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故裡,吳陽古鎮,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轄鎮,乃歷代縣城所在地,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狀元故裡,2005年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3年榮獲"中華詩詞之鄉" 稱號。系廣東省中心鎮之一。"吳陽自古多騷客,醉賞流連不欲還",吳陽乃仙境勝地,有"名勝古蹟冠吳川"之稱。
中國自隋、唐開科舉取士以來,至清末廢除科舉的1300多年間,廣東共出過9位文科狀元,廣東出狀元可以說是百年一遇的事情。吳川自古以來才俊輩出,一個小小的縣,就出了1個狀元,18個進士,130多個舉人,現當代還出了2個外交官和3個將軍。廣東9個狀元有6個出自珠三角,林召棠是粵西地區唯一的狀元。 名人還有雲南監察御史吳孔昭、陸軍中將林梅閣、軍長黃國炎,早期同盟會員、寶碧艦艦長黃少東,早期同盟會員黃崑山。
林召棠(1786~1872年),字愛封,號芾南,吳川市吳陽鎮霞街村人。林公17歲為秀才,公元1823年(道光三年)癸未科狀元及第。皇帝閱其卷未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筆誤偏旁,非關學問。"授職翰林院修撰。道光十一年,任陝甘正主考官;道光十三年,受聘肇慶府端溪書院主講,連續15年,弘揚文化;後回鄉寄廬於金蓮庵,終老泉林。著有《心亭亭居詩存》、《文存》、《筆記》等書傳世。
狀元軼事:林召棠告假省親,路經蘇州,蘇州才子一向清高,懷疑他的"狀元"之才,於是以蘇州的關帝廟欠缺一副對聯為由,請林狀元揮毫題對,林召棠看出蘇州才子的意圖,頷首微笑,一揮而就,傳為千古佳話:
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皆喪膽,
單刀會魯肅,江南士子盡寒心。
雙峰塔古貌坐落在吳陽鎮文塔村,公元1599年(明萬曆二十七年),吳川縣令周應鰲於江海迥流處建此風水塔,又因特思山、麗山遠揖塔前,故名"雙峰塔"。塔為平面八角形,七層仿樓閣式磚樓,高23.15米,首層直徑9.8米。塔身為壁內折上式,各層設假平臺,塔基為石板雕花裝飾,塔邊稜角處嵌有石雕託塔力士,形象古樸,姿態各異。
林召棠故居在吳陽鎮霞街村,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一廳兩房,磚木結構,建築面積111平方米,佔地面積191平方米,為吳川文物保護單位。
吳川學宮坐落在吳陽鎮吳陽中學內。始建於元代至正九年(1348年),為主簿唐必達和教諭吳仲元所建。後經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光緒年間重建。吳川學宮在歷史上享有盛譽,培育了很多著名人物。
原有建築五座,沿中軸線,依次為戟門、大成殿、崇聖祠、明倫堂、尊經閣,總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學宮現僅存大成殿,殿面寬20.3米,進深12米,前簷深1.5米。學宮建築頗具特色,紅牆綠瓦,重簷歇山頂,飛簷翹角,其內無牆,靠8條圓石柱支撐整個屋頂,畫棟雕甍。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極浦亭坐落在吳陽鎮中街內,始建於公元1241~1252年間(南宋淳祜年間),是解元李凌雲隱居講學之所。極浦亭原建築為亭制,經明、清多次重修,現存建築屬清代祠堂式形制,總面積485平方米。極浦亭距今已有700多年,雖經多次重修,仍保存清代建築風貌。
南城門又名永和門,位於吳陽鎮城裡村南路口,建於公元1394年(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原為土城;公元1340年(永樂元年)改用磚砌建成;公元1478年(成化十四年),湖廣按察使、嶺南西道員分巡僉事陶魯用巨磚建成城牆,設四城門。1938年為避免日本飛機尋找轟炸目標,吳川縣長劉應時下令拆城,南城門因當時來不及拆毀而保留下來。是吳川歷史的見證。
中山紀念堂;位於吳陽鎮城裡村,為民國時期建築,紅磚、鋼筋水泥洋式結構建築,四周為廊,高約10米,總面積420平方米,民國期間為紀念日本侵華國恥而建,現基本保存完好。
芷寮港是唐宋至民國的近千年間的我國南方大港,停泊來自海內外的船隻不下千艘,帆檣數裡。縣誌記載:"此地富庶曾為六邑之最。"故有"金芷寮,銀赤坎"之說。芷寮港遺址位於吳陽街南端,在芷寮村與橋頭村兩地交錯點上,芷寮元末成港,明代最盛,清代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