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彩雲學習傷寒論:白虎加人參湯方

2021-02-06 彩雲長在

  原文: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虎加人參湯方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綿裹 甘草炙,二兩 粳米六合 人參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鬥,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淺析 言太陽病過汗轉屬陽明證治。桂枝湯服法,是取微似有汗者佳,今令大汗出後,津氣兩傷,表邪乘虛入裡化熱,形成陽明裡熱脈證,熱盛則已傷之津愈耗傷,見大煩渴不解,脈應之洪大。治宜白虎加人參湯清熱益胃生津。
  治則: 清熱益氣生津
  配穴:少商,商陽,合谷,金門,胃俞,足三裡

  釋義: 取肺井少商,大腸井商陽,點刺出血以清瀉經中熱邪。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取手陽明之原穴合谷疏經清熱,宣導氣血,疏洩熱邪壅滯,配足太陽膀胱經之郄穴金門,清熱散風。同時補胃俞滋養胃陰,足三裡調胃益氣,四穴相配,功能清熱益氣養陰,令其津復,則邪熱除而煩渴止。

   原文: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淺析:此言誤治津傷熱盛證治。傷寒誤經吐下,氣津兩傷,至七,八日不解,邪必化熱入裡而呈陽明裡熱證。熱結於內而蒸於外,故表裡俱熱。蒸則汗出表氣不固,故時時惡風,熱蒸胃津大傷,故人見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此皆因陽明經邪瀰漫,損傷胃之津氣而成。故治用白虎加人參湯清熱益氣生津。
  治則:清熱生津,生津益胃

  配穴:合谷,太衝,衝陽,胃俞 

  釋義: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刺之疏洩陽明經氣,開閉宣竅,引熱邪下行,配肝經原穴太衝,即所謂開四關,可宣導氣血以瀉熱壅。復取胃經原穴衝陽,瀉陽明亢盛的壯火,補胃俞滋養胃陰以生津,令熱邪去津液恢復則愈。
 

點「識別圖中二維碼」,就可以直接找所有的穴位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歡迎大家光臨彩雲長在的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跟著彩雲學習傷寒論: 小柴胡湯方
    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甘草炙 生薑各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以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淺析:言表證日久的辨證及治法。太陽病十日有餘,正邪交爭於表當見分曉。
  • 跟著彩雲學習傷寒論:炙甘草湯
    原文: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 他山之石:從桂枝湯變方看《傷寒論》的組方邏輯
    同一個基礎方,針對不同的病症,配合不同的特效藥,治療不同的病症,就像同一把電鑽,配合不同的鑽頭可以打出不同的孔來一樣。比如,桂枝湯加栝樓根,就是治療柔痙的栝樓桂枝湯,麻黃湯加白朮就是治療溼家身煩疼的麻黃加術湯。桂枝加附子湯,是針對病機的加味。桂枝湯證本沒有陽虛,本應用桂枝湯治的病,陽虛了,加附子以溫陽,這是屬於針對病機的加減。同樣的方子還有柴胡加芒硝湯、白虎加人參湯等。
  • 跟著彩雲學習傷寒論:大柴胡湯
    後四,五日,柴胡症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徽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 芍藥三兩 半夏半升,洗 生薑五兩,切 枳實四枚,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湯。 淺析:言少陽兼陽明證治。」
  • 速查版:傷寒論113方(內含圖片速查版)
    黃連湯 黃連 人參 半夏 乾薑 桂枝 甘草 大棗       小青龍湯 麻黃 芍藥 半夏 五味子 桂枝 甘草 乾薑 細辛       白虎加人參湯 於白虎湯內加人參       白虎湯 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陽明上篇 計四方       小承氣湯 大黃 枳實 厚樸       調胃承氣湯
  • 跟著彩雲學習傷寒論: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原文:傷寒,瘀熱在裡,身必黃,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 傷寒論——新加湯
    (傷寒論:62)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四兩甘草三兩(炙)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擘)生薑四兩上六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雲桂枝湯,今加芍藥、生薑、人參。【功效配伍】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簡稱桂枝新加湯,功能解肌祛風,益氣和營。本方即桂枝湯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組成。
  • 《輔行訣13方》傷寒論的源頭
    5.大陰旦湯治凡病頭目眩暈,咽中幹,每喜乾嘔,食不下,心中煩滿,胸脅支痛,往來寒熱方。柴胡八兩,人參、黃芩、生薑各三兩,甘草炙二兩,芍藥四兩,大棗十二枚,半夏一升洗。上八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重上火,緩緩煎之,取得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按:此為《傷寒論》小柴胡湯方。見第37條。無芍藥。
  • 桂林本傷寒論與宋本的區別
    現有民間中醫網經典古籍編撰組整理校印之新版《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內容完備,文字無誤,標點正確,條目清晰。附編方劑索引,極便檢索。今據此書於古本佚方後面加注頁碼,可以查對。) 「卷五·傷暑病」:白虎加人參黃連阿膠湯39、百合地黃加牡蠣湯`39、栝蔞茯苓湯39,40、竹茹半夏湯`40、豬苓加人參湯40、黃連半夏石膏甘草湯41、白虎加桂枝人參芍藥湯41、人參石膏湯41。「卷五·熱病」:黃連黃芩瀉心湯41,42、黃連黃芩半夏豬膽汁湯`42、大黃厚樸甘草湯 42、黃連石膏半夏甘草湯42、地黃黃柏黃連半夏湯。
  • 傷寒論-桂枝加桂湯
    冉雪峰《冉注傷寒論》云:「加桂或雲加肉桂,矜矜於桂枝肉桂之辨,不知《神農本草》原系一桂字。桂枝溫和,氤氳鼓蕩,可內可外,可上可下。張錫純《衷中參西錄》療肝膽氣逆,兼天氣下陷陰證,用一味桂枝救愈。升陷降逆,一物兩擅其功,一方兩收其效,得此而本方加桂之義,益以證明。」【方證論治辨析】桂枝加桂湯治奔豚氣病,陽虛寒逆證。
  • 傷寒論解析(38) 161~170條
    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方:麻黃四兩 杏仁五十個(去皮尖) 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碎,綿裹)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雲黃耳按。)桂枝人參湯方:桂枝四兩(另切) 甘草四兩(炙) 白朮三兩 人參三兩 乾薑三兩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 傷寒雜病論類方之桂枝湯類方,另一種方法學傷寒!
    「以方歸類」的方法,清人徐靈胎倡之於前,近賢劉渡舟先生步之於後,確認學習傷寒之路徑,故整理系列文章,以利於廣大中醫愛好者學習。
  • 日讀一方(八十一)|《張仲景50味藥證》 —— 人參
    加人參方: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白虎加人參湯、四逆加人參湯。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治「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62)。白虎加人參湯治「服桂枝湯。方如四逆加人參湯治「惡寒,脈微而複利」(385),茯苓四逆湯治「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69),通脈四逆湯治「下利清谷,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而「利止脈不出者」(317)。人參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主治身熱,大汗出,口大渴,舌面乾燥者。方如白虎加人參湯。
  • 自學傷寒:7言訣速學傷寒論!
    太陽本證三分鼎,中風傷寒表鬱輕。中風表虛桂枝湯,自汗用之也恰當。桂枝三禁記妥貼,表實裡熱及溼熱。若兼太陽經不舒,桂加葛根湯為主。喘時患者實難忍,桂加厚樸與杏仁。陽虛汗漏表不解,桂加附子不須斂。胸陽不振因誤下,桂枝去芍可克伐。誤下若是傷胸陽,桂去芍加附子湯。
  • 《傷寒論》厥陰病篇考辨
    進而可知,傷寒湯方用法,是在辨識病機,以六經病中的證侯為標的物,而不應局限於麻桂必用在太陽經,承氣必用在陽明經,小柴胡必用在少陽經等等,諸如桂枝湯在太陰病,承氣湯在少陰病,梔子豉湯、白虎湯、小柴胡湯在厥陰病,均可識病機見證侯而酌情使用。1.2,康平本中的厥陰病條文及分析、考辨。康平本《傷寒論》厥陰病條文僅五條。第一條為: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
  • 大道至簡,悟在天成——八大條文讀懂傷寒
    《傷寒論》一書之所以冠之以「論」而非「經」,蓋仲景欲示以鈐病之方法大論也。為了方便時常溫故以知新,餘自擬《傷寒》小書之「心法口訣」,以備平日誦讀之需。 區區八條經文不可小看,此皆仲景之大道思維化象也。
  • 傷寒論 方歌
    傷寒方歌太陽病表證·中風表虛證·桂枝湯項強頭痛汗憎風,桂芍生薑三兩同,十二枚棗二兩甘,解肌還借粥之功
  • 傷寒論29: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幹薑湯、柴胡龍骨牡蠣湯、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湯.
    條辨一六一: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柴胡桂枝湯方柴胡一兩半,桂枝一兩半去皮,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藥一兩半,大棗六枚劈,生薑一兩半切。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
  • 傷寒論——桂枝加附子湯
    簡單說麻黃附子細辛湯是太陽少陰合病偏於實證,本方側重太陽少陰合病偏於虛症;《傷寒論》20條云:「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去皮)三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三兩,生薑(切)三兩,大棗(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
  • JT叔叔傷寒論慢慢教視頻12-95(2)
    豬苓加人參湯豬苓一兩     茯苓一兩     滑石一兩     澤瀉一兩     阿膠一兩     人參三兩右六味,以水四升,先煮五味,取二升,納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解釋:今天學習陰暑,不同於陽暑是熱到元氣脫散,陰暑是太熱了然後吹空調或者洗冷水澡導致的。會有溼熱被冷氣悶住的感覺。豬苓湯在這裡就比較尷尬,搜了很多老師講的,似乎也沒有重視它,而現在治療中暑也沒有人用這個方吧。豬苓湯我們以前學的用法主要是腎結石比較好用一點,它的作用在於通利實體的水道,所以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