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金閣寺》,毀滅的美學

2021-01-08 孤讀者筆記
《金閣寺》

《金閣寺》是日本極具爭議的作家三島由紀夫(一九二五-一九七〇)的代表作,出版於一九五六年,其時作者三十一歲。這部長篇小說採用的是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這也是日本文學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吧。

全書圍繞金閣寺而展開——這座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古代建築,無疑是帶有某種象徵主義的。在主人公溝口的心目中,它就是美的化身。但溝口對它的感情又是複雜的,也不妨說是「愛恨交織」的,最後決定親手將其毀掉——火燒金閣寺。這種毀滅的美學思想多少有點奇怪吧。當然,小說畢竟是根據真實事件創作的。

那麼,這位主人公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患有口吃,也算是一個「畸形人」吧(這樣說並無不敬之意),心理方面給人扭曲之感(從書中的心理描寫來看)。——不得不說(或者說正如加拿大學者弗萊所言),文學發展到十九世紀,特別是二十世紀,西方作家筆下的主人公越來越多「非正常人」,如白痴、羅鍋、侏儒、精神病人等。日本文學中似乎也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太宰治《人間失格》的主人公葉藏,就是一個病態的人物。

另外,不難發現,如果和西方十九世紀的唯美主義相比較,如戈蒂耶的《莫班小姐》,王爾德的《道連·葛雷的畫像》,這些作品的主角都是美貌異於常人的,而三島由紀夫筆下的主人公則是恰恰相反。

溝口因為結巴而遭人嘲笑,在他自卑而敏感的內心深處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美學思想,這思想裡面有著死亡的氣息——少年時迷戀的女子有為子的死,父親的死,好友鶴川的死,都對他有所觸動。他所嫉妒的不是人(儘管他對人類帶有恨意),而是物,金閣寺的美(這有點類似因愛生恨)。最後,他縱火燒毀了金閣寺——然而,他卻又決心活下去而放棄了自殺。這也算是一種「向死而生」嗎?

小說出現的人物並不多,主人公之外,比較重要的角色是柏木。他是溝口的同學,天生的內翻足。溝口因其生理缺陷而視之為同類,主動和他結交。但柏木卻是和他相反的人物(例如柏木對自身殘疾的觀點和態度),有著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但他的人品卻是卑劣的。

-THE END-

相關焦點

  • 《金閣寺》——讀不懂的三島由紀夫
    三島由紀夫,文裡文外無非極致。這兩句話,是我讀過兩位的作品後的感受。先說一下金閣寺。金閣寺,現在叫鹿苑寺,位於日本京都,是一座臨濟宗相國寺。建於十四世紀,是第三代幕府時期的代表人物足利義滿將軍命名的。在1950年7月,金閣寺被僧人放了一把火完全燒毀掉,目前去日本所看到的這座金閣寺是重建的。而三島由紀夫根據真實的這個金閣寺放火事件創作的這部名著《金閣寺》。三島由紀夫,第一次讀他,確實讀不懂,我也只能試著囈語。三島由紀夫是筆名,真實姓名叫做平岡公威。
  • 三島由紀夫之死:日本文化和毀滅美學的犧牲品
    一、1970年11月25日中午,三島由紀夫對日本自衛隊東部軍總部的官兵發表演講。演講完畢,他切腹自殺。整場事件頗有戲劇性。幾天前,三島預約了和自衛隊益田將軍的面談。益田怎麼也想不到三島會劫持他。盾會是三島由紀夫創辦的極右翼民兵組織,他們兩個一直是組織的核心。盾會成員們志同道合,希望復闢天皇制帝國。三島從小和祖母一起生活。老太太是貴族出身,不斷地用語言向三島還原貴族的榮耀。三島頗迷戀舊時代。在60年代後,他仿佛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書寫的美學的根基——天皇。
  • 在城市裡追尋自我,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不得不讀
    作者:Hazel校對:LITCAVE工作室配圖:網絡侵刪書名:《金閣寺》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3-5作者:[日]三島由紀夫譯者:陳德文村上春樹、太宰治、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都是朋友圈出現頻率極高的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更成了90後至00後一談到日本文學,就榜上有名的代表作
  • 三島由紀夫:《金閣寺》美在聚散中重生
    在沒有接觸過三島由紀夫之前,我從來沒有被如此雋永的文字與它所展現的美震撼。在我的文字閱讀生涯中,我曾經為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所感動。路遙用他質樸的語言,文本裡所展現的平凡人的生活與形象,無不牴觸我的靈魂。我甚至以為,沒有一部作品,會讓我產生如此大的記憶。直到《金閣寺》的出現,我不得不承認,對我的靈魂上所造成的衝擊,甚至指導了我的創作思想。
  • 躲不開的宿命-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金閣寺》是三島由紀夫重要的代表作,發表於1956年。日本評論家奧野健男曾評價這部作品說:「這是三島文學的最高水平,三島美學的集大成。可以說,《金閣寺》在戰後文學史的潮流中完成了一個劃時代的任務。」
  • 三島由紀夫的病態獨白
    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是一部探討人性的著作,內置諸多哲學觀點,大段思辨獨白可能令有些讀者深感枯燥無味,這正是三島由紀夫的魅力所在。日本人對人性的黑暗面情有獨鍾,夏目漱石的《心》,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中》,坂口安吾的《在盛開的櫻花樹下》,都寫盡了日本人心理的幽暗面。日本的文學作品不能多看,看多了便自覺壓抑非常,要瘋。
  • 三島由紀夫為何試圖用切腹自殺喚醒軍國主義?首相:他一定是瘋了
    1970年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起了個大早,隨後帶著他的「盾會」成員來到了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方面總部。三島由紀夫帶著手下劫持了指揮官益田兼利,聞訊而來的數百名自衛隊士兵來到了樓下,三島由紀夫滿心歡喜地對自衛隊發表了一場慷慨激昂的演講,然而得到的卻是自衛隊士兵們的破口大罵。
  • 【BBC精讀】三島由紀夫:一位日本作家的奇聞
    總的來說,這部小說是理解三島由紀夫晚期生活和作品的關鍵。這部小說揭示了三島由紀夫審美的起源,三島由紀夫的審美和性密切相關,他對此有一種很深的痴迷。《假面自白》中,敘述者寫道,他「接受了戰爭期間流行的死亡信條。」當時,徵兵和自我犧牲就在眼前。事實上,三島由紀夫認為,消逝之時即為美,在他看來,毀滅即為美。他的這一美學觀點和他的男性崇拜交織在一起,而男性氣質正式小說敘述者所缺乏的。
  • 憎惡文學的三島由紀夫,為何成為了大作家?
    小時候目睹三島由紀夫之死對日本社會帶來的震撼,之後專注於三島由紀夫文學研究的佐藤秀明,是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學館現任館長。在他的講述中,我們逐漸了解三島由紀夫的人生中那極度熾熱的一面。
  • 細江英公與三島由紀夫|《薔薇刑》
    日本現代攝影家細江英公與三島由紀夫合作創作的這組作品,因其獨特的美學內涵,已經成為藝術影史的象徵性作品。1961年,細江英公以作家三島由紀夫為模特,將其置身於薔薇花和黑暗的色塊之中,拍攝了這些具備強烈超現實意象之美的攝影作品。
  • 《金閣寺》:由「物哀之美」造就的時代價值
    《金閣寺》,作於1956年,作者三島由紀夫,取材於林承賢放火燒毀金閣寺的真實歷史事件,被奧野健男稱作「三島文學的最高水平」和「三島美學的集大成者」。而書中的金閣寺,始建於1937年,正式名稱鹿苑寺,位於日本京都市北區的臨濟宗相國寺派的寺院。在1950年被林承賢一把大火燒透,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是於1955年重建後的金閣寺。
  • 三島由紀夫小名的由來
    唐月梅寫了一本關於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怪異鬼才》,寫得很有味道。讀了一部分,寫了三島由紀夫的童年,也是在這本書裡,我才第一次記住了三島由紀夫的真實名字,叫平崗公威。因此,在三島由紀夫出生的時候,祖父就在一張紙上寫了平崗公威四個大字,並放在一個盒子裡。自此,平崗公威就成了三島由紀夫的名字,而三島由紀夫是在平崗公威走上文學道理之後,他給自己取得筆名。不過,讓我沒有想到是,平崗公威的童年基本上在祖母的那間門窗緊閉、陰暗的潮溼的充滿著病人的氣息的屋子裡度過。
  • 三島由紀夫最後的晚餐,為什麼選擇在這裡享用?
    三島由紀夫稱不上美食家,他不如谷崎潤一郎那麼會吃,更比不了檀一雄擅長料理,甚至能搞出一本菜譜來。他的味覺比較遲鈍,分不出食物好吃不好吃。他從未寫過關於料理的小說,有篇《食道樂》寫到的「料理通」,也主要是出於情節需要的設置。散文家、文學掌故大家嵐山光太郎,整理過三島從紐約回國後的食譜。
  • 三島由紀夫對川端康成和太宰治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佐藤秀明教授是研究三島由紀夫的專家,也是三島由紀夫文學館現任館長。小時候目睹三島由紀夫之死對日本社會帶來的震撼,之後專注於三島由紀夫文學研究的佐藤,用「脫離社會」來概括三島由紀夫的獨特魅力。人們常常將三島以及他的作品與同時代其他名家相比較。您能簡單地評價一下三島由紀夫與太宰治、川端康成的關係嗎?佐藤:三島由紀夫是好惡分明的人,也不會掩藏,他會很直接地表現出來。
  • 《三島由紀夫傳》出版,帶你走近這位謎一樣的天才作家
    他死後,每個朋友都不得不承認,他們了解的三島只限於他有意袒露的局部。」值此三島由紀夫辭世五十周年之際,《三島由紀夫傳》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該書作者約翰·內森為美國著名的日本研究學者和文學翻譯家,曾六次與三島由紀夫遺孀長談。該書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有關三島由紀夫的傳記。
  • 京都行紀之金閣寺
    金閣寺的金閣金光閃閃地出現在我面前。曾經遙遠的想像變成了觸手可及的現實。我內心一番激動起來。      沒有絲毫猶豫,京都第一站選擇了金閣寺。      我是在看了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後對金閣寺,從而對京都產生了嚮往。去京都,我說不清楚有多大程度上是奔著金閣寺去的。
  • 莫言:三島由紀夫有病態的敏感,超常的多情,不能安息的靈魂
    三島由紀夫是個徹頭徹尾的文人文|莫言我猜想三島其實是一個內心非常軟弱的人。他的剛毅的面孔、粗重的眉毛、冷峻的目光其實是他的假面。但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古怪的祖母,很可能也沒有怪異美麗、如同腐屍上開出的黑紅的花朵的三島文學,當然也就沒有文壇鬼才三島由紀夫了。三島雖然口口聲聲地說到死,口口聲聲說他渴望鮮血、渴望殺人,併到底還是以痛苦而艱難的方式自殺,但我猜想其實他是一個很怕死的人。他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他誇大病情逃避兵役就是他怕死的一個例證。
  • 三島由紀夫:你是我的美麗之星
    三島由紀夫的一生是傳奇壯麗的一生。他被稱為日本的海明威,東方的卡夫卡。
  • 三島由紀夫的一張半裸照及其他
    (本文首發於騰訊《大家》Ipress,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前幾天一個夏日的下午,與平時沒有什麼不同,閒坐在家裡,快遞敲門送上《知日》最新一期《
  • 金閣寺:世界上最美的存在
    金閣寺是一座重要的歷史建築,不僅是世界知名的觀光旅遊景點,還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並於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任何一個季節來到金閣寺參觀都會獲得不同的視覺感受。春天的金閣寺,萬物復甦,櫻花飛舞,壯觀而又浪漫;夏天的金閣寺,樹木鬱鬱蔥蔥,喧囂中愈顯得優雅;秋天的金閣寺,落葉紛飛,燦爛至極,在這種映襯下愈加顯得別致,令人著迷;冬天的金閣寺,銀裝素裹,仿佛收斂了自己的鋒芒,在白雪的覆蓋下頗顯淡泊靜謐之感。觀賞金閣寺,沉醉於金閣的美好,獲得的不僅僅是視覺上美的享受,更像是在進行一種心靈深處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