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有哪些謎團

2021-01-09 瀟湘晨報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

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方琳浩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就白堊紀末期的「非鳥類恐龍」滅絕事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資料圖: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內遊人如織。該館以恐龍化石埋藏點多面廣、數量巨大、種類眾多、保存完好、層序連續等特點著稱於世。劉忠俊攝

小行星撞擊破壞恐龍棲息地?

恐龍為何會滅絕,這是許多人心頭的疑問。日前,有媒體報導,6月29日發表的一篇新研究發現,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非火山噴發。

該研究認為,在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代末期,一顆小行星在現今墨西哥海岸的位置撞擊了地球。撞擊時釋放的粒子和氣體阻擋太陽光線長達幾十年,造成持續冬季。這項研究還通過建模分析顯示了小行星撞擊對恐龍棲息地的破壞性影響。

該消息很快登上了熱搜。方琳浩說,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的學術觀點,最早是1980年由美國科學家阿爾沃茨(Walter Alvarez)推論得出,依據是地層中白堊紀末的黏土層中,主要來自地外的「銥」元素異常。

他介紹,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引起印度德幹高原的超級大火山爆發,這又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地球氣候劇烈變化,非鳥類恐龍無法適應,最終走向滅絕。

這種「親密接觸」有多可怕?

假如小行星與地球真的來一次「親密接觸」,確實有可能會帶來不小的災難。

天文學上定義,軌道在距離太陽1.3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為日地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範圍內,且與地球軌道距離小於0.3天文單位的天體為近地天體,是近地小行星和近地彗星的集合。

資料圖:圖為NASA此前發布的小行星掠過地球的效果圖。

其中直徑大於140米且距離地球軌道最小距離在0.05天文單位範圍內的潛在撞擊威脅天體,對地球構成直接威脅。

直徑較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很容易造成災難。據媒體報導,2013年2月15日一顆直徑約20米的小行星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發生爆炸,間接造成3000餘間建築物受損,1600餘人受傷。

人類成功預警小行星撞地球的例子也並不遙遠。2014年元旦,科學家們發現一顆小行星將在24小時後將撞向地球。這顆小行星很小,並沒有對人類產生威脅。

傳說中的種種猜測與假說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向來有著多種不同說法。除「小行星撞擊說」之外,「火山爆發」一說也曾經頗為流行。

後者的主要內容是認為火山大規模爆發,帶來大量地下有毒氣體,其中的二氧化硫氣體還會形成持續數十年以上的酸雨。

資料圖:2019年7月11日,廣東省博物館,恐龍骨架吸引小朋友眼球。中新社記者陳驥旻 攝

另外,大量火山灰飄到大氣層中的平流層後,會數月時間無法散去,形成強大的「太陽傘」效應,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地表氣溫短時期內急速下降……導致氣候寒冷等嚴重後果。

植物漸漸凋零,這就導致以此為食的植食性恐龍得不到足夠的食物,漸次滅絕;肉食性恐龍也因沒有植食性恐龍作為獵物而慢慢死亡了。

「除了上面提及到恐龍滅絕的原因以外,還有地磁倒轉說、恐龍中毒說等,這些是與『恐龍絕滅』同時發生的地史史實,它們綜合作用於地球這個有機系統,單一的說任何一個都是盲人摸象。」方琳浩解釋。

不過,有專家指出,恐龍並不是一夜之間突然消失的,而是有一個過程,甚至也許是幾萬年,只不過相對於恐龍存在過的1.8億年時間而言,幾萬年時間還不到千分之一。

它們或許並未完全滅絕

另外,方琳浩介紹,前文提到的6月29日的科學論文名為《小行星撞擊,而非超級火山噴發,導致白堊紀末恐龍絕滅》,正文中通篇都使用的是「非鳥類恐龍」的絕滅。

他說,按照對生物分門別類的「科學分類法」標準,恐龍沒有完全滅絕,而是有一部分演化為今天的鳥類。比如侏羅紀晚期和白堊紀就已經有一些恐龍和鳥類親緣關係比較近,體型較小、擁有羽毛。

據報導,早前,「巨嵴彩虹龍」化石標本被發現。它與「赫氏近鳥龍」同屬近鳥龍類,其尾羽羽軸兩側的不對稱羽片,表明其當時已具有輔助飛行特徵。

「恐龍種類繁多,向鳥類進化的分支中個頭都不大,很多體型也就是如今喜鵲的大小。」方琳浩表示,根據化石等證據,今天意義上的鳥類也並不是恐龍滅絕後才出現的。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6年12月8日,中國、加拿大等國科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在琥珀中發現的第一件恐龍標本是一條長約3.85釐米、長滿毛的尾巴。根據同類恐龍的體型,研究人員推斷,這一恐龍身長18.5釐米。

他說,也正是在恐龍走向滅絕後,地球上生態圈中出現物種空缺的環境——即空缺的生態位,鳥類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繁盛起來。

同時,原本在恐龍時代,弱小的哺乳類動物,憑藉頑強的生命力和作為恆溫動物體溫調節的優勢,也躲過了巨大的災難,得到佔領生態位的機會,繁衍至今。(完)

【來源:尚一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主因?恐龍身上還有哪些謎團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3日電(記者 上官雲)體型龐大、動作矯健迅猛……這可能是許多人腦海中對恐龍的第一印象。它們曾是「地球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卻突然消失了。日前,「研究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主因」登上熱搜,引發關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副教授方琳浩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就白堊紀末期的「非鳥類恐龍」滅絕事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 對行星撞擊致恐龍滅絕的質疑
    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不僅考古學家和生物學家對這個謎團抱有很大的興趣,就連天文學家對這個問題也有著獨到的見解。前一陣子,恐龍滅絕原因中的行星撞擊說,就受到了一些天文學家的質疑。
  • 小行星不是恐龍滅絕的主因,它們曾經歷2次滅絕,氣候變化最可怕
    提到人類之前地球上的主人,很多人都會想到恐龍,恐龍從三疊紀時期出現後,一直到66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的地球遭遇了小行星的撞擊,恐龍一共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的時間,至於它們滅絕的原因,都認為和小行星撞擊有關,不過,近日的一項研究卻表明,恐龍可能經歷了2次大滅絕。
  • 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過了多長時間恐龍才滅絕?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任何生物都會通過不斷進化向更高級的生命演化,恐龍如果繼續進化演化下去,未必沒有進化成為智慧生命的可能。只是可惜,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場不幸降臨了,一顆直徑達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從而引發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恐龍在此次大滅絕事件中滅絕消失。
  • 希克蘇魯伯小行星滅絕了恐龍?可能另有真兇哦!
    進入二十世紀後,恐龍化石發現更是遍布全球,甚至在南極洲都發現了恐龍化石,這表明在很久以前這些動物曾經遍布全球,根據地層年代測定以及同位素K40測定等綜合年代測定方法,這些動物在白堊紀以前的各種地層中都有發現,但在白堊紀晚期後就突然消失了!這表示恐龍在這個時期遭遇到了難以想像的災難,突然之間就滅絕了!是什麼災難呢?
  • 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恐龍能否生存到今天?人類能否與之共存?
    6500萬年前,恐龍已經走在了滅絕的道路上,小行星撞擊,只是恐龍棺材板上的最後一顆釘子。正好相反的結果是如果當時那顆小行星罷工了,人類也不會出現了。造就了優良的物種的同時,也代表著它們抵禦不了大冰期的嚴寒,所以最終它們會在一次次小冰期中慢慢損耗,在大冰期中大量滅絕。(休倫冰期——雪球地球)小行星是加速器,也是洗牌器加速器恐龍因為小行星撞擊也滅絕?
  • 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真的能毀滅恐龍嗎?現在人類能抵擋嗎
    一種理論學說認為,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恐龍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一次小行星轟擊,那這是真的嗎,一顆小行星真能滅絕統治整個侏羅紀時代的恐龍嗎?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為10千米的小行星以40馬赫(40倍音速,相當於13.6千米/秒)的速度直接撞擊地球,撞擊地球點為如今的墨西哥尤坎坦半島。
  • 恐龍到底多不走運?小行星或曾以最致命角度撞擊地球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導美媒稱,研究表明,恐龍的運氣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糟糕許多。雖然一顆撞擊地球的巨型小行星永遠不會是好運的徵兆,但一項新研究顯示,當年那塊太空巖石是以最致命的角度撞擊地球的,從而使繼發的氣候變化造成的毀滅達到最大程度。
  • 恐龍沒有全部滅絕?這些常見動物,極有可能是恐龍進化來的!
    受到人類生活的影響,在自然界當中,每年都會有很多的物種瀕臨滅絕,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這些物種曾經在地球上存在過。在科學界最受關注的海應該是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了,迄今為止科學界的說法不一,一直備受爭議,最主流的觀點是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導致的。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還會出現嗎?現實非常殘酷
    可就是這樣輝煌的恐龍時代,卻因為一場意外而滅絕了,這場意外就是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意外撞擊了地球。這場意外的撞擊給地球生態帶來了重大的打擊,引發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恐龍在這場大災難中滅絕,恐龍時代結束。
  • 人類發現恐龍時代的礦物質,有生物滅絕證據,或可還原當時的場景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恐龍曾經統治了地球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時間超過了一億年時間,但是因為一場毀滅性災難,恐龍徹底消失在地球歷史的舞臺,這場災難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很多人以為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巨大的撞擊,其實這個時候恐龍只是死亡了一部分而已,之所以恐龍大規模的滅絕,是因為後續的環境變化造成的
  • 恐龍真的是由小行星滅絕的嗎?答案可能並非如此,真相讓人害怕
    地球經歷過5次生物大滅絕,本來過去的地球是做到百萬以上的豐富生命的星球。大家最為了解的就是恐龍大滅絕。我們人類現在是地球的霸主。但在人類沒有誕生之前,恐龍才是這個地球的霸主。就是因為恐龍滅絕後,地球的生命得到了重新的洗牌,人類才慢慢的變成了這個地球的霸主。如果恐龍還存在的話,真的很難想像我們人類怎麼在他面前才能活下來。但恐龍真的是由小行星滅絕的嗎?答案可能並非如此,真相讓人害怕。現在主流的說法是還是恐龍被小行星滅絕,你們認為這顆小行星的直徑應該在10公裡以上。
  • 翼龍可以飛,為什麼還是沒逃過恐龍大滅絕呢?
    目前世界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其中恐龍的滅絕絕對是其中之一,千百年來,科學家從沒有停止過對恐龍的探究。在我們的地球上,曾經就有許多生物品種經歷了從開始到不見的過程,其實這是一個生物演化史中的必然期間。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一般大多數的恐龍都有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在沒有人類出現的時期,它們就是地球的霸主,支配了地球表面長達1.6億年。
  • 科學家確認青海火流星來自小行星帶,與滅絕恐龍的那顆隕石同源!
    在六千多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到了地球上,導致地球發生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科學家後來確認這顆小行星是來自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在這片狹小的區域裡至少有4000顆差不多質量的小天體,這些小天體會偶然脫離小行星帶闖入地球,我國的地質學家認為12月23日青海玉樹境內的火流星就是來自小行星帶
  • 恐龍滅絕與什麼有關?地球內部有奇怪東西,科學家看到後沉默了!
    恐龍滅絕與什麼有關?地球內部有奇怪東西,科學家看到後沉默了!後來經過了解,有真實經歷者表示,剛挖到上千米後,地球內部的溫度急劇上升,已經超乎人類能夠承受的溫度,更可怕的是,還聽見猛獸嚎叫的聲音,令人心驚膽戰,況且挖了這麼久,也沒有挖到任何有用的東西。如果繼續挖下去,或許結果同樣如此,所以蘇聯就將這項實驗停止了,地球的內部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深得多。恐龍滅絕與什麼有關?地球內部有奇怪東西,科學家看到後沉默了!
  • 恐龍在地球生存1.6億年才滅絕,人類會在什麼時候滅絕?
    而如此一來問題便出現了,強大的恐龍在地球生活了1.6億年左右才滅絕,那麼人類能夠在地球生活多久?或者說人類將會在什麼時候滅絕呢?而我們又能從恐龍的滅絕事件中汲取到哪些教訓,從而避免悲劇的發生呢?想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要看看在地球生活了1.6億年的恐龍為什麼會滅絕。
  • 恐龍滅絕之謎:恐龍為何在6500萬年前絕跡?
    但如此一個龐大的,佔據統治地位的家族,竟然跟其他很多物種一起,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滅絕,不得不令人感到懷疑。根據真實的佐證,科學家們提出了恐龍滅絕的假說小行星撞擊地球說中國古生物學和物理學家黎陽帶領團隊,在6534.83萬年前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K-T線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稀有元素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232倍。
  • 科學家在海底找到恐龍滅絕的證據,並模擬整個過程,令人嘆為觀止
    恐龍是地球上有了生命以來,除人類之外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統治了地球的物種,一場下了兩百多萬年的大雨成就了這個家族的興旺,在恐龍時代,地球上有90%以上的物種都是恐龍,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陸地上跑的,吃草的、吃肉的,各種種類都有,它們憑藉壓倒性的體型和武力讓其他物種臣服,在地球上整整統治了
  • 恐龍真的滅絕了嗎?如果是,尼斯湖水怪該怎麼解釋?
    引言:現在的人類想要看到恐龍只能夠通過大屏幕或者去博物館裡看恐龍的化石,因為這種生物在好幾千萬年前就滅絕了。然而依然有人認為這個物種並沒有完全滅絕,它們之中有部分倖存了下來,後來進化成其他種類的動物。然而這一現象在6500萬年前的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因為那時候地球正被恐龍「統治」著。根據眾多考古研究發現,恐龍最早出現在2.2億年前,然後在大約6500萬年前就從地球上消失了。至於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目前被廣泛接受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地球。考古學家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地區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它的直徑達到了10公裡左右,同時它也是地球上最大的隕石坑。
  • 恐龍滅絕的如此突然,或證明我們在高級文明的「實驗室」中
    目前主流認可說法是因為一顆小行星(巨型隕石)撞擊地球,導致地球環境巨變,隕石撞擊產生的塵埃覆蓋了全球,遮住了陽光,單單是酸雨就下了幾百年,在這種情況下恐龍來不及適應環境,於是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科學家通過對恐龍化石和當時的其他動植物化石研究之後發現,雖然說恐龍是突然滅絕的,但是這個「突然」確實持續了至少100萬年,也就是說小行星撞地球後,過了100萬年左右恐龍才滅亡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