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吃羊的講究,有一種出奇的死心眼兒

2021-02-22 青島市圖書館

本文授權轉載自【福桃九分飽】微信公眾號(ID:futaojiufenbao)

每當入秋,一系列激烈的美食大賽,就在山東的十六地市展開了。

項目分別有:

自家樓下羊湯館品鑑大賽;

鄰近地區羊湯吐槽大會;

免費續湯記錄挑戰,等等。

這場賽事的範圍,往往只在省內進行。在山東人看來,省外的羊湯產地,根本沒法產生如此浩大的,且特別閒著沒事幹的自發窩裡鬥。

在吃羊這件事上,山東人沒吹過牛,但他們除了兩個地方,誰也不服——

近十餘年有關數據顯示,山東的羊出欄數量和羊肉產量,連年蟬聯全國第三,僅次於吃羊界永遠的神新疆和內蒙古。

也就是說,內蒙古和新疆是吃羊天堂,山東就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尤其,在喝湯這件事上。

在物價相對美好的山東各地,一碗十幾塊錢的羊湯,自然是最高規格的秋冬早餐。

年輕人們,有的擠下公交拎個雞蛋灌餅上樓,有的乾脆被更快的交通工具,送去了更遠的沒有羊湯喝的地方,很多地方的羊湯消費主力,終於剩了老年人。

老人家退休前後,一閒下來,對羊湯的熱情遠高於學用智慧型手機,於是,他們成了秋令羊湯battle的主要參賽選手。

這場賽事,往往以省內互掐的形式展開。

一位棗莊老奶奶領著孫子在單縣羊湯館裡轉了一圈,不知道該吃啥了:

「那羊湯雪白雪白的,到底加了啥了?」

而菏澤大爺聽著兒子去青州談生意回來的匯報,開始乾瞪眼:

「啥?羊湯竟然就發麵餅?那玩意沒滋味兒有啥好吃的!」說著,他開始期盼明早一盤熱熱的烙餅卷羊油辣椒。

在英雄山腳下,濟南老爺爺咬了一口萊蕪燒餅,開始跟老奶奶第一百遍吐槽煙臺羊湯加粉條這事兒。

他們的評判標準,有時特別簡單:不管自己喝過幾種羊湯,最不可接受的那種,肯定是外地的。

沒有一個山東人不覺得自家羊湯好。這一點,在年輕人看來特別阿Q。

自家煎魚放蔥葉,看見人家城裡放蔥絲,就想:這是錯的,可笑!差不多就這心態。

然而,從羊風的繁盛來看,山東人完全有這個底氣——

濟寧青山羊、萊蕪黑山羊、魯北白山羊、沂蒙黑山羊、文登奶山羊、嶗山奶山羊……單是數羊的品種就能治失眠。

處處都產羊,每個地方,也就產生了自己的羊湯。

單縣羊湯、莒縣羊湯、滕州回鍋羊湯、萊蕪金家羊湯、青州廟子全羊湯、臨朐五井全羊湯、臨清熱羊肚、德州羊腸子……連一個煙臺,都能分出萊州、福山、棲霞三個派別。

在羊湯領域,山東人第一次學起了南邊鄰居江蘇,以縣為單位,幾十年互相不服。

老一輩人樂此不疲,可年輕人聽也聽倦了。

然而一離開老家,他們各自的姿態,都被打了個粉碎。

老人家跑了趟省會濟南,發現這裡匯集了山東各地的羊湯種類,效果卻令人傻眼。

一些店開了十幾年,結果在競爭之中彼此同化:你加羊血我也加,你放羊腸我也放,大家口味越抄越像,甭管單縣還是滕州,最後全成了一個味兒。

而去了北上廣的年輕人,胸中永遠迴蕩著「沒有羊湯喝」的哀嚎。大城市的羊湯,被他們嫌棄了一個遍。

此時,他們才相信了那句話:沒有一碗羊湯能活著走出山東——

別說走出山東啦,剛到省會就亂成一鍋粥了。

面對喝不到好羊湯的痛苦,山東人急了,老的不罵了,少的不嫌了,互相之間也不打了——

為了羊湯的尊嚴,山東人一致對外!

在幾十年羊湯互毆的經驗裡,山東人歸結了一套全省通行的羊湯標準,並且揣著這本《羊湯經》走遍祖國山河,跟全中國的羊湯槓一槓。

然而,又能是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條呢? 

羊湯的計量標準

有且只有兩種

像樣點的羊肉館子,一家人聚餐,整鍋整盆端上桌,大家拿小碗自己舀著喝,這是正餐的喝法。

但「一人食」羊湯,則是有明確檔次劃分的。

一般羊湯館,基本的羊湯分類有三種:羊肉湯、羊雜湯、全羊湯(羊肉+羊雜),單縣羊湯和臨清羊湯會有羊肚,更細緻的店甚至有羊腰湯、羊腸湯,無一不備。

其中,基本三類的價位,會分三檔,價格往往在15元/20元/30元上下,越貴的檔次,放肉越多,再往上就換盆了——不然就沒有湯,光剩肉了。

不論肉價怎麼翻,其中最貴的羊肉湯,低配也必須是15元。

哪怕貴一塊,在異鄉的山東小夥汁看到也會流淚,老人家一看,往往扭頭就走:這不是坑人嗎!

畢竟,爺爺奶奶們可是從2塊一碗的時代喝過來的。

不按這個標準定價的山東羊湯,會被自動開除省籍;而最低配的15元羊湯,湯裡的肉量也必須看得過去。

山東人的標準是,十來片一寸大小的肉不可少,厚度起碼不能漂在湯麵上——不然,他們會帶著氣喝完這一碗,從此撒喲那拉。

續湯還要錢

大概是不想幹了

山東各地羊湯,熬湯的法子各不相同。

最為人稱道的單縣羊湯,湯色雪白近乳,還沒喝就感覺到香濃;滕州人的習慣,則是一大鍋羊湯熬好,再放入大塊煮好的羊肉,隨煮隨切隨盛湯賣,因此得名「回鍋羊湯」。

然而,甭管怎麼精工細熬,在山東,一切羊湯都可以免費續湯,管夠。

只要你喊一聲「加湯」,就有服務員拎著一大開水壺過來,給你碗裡倒滿乳白色的肉湯,宛如廣東茶樓添水的夥計一般認真,只是器物規模就壯觀多了。

能喝幾碗,那看各人能耐,胃口好且「會喝」的,真有連幹四大碗面不改色的。

在這裡,誰也不怕喝虧店家,老闆一壺壺白湯底朝天,心裡也樂開了花:

只有好羊湯,才會讓客人忍不住一加再加,那些味精水兌羊油還敢要錢的館子,早開不下去啦!

年輕人出門在外怕難看,不願佔便宜沒夠死命喝湯,可要是聽見四個字「不給加湯」或是「加湯要錢」,心裡難免系個小疙瘩。

可別往裡亂添東西

在外地打著「山東羊湯」幌子的店家,永遠最怕山東老鄉。

因為這些館子最愛幹的事,就是往羊湯裡加粉條充數。

然而,在山東各地羊湯的相互攻擊中,「湯裡加粉條」永遠是百試不爽的罪名。

受到這一攻擊的當地人,也紛紛表示「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然後氣勢洶洶尋找哪家店幹了這麼丟臉的事。

同一把粉條,在北京遍地都加,在山東誰加誰完。

比起被強賣的受騙感,更讓他們生氣的,是加粉條的羊湯,根本就不是羊湯——喝的就是原汁原味,哪怕肉少點都無所謂,這是什麼異教!

同理,拼命往裡加料的「藥膳羊湯」也不可能存在,面對這股藥湯子味兒,中老年羊湯er會直接選擇回家熬中藥。

羊油辣椒才是正宗

假如一家羊湯館闖過前三關,還有一樣必備,就是桌上的小鐵罐裡,一堆令人生畏的紅色凝固物——

拿辣椒油、辣椒麵來糊弄,不可能。山東人喝羊湯,只要純羊油煸出來的辣椒。

冬天一冷,羊油一凝固,辣椒自然結成了一塊一塊,看到這個,山東人就開心了:起碼沒跑錯店。

唯一對此有更多要求的,大概只有菏澤人。

最讓他們滿意的,是一罐現煸出來,又香又熱的羊油辣椒,拿烙餅切片一卷,越小越好,最好能整個塞進嘴裡——那才是無與倫比的羊湯主食。

哪怕再嘲笑這是「窮人吃法」,也免不了在嘗試之後大呼真香。

連羊肚都拌不好

回去重學!

羊湯館做大了,賣個炒羊臉拌羊雜什麼的,自然是錦上添花。然而,這也是對一家羊湯館的終極考驗。

曾經,山東飽弟去了北京一家有名的羊湯館,42一碟的拌羊肚端上來,飽弟就自動調低了預期——

在山東,不論炒羊肚拌羊肚,一定是金錢肚切細絲,吃個筋道爽脆而不是一指寬的肚板條,又厚又硬——選錯了部位,是該回爐重造的羊間失格。

同樣,炒羊雜除了肺和肚兒,一定要有羊心,拌羊臉必然是肥厚筋道一大盤,除了臉皮、耳朵和精肉,羊眼也要滷好切大片,混上香菜蔥絲一拌,才是人間無敵的下酒菜。

有重口味的,非要點拌羊眼、炒羊腦,那就考量廚師功夫啦:

羊眼先煮後滷,該筋道的筋道,該細嫩的細嫩,絕不會讓你一見心驚。炒羊腦必要用滷過的切片,能滷得入味不腥,軟硬適中,本已不易,大火辣椒再一炒,若還能形不散、味不膩,這家館子就算修煉成功,可以在一條街當二十年的網紅……

山東人吃羊的講究,有一種出奇的死心眼兒。

這顯得他們落後於時代:大家都南北和合,混元一氣了,誰還像你們那麼窮講究?彼此都分不出區別,還死鴨子嘴硬。

然而,也虧了這份死心眼,長在每一個山東人的心裡。

父輩的羊湯百年戰爭,依舊在每個冬天的清晨持續著。而出門在外的年輕人,哪怕在寒夜裡扭頭走出了一百家羊湯館,心裡還是暖和的——

他們知道,一回家總有好羊湯喝。

本文轉載【福桃九分飽】微信公眾號,原標題:《山東人喝羊湯,不續三碗不是真男人》。專注於最接地氣的美食報導,探索一切帶勁的美食,對雞鴨魚牛羊、零食點心酒糖茶有較深入的研究,還時不時對社會熱點進行爆炒亂燉式解答,關注可搜索微信號:futaojiufenbao,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

👉【青圖「雲」贈書】超一線「鬼才漫畫家」第年秒,國漫神作《拾又之國》燃爆來襲!(內含中獎名單)

相關焦點

  • 食尚家·吃的是魚?吃的是羊?魚羊成鮮
    與徽菜湯鮮不同,這道「魚咬羊」講究的是汁濃,將魚羊的鮮美儘可能地鎖在肉裡,魚的清新與羊的濃烈相互交融,這裡的「魚咬羊」其實是粵語「魚熬羊」的別稱。吃的是羊?吃的是魚?吃的是鮮。魚羊滿腹後,再在飯裡澆上一勺濃厚的湯汁,這才是真正的饕餮之客。無骨文慶鯇火鍋
  • 對吃的講究,本質上是一種生活的儀式感
    其中,離鄉的遊子們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他們每次電話裡都能聽到家人的叮囑:「好好地吃一頓飯,別總是隨便吃」,但回到家中,隨便吃點東西,或是煮一碗簡單的面,一邊刷著手機一邊吃著毫無講究的面,又算是一頓飯的任務完成了。若長期這樣吃得不講究,豈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呢?
  • 山東人創造的名吃,濱州人你吃過幾樣?
    幾千年來,這兩種不同的文化,相互滲透,對山東的浸染和影響至今不減。  山東是中國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多樣的民俗風情決定了山東和其他地域有一些不同。中國四大菜系中的「魯菜」,就是這些不同中的一種,但魯菜似乎並不能含括山東大地上的奇珍異味。到山東各地走走,哪一個地方差不多都能拿出自己的「絕活」讓你品嘗。在這裡,先吊吊你的胃口。哪一些能吸引你呢?
  • 小麥麩皮效果好,但餵羊有講究,一定注意這點!
    小麥麩皮效果好,但餵羊有講究,一定注意這點!
  • 帶你吃吃吃——泗水龍門山烤全羊
    「龍門山烤全羊」歷史悠久。據傳從元代起這裡就有了這種吃法。《俗事飲典·龍門羊》一文就對烤吃全羊作過較細的介紹,說元代時當地人「掘地二尺,上掛白條羊,用明火燒之,待全身通赤,分食之,味極鮮美……」到了明代,因龍門山封為皇家園林,達官貴人、公府王侯們來龍門山,無不要吃烤全羊,可謂「無羊不成席」。尤其是清代,乾隆皇帝駐蹕泉林,專門要了「龍門山烤全羊」吃,食後隨口稱讚:「龍門山羊,天下好羊。聞之傾心,食之酣暢。」
  • 蘇武身邊有羊,吃了也沒人管,為什麼蘇武飢餓時卻不吃羊充飢
    因為不能生下小羊,當然就不可能有羊奶。也就是說,這些公羊對於蘇武來說,是完全沒有什麼作用的,而且還是他的一個沉重的負擔。蘇武在北海邊上,沒有吃的沒有穿的,史料記載,蘇武餓得沒有辦法的時候,便只能去掘老鼠窩,把老鼠藏在窩裡的糧食野果刨出來吃,可見蘇武的生活有多麼的艱苦。那麼,既然蘇武的生活這麼艱苦,他為什麼不殺公羊吃呢?對於蘇武來說,一頭公羊至少可以吃好幾個月。
  •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老祖宗談正月的講究
    農村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老祖宗談正月的講究 大詩人皇甫冉在《春思》中寫道:「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新的一年已經到來。這幾天已經有很多遊子返回了家鄉,不知過得可還習慣?在農村正月裡有許多講究,其中就有「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這些講究你知道嗎?
  • 農村人講:好男屬雞命不強,好女屬羊守空房,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農村人講:好男屬雞命不強,好女屬羊守空房,老祖宗傳下的講究西方有十二星座對應每個月份,當月出生便是屬於當月的星座,星座中包含個人命運、性格偏向。與之相對應中國有十二生肖,未年出生便屬羊,生於酉年就屬雞,兩種文化在不知覺間走了類似的道路。
  • 鄒平人吃蔥可得注意啦,山東壽光百隻羊疑吃"毒大蔥"死亡 瀋陽種植戶已被抓獲
    在山東壽光養了10年羊的王春芝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家的羊會被1000多公裡外瀋陽農田裡長出的大蔥害死。24日一早,她和愛人發現自家養殖的羊出現抽搐、口吐白沫的症狀,雖然經過搶救,最後還是有80隻羊死了。
  • 甘肅人到底多能吃羊?
    甘肅人有多少種「吃羊大法」?▲ 猜猜甘肅人有多少種方法吃掉這些羊肉? 攝影/loveso,圖/匯圖網你要問「甘肅人到底有多會吃羊?」我只能這麼回答你:在甘肅,買上一隻羊,從西走到東,這隻羊大概就只剩一堆羊毛了。
  • 原來中醫裡「羊」有那麼多講究
    PS:關於羊年應該是什麼羊,小館邀請大家在文章最後參加投票,分享您的想法吧~══════我是分割線(*^__^*)══════原來中醫裡「羊」有那麼多講究1.三羊開泰在我國古代,羊與祥是相通的。2.羊盜五穀《素問·髒氣法時論》有「五畜為益」句,即將牛、羊、豕(豬)、犬、雞作為補益的必需食品。羊的種類較多,主要有山羊、綿羊、羚羊等。其羊肉性熱味甘,是秋冬季補陽氣的佳品,它具有溫補氣血、暖中祛寒、開胃健脾、通乳治帶的功效。羊肉自古便為公認的美食,漢字「美」就是借「羊」而創造的,俗語「大羊為美。」
  • 魔都周邊吃羊地圖--冬天就該吃掉一隻羊
    海門的山羊肉質細嫩,羶味小,股間脂肪分布均勻,羊肉鮮嫩可口,肥而不膩,除了紅燒羊肉,海門另類的山羊邊角料菜餚需要大膽的人去嘗試:紅燒羊眼,全是活肉的羊眼在濃油赤醬的包裹下異常好吃,美味推薦-海門沒有專門吃羊肉的店,但是很多本地飯店都有,也有很多半成品,回家加熱或者加白蘿蔔燉煮即可
  • 吃什麼滋補身體,迎接新春?講究!
    糯米味甘、性溫,有暖胃養胃、補中益氣的功效,北京人在大寒節氣偏愛蒸糯米飯吃,禦寒滋補,順天應時,糯米飯糰團圓圓的造型,也與闔家團圓的春節主題匹配。圖源  圖蟲北京人在大寒節氣有吃消寒糕的傳統,作為年糕的一種,消寒糕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
  • 吃涮羊肉火鍋的那些講究
    貼秋膘在不同的地方講究也不同,北方人的貼秋膘有它特殊的含義,就是吃烤肉;民國前的烤肉都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鮮嫩的羊肉,放在一種叫炙子的鐵箅子上,熱的炙子和烤肉發出吱吱的響聲,烤熟之後拌上醬油、香油、料酒、香菜、大蔥之類的調料。自己烤,嫩一點、焦一點、可以隨意。
  • 今日冬至 | 吃羊,聽高家的!
    四川民間有種說法:「吃了羊腸不穿衣裳」,冬天吃羊肉最合適不過了。聽新眉兒的,吃羊肉喝羊肉湯,就來高家鎮吧!高家鎮是出了名的「羊肉美食之鄉」,年出欄高家耙耳朵羊2萬隻以上。每年「冬至」前後,四面八方的吃客就會從全國各地來這裡一飽口福。似乎只有在高家吃上一頓熱乎的羊肉,才算不辜負整個冬天。 而在所有高家美味中,最地道的首推高家羊肉湯。在當地,無論是出遠門,還是遊子歸來,都得喝上一碗羊肉湯。於是,小小的一碗羊肉湯,也成了無數在外遊走新區人的鄉愁。
  • 美味羊肉去哪吃?這裡有長沙最全的吃羊集錦!
    他們只有烤全羊,全羊裡會搭配羊雜火鍋。店鋪是一座兩層鄉間小別墅,都是包廂,牆上畫了各種和羊有關的牆繪。一樓有養殖羊的地方,可以去羊圈參觀,烤制也是在一樓,可以同時烤六隻羊。這裡的羊不是按斤,是按大小定價。680、880、1080、1280、1380、1680元/只,重量從25斤到50斤不等。按分量來算,五六個人就可以成席。羊是正宗瀏陽黑山羊,肉質鮮美,烤出來香噴噴,味道一絕。
  • 今兒大寒,吃什麼美味最應景最講究?辭舊迎新!
    糯米味甘、性溫,有暖胃養胃、補中益氣的功效,北京人在大寒節氣偏愛蒸糯米飯吃,禦寒滋補,順天應時,糯米飯糰團圓圓的造型,也與闔家團圓的春節主題匹配。圖源  圖蟲北京人在大寒節氣有吃消寒糕的傳統,作為年糕的一種,消寒糕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
  • 66.666…%的山東人,竟然不吃煎餅!
    山東人竟然不吃山東煎餅——這到底是咋回事?一、二十歲之前,吃的都是「假煎餅」我沒吃過紀錄片裡的煎餅,但吃過魯西北平原上家家都會做的另一種「煎餅」。認識山東大煎餅之前,我心目中的「煎餅」就是油煎的餅,我們老家叫「麵糊餅」,一種由麵粉糊與鹽巴、蔥花等混合,然後攤在油鍋裡煎出的餅,類似北京的「糊塌子」。
  • 北京吃羊蠍子的好去處!
    北京就不一樣了,幾十裡地之外,過了長城就是牧區,又做過滿蒙兩代遊牧民族王朝的都城,本身又有大量以羊為主要肉食的穆斯林聚。幾百年來,每到冬天,滿城飄著羊肉香的北京,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羊城」。早年間,吃羊肉是有講究的,即便是涮羊肉,也是一筷子只搛一肥一瘦兩片,七上八下,哪像現在,半盤子倒進去再大海撈針。
  • 在吃羊這件事上,寧夏人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攝影/Geethan「我出了寧夏不吃羊肉。」寧夏人對本地的羊肉有著十足的自豪感。坊間更是流傳著讓不吃羊肉的外地朋友破戒的美食逸聞。寧夏人有驕傲的資本。這裡乾燥少雨,晝夜溫差大,遍地生長著苜蓿、甘草、苦豆子等等牧草,而且土地礦物質含量高,普遍富硒。羊都是吃著中草藥,喝著礦泉水長大的,品質出眾,尤以鹽池灘羊最為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