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什麼叫「五濁惡世」?【地藏經淺釋】(宣化上人)

2021-02-08 宣化上人專弘平臺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舊金山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讚嘆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


這十方一切菩薩摩訶薩都到忉利天宮,「讚嘆釋迦牟尼佛」:贊,是稱讚;嘆是嘆賞。這就是對釋迦牟尼佛稱讚嘆賞。釋迦牟尼是梵語,釋迦是姓,牟尼是名字,這個名字──釋迦牟尼──是別名,佛是通名。所有的佛都叫佛,但是每一尊佛都有他特別的名字,這叫別名。現在這一尊佛的別名是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是印度話,翻成中文,釋迦是能仁,牟尼是寂默,就是能仁寂默。怎麼叫能仁?是說他能以仁德來普濟一切眾生。寂默就是不動的意思,寂是寂靜,默是默然;寂靜默然就是什麼聲音也沒有了,無聲無臭。儒教裡講「至於靜,無以復加矣!無聲、無臭。」沒有什麼聲音了,也沒有什麼臭,臭是味道,沒有什麼味道。這個時候就是到本體上了,本體是寂然不動的,寂然不動,這就是定,能仁就是慧。為什麼佛能以仁慈來普濟眾生?因為他有智慧。這個能仁也就是隨緣,寂默就是不變。佛常不變,而常隨緣;雖然常隨緣,可是常不變。那麼在寂然不動的定中,他能感而遂通。


所以「一切眾生若干種心」,所有眾生的心,無論有多少,「如來悉知悉見」,為什麼佛能悉知悉見?也就因為能仁寂默。他能能仁,所以就能悉見;他能寂默,所以就能悉知。因此我們眾生所作所為,不要以為沒有人知道;我們的所作所為,佛都會知道。所以我們修道,有一分的真心,就有一分的感應;有十分的真心,就有十分的感應。要是你有百千萬億分的真心,那釋迦牟尼佛在寂然不動本覺的位置上,也就能感而遂通,來幫助你,令你早成道業。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意思。


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謂「三覺圓,萬德備。」就可以成佛。也就是始覺和本覺、究竟覺,這三個覺都圓滿了,所以就成為佛。佛是半梵語,具足是佛陀耶。那麼佛又是什麼人呢?佛就是一個大覺悟者,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依照佛法去修行,都可以達到這種的覺悟,這種的果位。所以釋迦牟尼佛早已經說過,說「一切眾生皆堪作佛」,為什麼皆堪作佛呢?因為皆有佛性。所以只要你肯努力修行,就皆堪作佛。


「能於五濁惡世」:五濁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劫濁,就是這個時代非常不乾淨。見濁,見解非常不乾淨。煩惱濁,人有煩惱,這也是不乾淨。眾生濁,眾生也是不乾淨的。命濁,我們這個命也都是汙濁不乾淨的。


《楞嚴經》上說,就好像在一盆清水,放上一些沙土,那土本來的功能,也都會失去了。土本來的功能是什麼呢?留礙。土有一種障礙,所以人在上面走,土會託著。如果沒有土,我們就掉到海裡頭去,因為土的底下有水,水來託著泥土;而水底下又是火,有時候火山會爆發,這也都是有一種變化的作用。那麼說水底下是火,這火不會被水熄滅了嗎?因為火太多了,水也熄不滅。要知道這種道理,那就要多研究佛法,才能了解。


《楞嚴經》說:「土失留礙,水亡清潔。」水也失去清潔了,所以就叫濁。那麼這五濁惡世也就好像水和土混了。這個世界是不清的,你說怎麼樣分別不清呢?就拿劫濁這個劫──時候,也分不清楚究竟是個什麼時候。以前有一個人問我,什麼叫時候?沒有時候,分不清楚,這就是劫濁。


見濁──你說我們這個見怎麼能分別清楚?也分別不清楚。每一個人的見,你能分開界限嗎?說這個是我的見,那個是你的見。你以哪個作為你見的邊際?那麼我見的邊際又是哪一個?沒有。沒有邊際,分別不清,混合在一起了,這是見濁。


煩惱濁──這煩惱濁,大家都煩惱,你也有煩惱,我也有煩惱,煩惱和煩惱互相攪和在一起,也是分別不清楚。有人說,我知道我的煩惱是我的煩惱,你的煩惱是你的煩惱,那為什麼你就能把我的煩惱給惹出來?如果那是我的,不應該由你惹出來;你的煩惱如果是你的,也不應該由我使令你生煩惱。那麼這樣看起來,煩惱也沒有邊際,也是混濁的。


眾生濁──眾生今生做人,來生就做狗也不一定,再來生做貓也不一定,再來生去做老鼠也不一定,或者再來生就變一隻蟲子,各處爬也不一定,這你怎麼能分別得清楚?眾生和眾生互相合作,開個大公司,也是互相分別不清楚。在這大公司裡,不是你被人家賣了,就是人家被你賣了,互相有來往的關係。這不是濁嗎?這就是眾生濁。


命濁──我們的命運也是混濁的。


所以這五濁說起來,是很複雜的。可是釋迦牟尼佛能在這五濁惡世,「惡世」就是最不好的一個世界。「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他能顯現出來不可思議這種妙智慧──妙的大智慧,妙的神通,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力量。這不可思議,就是你心裡沒法子想得到的;沒有法子想得到的,就是微妙不可思議。什麼是那微妙不可思議的呢?就是大智慧、大神通這種力量。

相關焦點

  • 《地藏經淺釋》|這個大鬼王其實並不是鬼,而是菩薩(宣化上人)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閻羅王眾讚嘆品第八◎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舊金山佛教講堂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一切人的生命都在這個鬼王手裡。如果他要是貪,如貪官汙吏願意要錢,一定會多得很,因為一切人的生命都在他的手裡掌握著。所以有一個鬼就說了這麼幾句話,這個鬼是在道生法師那時候的。道生法師講經的時候,這個鬼常來聽經,道生法師就叫他託生去做人,他說:我今做鬼三千秋,也無煩惱也無愁,生公叫我為人去,只恐為人不到頭。這鬼說他做鬼三千秋,三千多年了。
  • 24.什麼叫鬼王?丨文殊菩薩妙吉祥【地藏經淺釋】(宣化上人)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久而久之把我所講的東西,統統都還給我了,叫我也退休了。鬼王──善鬼、惡鬼都沒有用了,那我這個做法師的也沒有用了,所以我還是不能叫善鬼、惡鬼退休的,他要是沒有工作,我也沒有工作,我也沒有經講了。沒有經講,也就沒有人聽,沒有人聽,那做一個法師有什麼意思?
  • 《地藏經淺釋》|墮到這個地獄,就有很多的鬼來罵你,一天到晚都罵你(宣化上人)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地獄名號品第五◎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舊金山佛教講堂地藏白言。仁者。鐵圍之內。有如是等地獄。其數無限。「復有地獄,名曰啖眼」:有一種雕鷲,專吃不乾淨的東西,這種地獄,有最多這種鷲鳥。這種鳥看見犯罪的人來了,就飛到罪人的地方,兩個鐵爪一抓,就抓到罪人的兩個肩膀上。想把它弄掉,也弄不掉,然後它把頭往後一回,就專門叨罪人的兩隻眼睛,先把眼睛叨破,再把眼睛水吃了,又把罪人腦裡頭的水也喝了,這時罪人就死了。
  • 宣化上人:死了被巧風一吹,又生了|每天一段《地藏經》
    宣化上人《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丨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四者,不問男子女人、羌胡夷狄」:不論你是男人,是女人;也不論你是羌羌胡夷狄,這在中國叫南蠻,南方的人就叫蠻子。孟子說楚人許行「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怎麼叫鴃舌之人呢?就是說話像雀鳥叫似的,嘰嘰喳喳,不知道在說什麼,這叫鴃舌之人。中國的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都是講國語的;而古來中國對湖南以南的人,就叫他們為南蠻子。怎麼叫蠻子呢?就因為不知道他說的話是在講什麼。那時候,不要說是講英文了,就算是講中國話,中國人也不懂,所以就叫他們為蠻子。
  • 宣化上人:因為拜地藏菩薩的功德,永遠都不會墮落於惡道|每天一段《地藏經》
    宣化上人《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丨 如來讚嘆品第六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這種人「或合掌者」:或者見著地藏菩薩的像而合起掌來。「讚嘆者」:喔!地藏菩薩真是大菩薩,他真是慈悲,神通妙用,真不可思議。「作禮者」:或向地藏菩薩叩頭。「戀慕者」:或看見地藏菩薩的像,都捨不得走了,就在那兒看,把吃飯也忘了,什麼都忘了,這叫戀慕,就好像人愛戀一件什麼事情,就把什麼都忘了。「是人超越三十劫罪」:這個人能超越三十劫罪,在三十劫以內的罪業都可以滅了。佛又叫一聲「普廣」!
  • 地藏經全文(注音版)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地藏菩薩本願經卷上地藏菩薩本願經全文: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第一卷淺釋,出自宣化上人《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 【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卷第三|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什麼是起惑?就是見到境界,便生出疑惑,分辨不清楚是善或是惡。什麼是造業?因為有了迷惑,六根見到六塵便起貪愛之心,而去造業。什麼是受報?因為有前因後果的定律,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有善功德,就有樂報。有惡行為,就有苦報。這是自然道理,絲毫不爽。【於一毛端皆示現】:在佛的一根毛端上,就把一切眾生的種種業報,都能示現出來。
  • 558.這部經是念佛人必讀之經丨成就十種速疾法【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  卷四十一丨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二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佛子。現在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淺釋如下:「南無」是皈命的意思。我們把身心性命,都皈依於阿彌陀佛。「阿」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壽的意思。所以稱為無量壽佛。
  • 雖然為王,但每日三時要受苦刑丨阿修羅王和迦樓羅王【華嚴經淺釋】11(宣化上人)
    撥捉天人龍,接至涅槃岸。」由這段經文來看,大鵬金翅鳥也是菩薩示現,來調伏一切眾生。所以才說:「大鵬金翅鳥菩薩,遂心如意在空中飛翔,它的足爪非常堅固,它的方便翅膀,非常勇猛,它的眼睛非常慈悲而明淨。它雖然吃龍,但只吃將要死的龍。在表面上看來,是被它吃了,實際是度化龍,令它們不再受輪迴之苦,而直接到彼岸。它所棲住的樹叫智慧樹。
  • 5.一地菩薩到十地菩薩的境界有什麼差異?【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宣化上人)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譯◎一九六九年三藏法師宣化上人講於美國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又有一位菩薩叫「藥王菩薩」:這藥王菩薩,專門給人治病的。「藥上菩薩」:藥王、藥上是兄弟兩個人,發願護持佛法的。
  • 38.七遍〈大悲咒〉解除蛇蠍毒的方法【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宣化上人)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譯◎一九六九年三藏法師宣化上人講於美國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這種毒蛇和蠍子,被螫上非常之痛;要是不醫治,會有生命危險,這叫蜂子。蜜蜂不太螫人,有一種蜂子,螫人很厲害。「取乾薑末」:這時候,用幹的姜磨成末。「咒一七遍」:念〈大悲咒〉七遍;一七遍就是七遍。
  • 宣化上人:天魔就住在他化自在天|每天一段《地藏經》
    宣化上人《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丨 稱佛名號品第九現在講一個公案,什麼公案呢?這老年人說:「我本來覺得什麼都沒有意思,就想要出家,跟著釋迦牟尼佛修道。今天我到那裡請求出家,佛的弟子說我沒有善根,不收我。我心想出家也不能出家,那我這個人活著有什麼意思?覺得活著沒有死了的好,所以,就想跳恆河,喝飽了恆河水,來生變個年輕的人,再去出家。佛的弟子既然都不喜歡老年人,看見我大概生得相貌也醜陋,沒有人歡喜我。」釋迦牟尼佛說:「哦!你要出家呀?那你不要跳河啦!
  • 《地藏經》講什麼?
    有很多不了解的人一聽《地藏經》,憑直覺就以為是講一些冤魂惡鬼的東西,事實上也確實有很多人接觸《地藏經》就是從超度開始的,以為有人往生了,或者要超度冤親債主等,就需要誦持《地藏經》。確實,《地藏經》裡介紹了地獄的狀況,但如果僅僅這樣去理解這本佛教經典,把它當成是祭度幽魂的佛經,就全然違背了佛祖當初講這部經的初衷。那麼,《地藏經》到底講了一些什麼呢?
  • 目連尊者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大願地藏王菩薩(宣化上人)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序品第一他的名字叫拘律陀,拘律陀是一種樹的名字,那麼他的出生,也和大迦葉尊者這種的因緣相同;大迦葉尊者也是因他父親母親向樹祈禱、去求,才生的。目犍連尊者也是這個樣子,他的父母向拘律陀樹求子,而生了他;所以,以這個樹名,作為他的名字。目連尊者的母親雖然求神,可是不信佛、不信法、不信僧。
  • 44.修道人,如果能息滅這三種惡習,就能有所成就【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卷第三|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三◎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爾時,增長鳩槃茶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鳩槃茶眾,而說頌言。
  • 宣化上人:人間五十年為四王天的一晝夜|每天一段《地藏經》
    宣化上人《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丨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大智慧音」:有大智慧者一見就可見到底,不必等到事情到不好的地步才發現什麼叫大智大慧?研究佛法是大智大慧。研究佛法的人,才能得到真正自由,所以是大智慧。「師子吼音」:獅子是獸中之王,它一叫百獸皆懼,一切獸類都嚇得站也站不住,跑也跑不動,措手不及。甚至連老虎、豺狼這一切兇猛的野獸,也都嚇得不知怎麼好。百獸聞之皆腦裂,腦袋都嚇得爆裂了,嚇得愚痴了。「大師子吼音」:平常的獅子吼就如此厲害,大獅子吼這種聲音,更是遠近皆聞。
  • 宣化上人:你要是能懺悔,就多少罪業都可以消滅|每天一段《地藏經》
    宣化上人《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丨 如來讚嘆品第六是故普廣。譏毀他人供養。尚獲此報。何況別生惡見毀滅。「是故」:因為這個,所以「普廣」你要知道,「譏毀他人供養」:你譏諷和毀謗其他的人供養地藏王菩薩。「尚獲此報」:尚且要得到這一種的惡報,什麼惡報呢?就是在地獄裡要經過一千劫,在餓鬼裡又經過一千劫,在畜生裡又要經過一千劫,然後再做人,也是貧窮下賤,諸根不具這種的惡報。有人提出來問,這一定要經過一千個劫才可以做人嗎?這都是一定的嗎?不錯,這是一定的,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訂的地獄的法律。
  • 宣化上人:忉利天人的壽命是一千歲,人間的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晝夜|每天一段《地藏經》
    宣化上人《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丨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這是經文的開始,「忉利天」是梵語,翻成中文就叫三十三天。這四八共三十二,分布在三十三天的四邊,而它在中間,這叫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的天主,叫帝釋,這帝釋在天上,他是一個天主;在佛教裡頭,他只是一個護法。《彌陀經》上所說:「釋提桓因等」,就是這個帝釋天。在〈楞嚴咒〉裡邊所說:「南無因陀囉耶」,這個「因陀囉耶」就是帝釋天。他在天上做天主,在佛教裡他是一個護法。他不單不能做主,而且連坐的位置都沒有,只是在門口站著。
  • 宣化上人:若是最初學佛的念頭能不把它失掉,早就成佛了|每天一段《地藏經》
    宣化上人《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丨 利益存亡品第七「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地藏王菩薩這位大菩薩對佛就說了。「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我觀察南閻浮提所有的眾生,「舉心動念」:舉是舉起來,舉起來這個心,搖動他的念頭,也就是你心裡所起的念頭,所打的妄想。「無非是罪」:閻浮眾生舉心就想什麼呢?就想邪念,想淫慾念,想種種的貪念,一動念就是自私,就是妒嫉,就是障礙。人家比我好的,就生一種妒嫉心;不如我呢?
  • 經典闡釋 ‖ 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03)
    「其名曰」:這些菩薩的名字,就是「總持王菩薩」:什麼叫總持呢?總,就是總一切法;持,就是持無量義。言其一切的法門,他都受持,都是明白了達一切法門;所以這位菩薩的名字叫總持王菩薩。又有一位菩薩叫「藥王菩薩」:這藥王菩薩,專門給人治病的。「藥上菩薩」:藥王、藥上是兄弟兩個人,發願護持佛法的。其中就有「觀世音菩薩」:又有「大勢至菩薩」:他一舉手一投足,大地都要六變震動,所以叫大勢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