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以來,鄉鎮財政有力保障了廣大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三農」投入力度持續加大,鄉鎮財政承擔了更大的管理責任,面臨著更高的服務保障要求。
近日,雲南省財政廳制定印發《關於提升鄉鎮財政公共服務能力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全面加強新形勢下鄉鎮財政管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公共財政體系建設。
2020年至2022年分三年推動全省1389個財政所全面達到「為民、安全、規範、高效」的發展目標,財政公共服務和保障鄉村振興的作用有效發揮。
《實施意見》瞄準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從以下九個方面制定改革舉措
一、明確鄉鎮財政管理的具體職責
鄉鎮財政要貫徹執行各項財經法律、法規和制度,強化收支管理,編報年度鄉鎮財政收支預算、決算及部門預算、決算,組織預算執行,協助徵繳財政收入及社會保障資金,監管行政區域內財政性資金,發放管理鄉鎮居民補貼資金和惠農補貼資金。指導監督鄉鎮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村級會計委託代理服務,管理鄉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債權債務,監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國有(集體)資產、村級債權債務,負責鄉鎮財政信息公開,督促鄉鎮行政事業單位和村級財務公開等。
二、進一步理順縣鄉兩級財政關係
建立科學合理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明確縣鄉財政分配關係,劃分收支範圍,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建立鄉鎮財政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機制,增加對困難鄉鎮的財力補助。建立以縣為主的村(社區)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規範縣鄉之間財政資金撥付,杜絕縣直部門直接對鄉鎮劃撥財政資金。健全鄉鎮財政激勵約束機制,調動鄉鎮財政增收節支積極性。
三、規範預算管理
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實行預算綜合平衡,嚴禁編列赤字預算。深化鄉鎮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公務卡結算、涉農補貼「一折(卡)通」等方面的改革。嚴格貫徹落實財政預決算信息、「三公」經費、專項資金、政府採購等信息公開公示制度。進一步規範鄉鎮政府性債務和村級債務管理,規範舉債程序,嚴控新債,健全化債機制,防範債務風險。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著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
四、做好資金監管
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將各級政府安排和分配用於鄉鎮及以下的各項財政資金,全部納入鄉鎮財政監管範圍,規範精準使用和管理資金。縣級財政要制定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實施辦法,完善對鄉鎮財政監管工作的督導機制,量化、細化鄉鎮財政所監管任務和責任。鄉鎮財政所要針對不同性質的資金,完善管理機制,創新監督方式,強化跟蹤問效,及時反映問題,要加大對村級財政補助資金和村級財務的監督管理,保證資金按政策、按預算、按用途高效使用。
五、規範財務會計管理
強化鄉鎮行政事業單位、村級財務管理,做好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會計執法監督。強化會計基礎工作管理,規範設置會計帳目、銀行帳戶,規範各類票據、印鑑管理;規範支出審批、財政撥款、補助資金發放、會計集中核算、項目資金監管、村級財務監管等業務;積極開展村級會計委託代理服務;完善會計準則制度專家諮詢服務機制。
六、加強資產管理
依法做好鄉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加強村級集體資產管理的指導和監管。建立完善產權歸屬明晰、權責義務匹配、運營管護高效、股權分配合理、資產處置合規的村級集體公益性資產、扶貧項目資產、財政投入項目資產或股權的後續管理機制,維護村集體資產收益權。
七、增強隊伍履職能力
建立適合基層實際的鄉鎮財政機構管理模式,規範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合理核定鄉鎮財政所編制和領導職數,推進編制資源向基層傾斜,充實基層一線力量。建立健全鄉鎮財政幹部專項技能培訓體系,加大對鄉鎮財政人員的培訓力度,積極探索「線上」與「線下」一體化的培訓模式,全面提高鄉鎮財政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業務管理水平。
八、強化內部基礎管理
從管理、業務、學習、考核、黨風廉政等方面,強化鄉鎮財政內部管理制度建設。落實內控責任,抓住重點環節和各項業務風險點,規範業務流程。科學設置工作崗位,明確崗位職責權限,相互配合,相互制衡。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積極應用辦公自動化系統,實現縣級財政與鄉鎮財政所內部公文流轉、交換、督辦及綜合辦公一體化。
九、改善公共服務環境
強化現有資源整合,厲行節約,對現有辦公場所進行必要的維修改造,爭取用3年時間,建成功能完備、服務便捷的現代化鄉鎮財政所。
【來源:雲南省人民政府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