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屋書店的母公司是如何孵化自有品牌的?

2020-12-22 界面新聞

文|華麗志

全球最美書店——蔦屋書店背後的出品方,是一家日本體驗式零售的領軍公司:Culture Convenience Club(以下簡稱「CCC 集團」)。

從一家小小的「咖啡+書籍+音像店」店,經過37年,CCC 集團已經發展為跨多個領域生活提案策劃公司,集團所有業務都圍繞「生活方式內容(Lifestyle Contents)」 、「平臺(Platform)」、「資料庫(Database)」三個關鍵詞展開。

換個角度,CCC 集團更像是一個深耕生活方式領域的孵化平臺,藉助其豐富的媒體、零售、生產、營銷等服務,幫助一個個新興品牌完成從由無到有的歷程。那麼,CCC 集團到底是如何孵化和培育自有品牌的呢?《華麗志》本文將揭曉這個謎底。

CCC 有哪些自有品牌?

CCC 已經打造出多個自有品牌,例如:

  • 生活方式雜貨品牌 Culture By Design:定位「禮品」,希望使用者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自然,在新意中感受到傳統,品牌的產品由日本匠人使用傳統工藝製作,涵蓋馬克杯、碗、碟、毛巾、手帕等,品牌當前共有十個系列;
  • 雜貨品牌 Lelierre :成立於2017年,品牌名取自法語「Lelierre」,這個詞即日語中的「蔦」,指的是爬山虎。品牌產品外觀採用經典的顏色和素淨的設計,內部則為花紋設計,沉穩中不失俏皮可愛,主要目標客戶為成熟女性;
  • 天然護膚品牌 Cu apothecary:2014年,CCC 與日本美妝公司 uka 成立的合資公司 Cu,兩年後推出 Cu apothecary,定位家庭消費者;
  • 文具品牌 Black Bear :採用知名動畫人物 Miffy 之父、荷蘭畫家 Dick Bruna 所繪製的黑熊形象打造的文具品牌,這隻小黑熊因為讀書過度,導致眼睛發紅,主要目標客戶為女性;
  • 文具品牌 Hedera:2017年成立,注重設計感和使用質感,整體風格上偏向北歐風,產品顏色較明亮,主要目標客戶為女性;
  • 雜貨品牌 Necott Store :以「與貓咪一起的生活日常」為概念,邀請設計師小櫻美晴繪製了一隻喜歡書、咖啡和吉他,名為「Tamao」的3歲公貓,並以它為主人公推出了相關的帆布包、保溫杯、咖啡罐、毛巾手帕等商品;
  • 手機配飾品牌 IROMEKI:成立於2020年,主打「再現幼年找到寶物時開心愉快」的概念,走「時尚+童趣」風格,主要商品為手機殼,希望在生活中有著多種角色的女性能夠在找到好用產品的同時,還保有童心。

上圖,從上至下,從左至右,分別是:Culture By Design、Lelierre、Cu apothecary、Black Bear、Hedera、Necott Store、IROMEKI

CCC 如何打造自有品牌?

「CCC 集團本質上是一家數據公司」,這句話準確的概述了公司的特點。基於打通了日本眾多商家的 T-Point 積分體系,CCC 集團能夠追蹤1/3以上日本居民的消費行為,並將數據拆分成300多個精細的維度,例如性別/年齡/消費商品品類/地點等。

這些數據不僅用於 CCC 集團對外提供的企業諮詢服務,還被用在了自身品牌的孵化上,比如:如何確定目標客戶群、怎麼選產品、如何定價、不同門店採用怎樣的商品組合等。

文具品牌 Hedera 的誕生便是如此:在日本,女性佔到了 CCC 集團旗下零售商 Tsutaya 和蔦屋書店用戶的一半。在截止到2017年底6400萬 T-Point 會員中,購買文具的消費者關鍵詞包括:女性、30~40多歲。再根據這兩個關鍵詞,CCC 進一步篩選出最受歡迎的商品價格區間。

由此,集團專推出了這一面向 30~40多歲的女性,講求質感和設計感的品牌,商品的定價則介於人民幣10~100元上下,產品設計上也頗費心思,「簡約、讓人用著不會厭煩的東西,同時它的設計又不會孩子氣」,負責產品設計的 CCC Frontier Design 總裁矢原拓如此描述。

事實上,在推出 Hedera 之前,CCC 集團一直有高端文具的生產和銷售業務,但沒有成立具體的品牌,也沒有在大量的門店鋪貨。

2018年,CCC 集團旗下的零售商 Tsutaya 與日本某雜誌展開合作,雙方發起「文具總選舉」網上投票活動,由消費者來決定上一年最受歡迎的文具產品。此外,CCC 還會舉辦線下活動,邀請日本的文具專家進行交流。

從投票結果中獲得的第一手消費者偏好數據,於 CCC 集團開發相關文具產品有極大的好處。在宣布合作的新聞稿中,CCC 集團也表示:「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將來優化選品機制,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

目前,CCC 集團已經擁有從產品開發、生產、運輸、到營銷和銷售的完整產業鏈,例如旗下子公司 CCC Frontier Design 主要從事產品設計和網頁設計,CCC Froniter 負責產品開發和銷售、市場營銷、線上線下運營等事項。

CCC Frontier Design 和 CCC Froniter 兩家公司在2018年的一份公告中指出,面向外部企業提供批發銷售、OEM/ODM、門店運營、產品設計等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CCC Frontier Design 和 CCC Froniter 共同操刀的品牌包括:Culture By Design、Hedera、IROMEKI 等。

營銷方面,CCC 集團可提供的服務包括:媒體露出(CCC 集團旗下媒體進行項目介紹)、線下活動(在澀谷 Tsutaya 等實體店進行商品體驗展示)以及旗下零售網絡提供的渠道推廣等。

例如在 Green Funding 進行眾籌的中國澳門背包品牌 UNO,最後在 Tsutaya Book Apartment 門店進行展示和銷售。 Green Funding 是CCC 集團持股38%的眾籌網站。

根據 Green Funding 官網顯示,CCC 集團在日本擁有約1500家實體門店,超過6000萬的會員。其中綜合商業設施 T-Site、蔦屋書店、蔦屋家電、Tsutaya 都是集團的零售商品牌。

坐擁龐大的零售渠道,在打造自有品牌方面,CCC 集團會先在部分門店試點,再進行大面積推廣。

例如:護膚品牌  Cu apothecary 一開始僅在 CCC 旗下的蔦屋書店、T-Site、Tsutaya 發售,後因為化妝水頗受歡迎,開始在更多的 CCC 集團直營和加盟店出售。

2017年,文具品牌 Hedera 首次面世就進入了 CCC 集團在日本的180多家直營和加盟門店出售,截止到2020年5月已經增長至363家。海外市場方面,Hedera 也已在中國臺灣的 Tsutaya 和蔦屋書店有售。

CCC 集團在2019年底表示,集團旗下零售商 Tsutaya 將繼續拓寬原創文具產品線,加快文具、雜貨商品進入門店的步伐。

CCC 集團還與一些初創品牌達成了合作,例如日本福岡縣生物初創公司 SWF 的護膚品牌 State of The Art,將首先通過六本松的蔦屋書店出售,未來將進入全日本的 Tsutaya、蔦屋書店、其它的零售店出售。

另外,CCC 集團也會將自有品牌放在集團以外的渠道出售,例如 Culture By Design,不僅在 CCC 集團及其加盟商的實體門店出售,還入駐了 Zozotown、日本亞馬遜等第三方平臺。

相關焦點

  • 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到國內變「鷹屋書店」?
    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到國內變「鷹屋書店」?來源:聯商網2017-03-09 13:26聯商網消息:起初有平臺透露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將於2017年初進駐中國,預計2017年1月18日在蘇州新區金鷹與廣場同步開業,讓業內人士還是小期待了一把,然而,2016年12月23日在南京金鷹新街口店率先開了一家G-TAKAYA書店,與蔦屋書店的英文TSUTAYABOOKS有點相似,果然蘇州金鷹開的書店也是G-TAKAYA,說好的蔦屋書店呢
  • 吉井忍: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不是同一家書店
    連鎖店TSUTAYA和蔦屋書店的母公司是CCC株式會社(Culture Convenience Club Company, Limited),創辦者增田宗昭是土生土長的大阪人,同志社大學經濟部畢業後入職於服裝設計公司「鈴屋」,十年後離職並在家鄉創立第一家TSUTAYA,過兩年就設立了CCC。關於增田宗昭本人和他的經營理念已經有不少詳細的報導,我在這裡就不說了。
  • 我在蔦屋書店的消費體驗
    杭州天目裡和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都已開門營業,作為書業觀察者我寫了相關文章,今天我站在消費者角度談談在這兩個書店的消費體驗。純個人感受,說對說錯,大家看看就好。1為什麼要去蔦屋書店撇開書業研究的角度,我也一定會去蔦屋書店。
  • 30圖實探大陸首家蔦屋書店,一個複合式漫生活空間
    關於日本蔦屋書店(需求面積:1500-3000平方米),TA有很多標籤:全球最美書店、亞洲最具影響力書店、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說TA是書店經營者摩拜的對象,讀書人閱讀的天堂,毫不為過。   10月18日,這家備受尊敬與矚目的書店落址杭州,成為大陸首家門店。
  • 上海網紅新地標 2000平米蔦屋書店揭開神秘面紗
    蔦屋書店所在的這座歷史保護建築曾經是在滬僑民的社交休閒場所,由美國建築師艾略特哈沙德設計,1924年建成,現在更新之後修舊如舊,變身書店新角色。上海上生新所 蔦屋書店店鋪製作人松尾祥平表示,蔦屋書店將在這個沉澱百年歷史風貌的空間裡,開拓下一個百年。在古典與現代、時間與空間融合的建築中,以「美育」為理念,在上海打造出一處能夠培養感性的美學樂園和精神棲居地。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生活方式」有了,可它是家好書店嗎?
    該建築的舊稱縮寫恰好和蔦屋書店的母公司文化便利俱樂部(Culture Convenience Club)的縮寫一致(在一樓東西兩側的壁爐上還能看到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的「CCC」徽章),仿佛冥冥之中自有緣分。
  • 中國首家蔦屋書店開業:增田宗昭能打破國內實體書店的魔咒嗎?
    尤其是作為外來者,蔦屋能否傳承其日本母體的專業與品味,同時兼具中國本土化的特色,在出版行業不太景氣的今天,如何讓更多的人走進書店,如何與其他書店凸顯出差異化……當然,從開業的前幾天時間來看,蔦屋書店已經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杭州城中打卡的新勝地。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預約名額爆滿,讀者迫不及待打卡文化新地標
    遍布全球的蔦屋書店截止到2019年12月底,打造出蔦屋書店的CCC株式會社在全球經營著約1198家門店,蔦屋書店是日本知名的連鎖書店,在書店品牌的世界排名中也位居前列。旗下的「代官山蔦屋書店」被選為「全世界最美的二十家書店」之一、「2020年最應該去的52個地方」之一等。
  • 華南首家蔦屋書店!為什麼是深圳?為什麼是中洲灣C Future City?
    對此,當時有不少深圳網友表示:「蔦屋書店,深圳還有機會嗎?」 不過,近日,令外界意外和驚喜的是,蔦屋書店已經確定要來深圳啦! 蔦屋來了,流量就來了!蔦屋的名氣究竟有多響? 蔦屋的運營母公司CCC集團(CultureConvenience Club Co.,Ltd.)成立於1983年,目前在全球經營著約1200家門店,是日本最大的連鎖書店品牌。 在日本,沒有人不知道蔦屋。
  • 李寧旗下LNG杭州首開快閃、歐萊雅開全球首家旗艦沙龍、蔦屋書店...
    1、巴黎歐萊雅全球首家旗艦沙龍落戶上海K11   9月22日,巴黎歐萊雅在上海K11開出全球首家旗艦沙龍,其打破了傳統沙龍的單一空間,打造了一個集「逛、買、探索、體驗」於一體的複合空間,旨在打造專業美髮沙龍市場的「創新孵化站」。
  • 最貴一本書將近40萬元,揭秘上海蔦屋書店的獨一無二
    1993年出生的陳清政是一樓人文社科、自然區域的「生活提案顧問」,此前曾在方所等書店工作,在他看來,蔦屋的作為書店的特點是「更在乎顧客在看什麼」。「生活提案顧問」除了提供所在區域的專業服務,還負責主題展陳的策劃。上海蔦屋的核心理念是「美育」,首次推出的專題是「城市美學踐行者」,讀者可以在一樓西側找到這個主題桌。「上海蔦屋正是城市更新的成果,我們本著這個理念推出了開業提案。」陳清政介紹。
  • 老建築變身文化新地標,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有哪些看點?
    沒錯,就是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據了解,這是繼杭州天目裡蔦屋書店之後,日本蔦屋書店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第二家門店。其地理位置正坐落於擁有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據悉,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即將於12月24日正式營業。
  • 益弘學院排行:蔦屋不僅是一家書店
    2020 年,日本蔦屋書店正式進入中國。最初的兩家店鋪依次選在杭州、上海,中國消費者甘願源源不斷地湧入其中,因為它具備一間網紅店鋪該有的各種特質:塑造個人性格的標籤感、顏值,以及可在社交網絡交流與炫耀的話題。然而,蔦屋書店進入中國並不是為了賣書。
  • 蔦屋書店在大陸的第二家門店,可能就在成都了
    是和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籤的協議,蔦屋書店將在成都的某一個 TOD 項目裡開出。
  • ...方式提案型書店」的逆襲,開在上生新所裡的蔦屋書店到底有什麼...
    其中,有著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Columbia Country Club)就是蔦屋書店在上海的家。不久前,在杭州天目裡的 3000 平方米空間讓蔦屋書店在國內的影響力直線上升。這一次,上海老建築獨特的外在與內在生活方式書店的結合,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的逆襲,開在上生新所裡的蔦屋書店到底有...
    記者 | 底伊樂編輯 | 嚴之俊在平安夜的這一天,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式開業。上海首家蔦屋書店的選址落在了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裡。其中,有著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Columbia Country Club)就是蔦屋書店在上海的家。不久前,在杭州天目裡的 3000 平方米空間讓蔦屋書店在國內的影響力直線上升。
  • 老齡化背景下,日本永旺、蔦屋書店如何重構線下商業生態?
    ||代官山T-SITE蔦屋書店:為戰後嬰兒潮一代打造的「生活提案」商業綜合體 蔦屋書店起家於1980年代的日本「下沉市場」,即大城市的城郊結合部或大都市圈裡的中小城市,初始業態是將書店、唱片和DVD租賃以及咖啡店結合到一起,30多年時間裡開了1400多家店。  在八九十年代,蔦屋書店深受年輕人喜愛。
  • 臺灣蔦屋、誠品書店等5大知名書店大玩跨界經營
    商用不動產市場掀起一波新趨勢,複合式書店正快速崛起。受到手持式裝置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所影響,實體書店式微,全臺五大知名連鎖書店近年紛紛結合百貨餐飲,不但能快速集客,更能提高毛利,已躍居經營王道。信義全球資產經理王維宏表示,書店毛利率低,為了存活,複合式經營已成為主流,除增加空間使用效率外,也可多元化營收來源,不然就要轉型為小眾市場的主題型書店。
  • 蔦屋書店
    去打卡了去年平安夜新開的蔦屋書店,在上生新所裡,這個地方的公共運輸實在捉急,它在延安路高架的下面,四條地鐵劃出來的方塊中間,無論哪條地鐵出來都要走一公裡多路
  • 老建築打造文化新地標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
    新華社上海12月24日電(記者鄭鈞天)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24日開業。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由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更新改造而來,位於上海市長寧區的「上生·新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