入微,讓作為一名中國記者的筆者都感到大開眼界,對於韓國讀者的衝擊也可想而知。筆者在這裡也挑選一些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韓國讀者的書評跟大家分享——「中國的跨越式發展給韓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有人說韓國和中國的股市就好像情侶對戒,韓國的經濟受到中國經濟的巨大影響。在讀這本書之前,雖然知道中國是大數據強國,但沒想到會達到這樣的程度,真是嚇了一跳。」「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是韓國人都知道的數字支付方式,在中國,二維碼結算甚至在路邊攤都可以使用;中國的人工智慧(AI)、大數據、雲計算等已經應用到面向顧客的大眾經濟方面,已經達到世界最高水平,中國的數字經濟超越了我們的想像。」「中國的創業者成長為『獨角獸』企業平均需要4年時間,而美國卻需要7年。滴滴和摩拜用了2年,而小米只用了1年8個月左右。以華為為首的中國數字智能崛起非常了不起。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中國社會各個領域發生的事件,並附有事實和統計資料,生動地展現了中國的成長面貌,因此學到了很多東西。」

韓美同盟框架下,韓方也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對於發展對華經貿關係、開拓對華經貿潛力,樸勝贊教授也向韓國的企業家們提出了建議,他說:「中韓兩國建交28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一方面是競爭關係,另一方面是互補關係。我們能不能儘量把競爭關係放小一點,把互補關係放大一些?今後是創新經濟,在創新領域把互補關係放大。官方對企業的指導作用非常重要。韓國對合作是謹慎的態度,為什麼?看人家的臉色。這樣的態度不行!為了國家的利益,我作為韓國人,我的建議能不能聽取一下?」

相關焦點

  • 向中國發難設想由來已久,無限升級可能性不大——專家談中美貿易摩擦
    中國成為輸美貨物的中間產品生產地和最終消費品組裝地,美國公司從中獲益巨大。如果貿易摩擦無限升級,不僅中國企業受損,美國企業亦將承受巨大損失。對此美國政策制定者應該心知肚明。3月下旬以來,美國總統川普主動挑起和推動的中美貿易摩擦一度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負面效果逐漸顯現。
  • 中美對抗下中國國際貿易力量在上升,中日韓經貿關係新格局何處去?
    2020年8月上旬,中國外交高層罕見連續發聲,就中美關係以及中國外交戰略進行重大宣示,不僅表達了中國希望構建穩定的中美關係的意願,並且承諾將繼續推進"後疫情世界"的合作。 與中國積極釋放善意,堅持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出發穩定國際局勢不同,美國川普政府正加速對華經濟"脫鉤",意欲將中美關係推向"新冷戰"。美國加劇中美關係對抗,致使中美關係進入最為複雜的局面。
  • 朱磊: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大陸臺商影響的分析與調研
    中美經貿摩擦,全球輿論關注的焦點天津南開大學教授朱磊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7月號發表專文《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大陸臺商影響的分析與調研》,作者認為:全球產業鏈的改變不一定能夠有效打擊中國的全球經濟地位,相反,川普發動對華貿易摩擦,迫使更多企業將投資轉向中國周邊,客觀上加強了中國與周邊國家地區的產業聯繫,「實際上進一步加強了亞洲經濟整合,中國雖因外商外遷損失外資與工作機會
  • 中美貿易開戰,中國電影或成最大贏家 華語片奧斯卡大熱門
    二、中國電影在短時間內成為最大熱門無論中美貿易如何,如果不從長遠考慮,中國電影將成為最大熱門。圍繞電影的美中紛爭是美中貿易摩擦的急先鋒。中國加入WTO後,好萊塢獲得了20部電影的發行名額,2012年《中美電影諒解備忘錄》增加了14部3d和IMAX的配額。
  • 中美貿易戰對半導體產業鏈有何影響?
    因此中美貿易摩擦對上述細分領域中出口美國收入佔比較高的企業有一定不利影響。上述細分領域主要集中於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中上遊。 針對封測產業而言,由於其位於半導體產業鏈後端,且目前並不屬於美國重點限制的細分領域,因此中美貿易政策變化對國內封裝測試企業的影響,主要來自於上遊企業傳遞而來的間接影響。雖然中美貿易摩擦導致部分產業鏈中上遊企業的境外銷售收入有所下降,但上述企業目前主要的增長驅動力在於高端集成電路的新產品開發以及國產化替代。
  • RCEP和中國加入CPTPP將深刻影響世界貿易和中美貿易格局
    作者:何偉文  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提要:RCEP的籤訂標誌著東亞太平洋、歐洲和北美三大貿易一體化板塊中最後一個板塊的誕生,從而完成了三大自貿區鼎立之勢。東亞太平洋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的比重及地位均將進一步提升,在世界貿易格局的重要性將增強。三大板塊的平衡將趨於改變,北美板塊地位可能下降。中國東協貿易額將進一步遠超美國東協貿易額,中國在日韓澳新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進一步超過美國。美國對華貿易戰將加速失去中國市場。中國加入CPTPP又將進一步擴展太平洋兩岸貿易一體化。
  • 王建民:蔡英文是如何在中美經貿摩擦中"合美抗中"的"?
    合成圖         作者 王建民    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執政後沒有多久,就撕下了推動中美經貿合作的虛偽面紗,露出了全面遏制中國經濟的霸權帝國真面目,對中國發起一波又一波的經貿戰,中美經貿摩擦迅速升級。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中美經貿摩擦實現階段性「止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至此,中美經貿摩擦實現階段性「止戰」,朝著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向邁出切實一步。這一協議回應市場期盼,順應民意訴求,符合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將促進世界和平與繁榮。  具體來看,第一階段協議包括九個章節,涉及智慧財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與爭端解決等議題。
  • 日美晶片摩擦啟示錄,美國故技重施,中國晶片如何突圍?
    在大尺寸面板市場中,主要還是由韓國、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的企業所瓜分,在中小尺寸面板市場中,韓國三星電子和 LGD 佔據行業第 1、第 3,日本 JDI 排名第 2。 對當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電子行業會如何發展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從中日電子行業比較開始入手。
  • 失去中國,韓國就不只是感冒了……
    文 |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研究部副主任相均泳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2月28日,韓國樂天正式與國防部「薩德」換地協議,在把「薩德」部署推入快車道的同時,也把自己推到了風口浪尖。
  • 王會奇 程衛紅 趙明曉:日美貿易摩擦再審視及對中國的啟示
    本文總結了日美貿易摩擦逐步升級的過程與特點,梳理中美經貿摩擦與日美貿易摩擦的異同,分析了日本應對摩擦的經驗和教訓,並就我國如何更好地應對經貿摩擦提出建議。2020年1月15日,中美雙方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在智慧財產權、技術轉讓和農產品貿易等方面初步形成共識,但雙方在科技、投資等領域仍存在分歧,中美經貿摩擦的複雜性、嚴峻性和長期性依然突出。
  • 因中美貿易摩擦,美國已丟掉24.5萬個工作崗位……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項研究,中美貿易摩擦目前已導致美國就業市場累計流失24.5萬份職位。不過,如果雙方逐步取消加徵關稅政策並推動雙邊貿易發展,那麼到2025年,將為美國帶來14.5萬份新職位。據路透社報導,該項研究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委託牛津經濟研究院發起。
  • 中美札記|偕「中國通」妻子訪華,美密蘇裡州長談合作避摩擦
    訪問上海之前,格雷滕斯首先前往了北京,並受到了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接見,同一天汪洋也接見了羅斯。自今年8月川普政府宣布對華發起貿易調查之後,美國對中國貿易的批評之聲日甚一日,中美兩國貿易摩擦風險陡然上升。但格雷滕斯此次訪華的重點是尋求合作,對於中美貿易摩擦「避而不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尋找合作之道太重要了。」
  • 2021年亞洲,中美關係,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將會怎樣?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品市場(6萬億美元,美國5.5萬億美元),「安排」中國從美國的進口激增。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也大幅增長。拜登向東亞(特別是中國、新加坡、韓國和越南)派遣高級別醫療團隊,以了解這些國家為何能更好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舉措。我們吸取了一些經驗教訓並加以應用。到2021年聖誕節,Covid-19噩夢正在成為記憶。
  • 中美貿易摩擦戲劇性轉折!
    【編者按】中美貿易摩擦出現戲劇性變化,據媒體消息(財經要參)美國內閣中排名第二的財長姆努欽在世行和IMF春季年會記者會上表示,他正考慮去中國就貿易問題進行談判。4月22日中國商務部官員就此回應:中方已收到美方希望來北京進行貿易問題磋商的信息,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 周金凱:日美貿易失衡與中美貿易失衡的對比分析——以產業衝擊為視角
    徐梅也指出, 日美貿易摩擦與中美貿易摩擦在經貿政策、進出口市場、匯率變動等方面存在相似之處, 但在所處的時代環境、美國在摩擦中的表現及應對措施等方面又存在差異。據中國海關統計, 2017年, 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總額中, 在華外資企業進出口活動產生的對美貿易順差佔到59%, 而中國內資企業實際對美貿易順差僅佔41%,跨國公司在中美貿易失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 中美貿易失衡可以看作是中國內資企業、美國及其他國家在華投資企業與美國的貿易失衡。
  •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成功舉辦《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
    中國發展網訊 2020年11月20日,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中國商務出版社、中央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黃埔)研究院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會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貿發展機遇與挑戰高峰論壇,來自中商智庫、商務部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山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特邀嘉賓以及校內外師生共
  • 韓國被「狠宰」的例子告訴亞洲各位,這就是「拉美制華」的「福報」
    「美國政府12日正式要求韓國重啟韓美自貿協定(FTA)談判,韓國輿論譁然。文在寅總統訪美會見川普不到半個月,人前腳剛走,後面追來的就是帳單,不少韓國人感覺挺受傷的。韓美FTA生效於2012年,之後韓國對美貿易順差增加了100多億美元。
  • 貿易摩擦迎來重大轉折 美國怎麼還想著對中國科技企業下黑手?
    ANSWER 特約評論員 陳冰:中美從2018年3月起,圍繞貿易摩擦硝煙四起,從劍拔弩張到多次停火,從關稅報復到談判反覆,現在終於要籤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回顧過去1年多時間的爭鬥,結果印證了中方在貿易摩擦開啟時的忠言:鬥則兩敗俱傷,合則兩利雙贏。
  • 吳嘉莉 馮若谷:對外傳播中的「策略性敘事」——以中美經貿摩擦...
    本文根據策略性敘事的各類要素與框架,特別是核心變量「人物與角色關係」,對中美媒體關於「大豆徵稅」事件的新聞報導文本展開分析,從雙方不同的「排兵布陣」中,洞察國際新聞報導的敘事策略與技巧。 一、中美媒體對經貿摩擦新聞報導的敘事策略分析本文選擇了中美媒體對「中國對美國大豆徵稅」事件的報導作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