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肩關節脫位

2021-02-22 全軍脊柱外科中心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它在多個方向上都能運動,如向前、向上、外展、內收、以及後伸等。但肩關節活動度大的同時也更易受傷和出現不穩定。某些職業也與肩關節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如清洗牆壁、掛窗簾和做園藝工作;遊泳、網球和舉重運動員,尤其是投擲運動員易發生肩關節損傷,而肩關節脫位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肩關節損傷。那麼什麼情況下容易造成肩關節脫位呢?脫位了怎麼處置呢?怎麼避免肩關節脫位等等問題想必是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些關於肩關節脫位的一些知識。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肩關節的解剖結構:

參與肩關節運動的關節包括肱盂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胸(肩胛骨與胸壁形成)關節,但以肱盂關節的活動最為重要。習慣上將肱盂關節脫位稱為肩關節脫位。(dislocation of the shoulder joint)

肱盂關節由肱骨頭與肩胛盂構成。肩胛盂淺,由周圍的纖維軟骨及盂唇加深其凹度,再加上肩峰在肱骨頭及肩胛盂的上方形成的臼窩樣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肩關節的穩定性,並使肩關節有最大範圍的活動。肩胛盂雖然凹度很大,但僅能容納關節頭的1/4~l/3,所以臨床上易發生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的病因與分類:

那麼肩關節脫位一般是怎麼造成的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創傷導致的,也就是所謂的間接暴力造成的。舉個例子,比如你的上肢正處於外展外旋的狀態時,突然跌倒了或者被外力重重撞擊了一下,這個力量就會通過肱骨傳遞到肩關節,使肱骨頭突破關節囊而發生脫位。當然別的姿勢也可能導致肩關節脫位,並且肱骨頭會從關節囊的不同方向突破出來,根據這個肱骨頭脫位的方向可以分為前脫位、後脫位、上脫位及下脫位四種類型。

  

如何鑑別是否脫位了呢?

首先肯定要有上肢外展外旋後後身著地受傷的經歷,並且感受到肩部疼痛、腫脹、肩關節活動障礙,其他一些特徵性表現還有:患臂彈性固定於肩外展20~30度,喙突下、腋窩內或鎖骨下可觸及肱骨頭;方肩畸形:患肩失去圓形膨隆外形,肩峰顯著突出,肩峰下部空虛,搭肩試驗陽性(上肢屈肘,肘部貼近胸壁時,手掌不能摸到健側肩峰,若以手掌觸摸健側肩峰時,則肘部不能貼近患側胸壁),直尺試驗陽性(肩峰至肱骨外髁的距離較健側長)。當病人排除骨折之後,應該儘早、輕柔復位,減輕患者的痛苦。

手法復位的步驟:

麻醉:不是每例都需要。可以嘗試輕柔復位,如不成功再選擇麻醉後復位。

手法整復要點:按摩肩部,松解粘連 

旋外上舉,使肱股頭向外側轉動 

足蹬牽引,外展外旋後,內收內旋,復位 

復位後還需要您去拍個片子檢查一下:

1 再次拍片,確認復位,再次檢查有無肱骨頭和肩胛盂骨折;

2 上肢五大神經感覺運動功能檢查;

3 血管檢查:遠端動脈搏動情況,肩周有無血腫和血管雜音;

4 肩袖肌力檢查:內外旋和外展肌力的等長檢查。 

固定


1 30歲以下者,吊帶保護3周;

2 60歲以上者,保護2周;

3 患肩活動遵循90-0原則,即前舉不超過90度,外旋不超過0度

功能鍛鍊

1周後解除上臂固定

2~3周解除固定,做肩關節活動

手術治療

當然有一些患者是不適宜做手法復位的,他們需要通過手術來進行更好的治療,比如:1青壯年患者,從事體力勞動,脫位時間超過三周以上,通過手法整復而失敗者;2陳舊性肩關節前脫位,合併血管神經壓迫症狀;3年老患者,關節破壞,不須參加重體力勞動;習慣性肩關節脫位亦可採用手術方法,但是術後關節功能多不滿意,不是首選治療方案。

還有幾個小問題,可能是你感興趣的喲

1.是不是所有人出現肩關節脫位後都會變成習慣性脫位?

答:不是。現代研究認為,肩關節脫位是否變成復發脫位與病人的初次發上脫位的年齡有密切關係。如果是年輕人,比如說是30歲以前出現第一次脫位,那麼由於 這些病人往往肩關節活動度在復位後恢復很好,且病人平常肩關節所需活動範圍較大,因此絕大多數會變為復發脫位。而初次脫位若發生在中老年病人中,比如超過 40歲的人,那麼他們在脫位後肩關節活動範圍往往難以恢復到脫位以前的水平,因而復發的機率相對較低。

2.出現復發脫位後,什麼時候作手術好?

答:如果已經是復發脫位了,那麼越早手術效果越好。因為每一次的脫位都會加重肩關節周圍的韌帶、關節囊以及骨骼的損傷,因而增加手術的難度。

3.如果做關節鏡手術的話術後要回復多長時間?

答:手術後,患肢需要用三角巾或吊帶掛在胸前保護6周時間,以使修復的韌帶癒合。6周以後,開始做患肢的功能康復。這時可以用患肢做日常生活,但不能從事 運動。到術後半年時,可以開始一些不太劇烈的體育活動,如跑步、仰臥起坐、遊遊蛙泳等,但不能遊自由式、仰泳、蝶泳,不能打網球或羽毛球。到術後1年時, 可以做任何體育運動。

4.關節鏡下手術需要多少費用?

答:如果您有北京市醫保的話可以節省很多,那樣的話需要大約1萬多元。但如果完全需要自費負擔的話則需要4萬元左右。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肩關節脫位怎麼辦?
    肩關節脫位是關節脫位中病發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如果患者出現過一次關節脫位的症狀很有可能引起多次反覆發作的情況,一般來說肩關節脫位的症狀主要是由於外傷暴力等因素引起的,比如說參加了一些對抗性比較強的運動,如打籃球、足球等嗎,會容易引發肩關節的部位發生外傷、撞擊、或跌倒,還容易引起肩關節脫位的情況
  • 肩關節脫位應該怎麼辦?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骨科比較常見的疾病,很多人在受到外力衝擊,甚至是扭轉手臂的時候,就有可能造成肩關節脫位,一旦發生,會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肩關節脫位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處理?
  • 一個動作,自測是否有肩關節脫位
    根據肱骨頭脫位的方向,肩關節脫位可以分為四型,分別是前脫位,後脫位,上脫位以及下脫位。其中以前脫位最為常見。我們都知道創傷是引起肩關節脫位的最主要原因,根據暴力的大小,力作用的方向以及肌肉的牽拉,前脫位時,根據肱骨頭的位置,又分為鎖骨下脫位、喙突下脫位以及關節盂下脫位三型。那麼肩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
  • 肩關節首次脫位、二次脫位、反覆脫位,「傻傻分不清」?
    肩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脫臼」,有些人會出現反覆脫位,甚至自己知道如何復位,但依舊避免不了脫位的情況,這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那麼,面對肩關節脫位,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直接復位還是要手術治療?手術能根治嗎?
  • 【小黃醫生說】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我們有妙招
    小董小黃醫生,我看了好幾期你的科普,是你的忠實粉絲。
  • 肩關節脫位的閉合/切開復位方法
    臨床上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佔全身關節脫位的一半左右,男性肩關節脫位是女性的3倍,創傷是肩關節脫位的主要原因,多由間接暴力或槓桿作用所致。肩關節脫位根據盂肱關節的不穩定的方向可分為前脫位、後脫位、上脫位、下脫位和胸腔內脫位。前脫位最為常見,佔盂肱關節脫位的95%以上。
  • 肩關節脫位後,警惕以下後遺症!
    一般來講,習慣性的肩關節脫臼一般要採用手術治療,但是術後仍然有復發的可能性.手術主要是增強關節囊或者修復盂唇和關節的穩定性,阻止或者限制肩關節的外展外旋活動,以組織發生再脫位.  肩關節脫位常見的治療方法:  1、手術復位  有少數肩關節脫位需要手術復位,其適應症為:肩關節前脫位並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向後滑脫阻礙手法復位者;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頭與關節盂之間影響復位者;合併肱骨外科頸骨折,手法不能整復者;合併喙突、肩峰或肩關節盂骨折,移位明顯者;合併腋部大血管損傷者。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復位後以後怎麼預防再脫位呢?……今天由陳疾忤教授來為大家講解「肩關節脫位」,為你講解長久以來被輕視的「肩關節脫位」。PART.01為什麼脫位的大多是肩關節?肩關節脫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肩膀脫臼,指的是「頭」離開「託盤」。肩關節解剖示意肩關節容易脫位與兩點有關:1.肩關節的解剖: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就像放在球託上的高爾夫球一樣,活動範圍大,但也很不穩定。
  • 肩關節半脫位如何預防及康復?
    01原因 偏癱患者肩關節半脫位的致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以岡上肌及三角肌後部為主的肩關節周圍肌肉的功能低下; 2、肩關節囊及韌帶的鬆弛,破壞及長期牽拉所致的延長;
  • 肩關節脫位莫大意反覆發作危害骨結構
    原標題:肩關節脫位莫大意反覆發作危害骨結構   肩關節脫位是老百姓
  • 抬手伸個懶腰 肩關節竟然脫位
    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通訊員/肖盛世株洲日報訊 抬手伸個懶腰,也會造成肩關節脫位。這樣的煩心事,市民沈師傅已經歷了十多次。近日,在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醫生為他進行了手術,解決了困擾他多年的頑疾。平日活動時,他只要稍微用力,肩關節就會脫位。「經檢查,患者被診斷為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主任朱寶玉介紹,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但同時也是人體最不穩定的關節。在人體所有的關節脫位中,肩關節脫位的比例高達45%。肩關節脫位常發生在體育鍛鍊的接觸性運動項目中,如足球、籃球、柔道、摔跤等。絕大多數的創傷性肩關節脫位病例發生在14歲—34歲。
  • 肩關節脫位急救應該怎麼做,如何避免復發?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當動作幅度過大或做劇烈運動時,都有可能發生,因此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需注意自身的護理工作,儘量避免身體損傷,在發生肩關節脫位的情況時,需馬上就醫復位,及時處理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 肩關節習慣性脫位是怎麼一回事?專家的建議仔細聽聽
    有一些患者有這樣的問題,在出現過一次肩關節脫位之後,之後很容易便會再次出現脫位。有一些在劇烈的運動中出現再次脫位,有一些甚至是在睡夢中就會出現脫位。為此,如何防止肩關節再次脫位成為了很多患者的一個想要了解的事情。
  •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胸關節,但以肱盂關節最為重要,臨床上習慣將肱盂關節脫位稱為肩關節脫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脫位。
  • 肩關節為什麼容易脫位呢?該如何及時治療呢?
    肩關節為什麼容易脫位呢?該如何及時治療呢? 時間:2020-12-22 16:34 鄭州痛風風溼病醫院 關節脫位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它是指關節遭受外力作用後,導致構成關節的關節面脫離正常位置,並引起關節功能障礙的情況。關節脫位中,肩關節脫位為常見。
  • 肩關節脫位了?復位方法是關鍵,醫生告訴你好辦法方式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鬆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範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
  • 肩關節前脫位的病因、檢查、診斷、治療及康復訓練方案
    病因 肩關節脫位通常指的是構成盂肱關節的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分離開。日常生活中肩關節前脫位較常見。客觀因素包括外力,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手部著地;主觀因素主要包括肩關節盂肱韌帶薄弱、關節囊薄弱、肩關節前下方的肌肉少、周圍肌肉力量弱。
  • 肩關節脫位恢復期出現疼痛?或是出了這一問題,不能大意了
    當出現肩關節脫位之後需要進行復位,同時不能過度活動,以免再次脫位。如果出現持續肩關節疼痛症狀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可能是再次撕裂引起,還有可能是其他骨關節疾病導致,需要及時進行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這樣才能夠緩解疼痛症狀。
  • 睡覺翻個身胳膊就脫臼了,反覆肩關節脫位應重視
    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最不穩定的關節,也是最容易脫位的關節之一,約佔全部關節脫位現象的50%。在蕭山醫院的骨科病房裡,副主任醫師戚飛成正在給即將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施阿姨檢查肩關節功能,由於經常幹體力活加之平時對肩關節脫位不重視,現在施阿姨的部分韌帶已經斷裂,連抬起手臂這樣的簡單動作都無法完成了。
  • 肩關節常見的脫位有哪些?這幾個要注意,醫生給你一一細說
    肩關節脫位是比較常見的,脫位後肩部會有明顯的疼痛、局部的腫脹,還會引起關節的活動受限等,這個時候我們要及時到醫院處理,進行手法復位操作,恢復肩關節該有的結構。我們自己一般是不夠專業的,自己處理不好,還是要到醫院就診,尋求專業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