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的逆襲,開在上生新所裡的蔦屋書店到底有...

2021-01-10 界面新聞

記者 | 底伊樂編輯 | 嚴之俊

在平安夜的這一天,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式開業。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的選址落在了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裡。其中,有著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Columbia Country Club)就是蔦屋書店在上海的家。

不久前,在杭州天目裡的 3000 平方米空間讓蔦屋書店在國內的影響力直線上升。這一次,上海老建築獨特的外在與內在生活方式書店的結合,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如果對上生·新所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次蔦屋書店的選址具有特殊意義。這個此前並沒有長期對外開放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曾經是在滬僑民的社交休閒場所之一,由美國建築師艾略特哈沙德設計,於 1924 年建成。

對於蔦屋書店而言,這棟近百年歷史的老建築構築起了一個「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的逆襲,讓約 2000 平方米的空間成為了全新的藝術文化策源地。

不過,老建築與新文化的碰撞,又讓蔦屋書店看上去不那麼「蔦屋化」。據悉,設計團隊當初採取了先保護、再展示、後利用的方式,保留了原有建築中的壁爐、柯林斯柱等特色部分,讓上海的蔦屋書店看上去極具古典建築的美感,也多了一絲內斂。

上海蔦屋書店共有兩層。一樓以「磨練知性」為主題,分布了文學、人文自然等主題圖書,大量原版書籍、雜誌和古書等散落在各個主題區中;二樓以「收穫感性」為主題,包括諸多收藏類藝術、攝影和設計書籍。

書店一樓

書店二樓除了書籍主題分布的不同外,一樓和二樓的空間設計與功能分區也有所區別。一樓營造出的古典建築美學空間與二樓極具現代感的設計空間,讓人們仿佛步入了兩個書籍世界一般。對第一次來這裡的人們而言,仿佛是在博物館般的書店裡,給閱讀增添了儀式感。

此外,店內咖啡和餐飲區也分別位於一樓和二樓。一樓咖啡區外的樹木鬱鬱蔥蔥,讓人置身園區綠色自然的環抱之中,而在二樓的觀景露臺可以一邊享受戶外風景,一邊享用美食美酒。

蔦屋書店不僅追求老建築的改造更新之美,同時還在探索優質空間、景觀、人、功能等各方面相互交疊中產生的氛圍。對蔦屋書店而言,如何在舒適的整體空間氛圍裡以藝術為中心,對書籍和雜貨做出提案,並為來店客人企劃「令人憧憬的生活方式」,是個課題。

作為「美育」的體驗基地,書店二樓網羅了世界各地的藝術書籍,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藝術長廊,有每一本講述著一個藝術故事的BIG BOOK,也有特別策劃的藝術家作品展。

據悉,開業期間書店一樓的活動空間還限時展出日本雕刻家名和晃平的雕塑系列《Particle》,以及收錄在其作品集《METAMORPHOSIS》中的視覺圖像。此外,書店二樓的畫廊區域也限時舉辦中國書法家許靜的書法作品展「凝」。蔦屋書店方面表示,希望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與表現風格,帶給藝術愛好者更多元化的觀賞體驗。

在工藝品去,獨有的「日本文化」是蔦屋書店的亮點之一。選品上包括日本歷史最悠久的手工茶筒老店、日本傳統和服等傳統工藝的價值。以日本匠人手工製作的傳統工藝品為中心,這裡匯集了只有在「蔦屋書店」才能買到的各系列限定商品,可以在對擁有不同材質、歷史的手工藝作品的欣賞中培養對美的認知。

另外,首次正式進入中國的插畫家長場雄的服裝和衍生品也在店內呈現。為慶祝書店的開業,插畫家以「上海」為靈感創作的兩款開業限定託特包也在店內限量銷售。

蔦屋書店限量商品Tomorrow Fabric

蔦屋書店限定託特包

值得一提的是,在選品上,無論是書籍或是零售商品,同一個門類分別有高價位的「珍藏」品和中價位的「實用」品。

作為第三空間,線下體驗活動也讓蔦屋書店成為全新的藝文策源地。據悉,書店未來將企劃與開展眾多只有在線下才能體驗的活動,如與藝術家、作家、出版人合作的講座活動、讀書會及體驗式手工坊等。同時,還將舉辦以藝術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如與美術館聯名的主題展覽和藝術講座。

蔦屋書店方面表示,今後書店將為每一位客人持續帶來新鮮的閱讀感受與生活方式提案,並結合畫廊、咖啡、餐飲等多重業態與豐富的體驗型活動,成為滬上文化藝術與生活方式體驗的新地標。

上生·新所 蔦屋書店

店鋪地址:上海市長寧區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7棟經營範圍:書籍、文具雜貨、藝術品、咖啡、酒吧餐飲營業時間:BOOK: 10:00—23:00CAFE: 10:00—23:00BAR & DINING: 11:00—24:00

圖片來源:蔦屋書店、網絡

相關焦點

  • ...方式提案型書店」的逆襲,開在上生新所裡的蔦屋書店到底有什麼...
    如果對上生·新所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次蔦屋書店的選址具有特殊意義。這個此前並沒有長期對外開放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曾經是在滬僑民的社交休閒場所之一,由美國建築師艾略特哈沙德設計,於 1924 年建成。對於蔦屋書店而言,這棟近百年歷史的老建築構築起了一個「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的逆襲,讓約 2000 平方米的空間成為了全新的藝術文化策源地。不過,老建築與新文化的碰撞,又讓蔦屋書店看上去不那麼「蔦屋化」。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生活方式」有了,可它是家好書店嗎?
    一樓咖啡區 攝影:林子人開設於2011年12月的代官山蔦屋書店曾被《世界最美的書店》一書作者清水玲奈選為「全世界最美的20家書店」之一,也成為了許多遊客在東京一定會去「打卡」地標。中國目前所開的兩家蔦屋書店按照書店方的介紹是打造「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它有高級的概念,足夠上鏡,讓人願意前來「打卡」。
  • 我在蔦屋書店的消費體驗
    我在天目裡和上生新所都看到一群群的拍照打卡人群被攔在店外,雖然他們也許也是消費者,但也有很多人是到了園區才知道這個店的。如果想來,預約好再來吧,書店反正一直開著的。2我消費了什麼類型和金額:在杭州蔦屋,我購買了專屬帆布袋等小玩意,花費不到600元。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預約名額爆滿,讀者迫不及待打卡文化新地標
    蔦屋母公司CCC株式會社旗下有兩個書店品牌,其一是漢字版的「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另一個是英文版的「TSUTAYA BOOKSTORE」(針對商業綜合體開設的中小店型)。登陸杭州、上海兩座城市的是獨立的「蔦屋書店」。
  • 上海網紅新地標 2000平米蔦屋書店揭開神秘面紗
    上海上生新所 蔦屋書店店鋪製作人松尾祥平表示,蔦屋書店將在這個沉澱百年歷史風貌的空間裡,開拓下一個百年。在古典與現代、時間與空間融合的建築中,以「美育」為理念,在上海打造出一處能夠培養感性的美學樂園和精神棲居地。事實上,蔦屋書店與上生·新所也有著冥冥之中的默契。
  • 中國首家蔦屋書店開業:增田宗昭能打破國內實體書店的魔咒嗎?
    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我們身邊的書店越開越多,傳入耳中關店的新聞也越來越多。直到上周蔦屋真的開店了,文藝青年和中年們才開始真的喜憂參半起來,畢竟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們看到了太多實體書店在銷售額度上的下滑,甚至於離開我們的生活。
  • 最貴一本書將近40萬元,揭秘上海蔦屋書店的獨一無二
    1993年出生的陳清政是一樓人文社科、自然區域的「生活提案顧問」,此前曾在方所等書店工作,在他看來,蔦屋的作為書店的特點是「更在乎顧客在看什麼」。「生活提案顧問」除了提供所在區域的專業服務,還負責主題展陳的策劃。上海蔦屋的核心理念是「美育」,首次推出的專題是「城市美學踐行者」,讀者可以在一樓西側找到這個主題桌。「上海蔦屋正是城市更新的成果,我們本著這個理念推出了開業提案。」陳清政介紹。
  • 老建築變身文化新地標,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有哪些看點?
    沒錯,就是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據了解,這是繼杭州天目裡蔦屋書店之後,日本蔦屋書店進軍中國內地市場的第二家門店。其地理位置正坐落於擁有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據悉,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即將於12月24日正式營業。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正式開業 老建築裡打造文化地標
    2020年12月24日,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式開業。這家全新的策劃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位於上生·新所內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將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有機相融,用博物館般的場景設計,賦予閱讀儀式感,構築起一個約2000平方米的全新藝術文化策源地。
  • 吉井忍:中國蔦屋和日本蔦屋並不是同一家書店
    晚上在代官山 蔦屋書店在東京有幾所,離我家最近的就是代官山那一家,偶爾去銀座的時候那裡的蔦屋書店也會逛一逛。像蔦屋書店那樣的環境已經有不少,雖然在理念上有明確的不同,但從環境和硬體上都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不管是在日本或中國,我並不能說哪家出挑。
  • 蔦屋書店上海首店12月24日正式開業,5個亮點提前知曉
    封面圖:蔦屋書店@上生·新所 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 圖片來源:蔦屋書店官方 距離2020年結束還有1周的時間,蔦屋書店上海首店終於落戶上生·新所,將於本周四(12月24日)正式開業。 △ 特設的「1924」提案區 為致敬這段歷史,蔦屋在一樓文學區,用「內容提案」的方式融入了這段歷史,讓每個前來打卡蔦屋的人,都能看到這棟建築曾經的故事,也是很有心了。
  • 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圖集,6個看點
    1、選址 蔦屋書店上海首店選址上生·新所未必猜得到,但在情理之中。 這也反向證明了上生·新所勢必需要藉助品牌號召力,把握好這輪調整契機,才能在新一階段更具完整度——書店對面引入平成屋、星巴克臻選這類言之有物、物有所值的品牌是佐證;對蔦屋書店而言,也是印證其是否能夠在中國內地為城市更新以及文化輸出助力的機會。
  • 蔦屋書店的母公司是如何孵化自有品牌的?
    從一家小小的「咖啡+書籍+音像店」店,經過37年,CCC 集團已經發展為跨多個領域生活提案策劃公司,集團所有業務都圍繞「生活方式內容(Lifestyle Contents)」 、「平臺(Platform)」、「資料庫(Database)」三個關鍵詞展開。
  • 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到國內變「鷹屋書店」?
    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到國內變「鷹屋書店」?來源:聯商網2017-03-09 13:26聯商網消息:起初有平臺透露世界最美書店「蔦屋書店」將於2017年初進駐中國,預計2017年1月18日在蘇州新區金鷹與廣場同步開業,讓業內人士還是小期待了一把,然而,2016年12月23日在南京金鷹新街口店率先開了一家G-TAKAYA書店,與蔦屋書店的英文TSUTAYABOOKS有點相似,果然蘇州金鷹開的書店也是G-TAKAYA,說好的蔦屋書店呢
  • 探訪內地首家蔦屋書店:日本的書店,有什麼不同-虎嗅網
    大家開始各方猜測,這個引領美好生活方式的書店品牌來到中國之後的樣子。販賣生活方式、超過1400多家分店、日本幾乎一半的年輕人都去過、日均人流量破萬……它的標籤有很多。滿懷著好奇,開業當天,我就第一時間去往現場一探究竟。
  • 老建築打造文化新地標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
    新華社上海12月24日電(記者鄭鈞天)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24日開業。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由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更新改造而來,位於上海市長寧區的「上生·新所」內。
  • 益弘學院排行:蔦屋不僅是一家書店
    2020 年,日本蔦屋書店正式進入中國。最初的兩家店鋪依次選在杭州、上海,中國消費者甘願源源不斷地湧入其中,因為它具備一間網紅店鋪該有的各種特質:塑造個人性格的標籤感、顏值,以及可在社交網絡交流與炫耀的話題。然而,蔦屋書店進入中國並不是為了賣書。
  • 蔦屋書店上海首店12月24日開業 收好這份逛店攻略!
    記者今天提前探營,揭開這家策劃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的面紗。上生·新所蔦屋書店展現了原有建築中的柯林斯柱上生·新所蔦屋書店與所在的歷史保護建築相融合,整個書店分為兩層。每個區域都有一兩位提案師,其專業背景可以為相關專業讀者選品,提供周到的服務。走入蔦屋書店一樓,參觀者也就站在了「歷史的中心」,手邊觸手可及的是中國史和世界史的相關圖書。「1924年」和「2020年」兩大圖書主題臺,串起了過去與現在。
  • 30圖實探大陸首家蔦屋書店,一個複合式漫生活空間
    關於日本蔦屋書店(需求面積:1500-3000平方米),TA有很多標籤:全球最美書店、亞洲最具影響力書店、森林圖書館、北野武最愛的書店……說TA是書店經營者摩拜的對象,讀書人閱讀的天堂,毫不為過。   10月18日,這家備受尊敬與矚目的書店落址杭州,成為大陸首家門店。
  • 臺灣蔦屋、誠品書店等5大知名書店大玩跨界經營
    商用不動產市場掀起一波新趨勢,複合式書店正快速崛起。受到手持式裝置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所影響,實體書店式微,全臺五大知名連鎖書店近年紛紛結合百貨餐飲,不但能快速集客,更能提高毛利,已躍居經營王道。信義全球資產經理王維宏表示,書店毛利率低,為了存活,複合式經營已成為主流,除增加空間使用效率外,也可多元化營收來源,不然就要轉型為小眾市場的主題型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