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父母該怎樣教育子女?學會曾國藩8字家訓,勝讀千萬名校

2020-12-23 蜻蜓FM大咖開腔

前言

我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一個是明代哲學家王陽明,那半個呢,就是晚清的政治軍事家——曾國藩。

曾國藩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留下的家訓八字訣,教育出的族中子弟勤勉好學,家風嚴謹和善而又樸實,成為了一方美談。曾國藩家訓八字訣究竟是什麼?它有哪些實際意義呢?父母平時如何用它來教育子女呢?看我國管理大師曾仕強先生如何為我們解讀的。

中國「管理學大師」曾仕強教授

這八字訣,分別是"早、掃、考、寶、書、蔬、魚、豬"。

即早起,曾國藩認為,早起不僅可以修養身心,延長生命的長度,也能幫助一個家庭持續繁榮昌盛。

曾國藩一生以身作則,每到黎明就起床,而屬下李鴻章從小就不習慣早起。當李鴻章剛開始跟隨曾國藩的時候,湘軍每天早上五點放醒炮,叫醒大家一起吃早飯,可是李鴻章就是起不來怎麼辦?有一天早上,曾國藩派三個人輪流去請李鴻章,說:"請到他來才開動,他沒來,我們統統不開動。"所以李鴻章到的時候,就很難為情,曾國藩沒有說他,但是也沒有任何表情,於是大家就都低著頭默默地吃飯。從那以後,李鴻章每天都準時到,再沒有遲到過一天。

曾國藩和李鴻章

即掃除。黎明即起,灑掃庭院。大丈夫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而且一個人能夠把地掃得乾乾淨淨,就說明他做事比較細心。細心打掃是個持續性工作,只有高度自律且行事細心,才能慢慢養成這個好習慣。

圖片來自網絡

"考"就是"孝",指祖先祭祀,敬奉考妣,不忘先輩教誨。

"孝"是一個人最根本的品德,一個人如果不孝敬父母,就不要指望他有任何建樹。平時與父母溝通過程中,要仔細聆聽他們的教誨,適用於自己的就記在心裡,用於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圖片來自網絡

"親族鄰裡,時時周旋,賀喜弔喪,問疾濟急",所謂"人待人,無價之寶也"。以鄰為寶,和親睦鄰,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人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尤其是鄰裡之間,一定要和睦相處,互相幫助,有時候有些鄰居甚至勝過親人。

圖片來自網絡

即讀書治學。讀書的重要性自不必說了,一來為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二來好學成風,成就書香門第,三來知書達理,修身養性。人的氣質是天生的,本來很難改變,只有讀書可以變化氣質。讀書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那些道理才可以改變你的氣質。因此曾國藩很早就要求自己"無一日不讀書",而且他也當真做到了。

圖片來自網絡

蔬、魚、豬

即種菜、養魚和養豬,代指"耕",保持農耕生活方式,健康而又樸實。蔬菜是每天都要吃的,綠色食物對保持身體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魚類食物也富含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豬肉、動物肝臟對於人體而言也不可或缺,而且如果家裡耕種也可以避免青黃不接,這就相當於儲存了食物。

圖片來自網絡

雖說已經是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很多具體的事例已經行不通,但是曾國藩的家訓精神依舊需要被我們應用到孩子教育上,教育孩子要孝敬長輩,親待鄰裡,多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多讀好書,回歸健康的生活狀態。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曾國藩囑咐這個弟弟,要好好讀《父子宰相家訓》,說,「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認為這是修身齊家的典範。由此可見,曾國藩對家風和家訓的重視。事實證明,曾國藩對於家族子弟的教導是正確的,後世子弟無一人是「逆子」,世代皆為有志之士就是最好的證明。晚清歷史上唯一一次算得上勝利的外交活動就是曾國藩的二兒子完成的。
  • 第二期:曾國藩家訓
    我們可以知道,家訓其實也很簡單,不過就是家庭或家族中長輩教育子弟或晚輩的教育內容。這些內容十分寬泛,包括家庭生活,言行舉止、個體修身、交友處事,乃至出仕從政、建功立業等各個方面。這些內容中的精華被行之於文、傳乎後世,便形成了中國古代獨特的家訓文化。
  • 兒女能否成龍鳳,和分數無關,曾國藩留下6字家訓,點醒天下父母
    試問哪個父母不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關於子女的教育,一直是國人幾千年來操斷了心的話題。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了能讓孟子有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孟母不惜大費周章搬了3次家,從而成就了儒家另外一位泰鬥級的人物。
  • 家風家教微課堂第十期∣曾國藩的家風家訓與教子之道
    被譽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的他,倡導的的家風家訓與教子之道,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被譽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 曾國藩家訓全文精華珍藏篇
    曾國藩家訓:三個地方看一個家庭的興敗曾國藩家訓第一看:看子孫睡到幾點,假如睡到太陽都已經升得很高的時候才起來,那代表這個家族會慢慢懈怠下來;曾國藩家訓第二看: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個人一輩子;曾國藩家訓第三看:看後代子孫有沒有在讀聖賢的經典,"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
  • 《曾國藩家訓》
    曾國藩是近代史上有爭議的人物,但其對子女的教育卻留給後人很多可借鑑的內容。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以儉持家。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
  • 現在人們讀曾國藩的家書,曾國藩讀誰的家書呢?
    曾國藩去世後,他的文集被刻印,其中以家書尤為人們所喜愛。曾國藩前期在京城做官,後來投身軍旅,他沒有多少時間對兄弟和兒女耳提面命,只好通過書信將自己的教育想法和人生經驗進行傳授,所以家書是曾國藩教育思想精華的重要組成部分。
  • 子孫10代成才200餘人,無一敗家子,曾國藩告誡:先成人,後成仁
    在教育子女上,曾國藩時刻不忘以身作則,同時他還在小事上對子女嚴格要求,希望子女謙虛、戒傲。一日曾國藩寫給兒子紀澤的家書中這樣寫道:「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以此給兒子提點,意識到自己的缺點並望改正。
  • 《曾國藩家書》家訓50條
    ——曾國藩 7、 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8、 曾國藩語錄:1,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2,為人不可過於聰明。3,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4,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5,不可輕率評譏古人。6,先靜之,再 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7,另起爐 灶, 重開世 界。
  • 自立立人,自達達人,「完人」曾國藩一生的智惠
    梁啓超曾氏家書,收穫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門九子,個個才俊。*梁啓超與九個子女合影任正非在創建華為之初,曾氏書信就是他的經商戰略指導。這些人都是幸運的,在他們人生最好的年紀,及時讀到了曾國藩。所以有人說曾國藩家書家訓,20歲可讀、30歲愛讀、40歲後必讀。若讀曾國藩家書,我必推薦由線裝書局出版的《曾文公家書家訓》往來版原價138元,優惠價88元一套這套書共有3冊,2本《家書》1本《家訓》。
  • 父母不要一直跟孩子「講道理」了,《顏氏家訓》給你育兒正解
    我們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是,往往在教育上也會用錯方式,父母常常把說教掛在嘴邊,告訴孩子你不應該這樣,你應該這樣……我們家長有沒有考慮過我們講了千萬遍的大道理,孩子記住了幾個?還有內心是不是真的想聽?
  • 《哈佛家訓》經典箴言:但願每一個父母都能親口讀給自己的孩子聽
    培養一個優秀的人容易,但400年來,培養了8位美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30位普立茲獎得主、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確實非常了不起。哈佛靠什麼打造了這些巨人?它的教育中有什麼深藏未露的秘密?我們是幸運的。美國著名學者威廉·貝納德,向世人揭開了這個秘密。一本《哈佛家訓》橫空出世,向我們揭示了哈佛育人的高級智慧。
  • 王陽明家訓: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短短九十六字道出教育的重點
    我們總是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孩子的童年開始,就要給他進行正確的教育。因為孩子小時候就像一張白紙,你在紙上畫什麼就會出現什麼,這個時候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他們優秀的道德品質,孩子以後就會發展得很好。
  • 山東省關工委「我的家訓」主題徵文活動獲獎作品選登
    從《朱子家訓》到《誡子書》,從《顏氏家訓》到《曾國藩家書》……先輩們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執業進行了全方位的總結與告誡,也是對自己人生處世的總結。我出生在魯北平原的普通農家,世世代代在這片沃土上生活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沒有華麗的辭藻,也不會出口成章,但他們用最樸實的行為教育我如何做人,給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 兒女是否有出息,與分數無關,曾國藩6字箴言,點醒無數糊塗父母
    「成績要從娃娃抓起」,這是無數父母的心聲,為了這一目標,很多家長從孩子幼兒園起,就張羅各種興趣班、輔導班,爭取讓孩子踏上人生之帆。但曾國藩認為,兒女未來是否有出息,其實與成績無關。他作為晚清時期的名臣,用6字箴言養育自己的子孫後代,並助力他們成為國家棟梁之才,也點醒了無數的糊塗父母。一、「勤到深處便是成」如果說勤字是個抽象詞語,那曾國藩本人就是勤的外在表現。
  • 巴菲特的三條家訓,培育了三個優秀的子女,適用於大部分孩子
    雖然巴菲特如此富裕,他對自己的孩子卻從未寵著慣著,他決定將自己的巨額財富捐獻出去,用於慈善,而自己則給子女們留下了三條家訓,聽了受益終身家訓1:靠父母,不如靠自己在2006年的時候,巴菲特在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二,當時他作出了一個讓所有人吃驚而又敬佩的決定,
  • 曾國藩:齊家之道,不外乎這三條,多數人知道卻做不到
    時至今日太平盛世,「治國、平天下」已經是過去式,而曾國藩的「修身、齊家」卻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從曾國藩的家書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對如何使家庭和睦有著許多見解,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家運之興旺,在於和睦、孝道、勤儉。」今天我們來逐一了解一下這三點:和睦正所謂「家和萬事興」,這個道理亙古不變。而這個所謂的和字,不止局限於夫妻、父母、子女之間。
  • 隸書新作曾國藩十六字家訓四條屏(每日一品第965期)
    「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家勤則興,人勤則健」,這是晚清重臣曾國藩家訓中的十六個字。其中前八個字「大柔非柔,至剛無剛」是曾國藩熟讀老子《道德經》之後在扉頁上寫的「感悟」,這句充滿哲理的話後被其收到了自家家訓中。
  • 「歷史名人家庭教育」曾國藩:孩子富養而不驕,關鍵在三個字
    門第太盛,餘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意思很明確了,曾氏家族的門庭旺盛,這種旺盛容易滋生腐敗之風,為了讓家族延續下去,一定要時常教育子女們勤、儉、謙。「歷史名人家庭教育」曾國藩:最大的教育是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