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疊加經濟衰退之際,義大利卻陷入政治危機……--上觀

2021-01-19 上觀

據外媒報導,「義大利活力」黨領導人、前總理倫齊13日表示,因與總理孔特執政理念不一,有意退出執政聯盟。分析稱,這使得政府失去議會多數席位,這場危機可能導致內閣改組、領導人更替,或者提前大選。

陷入混亂

當地時間13日下午,倫齊在羅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在如此關鍵的時刻退出需要「勇氣」,據稱農業部長貝拉諾瓦等活力黨人將辭職。

目前,活力黨在義大利參眾兩院分別擁有18和30個席位。有分析指出,儘管活力黨規模不大,但對於民主黨—五星運動聯合政府來說,該黨支持至關重要。

眼下,活力黨離開令該國陷入政治混亂。彭博社稱,義大利政府處於崩潰邊緣。

有評論稱,這個南歐國家對政治衝突、緊張局勢並不陌生。自二戰以來,不穩定的政治局勢已經導致60多屆政府上臺。然而,面對去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執政聯盟中的各黨似乎願意擱置分歧。但現實表明,這種政治上的善意轉瞬即逝。

可以說,眼下這場政治危機來得非常不合時宜。義大利正在抗擊日益惡化的疫情和經濟衰退,並已接任20國集團輪值主席國。

個人之爭?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2014年,時任義大利民主黨全國書記的倫齊多次指責時任總理萊塔改革拖沓,決策緩慢,頗有「逼宮」意味。當年,年僅39歲的倫齊在萊塔辭職後上臺。

在成為義大利史上最年輕總理的頭幾個月裡,倫齊一度風光無限。但在此後七年裡,他的政治生涯如過山車般起伏——先是辭去總理職務,後又辭去民主黨領袖職務。

2019年,倫齊宣布離開民主黨,建立「義大利活力」黨,走中間路線。當時就有分析指出,一旦倫齊認為時機合適,就會撤回對政府的支持,同時向內閣施壓以實現政治目標。

據報導,自去年年底以來,倫齊一直在向孔特施壓,抨擊這位總理管理和支出歐盟復甦基金的計劃。據稱孔特根據倫齊的部分要求修改了計劃,但後者不斷提出新要求。

「他這樣做的原因很難確定。」路透社稱。

儘管倫齊聲稱自己是在為國家利益而戰,但大多數義大利人並不認同。益普索近期民調顯示,73%的選民認為他在追求自身利益。相比之下,只有13%的人認為他在追求國家利益

在批評人士看來,倫齊正在危機時刻玩弄政治,試圖重振活力黨,該黨目前在選民中的支持率僅為3%。民主黨領導人尼古拉·津加雷蒂(Nicola Zingaretti)稱,倫齊的舉動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前總理馬西莫·達萊馬則以旁觀者身份評論稱,「你不可能隨心所欲地把這個國家最受歡迎的人趕下臺」。在去年初施行嚴格封鎖並壓扁疫情曲線後,孔特的支持率達到巔峰,遠超倫齊。此外,自2018年以政壇新人身份出任總理以來,孔特的在位時間超出外界預期。

在分析人士看來,「倫齊是在為自己的生存而戰,」歐亞集團歐洲高級分析師費德裡科·桑蒂(Federico Santi)說,「他認為,從長遠來看,擺脫孔特也許是件好事。」

「看來很明顯,倫齊想要除掉孔特,並在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理由。」政治分析師洛倫佐·普雷格利亞斯科(Lorenzo Pregliasco)說,「這場危機與政策無關,而是關乎倫齊組建一個能賦予他更大政治影響力的新政府。」

《華盛頓郵報》指出,值得注意的一個背景是,孔特和倫齊這兩名中間派人士正在爭奪同樣的選民群體,關於如何使用歐盟復甦資金的爭論加深了兩人之間的敵意。

前景難料

分析認為,在活力黨退出後,義大利政府面臨多種可能。

其一,孔特或聯合政府各黨派與倫齊談判。後者已經發出信號——如果他提出的政策改革得到落實,他有可能重新入閣。

其二,孔特可以選擇辭職,此舉或將引發各黨派之間的新一輪談判,並導致另一個新總理及新政府的出現。

其三,孔特可以尋求議會信任投票。彭博社稱,如果總理無法贏得足夠多的議員支持,政府將成為權力有限的看守政府。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總統馬塔雷拉解散議會,為提前選舉鋪平道路,而目前在民調中表現不俗的極右翼政黨或藉此上臺。「極右翼領導人對這場混亂垂涎欲滴,」羅馬約翰·卡伯特大學校長弗蘭科·帕翁切洛(Franco Pavoncello)說。

「如果義大利被迫舉行新選舉,政府很可能會成為西歐最堅決的『反歐派』。」《華盛頓郵報》稱。

也有報導指出,在疫情肆虐之際提前選舉不合時宜。「眼下,提前大選對投資者來說是最糟糕的情況,但這種可能性仍然不大。」普雷格利亞斯科說。

《華盛頓郵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孔特拼湊出一個新的聯合政府並繼續留任。「但若孔特未能組建新政府,更重大的政治變革可能會顛覆這個國家,尤其是在該國應對疫情及經濟衰退之際。」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相關焦點

  • 調查:全球經濟已經陷入衰退 新冠疫情的破壞日益普遍
    來源:財華網FinetHK路透班加羅爾3月20日 - 路透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對經濟活動的打擊越來越廣泛,全球經濟已經處於衰退之中。儘管歐洲、美洲、亞洲和澳洲的多家央行宣布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規模最大的緊急刺激措施,但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已使金融市場陷入困境。股票、債券、黃金和大宗商品價格震蕩彰顯恐慌情緒,也反映了疫情將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的預期。
  • 10年陷入3次衰退,義大利深陷「兩難處境」!2771億美元債務逼近
    因此,在義大利疫情初現趨緩跡象之際,該國計劃恢復經濟活動的步伐亦是加快了。日前義大利總理孔特宣布,5月18號起將全面重啟經濟,推動各行各業復工復產;並將在6月3日重新開放本國邊境,允許本國民眾及歐洲遊客自由來往等等。不過,專家紛紛警告,在新冠疫苗尚未面世之前,義大利是冒著巨大的風險重啟經濟,需要時刻嚴防疫情二次暴發。
  • 疫情重創!英國將陷入30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第一黃金網11月26日訊 首先關注疫情,根據最新數據統計,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突破6067萬例。目前全球有22個國家累計確診數超過50萬,除美國外,還有印度、巴西、法國、俄羅斯、西班牙、英國、義大利、阿根廷、哥倫比亞、墨西哥、德國、秘魯、波蘭、伊朗、南非、烏克蘭、比利時、智利、伊拉克、印尼和捷克。
  • 前總理「逼宮」現總理,義大利「太難了」|京釀館
    此舉也意味著,孔特領導的執政聯盟面臨垮臺危機,義大利《共和國報》直言這一舉動正式拉開了政府危機的序幕。孔特陷入執政危機,無疑給飽受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影響的義大利帶來了「第三重危機」。快速更迭的義大利內閣由於國情與政體特殊,地域對立嚴重,加上大中小、左中右黨派林立,二戰後的義大利內閣素以「短命」著稱,能任滿4年任期的僅一次。
  • 執政聯盟瓦解 義大利疫情下又遇政治危機
    因不滿義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的執政表現,前總理馬泰奧·倫齊領導的義大利活力黨13日退出執政聯盟,使遭受新冠疫情重擊的義大利再次面臨政治危機。  【「不願沉默」】  倫齊13日在首都羅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來自活力黨的兩名部長和一名副部長從內閣辭職。
  • 義大利西班牙防疫新措施引抗議,第二波疫情或引發社會危機?
    英國《衛報》11月1日報導稱,經濟衰退和民眾在應對疫情上的「疲憊」或正在引發「社會危機」。 反「封鎖」抗議出現暴力活動10月25日,西班牙政府再次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並實施宵禁,以遏制第二輪新冠疫情;10月29日,西班牙議會批准將緊急狀態延長半年。限制措施引起了部分民眾的不滿,西班牙全國多個城市爆發抗議示威。
  • 深度|疫情危機疊加百年變局,頂尖學者「釣魚臺」上盤點即將過去的...
    回首這一年,疫情危機疊加百年變局,國際政治、世界經濟、安全形勢、中國外交,發生了哪些深刻變化?未來又將呈現何種趨勢?日前,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與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舉辦的一年一度國際形勢研討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國內頂尖學者深度盤點2020年「疫情下的世界大變局與中國外交」。
  • 脫歐+疫情雙重壓力,英國經濟二次衰退風險升溫,英鎊或面臨2008年...
    英國脫歐協商大限12月31日即將到來,然而脫歐貿易協議依然進展艱難,加之在倫敦傳播的新冠病毒新毒株導致英國倫敦在周日(12月21日)宣布緊急封城,歐洲多國相繼發出旅行和貿易禁令,聖誕節前英國或許還需要面對食品供應危機。
  • 專家:2020年全球經濟不會陷入衰退
    對未來5-10年的世界經濟形勢,學界和大眾中有著較為普遍的悲觀情緒,世界經濟何時會陷入衰退也引發了很多爭論。不過,就目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進行客觀分析和判斷,筆者認為,世界經濟最危險的時刻正在過去,明年世界經濟不會陷入衰退。毋庸諱言,世界經濟將面臨一個低速增長的時代。
  • 歷經大衰退,世界經濟能否新生
    徐飛彪 2020年,世界經濟在新冠疫情重擊下深陷危機,在全球各國努力下逐漸復甦,2021年將迎來充滿希望的反彈。但前路並不平坦,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世界經濟仍不得不在艱難中前行。 據世界銀行、經合組織(OECD)等機構最新預測,世界經濟增速2020年將下降4.4%和4.2%,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為上世紀30年代以來之最;全球九成以上經濟體同步陷入衰退,為世界經濟史罕見。 一是短暫反彈後再陷停滯,經濟復甦一波三折。
  • 外媒:受疫情影響,印尼經濟陷入逾20年來首次衰退
    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導 據法新社雅加達11月5日報導,印尼遭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的經濟今年第三季度同比收縮,這是該國逾20年前陷入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首次陷入衰退。印尼統計部門5日說,今年第三季度,這個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3.49%,其中旅遊、建築和貿易等行業受影響最大。
  • 視點|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疫情影響與趨勢分析
    2020年以來,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發生劇烈變化。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全球經濟金融在過去十年積累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日益顯性化,實體產業、居民信心、社會治理等各領域遭受全方位衝擊,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未來,全球經濟金融走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的演變和防控成效。展望2020年,全球經濟大概率陷入衰退,最壞情景下甚至可能步入長期蕭條。
  • 法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近期,據法國央行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法國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暴跌6%,大部分經濟部門已陷入停滯。另據法國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自2019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速下降0.1%以來,法國經濟持續萎靡,加之疫情引發的巨大衝擊,法國經濟已步入衰退區間。
  • 全球新冠確診累積超204萬例,全球經濟大衰退!加拿大幅度超美國
    美國總統川普15日在白宮發布會上稱,美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已過峰值,16日將宣布重啟社會經濟的指導意見,「明天是個大日子」。川普說,一些州可能在5月1日前提前開放。但是,白宮應對疫情工作組成員比爾克斯(Birx)強調,「新冠病毒傳染性非常強」,因此現在還不是開展聚餐之類活動的時候。 在疫情最為嚴重的紐約州,目前共確診214452例,死亡11617例。
  • 超過90%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這意味著什麼?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全球各國經濟正在大規模陷入衰退。全球經濟研究網站MishTalk的評論員Mike Shedlock近日發表文章稱,據美國央行行長Lacy Hunt,目前超過90%的世界經濟正在同步萎縮,而這樣高度的同步性史無前例的。
  • 疫情或拖累美歐經濟上半年陷入技術性衰退
    來源:金融界網站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全球首席經濟顧問約阿希姆-菲爾斯(Joachim Fels)表示,美國和歐洲在上半年面臨陷入技術性衰退的「明顯可能性」,因為新冠病毒疫情抑制了需求和供應,並將投資者推向避險資產。
  • 17個國家及地區跟隨美聯儲降息 全球經濟或陷入衰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17個國家及地區跟隨美聯儲降息全球經濟或陷入衰退「原本預測全球經濟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出現下行,但疫情作為催化劑,加速了全球經濟衰退。」全球央行此輪集體放水只能解決市場流動性問題,但無法阻止疫情持續蔓延,而這才是目前狙擊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國經濟都受到衝擊,全球經濟或將陷入衰退。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本周,全球迎來新一輪「降息潮」。美聯儲率先降息100個基點,進入零利率時代。隨後,多個國家及地區央行同樣採取降息或其他寬鬆的貨幣政策。
  • 歷數近50年的全球經濟衰退與危機,當下發展到哪個階段?
    衰退誘因主要包括滯脹風險、儲貸危機、金融泡沫及地產泡沫等。其中,在2001年科網泡沫和2008年次貸危機中美股跌幅超過50%。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廣場協議》後日元大幅升值令其外需萎縮,傳統產業不斷向外遷移。為了緩解匯率升值及輸入型通縮壓力,日本央行不得不持續降息。匯率升值、無風險利率下降疊加傳統製造業產業轉出,地產和金融資產價格被快速推高。
  • 印度經濟首次陷入技術衰退,副總理打死不承認,國會領袖猛批莫迪
    然而印度副總理庫馬爾在接受採訪時,卻義正辭嚴地表示目前的經濟萎縮狀態,不足以證明印度經濟陷入衰退。據兩周前,印度儲備銀行的經濟學家就表示,印度經濟已經處於技術衰退期。11月27日印度第二季度GDP數據再次印證了這一點。據印度國家統計局(NSO)數據,印度2020-21財年第二季度GDP再次收縮7.5%。
  • 研究員:美經濟衰退不能簡單歸咎於疫情引發的自然災害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美國經濟衰退,不能簡單歸咎於疫情引發的「自然災害」劉功潤把美國經濟衰退歸咎於疫情,顯然過於簡單。疫情之下,美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度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這已是不爭的顯性化結果,而「有望快速反彈」似乎太過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