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糾結減肥用什麼運動效果最好,什麼時候運動最好,運動多久才有效嗎?
來來來,答案就在這裡!
開始減肥時
1、如果之前有運動習慣的人可以繼續維持原來運動習慣
2、但是對於我們大多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
①減肥初期:9分靠吃,1分靠運動
②進入平臺期和維持身材:7分靠吃,3分靠運動(每次進行40分鐘的有氧運動,每周運動3-5次)
3、但是如果你想要誘人的小翹臀、迷人的馬甲線和發達的肌肉,那麼就需要專業的健身訓練,並且5分靠吃,5分靠練
我們能看出不管是在減肥階段,還是在保持身材的時候甚至在改變體型的時候,吃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運動只佔到50%以下。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一、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 運動耗能其實非常低效
這符合進化學原理。
因為我們老祖宗通過打獵獲得食物果腹,如果打獵消耗的熱量高於獲得獵物的食物熱量,那麼人類是沒有辦法生存的,所以身體逐漸學會了節約消耗的方式,運動的支出熱量就不高,這樣有利於人類得以生存。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二、運動之後你會不自覺的 吃下更多的食物
BBC人文紀錄片《鍛鍊的真相》將告訴你答案視頻連結qqlive://sso/videoid=v0910d6wa2z&stag=detail.selectpanel.new&playstatisic=scene%3Drightdetail%26pagename%3D%E6%92%AD%E6%94%BE%E5%88%97%E8%A1%A8%26co
該實驗是通過測出呼吸時氧氣和二氧化碳兩者的比例,推算出消耗了多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滿懷希望的實驗卻得到了不盡人意的結果:麥可每分鐘大約消耗了16卡大卡,這樣算下來慢跑1小時才消耗900大卡。是不是感覺特別少。
接下來的數據讓你更加崩潰!
麥可運動完了之後隨手拿起的卡布奇諾咖啡、藍莓鬆餅、香蕉這三者的熱量加起來就有800多kcal,需要運動55分鐘才能消耗掉 。
相當於他這一個小時白跑了。
這樣的結果其實隨時隨地都發生在我們身上。我相信大家都這樣做過,就是遊完泳之後特別餓,或者去健身房舉完鐵特別餓。不自覺的就喝完一杯飲料,吃掉一塊蛋糕等高熱量的食物。其實,如果我們運動完後吃跟平時一樣多是沒問題的,但是如果比平時吃多了一點,運動消耗的熱量相當於已經被抵消了,如果是吃多了兩點,這個效果反而就是負數,反而增加了當天熱量盈餘,造成脂肪的堆積。自然而然的越運動越胖了。
三、同樣的運動 效率會逐漸降低
因為運動耗能,但我們的身體是節能的,所以人體會逐漸適應運動強度,讓身體在相同運動下消耗更低的熱量。
比如,一開始舉鐵的時候會很累,過一個月做同樣的訓練就變得比較輕鬆了。所以剛開始運動因為熱量差和水分的散失體重會下降,一段時間身體適應之後體重就很難繼續下降了
如果想要維持住減去的體重或者繼續減重,就要更拼命鍛鍊,花更多時間鍛鍊,這樣一來意志力就會逐漸被消耗,以至於最終堅持不下去。
四、停止運動後 反彈不可避免
相信你們都認識這兩個NBA的巨星
在退役前他們的運動時間是你們的好幾倍吧?
運動強度是你們達不到的吧?
訓練的專業程度是你們沒有的吧?
20年的運動員生涯退役停止運動之後也逃脫不了長胖的命運。
為什麼?
因為他們停止運動之後卻沒有改變自己的飲食結構與飲食習慣,還在按照訓練時的飲食來,熱量攝於遠遠大於熱量消耗,長胖不可避免。
所以同樣的道理,你通過運動成功瘦下來了但是也不注意飲食的調整,回到以前的體重也是遲早的事。
總結:想要成功減肥,想要減肥不反彈,歸根結底控制飲食是關鍵,改變自己的飲食結構是主要的。
當然小一在這裡只是談論運動與減肥的關係,從祖先的進化到實驗的結果再到真人試驗證明運動確實不是減肥的最佳選擇。
當然運動帶給我們身體的健康效應是不容忽視的。
運動有利於我們的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有利於我們的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還可以修正我們的體型,提高自信。
小一寄語
看來減肥並不是我們表面上看到的消耗熱量,降低體重那麼簡單。正確的飲食結構與習慣才能讓我們健康有效的瘦下來並且一直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