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常見的脫位有哪些?這幾個要注意,醫生給你一一細說

2020-12-23 運動醫學科李劼若醫生

肩關節脫位是比較常見的,脫位後肩部會有明顯的疼痛、局部的腫脹,還會引起關節的活動受限等,這個時候我們要及時到醫院處理,進行手法復位操作,恢復肩關節該有的結構。我們自己一般是不夠專業的,自己處理不好,還是要到醫院就診,尋求專業的幫助。

肩關節常見的脫位有哪些?

關節脫位常見的類型其實我們按照部位可以分成幾種。

一種就是向前的、向後的,就根據脫位的方向來區分。還有就是脫到喙突,還有些更嚴重的還會脫位到它下方。這種其實根據他脫位的方向跟部位來分了,一般的這種除了專業的醫生還要去區分,我們大家是不需要區分的這麼細緻的。

總之脫位之後如果你自己這樣動不了,還是要及時到醫院,我們通過拍片就能夠了解這個脫位的方向。醫生一般就會第一步給你先做一個麻醉,鬆弛之後在手法上進行復位來解決這個問題。

肩關節脫位錯位一樣嗎?

其實肩關節脫位跟錯位只是文字上的描述不一樣,醫學上的我們沒有「錯位」這個描述我們都叫肩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常見的就是關節的活動超出了它所能承受的範圍,非常劇烈的活動像一些過的,還有像划船、射箭這樣動作。還有說跌倒時手在地上這樣一撐,肩關節就往後這樣一撐,就會發生這種關節的脫位。

脫位很多都是非常疼痛的,而且他們可能動不了,這種情況及時要到醫院去。有些朋友說我嘗試自己復位看行不行?有些是可以,但是哪怕是可以也是要還需要到醫院去。因為到醫院還是要做一些影像學的檢查,要排除一下看看有沒有其他的一些問題。

肩關節脫位是很常見的一種運動損傷,發現脫位後我們就要立即停止運動,到醫院就診檢查,醫生會根據你的損傷情況,做出科學的診療方案,我們要配合積極治療。之後,還要注意多休息,減少活動,還要適當補充一些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促進損傷恢復。

相關焦點

  • 【小黃醫生說】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我們有妙招
    【小黃醫生說】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我們有妙招 2020-05-09 0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肩關節脫位怎麼辦?
    肩關節脫位是關節脫位中病發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如果患者出現過一次關節脫位的症狀很有可能引起多次反覆發作的情況,一般來說肩關節脫位的症狀主要是由於外傷暴力等因素引起的,比如說參加了一些對抗性比較強的運動,如打籃球、足球等嗎,會容易引發肩關節的部位發生外傷、撞擊、或跌倒,還容易引起肩關節脫位的情況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在馬路上」孫大哥今天35歲,是一名事業有成的白領,今天通勤路上,被電瓶車撞倒在地,感覺肩膀脫臼了,猶豫要不要去醫院看看,同事在一旁說——「孫兄,以前我也摔倒脫臼過,這個簡單,我幫你!」1、Bankart損傷:最為常見,這是一種盂唇(放高爾夫球的球託)的損傷,附著在上面的韌帶隨之脫落,可能發生撕裂。「Bankart損傷」導致肩關節穩定性的減弱。2、肩袖損傷:肩袖是包繞在肩關節周圍的一組肌肉肌腱,在40歲以上的肩關節脫位人群中多見。一旦撕裂,肩膀主動活動嚴重受限,通常需要手術治療。
  • 肩關節脫位後怎麼辦?復位方法很關鍵,多採用這幾種方式
    肩關節是上肢關節中活動範圍最大的一個,也是上肢運動的一個基礎關節,它損傷後會對我們的活動造成很大影響。脫位就是比較常見、比較嚴重的一種了,脫位後我們要及時就醫,讓醫生檢查具體情況,看看有沒有合併其他的損傷,也好能及時做出對應的處理。肩關節脫位如何急救?
  • 肩關節脫位了?復位方法是關鍵,醫生告訴你好辦法方式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鬆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範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
  • 肩關節半脫位如何預防及康復?
    01原因 偏癱患者肩關節半脫位的致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以岡上肌及三角肌後部為主的肩關節周圍肌肉的功能低下; 2、肩關節囊及韌帶的鬆弛,破壞及長期牽拉所致的延長;
  • 肩關節為什麼容易脫位呢?該如何及時治療呢?
    肩關節為什麼容易脫位呢?該如何及時治療呢? 時間:2020-12-22 16:34 鄭州痛風風溼病醫院 關節脫位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它是指關節遭受外力作用後,導致構成關節的關節面脫離正常位置,並引起關節功能障礙的情況。關節脫位中,肩關節脫位為常見。
  • 老人跌倒手掌撐地,致肩關節脫位!骨科醫生一招即復位
    根據這些症狀,曹斌醫生很快就確定了劉奶奶是右肩關節脫位,在吳向陽副主任醫師的指導下,為其進行了手法復位,復位後劉奶奶立即感覺疼痛消失,劉奶奶直呼真是「神奇」。
  • 肩關節脫位急救應該怎麼做,如何避免復發?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當動作幅度過大或做劇烈運動時,都有可能發生,因此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需注意自身的護理工作,儘量避免身體損傷,在發生肩關節脫位的情況時,需馬上就醫復位,及時處理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 肩關節首次脫位、二次脫位、反覆脫位,「傻傻分不清」?
    肩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脫臼」,有些人會出現反覆脫位,甚至自己知道如何復位,但依舊避免不了脫位的情況,這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那麼,面對肩關節脫位,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直接復位還是要手術治療?手術能根治嗎?
  • 肩關節脫位的閉合/切開復位方法
    臨床上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佔全身關節脫位的一半左右,男性肩關節脫位是女性的3倍,創傷是肩關節脫位的主要原因,多由間接暴力或槓桿作用所致。肩關節脫位根據盂肱關節的不穩定的方向可分為前脫位、後脫位、上脫位、下脫位和胸腔內脫位。前脫位最為常見,佔盂肱關節脫位的95%以上。
  •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胸關節,但以肱盂關節最為重要,臨床上習慣將肱盂關節脫位稱為肩關節脫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脫位。
  • 一個動作,自測是否有肩關節脫位
    根據肱骨頭脫位的方向,肩關節脫位可以分為四型,分別是前脫位,後脫位,上脫位以及下脫位。其中以前脫位最為常見。我們都知道創傷是引起肩關節脫位的最主要原因,根據暴力的大小,力作用的方向以及肌肉的牽拉,前脫位時,根據肱骨頭的位置,又分為鎖骨下脫位、喙突下脫位以及關節盂下脫位三型。那麼肩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
  • 肩關節脫位應該怎麼辦?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骨科比較常見的疾病,很多人在受到外力衝擊,甚至是扭轉手臂的時候,就有可能造成肩關節脫位,一旦發生,會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肩關節脫位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處理?
  • 肩關節前脫位的病因、檢查、診斷、治療及康復訓練方案
    病因 肩關節脫位通常指的是構成盂肱關節的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分離開。日常生活中肩關節前脫位較常見。客觀因素包括外力,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手部著地;主觀因素主要包括肩關節盂肱韌帶薄弱、關節囊薄弱、肩關節前下方的肌肉少、周圍肌肉力量弱。
  • 睡覺翻個身胳膊就脫臼了,反覆肩關節脫位應重視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最不穩定的關節,也是最容易脫位的關節之一,約佔全部關節脫位現象的50%。由戚醫師告訴記者,前段時間還有一個68歲的沈阿姨,也是因為肩關節脫位,短時間內來了醫院兩次。蕭山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戚飛成說:「幫助關節復位以後,她自己感覺就輕微疼痛以外,活動都可以就回去了。回去以後有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自己不小心胳膊別了一下就又痛了。」家人隨即把她送到醫院。
  • 肩關節脫位恢復期出現疼痛?或是出了這一問題,不能大意了
    當出現肩關節脫位之後需要進行復位,同時不能過度活動,以免再次脫位。如果出現持續肩關節疼痛症狀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可能是再次撕裂引起,還有可能是其他骨關節疾病導致,需要及時進行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這樣才能夠緩解疼痛症狀。
  • 肩關節脫位後,警惕以下後遺症!
    一般來講,習慣性的肩關節脫臼一般要採用手術治療,但是術後仍然有復發的可能性.手術主要是增強關節囊或者修復盂唇和關節的穩定性,阻止或者限制肩關節的外展外旋活動,以組織發生再脫位.  肩關節脫位常見的治療方法:  1、手術復位  有少數肩關節脫位需要手術復位,其適應症為:肩關節前脫位並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向後滑脫阻礙手法復位者;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頭與關節盂之間影響復位者;合併肱骨外科頸骨折,手法不能整復者;合併喙突、肩峰或肩關節盂骨折,移位明顯者;合併腋部大血管損傷者。
  • 廣東醫生巧妙設計,肩關節半脫位康復新選擇
    歷時3年,康復科團隊為患者造出「神器」據燕鐵斌教授介紹,在為肩關節半脫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使用傳統肩吊帶時,患者常因肩關節自身重力的影響不能持續穩定復位,從而無法確保肩關節的完全復位,且常常會因束縛上臂、前臂而帶來不適,佩戴起來也比較繁瑣,一個人無法完成。
  • 【科普】肩關節脫位
    肩胛盂淺,由周圍的纖維軟骨及盂唇加深其凹度,再加上肩峰在肱骨頭及肩胛盂的上方形成的臼窩樣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肩關節的穩定性,並使肩關節有最大範圍的活動。肩胛盂雖然凹度很大,但僅能容納關節頭的1/4~l/3,所以臨床上易發生肩關節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