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宅」在家裡,如何緩解煩躁?官方支招!

2020-12-22 騰訊網

長時間「宅」在家中,如何緩解煩燥恐慌等情緒?如何緩解已確診、疑似病例等的心理壓力?

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發布會,針對疫情防控過程中社會心理服務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回龍觀醫院院長楊甫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陳雪峰迴答記者提問。

面對疫情發展當中人們產生的困惑和心理問題,有哪些幹預措施?公眾如何獲得服務?

為了減輕公眾的心理困惑和不適,我們組織專家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提出普通公眾、居家隔離人員、密切接觸者等不同群體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和如何來幹預這些問題。

除此以外,各個省份在原來已有的心理熱線的基礎上,統籌協調原來分布在教育、民政等心理援助熱線,加強對這些熱線人員的培訓和督導,為公眾提供規範化的心理援助服務。

疫情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公眾心理自助和疏導指南在國家衛健委網站、「健康中國」APP和公眾號都有比較詳細的內容,大家可以登陸查詢參考。

目前一線臨床救治中藥物使用的進展情況如何?

一個是克力芝和中藥治療,一些臨床試驗正在收集臨床信息數據。最近還有一個藥物叫瑞德西韋,多家醫療機構正在就這個藥物組織開展臨床試驗,以及研究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隨著疫情的發展,衛生健康委專門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目前已經到了試行第四版,這版方案中對一般的治療、重症治療所使用的中藥、西藥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大家可以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官方網站當中的疫情防控專題,對所有的文件、動態進行查詢。

如何緩解已確診、疑似病例等的心理壓力?

第一,認識了解危機。在經歷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後,很多人可能會經歷警覺期、消極防禦期、現實適應期、恢復成長期4個階段。

第二,面對壓力可以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1.增加對自身狀態的理解度。認識到每個人在經歷重大負性事件後都會有一些焦慮、擔心等負性情緒。2.保持穩定狀態。可以通過一些穩定化技術實現,比如深呼吸放鬆等訓練。3.採納積極的應對措施。包括獲取良好的社會支持,與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電話、網絡交流和溝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能有愉悅感的事情。

第三,如果自我調節效果不佳,必要時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對於密切接觸者,首先應該關注積極信息,特別是疫情防控進展的積極信息;二是關注自我防護和應對壓力的科學知識,掌握調整情緒狀態和行為的科學方法;最後增強信心,讓積極信息和科學知識發揮作用,認真配合社區和疾控部門的工作。

長時間「宅」在家中,如何緩解煩燥恐慌等情緒?

第一,制定一個計劃。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別是要保證規律的飲食和睡眠。

第二,鑽研一件事請。看書、聽音樂、寫字、學習一項新技能等,並且享受這個過程。

第三,找到一種支持。來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持。

第四,進行一項鍛鍊。心情煩躁時,做一遍八段錦或自己喜歡的室內運動。

第五,思考一些體驗。思考自己可以從這段經歷中獲得什麼有價值的人生體驗。

如自己無法調整時,應當撥打熱線電話或尋求在線心理諮詢。

如何舒緩醫護人員、公安幹警等一線工作人員的情緒,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節?

第一,工作強度不可以持續太長時間,適當輪休。在工作之餘的休息場所,播放一些輕音樂。

第二,他們應該自己掌握一些宣洩負面情緒的方式方法。比如心情特別壓抑,可以痛痛快快哭一場;如果有條件,辦公室或者工作休息場所放個沙袋,花幾分鐘做一些拳擊性的運動。還可以語音聊天,找自己特別想聊的人說說話。

第三,做運動,比如打太極拳、舉重、仰臥起坐等。

第四,通過可能的途徑第一時間或者定期與家人溝通交流。

隨著工作的逐漸恢復,很多人都需要外出,如何舒緩這類人群的緊張情緒?

第一,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壓力。有些人可能情緒受影響比較大;有些人可能認知受影響比較大,大量信息反覆刺激導致注意力、記憶力都受影響;有些人可能行為改變比較大,逃避本來應該做的事情。還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失眠、胃疼、腹瀉等軀體反應。大家應該認識到,這些反應大部分是正常的心理應激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警覺性,主動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

第二,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果情緒壓力大,可以藉助網絡平臺,學習放鬆技術,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認知壓力大,應當減少各種信息的影響,少看手機,多讀書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為方面的變化比較大,應當提醒自己及時調整。

如果心理應激狀態持續時間比較長,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自己覺得很痛苦,一定要及時向專業人員求助。

學校推遲開學,孩子在家學習、生活怎麼辦?

第一,家長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礎上,一起討論制定這段時間的生活和學習計劃。

第二,生活計劃中要包括娛樂和做家務的內容,最好是能夠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特別是如果家長延期上班,或者在家時間比較長,有時間陪孩子,這是難得的增進親子之間相互了解的機會。

第三,學習計劃要按照學校的要求,通過空中課堂等在線教育進行學習。要像平時上學一樣,認真聽課和做作業。

第四,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儘量不要太焦慮,不要太著急,保持情緒穩定,這對孩子的心理狀態影響很大。

如何調節有需要定期去醫院的患者的心理?

第一,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規律服用治療藥物,不要自己擅自調整用藥,以免病情波動或反覆。

第二,到醫院取藥是安全的。一方面,做好自身防護,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潔;另一方面,各醫療機構都在按照要求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同時醫院設有專門的發熱門診,與普通的診療區域是分開的。所以,常規到醫院看病是安全的,一般不會被傳染。

第三,如果病情有波動的話,還是建議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基礎上,及時到醫院就醫。

對疫情嚴重區域的人產生過激情緒,該怎麼平復?

對疫情嚴重區域的人產生過激情緒,這是人的一種保護自己的心理本能,是可以理解的。

人們總是想為已經發生的事情找到一個原因,而疫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出現了一種新的病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對這種病毒的認識正在不斷加深。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越來越能夠理性地對待這個問題,掌握自我防護的科學知識、學會調節心理的科學方法,看到全社會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感受到戰勝疫情的信心。

疫情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們的朋友和親人。一定不要因為過激的情緒,導致過激的行為,為疫情防控工作添亂。

相關焦點

  • 長時間宅在家導致情緒煩躁應該怎麼辦?
    長期宅在家產生的煩躁情緒當然需要我們用行之有效的小夥動來解決啦。我相信自受疫情這段時間以來,好多小夥伴們天天宅在家裡一定會感到非常的無聊,特別是青少年的同學們,在這青春洋溢的年華中更會感到萬分無聊,從而產生煩躁的心理情緒,面對這個情緒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疫情期間宅太久,焦慮、煩躁怎麼辦?教你如何緩解
    為了響應控制疫情的號召,大多數人都處於在家隔離的狀態,即使出門也僅僅是購買一些食品或者生活日用品。儘管宅家的生活對於一些「宅男宅女」而言沒有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大部分人都由於長期沒有出門,進而出現了一定的不良反應以及負面情緒,比如做事缺少樂趣、抑鬱、焦慮、煩躁等。那麼,為什麼長期宅在家裡會導致不良情緒產生呢?
  • 宅在家裡如何健身?體育總局運動專家支招,這麼做才能提高抵抗力
    防疫期間,宅在家裡,大家關心如何運動健身,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建方在今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給大家支招——1、有家長問,孩子們原來在學校有體育課,也有各種戶外活動,最近都圈在家裡,該如何進行鍛鍊?
  • 如何引導「宅」在家的孩子科學鍛鍊?各方支招辦法多
    假期延長,如何引導「宅」在家的孩子進行科學鍛鍊、增強體質?各方支招辦法多:充分利用家庭生活空間,開展趣味運動;親子運動寓教於樂,激發興趣齊參與;脊柱和眼睛健康要關注,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抱娃團身滾動」「爸爸拉手坐起身」「小腳搭肩斜倒立」……體操奧運冠軍黃旭和女兒示範的居家親子體操近日獲得了不少家庭的關注。
  • 如何引導「宅」在家的孩子科學鍛鍊?
    原標題:如何引導「宅」在家的孩子科學鍛鍊?各方支招辦法多假期延長,如何引導「宅」在家的孩子進行科學鍛鍊、增強體質?「宅」在家裡,如何引導孩子進行科學鍛鍊、增強體質?國家體育總局統一部署,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快速行動,體育界積極響應,各方通過多種渠道向孩子和家長介紹科學健身知識、傳授有效的居家鍛鍊和親子健身方法。在家鍛鍊不能馬虎眼下,孩子不能像往常一樣在戶外進行體育鍛鍊,但仍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生活空間,開展以徒手練習為主、常見家庭用具為輔的趣味運動。
  • 如何緩解宅出來的「痛」?四個小妙招請查收!
    疫情時期,很多人宅在家裡,以不出門的方式為抗擊新冠肺炎作貢獻,但是刷手機、玩IPAD,姿勢不正確,時間久了,就會出現宅出來的痛!該如何緩解這些宅出來的痛?在今天下午的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布會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董健針對不同的痛給您支招了!
  • 宅在家裡晝夜顛倒了?心情不佳煩躁了?這些都傷肺!如何調控?
    導讀: 近期在家中辦公的人比往常要多得多得多。然而宅在家裡,是不是有的人不小心就晝夜顛倒、熬夜了?又是不是因為環境因素導致心情煩躁呢?而這兩點,對肺的傷害可不小。
  • 宅在家快「發黴」了?華師體育學院專家教你居家健身
    楚天都市報2月1日訊(見習記者國倩 通訊員黨波濤)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大家長時間宅在家中,如果缺乏身體活動,不僅對健康不利,而且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突擊鍛鍊,運動過量或運動強度過大,又會影響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風險。宅在家中該如何科學的進行體育鍛鍊?
  • 【心理資訊】疫情宅家,如何做好情緒調適?
    抗疫宅家期間,我們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體驗。一方面,少了外出與親朋好友的聚會、打亂了原本的出行計劃,可能會覺得有些失落、沮喪。另一方面,長時間呆在家裡,可能會讓我們覺得有些煩悶、焦慮。其實這些都是很正常、可以理解的情緒反應,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會。
  • 面對困難,春節只能宅在家,如何陪孩子有意義地度過假期
    2020年春節,少了很多串門走親戚的活動,出遊的計劃也基本停止,市區的遊樂場、商場、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場所不再是熱門的去處,絕大部分家長選擇宅在家陪伴孩子。但長時間呆在家裡,孩子難免出現煩躁等不良情緒,面對困難,還是希望幫助孩子度過一個愉快有意義的春節。
  • 宅在家裡心頭慌?莫慌,社區小喇叭開始廣播了!
    宅在家裡不要慌,崇德小喇叭傳達「愛國情」來咯。今日(6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從龍泉驛區獲悉,當地社區為宣傳防控抗疫,「硬核」小廣播響徹社區,呼籲群眾一起宅家樂。這個月3日,龍泉驛區崇德社區在社區廣場搭建起了社區小廣播,開設「黨群連心臺 社區小課堂」,每天為大家提供社情播報、文化服務和心理疏導,讓居民的「宅家樂」變成滿溢溫暖的「幸福薈」。
  • 疫情期間在家預防腰酸背痛 骨科專家支招7個妙招5組運動
    當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大家的心,為打好疫情防控這一仗,大家積極響應囯家號召,儘量宅在家中不出門或隔離在家。但待在家中時間長了又缺乏運動的話,很多人會出現腰背酸痛,這是什麼原因呢?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主任路繼科解答疑惑並為您支招。
  • 宅在家太久肩頸背疼痛怎麼辦?教你4招緩解疲勞感
    隨著疫情的蔓延,大家都被「關」了好多天,宅在家不是玩手機,就是躺著玩手機,時間一長,發現隔離工作做的相當到位,但肩頸背疼痛居然找上門來了,真是非常痛苦,沒有被感染新冠狀病毒,反而招惹了頸椎病。
  • 長時間宅在家,你的頸椎還好嗎?5個簡單動作可緩解酸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疫情防控期間,大多數人選擇宅在家,長時間玩手機、看電視,容易導致頸椎病發作,出現頸痛,頭暈,噁心,手麻等症狀。」2月7日,來自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的幾位醫生拍攝了一段小視頻,讓您不出家門也可輕鬆緩解頸椎酸痛的症狀。1. 坐位下頭部回縮 緩慢向後移動頭部,此時感到雙下巴出現。2.
  •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孩子們宅在家裡,如何進行鍛鍊?在家上網...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孩子們宅在家裡,如何進行鍛鍊?在家上網課如何保護視力?去商場超市如何做好防… 2020-05-13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莫名煩躁是怎麼回事?親測3種有效緩解煩躁情緒的方法,值得借鑑
    人之所以會出現莫名的煩躁,主要原因其實就是我們承受著某種精神上的痛苦。比如我絞盡腦汁也寫不出文章來,但我又想抓緊時間多寫一篇,於是這兩個思想的博弈讓我感受到了痛苦,因而出現了煩躁情緒。所以,一旦我們出現莫名煩躁的時候,就需要儘快找到一些方式方法來緩解。我經常會有這種莫名的煩躁情緒出現,也嘗試過很多種方式,總結了以下3種有效而又快捷的緩解煩躁的方法。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專家支招
    烏魯木齊市:指導居民經常性開展家庭下水道消殺新聞發布會上,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尚玉嵐,從五個方面介紹了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後,是如何做好居民小區防疫工作的。對居民每天早中晚3次測溫並登記,發現有發熱、乾咳、咽痛、腹瀉、乏力等症狀人員,第一時間上報社區按規定程序處置。督促居家隔離人員單室居住、單獨用餐,家庭所有成員佩戴口罩,做好日常通風、衛生保潔。三是做好環境消殺及垃圾清運。對小區單元門把手、樓道扶手、電梯間、電梯按鈕、垃圾收儲設施等每天至少清潔消毒1次。
  • 疫情當前,宅在家如何提高免疫力?教您打八段錦!
    疫情當前,宅在家如何提高免疫力?教您打八段錦!「宅」出健康一起抗「疫」疫情當前,市民群眾應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那麼,宅在家如何強身健體?不妨練練八段錦!八段錦是我國一項古老的中醫養生運動。
  • 抗疫新藥進展如何?「宅」得作息紊亂怎麼辦?現在看病安全嗎?國家...
    新聞發布會現場抗疫新藥進展如何?大家可以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官方網站的疫情防控專題,對所有的文件、動態進行查詢。長期宅家、作息紊亂怎麼辦?這裡有五點建議有效阻斷疫情疾病的傳播和防控,就需要做到儘量少出門、不聚會,但長時間「宅家」待在室內,可能會出現煩躁、焦慮的情緒,出現頻繁刷手機、作息紊亂等情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陳雪峰表示,這些問題出現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不適。而且這種改變不是主動選擇,是疫情防控需要的適應性改變。因此,調整自己,重建平衡很重要。
  • 孩子心情煩躁,一點就「著」,家長怎麼應對?專家給您支招
    作為家長,總會碰到孩子心情煩躁不安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造成孩子心情煩躁不安,要如何幫助孩子來緩解煩躁心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吳振梅怎麼說。正視煩躁的原因吳老師認為,心情煩躁是一種情緒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