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位了?復位方法是關鍵,醫生告訴你好辦法方式

2021-01-19 王海彬醫生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鬆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範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

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肩關節前脫位者很多見,常因間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衝擊,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圓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向前下脫出,形成前脫位。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如暴力較大,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後脫位很少見,多由於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後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後脫位可分為肩胛岡下和肩峰下脫位,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

肩關節脫位手法復位是治療肩關節脫位的首先方法。復位手法多種多樣,以下介紹以下常用的復位手法。

一、手拉足蹬法

手拉足蹬法是《外科學》教材中重點推薦的辦法,由Hippocrate最早描述,也稱為Hippocrate法,也是中國醫學生使用最多的辦法,可由一人或兩人配合操作。手拉足蹬法操作相對比較簡單,而且復位效果比較確切。但是若患者肌肉緊張,復位較為困難,需使用較大的力量進行復位,有血管神經損傷及導致骨折可能的風險。

二、外旋法

外旋法是醫生一手將患肢轉向內收位,直到完全內收,另一手將患肢外旋,當外旋 70 至 100°時可以出現脫位復位。反覆操作可增加成果機率,據統計,該法成功復位率可達到80%以上。該操作方法用力輕柔,成功率高,對能平躺的病人可作為首選復位方法。

三、椅背法

椅背法復位,是先囑患者側坐在椅子上,患肢繞過椅背,腋窩處頂在椅背上,醫生旋後位握持前臂向下牽拉或者囑病人慢慢站起,通過患者自身的力量復位肩關節。這種復位大約有73%的成功率。椅背復位法患者痛苦少,單人即可完成,且簡單易學。

四、Milch法

Milch法有多種的改良方式,其原理是依靠肩關節各個機構的對位而非牽引來復位。可在麻醉下操作,適當地牽引前臂,外展外旋,用手將肱骨頭擠壓復位,復位成功率接近100%。

總的來說,肩關節脫位手法復位方法多種多樣,在臨床的實踐過程中建議選擇自己熟悉的方法作為首選復位方案。若單一的一種方法未能成功,可多種方法結合,互相輔助復位,但在復位過程中慎用暴力操作,在復位前後切記行X光檢查明確診斷,以免造成漏診或誤診。

原創:曾維再醫生

審核: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王海彬教授

文章所屬:王海彬教授團隊,轉發請標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肩關節脫位的閉合/切開復位方法
    無並發損傷的肩關節脫位患者很少需要手術復位。單純合併大結節骨折患者,肩關節復位後大結節往往也能自行恢復到解剖位置不需要手術復位。年輕體壯的陳舊性肩關節脫位患者,脫位時間在4周左右、脫位的關節仍有一定的活動範圍、X線片無骨質疏鬆、無關節內外骨化者,可在全身麻醉下試行手法復位。
  • 肩關節脫位後怎麼辦?復位方法很關鍵,多採用這幾種方式
    肩關節是上肢關節中活動範圍最大的一個,也是上肢運動的一個基礎關節,它損傷後會對我們的活動造成很大影響。脫位就是比較常見、比較嚴重的一種了,脫位後我們要及時就醫,讓醫生檢查具體情況,看看有沒有合併其他的損傷,也好能及時做出對應的處理。肩關節脫位如何急救?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我應該選擇手術還是手法復位呢?復位後以後怎麼預防再脫位呢?……今天由陳疾忤教授來為大家講解「肩關節脫位」,為你講解長久以來被輕視的「肩關節脫位」。非習慣性脫位患者不推薦自行手法復位,在此不多做介紹。手法復位不能修復損傷的肩關節結構,仍然有著較高的脫位復發風險!尤其是年輕患者,採取非手術治療將面臨非常高的第二次脫位風險。
  •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對於肩關節脫位,《外科學》上的治療方法為手拉足蹬法(Hippocrates法):局麻後,病人仰臥,術者站在患側床邊,腋窩處墊棉墊,以同側足跟置於病人腋下靠胸壁處,雙手握住患肢於外展位作徒手牽引,以足跟頂住腋部作為反牽引力。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不下十種,但我們只需要掌握一到兩種即可。
  • 肩關節脫位怎麼辦?
    當患有肩關節脫位會有哪些症狀表現?肩關節脫位會有幾種症狀類型,患者的症狀並不是完全一致的,可能會出現肩關節疼痛、肩膀部位的腫脹以及肩關節部位的活動受限等症狀表現,嚴重的患者還有可能會並發肩部的骨折以及神經的損傷等。肩關節脫位的患者應該做哪些檢查呢?
  • 老人跌倒手掌撐地,致肩關節脫位!骨科醫生一招即復位
    根據這些症狀,曹斌醫生很快就確定了劉奶奶是右肩關節脫位,在吳向陽副主任醫師的指導下,為其進行了手法復位,復位後劉奶奶立即感覺疼痛消失,劉奶奶直呼真是「神奇」。
  • 【小黃醫生說】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我們有妙招
    有一個問題想問問,最近我肩關節特別容易脫節,這可怎麼辦?別著急,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我們有妙招小黃醫生「今天,小黃醫生就帶大家走進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聊聊遇到這種運動損傷該如何治療?首先,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肩關節前脫位......
  • 肩關節脫位應該怎麼辦?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骨科比較常見的疾病,很多人在受到外力衝擊,甚至是扭轉手臂的時候,就有可能造成肩關節脫位,一旦發生,會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肩關節脫位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處理?
  • 手法復位治好肩關節脫位,患者感動送錦旗
    「神術無聲除疾、良醫有情解病」,昨日下午,高城鎮澤仁擁中將錦旗、潔白哈達獻給理塘縣藏醫院骨科門診唐光輝(新都區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她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感謝唐光輝醫生之前通過手法復位治好阿婆肩關節脫位。
  • 肩關節首次脫位、二次脫位、反覆脫位,「傻傻分不清」?
    肩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脫臼」,有些人會出現反覆脫位,甚至自己知道如何復位,但依舊避免不了脫位的情況,這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那麼,面對肩關節脫位,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直接復位還是要手術治療?手術能根治嗎?
  • 【科普】肩關節脫位
    某些職業也與肩關節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如清洗牆壁、掛窗簾和做園藝工作;遊泳、網球和舉重運動員,尤其是投擲運動員易發生肩關節損傷,而肩關節脫位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肩關節損傷。那麼什麼情況下容易造成肩關節脫位呢?脫位了怎麼處置呢?怎麼避免肩關節脫位等等問題想必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些關於肩關節脫位的一些知識。
  • 肩關節脫位莫大意反覆發作危害骨結構
    很多人有肩關節脫位的經歷,復位後絕大部分人都沒事了,但有極少數人以後又反覆出現脫位,輕者運動時發生,重者晚上睡覺抬手時也會脫出來,這種情況稱為習慣性脫位,骨科醫生稱之為肩關節不穩定。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關節外科楊梁主任提示,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反覆發作會帶來一系列骨損傷。
  • 肩關節不穩易脫臼,復位後的康復治療應注意什麼?
    保守治療盂肱關節結構複雜,如果沒有嚴重的併發症一般採用手法復位。復位的方法比較多,包括:Hippocratic復位法(因太粗暴現已不推薦)、Stimson牽引復位法、Kocher復位法、外旋復位法、肩胛骨復位法等。
  • 肩關節常見的脫位有哪些?這幾個要注意,醫生給你一一細說
    肩關節脫位是比較常見的,脫位後肩部會有明顯的疼痛、局部的腫脹,還會引起關節的活動受限等,這個時候我們要及時到醫院處理,進行手法復位操作,恢復肩關節該有的結構。我們自己一般是不夠專業的,自己處理不好,還是要到醫院就診,尋求專業的幫助。
  • 肩關節脫位後,警惕以下後遺症!
    肩關節脫位常見的治療方法:  1、手術復位  有少數肩關節脫位需要手術復位,其適應症為:肩關節前脫位並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向後滑脫阻礙手法復位者;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頭與關節盂之間影響復位者;合併肱骨外科頸骨折,手法不能整復者;合併喙突、肩峰或肩關節盂骨折,移位明顯者;合併腋部大血管損傷者。
  • 6次艱難的肩關節復位,年過40的我,考取了骨科主治
    父親躺在床上,十分緊張,肩部肌肉緊繃,我檢查了下:方肩畸形、肩胛盂處空虛、上肢彈性固定,是典型的肩關節前脫位。作為已經進行肩關節脫位復位上百例的醫師,我是理所當然的術者,妻和母親充當助手,馬上為父親復位。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後,復位採用經典的Hippocrates法,這是高等醫藥院校教科書上唯一的方法,也是教授們教給我們的唯一方法。
  • 肩關節前脫位的病因、檢查、診斷、治療及康復訓練方案
    病因 肩關節脫位通常指的是構成盂肱關節的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分離開。日常生活中肩關節前脫位較常見。客觀因素包括外力,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手部著地;主觀因素主要包括肩關節盂肱韌帶薄弱、關節囊薄弱、肩關節前下方的肌肉少、周圍肌肉力量弱。
  • 廣東醫生巧妙設計 肩關節半脫位康復新選擇
    3D列印肩關節半脫位防治支具——肘前臂託羊城晚報訊 記者張華,通訊員黃睿、張陽、李敏報導: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康復醫學科燕鐵斌教授團隊歷時3年研發出的基於3D列印技術的肘前臂託支具在深圳「2020深圳國際康復論壇」上亮相。
  • 肩關節為什麼容易脫位呢?該如何及時治療呢?
    肩關節為什麼容易脫位呢?該如何及時治療呢? 時間:2020-12-22 16:34 鄭州痛風風溼病醫院 關節脫位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它是指關節遭受外力作用後,導致構成關節的關節面脫離正常位置,並引起關節功能障礙的情況。關節脫位中,肩關節脫位為常見。
  • 肩關節脫位急救應該怎麼做,如何避免復發?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當動作幅度過大或做劇烈運動時,都有可能發生,因此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需注意自身的護理工作,儘量避免身體損傷,在發生肩關節脫位的情況時,需馬上就醫復位,及時處理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