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第一神山,為什麼是岡仁波齊?

2021-02-17 星球研究所

佛陀興亡 在此一舉

文 | 星球研究所

人類對山的崇拜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

但沒有任何地方能像西藏這樣登峰造極

放眼西藏,凡山皆有神

大到統領世界的四大神山、八大神山

小到掌管一地之部落神山

甚至個人之魂山

體系豐富、門類齊全、紛繁複雜

其中地位最崇高、影響最廣泛的當屬

岡仁波齊峰

(攝影師@馬春林)

在以高峻凌厲著稱的極高山中

岡仁波齊顯得殊為不同

即使冬季大雪覆蓋綿延群峰

也非常容易辨識

(航拍圖,中間為岡仁波齊,遠方雲霧之中為納木那尼峰,攝影師@老土豹孫巖)

它山形獨特

如同一座有著溫柔曲線的金字塔

聳立在高原之上

恬澹從容、王者風範

(攝影師@張超音)

南側山體上一道道水平紋理巖層

構成了似乎可以直通天庭的階梯

中間一條深深的縱向溝槽貫穿山體

冰雪造就的王冠堅實地嵌入雄渾的身軀

黑白相宜、錯落有致

(攝影師@戎)

北側則少有冰雪

整座山仿佛就是一塊通體的圓滑巖石

(攝影師@老土豹孫巖)

當日月的光芒照射

山體漫射出柔軟的紅光

也頗為旖旎

(下方是山南側的塔爾欽,普蘭縣巴嘎鄉的鄉政府所在地,攝影師@Ll-朗朗)

不過僅憑優異的外形

就將第一神山的地位賦予岡仁波齊

似乎讓人難以信服

論位置

人口密集之處的神山理應有著更廣泛的信眾

而岡仁波齊隱匿於西藏一隅

其所在的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600米

被稱作「世界屋脊的屋脊」

是西藏氣候最高寒、人口密度最低的區域之一

它與拉薩的直線距離更是高達1000公裡

與從北京到上海相當

著名的南迦巴瓦卡瓦格博(梅裡)

甚至中尼邊界的珠峰都要比它近得多

(西藏自治區地圖及著名山峰位置,源自@百度地圖,星球研究所標註)

論高度

相對高度越大的山峰越能給人以敬畏感

岡仁波齊海拔6656米

山腳海拔4500米左右,高差2100米

在極高山林立的西藏這點高度差實在不算出色

其南部相隔數十公裡便是喜馬拉雅山脈西段

連綿的群峰個個巍峨偉岸

日出時分陽光灑滿山脊

形成一條超長的金色皇冠

山腳下的普蘭縣城籠罩在夜色之中

依然沒有醒來

(長圖預警,請將手機橫屏觀看,普蘭縣城南部喜馬拉雅山脈,攝影師@Ll-朗朗)

最高峰納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

與岡仁波齊南北對望

整整高出後者1000米

是整個阿里地區的最高峰

(航拍圖,上方為納木那尼,下方為岡仁波齊,攝影師@老土豹孫巖)

納木那尼峰造型也非常獨特

山谷間傾瀉的冰川大出岡仁波齊數倍

(請將手機橫屏觀看,納木那尼日出時的火燒雲,攝影師@Ll-朗朗)

即便在岡仁波齊所屬的岡底斯山脈

它也只能位列第二

最高峰冷布崗日,亦稱「羅波峰」

海拔7095米,相對高差在2500左右

於高原之上拔地而起、冷峻突兀

(攝影師@張超音)

那麼為什麼岡仁波齊

卻成了西藏第一神山呢?

因為這裡發生的事情

徹底改變了西藏,乃至整個中國的宗教格局

公元840年

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下令禁止佛教

推行西藏本地宗教「本教」

史稱朗達瑪滅佛

隨即佛教僧侶反撲,刺殺贊普

四方騷然,天下大亂

西藏歷史上最強大的王國分崩離析

從此陷入長達數百年的小邦混戰

亂世之中曾經佛法昌盛的青藏高原萬佛齊喑

僧侶們以佛法之名行淫慾殺戮、敗壞佛教名譽

五世達賴喇嘛在評價這段歷史時寫道

(出自《西藏王臣記》)

「(僧侶)持械殺人,恣意酒肉,縱情淫樂。論師們各從所好,自立宗規」

同時期的本教則蒸蒸日上

長此以往佛教必然被高原拋棄

更為嚴重的是

青藏高原南北的佛陀之光都在逐漸黯淡

作為佛教發源地的印度

大部分佛教寺廟已經改宗印度教

遠道而來的伊斯蘭教則勢頭更甚

10世紀時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等地的許多古國

相繼轉為清真之國

青藏高原以北中國新疆境內的諸佛國

也大部分被伊斯蘭勢力攻滅

佛教正受到內外南北各方的夾擊

極有可能在印度、西藏同時滅亡

(地圖源自Google,星球研究所標註)


如果此事成真

不但青藏高原上佛教消失

也不會有後續藏傳佛教在蒙古高原的傳播

今日中國的宗教格局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此誠佛陀存亡之秋

佛教能扭轉乾坤嗎?

首先

在朗達瑪滅佛、天下大亂之時

偏遠的岡仁波齊反而成了虔誠佛教徒的避難所

一支崇信佛教的吐蕃王室後裔

吉德尼瑪袞王子

帶著千餘騎士來到岡仁波齊腳下的普蘭縣境內

之後逐步擴展到阿里全境

建立了西藏歷史上著名的古格王國

(古格王國遺址,位於今天札達縣境內,距離岡仁波齊峰160公裡)

古格王室力圖復興佛教

西藏、印度各地僧侶紛紛前來

其中最著名的是印度佛學中心超戒寺的住持

燃燈阿底峽尊者

為促成大師來到古格

當時的古格國王意希沃

被鄰近的伊斯蘭教國家噶爾洛浮獲

噶爾洛要求意希沃或改信伊斯蘭教

或用等身黃金來換得生機

意希沃卻對帶著黃金來贖他的人說

「吾已年邁,不如用這些黃金迎請阿底峽大師」

阿底峽是藏傳佛教史上影響最大的印度高僧之一

他的到來讓衰敗的佛教開始在岡仁波齊周邊重興

其次

偏遠的岡仁波齊

是多個文明、宗教的聖地

在它周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發育出了四條河流

它們或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的正源

或是印度河、恆河的上遊源頭之一

這些河流所孕育的文明和宗教沿河上溯

均以岡仁波齊為精神之源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河流示意圖;青藏高原是亞洲主要大河的發源地,我們熟知的三江源即位於青藏高原東部,而以岡仁波齊為中心則在青藏高原西部形成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準」三江源;之所以是「準」,是因為部分河流非正源;原圖製作@Michael Buckley,星球研究所修改並增加標註)

人們用四種天國神物命名這四條河流

即馬、獅、象、孔雀

岡仁波齊以東為馬泉河

是西藏的母親河雅魯藏布江的源頭

(馬泉河,攝影師圖蟲帳號@名飛號行空/Philip Yuan)

岡仁波齊以南為孔雀

為印度教的聖河恆河上遊源頭之一

(孔雀河谷,攝影師@老土豹孫巖)


孔雀河盡頭的岡仁波齊峰

被古代印度人看作印度教法力最廣大的溼婆神的居所

世界軸心(Axis mundi)

另一個印度最古老的宗教耆那教則認為

岡仁波齊是創始人大雄的悟道之地

(印度教描繪的世界軸心,神和人之間以岡仁波齊為軸,分割出天地兩個世界)

岡仁波齊以西為象泉

其下遊稱為薩特萊傑河

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印度河的支流

(象泉河,攝影師@老土豹孫巖)

象泉河是阿里地區最重要的母親河

古格王國,還有更早的象雄文明都在此孕育

西藏本土宗教本教

正是由象雄王子辛饒彌沃創立

岡仁波齊被認為是本教的起源地

也是本教360位神靈的居所

(17世紀的辛饒彌沃合金銅像)

岡仁波齊以北為獅泉河

是印度河的正源

(獅泉河,攝影師@老土豹孫巖)

遠古時期獅泉河的上源

還有著一個大型湖泊

位於今天岡仁波齊與納木那尼之間

後來氣候變遷、湖泊來水減少

不但與獅泉河中斷連接

大湖也分裂為兩個相對較小的湖泊

(航拍,上方為納木那尼,下方為岡仁波齊,中間為瑪旁雍錯、拉昂錯;攝影師@老土豹孫巖)

其中一湖便是瑪旁雍錯

面積330平方公裡

湖面海拔4400米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

湖水源於岡底斯山的冰雪

透明度高達14米

是中國透明度最高的湖泊

它與納木錯、羊卓雍錯一起被稱為

西藏三大聖湖

(攝影師@老J)


它的姊妹湖拉昂錯是一個鹹水湖

含鹽量約是瑪旁雍錯的3倍

面積268.5 平方公裡

比瑪旁雍錯略小

湖水呈深藍色

湖濱幾乎沒有植物、沒有牛羊

顯得死氣沉沉、沒有生機

所以人稱「鬼湖」

(攝影師@老J)

四條孕育出不同文明和宗教的河流

好像在冥冥中向世人昭示

岡仁波齊就是萬水之源、世界中心

誰能據有岡仁波齊

誰就可以獲得更多話語權

(藝術家繪製的神山、聖湖、母親河信仰圖,中間湖泊為瑪旁雍錯和拉昂錯,繪圖@Socrates Geens)

為爭奪岡仁波齊

殘酷的宗教衝突多次發生

在之後的流傳中則演化為一場鬥法

公元1093年

藏傳佛教上師米拉日巴來到岡仁波齊修行

卻被本教大師那若本瓊阻止

那若本瓊認為岡仁波齊是本教神山

禁止佛教徒在此修煉

於是二人約定以鬥法論勝敗

最先登上岡仁波齊山頂者為勝

鬥法開始時

那若本瓊早早就衝向頂峰

米拉日巴則沉睡正酣、不急不忙

等到那若本瓊快到山頂時

卻發現米拉日巴早已端坐其上

驚得那若本瓊直接從山頂滑落

並在岡仁波齊南坡留下了那一道明顯的深槽

(攝影師@馬春林)

在本教的起源地擊敗本教

佛教重新在青藏高原取得優勢

聖湖瑪旁雍錯也正是在此時得名

其藏語意為「永恆不敗的碧玉湖泊」

(攝影師@老J)


為鞏固在岡仁波齊的勝利

藏傳佛教吸收印度教中世界中心的說法

將岡仁波齊視為佛教經典中的須彌山

它還吸納了本教中的「卍」字

作為對岡仁波齊山體上的溝槽的解讀

大量的高僧開始來到岡仁波齊修行

包括後來首開岡仁波齊轉山路線的

郭倉哇· 貢布多傑

(佛教的世界觀:須彌山與四大部洲,繪圖@Wikiwikiyarou)

最後

在岡仁波齊站穩腳根的藏傳佛教

與西康等其它邊緣地區保存的佛教種子一道

掀起了全藏的佛教復興運動

佛教開始成為青藏高原上佔據絕對優勢的宗教

並向尼泊爾、不丹、蒙古高原、甘肅、雲南等地傳播

史稱藏傳佛教「後弘期

而另一邊

公元1203年

在經過十數次伊斯蘭教入侵之後

印度超戒寺徹底被毀

佛教在印度正式宣告消亡

(超戒寺遺址,攝影師@Saurav Sen Tonandada)

在邊緣地帶重燃佛陀之光

這就是岡仁波齊所經歷的佛教生死存亡

西藏再沒有一座神山

能與岡仁波齊的歷史地位相提並論

第一神山的稱號當之無愧

今天

原本水火不容的不同宗教

都可以在岡仁波齊面前和睦相處

不論國籍、文化、種族、教派

都可以在岡仁波齊向神靈致敬

岡仁波齊也成了一處世界上罕見的

跨宗教、跨文化、跨種族的神山

(攝影師@唐僑)

P.S.星球研究所正在招募籤約攝影師、撰稿人、編輯等,歡迎通過點擊公眾號菜單中的「秘密組織」了解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岡仁波齊?
    最近一直在分享有關印度和中印關係的文章今天坐觀君把視野收回國內給大家分享與之前話題有關聯的內容
  • 「神山」岡仁波齊有多神?
    ▲ 岡仁波齊。圖/孫巖《發現西藏》在西藏,許多人的一生夙願,就是到岡仁波齊朝聖。
  • 聖者之旅 | 神山岡仁波齊轉山詳解
    紀實電影《岡仁波齊》正在國內熱映,講訴了一群康區虔誠藏民在馬年前往聖城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 神山岡仁波齊,轉一圈可以洗去一生的罪孽!
    最初知道岡仁波齊是那部關於朝聖的電影《岡仁波齊》。該片講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裡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2017年10月,該片獲得第二屆義大利中國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於是就有了對岡仁波齊想了解的欲望。
  • 「世界的中心」神山岡仁波齊轉山攻略(上),去西藏建議收藏
    岡仁波齊, 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巴嘎鄉北部,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岡仁波齊峰,形狀非常有辨識度,你只要見過一眼,一定過目難忘,主峰四季冰雪覆蓋,形似圓冠金字塔,四壁非常對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 至今無人敢登頂的「神山」,西藏岡仁波齊峰,不可錯過的旅遊勝地
    隨著旅遊業發展越來越迅速,西藏已經成為了一個深受遊客喜愛的旅遊勝地,位於拉薩的布達拉宮的輝煌威嚴,讓我們不少遊客對這裡的神聖氣息心生膜拜。今天我們來介紹位於西藏阿里地區的一座不能錯過的「神山」,它就是西藏岡仁波齊峰。如果你有機會到西藏來,這裡一定會令你對宗教產生不一樣的情愫。
  • 岡仁波齊 一座跨宗教、跨文化、跨種族、跨國界的藏地神山
    框哥說:「藏地多有神山,但唯有岡仁波齊,是一座跨文化、跨種族、跨宗教、跨國界的神山。無論西藏人、蒙古人、印度人、尼泊爾人,還是本教徒、佛教徒、印度教徒、耆那教徒,都將岡仁波齊看成世界的中心,祭祀崇拜。」
  • 徒步朝聖,西藏岡仁波齊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人一去再去?
    對西藏人來說,每座山都有一位守護神,可護佑一方水土一方人。而這其中,岡仁波齊的地位最為崇高,影響最為廣泛,被譽為神山之王。千百年來,這座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雍仲苯教、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是世上最為神聖的地方。
  • 自駕西藏,岡仁波齊,你讓我破例走了回頭路
    關鍵詞:自駕西藏 自駕遊 岡仁波齊01 旅行,是什麼?所謂旅行,就是從你待膩歪的地方,到別人待膩歪的地方去。自西藏拉薩,到達新疆南疆號稱崑崙第一城,天路零公裡的葉城。在自駕途中的第十四天,經過邊貿小鎮普蘭的一夜休息,駕車重又回到神山岡仁波齊的面前。我想,昨日已經領略神山落日餘暉的了,期盼今早能一睹日照神山的神秘。
  • 神山岡仁波齊:西藏白色金字塔被雪封的千古秘密
    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跟著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不同宗教經典對它的神秘記載與描述吧!這可能是對岡仁波齊的神秘身份最全最完整對描述了!
  • 神靈之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岡仁波齊與梅裡雪山、阿尼瑪卿山脈、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並稱藏傳佛教四大神山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中國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在藏語中意為「神靈之山」幾個世紀以來,岡仁波齊一直是朝聖者和探險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
  • 視覺|去西藏「轉山」,不止有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一座神山,來岡仁波齊朝聖,是藏傳佛教徒、本教徒、印度教徒和耆那教徒畢生的夙願。岡仁波齊還享有岡底斯山主峰之譽。但鮮有人知,岡底斯山脈自然地理意義上的主峰,也就是最高峰,是位於岡底斯山脈中段、海拔7095米的羅波峰,又名冷布崗日峰(Loinpo Kangri)。
  • 一次淨心之旅,漫漫朝聖路只因它是岡仁波齊
    第一次知道岡仁波齊是看了由張楊導演執導《岡仁波齊》,影片講述了生活在西藏小村莊裡的尼瑪與同村親友一行11人前往拉薩與神山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途中經歷了大雪、塌方、車禍,歷時一年行程2000多公裡,到達岡仁波齊。
  • 岡仁波齊徒步攝影攻略
    來源: MountainShot1.基本信息:岡仁波齊(Kangrinboqe)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海拔6656米,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岡仁波齊山峰南側即是象泉河谷地,有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聖湖瑪旁雍錯和「鬼湖」拉昂錯。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苯教(西藏原生宗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由南面望去可見到它著名的標誌:由峰頂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與一橫向巖層構成的佛教萬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標誌,意為佛法永存,代表著吉祥與護佑)。
  • 岡仁波齊是一座什麼樣的山峰
    封面圖片:聖湖旁的岡仁波齊,圖片來自sonamadventures.com海拔6638米(又一說6712米)的岡仁波齊
  • 去嗨皮西藏遊|岡仁波齊,眾多宗教的世界中心的聖山!
    去嗨皮今天想要帶你們去岡仁波齊,看看眾多宗教的世界中心的聖山。對於很多亞洲宗教來說岡仁波齊是很重要的一座山峰信眾人數眾多的印度教徒就特別看重岡仁波齊相傳印度教的主神溼婆神就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卡拉薩山修煉苦行
  • 令人震撼的著名聖山:西藏的岡仁波齊峰
    岡仁波齊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北部境內,毗鄰聖湖瑪旁雍措,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
  • 岡仁波齊有著「處女峰」美譽!神秘獨特風採?
    岡仁波齊有著「處女峰」美譽!神秘獨特風採?我們想出去遊玩的心就越發按捺不住,不過酷熱的天氣、聚集在一起存在的安全隱患,還是讓我選擇了在家旅遊。我們外出旅遊不但可以放鬆我們的心情,還可以增加我們的見識,開拓我們的視野。
  • 岡仁波齊的轉山者
    馬年轉岡仁波齊,羊年轉納木措,猴年轉扎日神山,是藏地流傳近千年的傳統。
  • 岡仁波齊轉山,你走過嗎,這段52公裡的山路
    一.岡仁波齊在哪裡岡仁波齊神山,屹立於西藏阿里,海拔6656米,距離拉薩約1000公裡,等於一半川藏線的路程,它最特別之處在於向陽面積雪不化,背陽面卻常年沒雪,並且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都發源於岡仁波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