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理解認知能力很差怎麼辦?專家建議這樣訓練

2020-12-09 兒童能力聽我說

最近,很多父母和羅媽媽抱怨:自己的孩子理解認知能力不太夠。比如拿著手中的玩具問寶寶是什麼顏色,大小,孩子只是很單純的盯著你,孩子不回答,甚至連肢體語言都沒有,這就是孩子認知力不夠。

那麼如何提升孩子的認知力呢?專家推薦有以下幾種方法:

1.多和孩子遊戲互動。

在互動的過程中告訴孩子,顏色 大小 形狀等都可以通過日常的對話來提升;

2.現實生活中讓孩子學習成長。

比如日常生活中帶孩子去外邊玩,在孩子非常開心的時候給他吃水果的時候,就可以告訴他,這個是紅色的蘋果,黃色的香蕉;玩的時候看到兩個不一樣的石頭,就可以告訴孩子,哪個石頭大,哪個石頭小。孩子的認知就是從這些日常的生活小體驗中提升的;

3.專業的認知教具

羅媽媽的教具可以作為參考,其他一些專業的機構 兒童教育類的教具也可以作為參考;

來看下羅媽媽今天又給孩子帶來什麼精彩的關於提升孩子認知力教具?

認知力教具
認知力教具
認知力教具

4.一些教育專家開發的教具。

現在孩子的教具對於每個家庭越來越重視,衍生出了非常多的兒童教育類的專家,以及專業的教育公司/機構等,他們會出一些系統性的教具及教學方法。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邏輯狗》,對於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非常有幫助。

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需要家長們讓孩子們及時的把教具練習起來,只有通過更多的練習,孩子才能獲得更快的成長!

相關焦點

  • 9個訓練方法,提升自閉症兒童的認知理解能力
    不少家長有這樣的疑問:我家孩子自閉症,認知理解能力太差了,我們該怎樣鍛鍊來提升孩子的認知理解能力呢? 有些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給孩子做閃卡訓練,來提升孩子的認知。這樣訓練,對於普通孩子和自閉症孩子同樣適用。但是,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其實是可以從身邊熟悉的事物開始。 人的認知發展絕對不是孤立的,而認知發展又具有明顯的階段性、漸進性。因此,我們不能單獨訓練孩子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其他能力是相輔相成的。
  •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怎麼辦?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學會對抗挫折
    作者:甜橘媽媽初中生、高中生因為心理壓力太大而選擇走上極端的道路,這樣的新聞並不少見。誠然,外界給孩子帶來的壓力是有的,但是孩子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同樣也是非常棘手的問題。一點點小挫折,就會讓孩子的心態崩塌,這樣的他們如何面對未來更大的挑戰呢?
  • 深度好文: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如何訓練社交能力?(附:社交卡)
    或「媽媽,我想吃蘋果」被動回答當別人向孩子提問時,孩子能回答,這就需要孩子具備一定的認知理解能力,也就是說孩子至少能聽懂問題,才知如何回答,形成互動。如:困在電梯裡,困在汽車裡,怎麼辦?也可藉助圖片給孩子講解,如下圖:當孩子具備了上面能力後,家長還可以拓展問題,告訴孩子,如何處理矛盾、如何化解尷尬.....擁有這些能力,孩子就能自如的應對社交過程中遇到問題了。
  • 孩子語言能力不好,就一定要做口肌訓練嗎?
    常常聽到家長問:「我的孩子還不會說話,怎麼辦?」「我的孩子不太會開口說話,怎麼辦?」有些家長會以為孩子只要多做口肌訓練,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就會越來越進步。其實,這是不會發生的。為什麼會這樣?維兒康來為你解答!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主要有3點原因
    最近發現,很多父母都在問,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閱讀和理解能力這麼差呢?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很重要,不僅僅是語文知識需要很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數學、英語、地理化都離不開理解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差,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不友好的事情。
  • 專家推薦——《ABA語言訓練大全》開發特殊兒童的語言和認知能力
    《ABA語言訓練大全》是為父母、專業工作者、教育家以及有語言障礙或發育遲緩的人士特別設計的一套關鍵性的語言教學工具。它整合教學系統,搜集了生活中所有的基本單詞和照片,用於發展認知和語言技能,促進認知和語 言能力從基礎向高級領域發展。
  • 理解能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理解能力為什麼會理解能力差?你覺得理解能力差是什麼原因?是老天爺不賞腦子麼?是智商低麼?都不是!!!!你之所以理解能力差是有兩個原因造成的!!知識詛咒也稱專家盲點(Curseofknowledge)是一種認知偏差,指人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下意識地假設對方擁有理解所需要的背景知識。這些專家是不知道這些沒有擁有這些背景知識的人是什麼情況,他們看起來想當然的東西,對別人來說就是天大的難度。
  • 孩子理解能力差,是思維能力沒有培養好,在關鍵期用對方法很重要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成績差,理解能力差時都會認為是孩子不肯學,或者天生笨,其實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錯的,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至於為何後天表現差距這麼大,其實這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培養好孩子的思維能力,導致孩子對很多事情的理解能力都有偏差。
  • 學習能力|思維力訓練: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維反應能力
    可能有的人會問,孩子怎麼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孩子也許會喜歡各種各樣花俏的技能培訓。可是一個孩子終歸要長大,要獨自面對生活。我們應該教會他用思考解決問題。而思考的本質就是大腦的思維反應能力的一種體現。 對比之下,我們知道一個最需要掌握的人生「技能」不是別的。正是訓練孩子的思維反應力。
  • 如何訓練孩子的情感認知與表達?
    3、情緒認知訓練孩子無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沒有辦法與他人進行順利的溝通。就像那個說「我要殺了自己」的孩子一樣,其實他傷心的程度是刻度2,表達出來的卻是刻度10。這會讓家裡人無法對他的情緒做出正確的反應,也跟著孩子處在極度極端的情緒和擔憂中。
  • 兒童自閉症怎麼辦?21條建議告訴你怎樣幫助自閉症孩子更快康復
    星悟說自閉症自閉症兒童缺乏理解、認知、判斷能力,無法理解危險,有時候會對周圍環境好奇,促使她們前去探索,可能導致危險發生,如:帶有電的電器、熱水、鋒利的刀等,日常訓練中,父母要及早通過認知卡片幫助孩子進行認知訓練
  • 有一個能力和理解力很差,工作頻頻出錯,但態度很好的下屬怎麼辦
    其中最困擾他的一個問題,是有一個下屬經常在工作上出問題,理解能力和業務能力都差,但態度卻很好,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剛剛開始帶團隊遇到這些問題很正常,所以我給他提出了幾點我認為的重點。首先,不能正確理解工作,這個問題是雙方的如果這位員工開始的幾次不能正確理解工作,作為團隊管理者,是需要幫助員工解決這個問題的。員工有自己的理解,那你就在ta執行工作之前確認好,ta是怎麼理解的,安排完工作讓ta複述一遍,如果理解有偏差那就糾正,這樣嘗試幾次下來看是否有改變。
  • 人的認知能力、智慧是通過什麼來提升?
    認識或認知其實就是理解,理解就是對比,沒有對比就不可能理解。人認知的對錯、深刻程度,完全取決於對比物,對同一事物,人們的認知千差萬別,是因為人們心中的對比物千差萬別。事物無絕對的對錯、好壞,只有對比之別。人認知一事物,其實就是與它事物比較後的感覺和錯覺。
  • 閱讀能力差怎麼辦?6個方面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
    3、講故事提高閱讀能力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培養。而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對其的理解能力和以及閱讀後的表達能力、聯想力,而不僅僅是為了讀書而讀書。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可以從講故事開始。看完繪畫本之後,可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故事重新講解一遍。
  • 孩子共情能力不好?試試這樣做!
    >孩子共情能力不好?試試這樣做!2020-09-04 19:04:16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這樣的場景可能經常發生在父母與孩子之間:你跟他說東,他理解成西;你說不可以老是去逗小狗,他偏要拿著逗貓棒逗個不停……共情能力不夠在孩子身上的表現大概是,孩子不能真正領會爸爸媽媽話語裡的勸阻/善意等含義,他們的理解系統和父母的理解系統是平行的,不能互相理解。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怎麼辦?幾個方法拯救孩子閱讀能力!
    語文考試中,很多家長說孩子的試卷光閱讀理解就扣掉了很多分,歸其原因為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好。 可是作為家長,如何在平時的學習中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呢?
  • 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家裡有3、7歲的寶看看,開發大腦
    3、對事物認識更加客觀思維能力訓練會讓孩子從多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只會客觀地思考問題。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是看到事物的多面性。《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一共有10冊書,20餘種題型,400道題,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動手能力、想像力、表達力等12大能力,全面開發孩子大腦!這套書是參照世界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認知發展理論的開創者讓·皮亞傑的理論體系編寫的。
  • 當年成績很差的同學,成了孩子的老師,我該怎麼辦?
    在他們這裡,孩子的事無小事,都是天大的事。學期過去一個多月了,各個年級的月考也都收宮了,家長會也都陸續開起來了。一位當年的學霸,現在的媽媽,忽然發現,她孩子的老師,竟然是自己的同學,是自己當年看不上的、成績很差的同學。
  • 3歲孩子認得上千字,很棒!但不必羨慕,視覺認知能力才是硬功夫
    有些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很流利,但是讀完以後對內容卻是一知半解,理解不了,這就屬於視覺認知方面的不足。這種不足太隱蔽了,如果不了解視覺認知這個專業知識,根本察覺不到,所以大人會誤解孩子,認為孩子就是不用心,實則是孩子在「解碼處理視覺信息」的路上拋錨了。
  • 錢志亮:小學前,如何訓練孩子的聽覺理解能力?
    01 聽覺理解能力 聽覺理解能力一般指的是兒童對聽到的信息進行分析解釋的能力,包括聽覺注意、聽覺辨別、聽覺記憶和回想的能力、選擇要點的能力(主旨大意、事實細節)、推斷演繹的能力(理解隱含意義、理解推測態度)、判斷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運用背景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