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次艱難的肩關節復位,年過40的我,考取了骨科主治

2020-12-23 健康界

本文經健康界特約作者「湘西刀客」授權發布。

歡迎向健康界投稿,百萬讀者、優渥稿酬!詳情請添加微信lubinxun2727。

接到父親電話時,妻就在一旁。

聽著我們的對話,她的表情愈來愈緊張:「爸爸的肩膀又脫位了?」

我點了點頭:「是啊!」

妻有些無措,問題一個接一個:「得馬上回去?是不是帶上麻醉師?需要助手嗎?」

倍感艱難的第6次復位

妻的擔憂來源於父親上一次肩關節脫位。那一次,我們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堪堪復位成功。

那還是一年前的一天下午,父親在和母親挪柴時,並沒有比較特別的姿勢,突然間就出現了左肩關節脫位。感覺到電話裡母親毫不掩飾的焦急,我立即從90公裡開外的維新鎮匆匆往水田老家趕,途中在太平鎮接了妻隨同。

到家時,夜色已深,除了偶爾聞及犬吠,村裡人多已入睡,家裡沒有一個旁人。父親躺在床上,十分緊張,肩部肌肉緊繃,我檢查了下:方肩畸形、肩胛盂處空虛、上肢彈性固定,是典型的肩關節前脫位。作為已經進行肩關節脫位復位上百例的醫師,我是理所當然的術者,妻和母親充當助手,馬上為父親復位。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後,復位採用經典的Hippocrates法,這是高等醫藥院校教科書上唯一的方法,也是教授們教給我們的唯一方法。

父親躺在床上,我站在床邊,雙手握住父親左前臂於外展位徒手牽引,左足跟頂住腋部作為反牽引力,妻和母親分別用毛巾繞過父親肩部,做對抗牽引和外側縱向牽引。父親肩部肌肉緊繃的力量,超過了我們的想像,即使3個人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復位。

勿怪父親畏痛,這已經是第6次了。以往的每一次脫位,都給他留下了關於疼痛的刻骨記憶。要不是這樣,他是不會如此畏懼疼痛的!

但是,不復位顯然是不行的。休息片刻後,我給十分緊張的父親做好工作,又給妻和母親一一鼓勁,開始第二次復位,但父親的肌肉繃得更緊,而我們3人的力量卻明顯弱於先前,此消彼長,復位又失敗了。

沒辦法,我只得打電話喊住在大隊附近的父親的表弟柏兒么來幫忙。盞茶功夫,柏兒么就趕到了,他長期在外務工,體力遠勝於我。我把足蹬手牽的復位要領一一教授給他,確定他掌握後,由他接替我的位置,妻和母親分工依舊如先前一般,我在旁指導,復位再次開始,而父親則較前更加緊張。

持續牽引5分鐘後,我開始指導柏兒么內收、內旋父親的左臂,但是位置並沒有復上去,怕他們洩氣鬆勁,我趕緊讓他們繼續持續牽引,同時用雙手拇指按住父親左側肩峰,其餘四指環抱住肱骨頭用力向關節盂方向復位,在我的努力下,終於聽到了入臼彈響聲。

如聞天籟般,復位的四人顧不得滿頭汗水,頓時如獲大釋,鬆懈下來。我給父親做了貼胸搭肩試驗,陰性,復位成功。雖然復位成功,但父親的緊張、畏痛心理、復位的困難,卻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樣艱難的第5次復位

聯想起父親再上一次脫位後幾經波折但更顯艱難的復位經歷,我就不難理解父親的心情了。

那時我也在維新鎮中心衛生院工作。父親出事後,立即給我打電話,考慮到山高路遠,趕回去需要幾個小時,我僱人將他送到當地衛生院,請當時的業務院長組織人員給他復位,由於麻醉師不在家,肌松不好,連續3次也沒能成功復位,父親經歷的痛苦可想而知。我只得往回趕,鑑於前車之鑑,我帶上了醫院的麻醉師。等我趕到時已經是3個小時之後,父親1個人躺在門診診斷床上休息,神情痛苦、萎頓不堪。

我的心一下子就酸了:父親和母親含辛茹苦,將我和弟弟培養成人,送出農村,自從母親到益陽、太平給我和弟弟帶孩子後,父親長期一個人在家,要他和我們一起住,他卻說不習慣,有什麼事情,身邊連個照顧的人也沒有,叫作為兒子的我情何以堪?

我給父親檢查了下,左肩關節前脫位,肩部肌肉緊繃如鐵,同時發現左側鎖骨陳舊性骨折畸形癒合。追問父親,回答是前幾年騎車出診時摔傷,怕我們擔心,一直沒有告訴我們。淚水一下就濡溼了我的眼睛,如果父親不含辛茹苦,勒緊褲帶的培養我們,而是將我們留在自己身邊陪伴,肯定不會落得如此孤苦伶仃。

忍住心酸,趕緊請麻醉師為父親進行了臂叢麻醉。麻醉成功後,我感覺到父親左肩部的肌肉還是十分緊張,復位可能存在一定難度。而且,由於已連續3次復位失敗,父親已經如孩子般畏痛。我小心翼翼的如教科書般使用Hippocrates法進行復位,但父親忍不住疼痛的呻吟再一次導致復位失敗。

脫位無解?

但如果手法無法復位,父親將不得不承受更痛苦的手術開放復位。我只得細心地給父親解釋,並請同行的袁醫生一同為父親復位,在兩個人的努力下,在父親的疼痛失聲中,復位終於成功。這已經是此次脫位的第5次復位了。

痛苦的記憶

往前追溯,父親的第一次肩關節脫位是在35年前。

為了養家餬口和供我及弟弟讀書,父親在村裡當赤腳醫生的同時還得下地務農。一次,父親到平富大爸的豬樓上取「qiang」(一種農具)時,不慎脫位,當時我還在讀小學,放學回家,看見家裡滿是人,衛生院的外科名醫康醫生將父親的肩膀用梯子槵卡住牽拉復位以及父親痛苦的表情、慘叫的場景在我年幼的記憶裡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直到現在,那一幕仍能清晰的浮現在我眼前。

父親的第二次肩關節脫位是在割羊草時出現的,我沒有在場,由於有了第一次經歷,父親沒有接醫生,而是請了當時正值壯年的太清嗲和太華嗲給他復位,器具依然用的梯子,幾次三番,終於復位成功,但劇烈的疼痛再一次給父親留下了深入骨髓的記憶。

第三次第四次脫位分別是在開門、打噴嚏時出現的,復位經歷父親不願多說,想必沒有麻醉的、粗暴的復位留給父親的只有疼痛,以至於本來該容易復位的習慣性脫位,在父親心目中也變得異常疼痛、異常恐懼起來。

苦學苦練

在親自給父親進行兩次復位後,父親痛苦的表情、如孩童般畏痛的心理給了我深深的刺激,如何儘量減輕復位的痛苦、保證復位的成功率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

我第一次感覺到了自己骨科知識的欠缺,看來只有更深刻、系統的掌握骨科知識,才能找到減輕父親痛苦的答案。

為了督促自己學習,已經晉升普外科副主任醫師的我再次報考了骨科主治醫師的考試。

學習理論知識、揣摩復位技巧,成為我每天自學的必修科目,第9版普通高等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成為我的案頭必備之物。

除了努力學習書本知識,湖南省中醫附一的周長徵主任醫師、常德一醫的毛坤祥主任醫師、常德市第一中醫院的徐超樂副主任醫師、湘西北中西骨科群(微信)的專家們,都成為我經常請教的師。

肩關節的解剖、肩關節脫位的病因病理在我心底逐漸明晰起來,肩關節脫位的復位方法我掌握得越來越多:拔伸足蹬法、椅背整復法、拔伸託入法、肩頭頂推法、膝頂推拉法、牽引迴旋法等傳統技法;Kocher復位法、Stimson復位法、Milch復位法、外旋復位法、Spaso復位法、Eskmo復位法、肩胛骨復位法、FARES復位法……等現代技法,並且在臨床應用中愈來愈得心應手,有時甚至在同事們的驚嘆聲中輕易秒復,許多患者因此而受惠。

經歷無數日日夜夜的苦學苦練,2019年,我通過了骨科主治醫師考試。

超出認知的秒復

面對妻的驚慌與疑問,我帶上麻藥與注射器,淡定的對她說,先回去看看。

一路上妻十分擔憂,害怕又像上次一樣難以復位,爸爸又是疼痛難忍。趕到家裡,看見只有我和妻,父親母親的神情也顯出深深地擔憂。我拿出麻藥,用注射器抽好,準備給父親進行肩關節麻醉,剛一接觸父親的肩部,父親就「哎呦!哎呦!」叫了起來,表情十分畏懼。

給父親進行肩關節麻醉20分鐘後,父親已感覺不到疼痛,我讓父親坐在椅子上,用左膝頂住父親的腋部,將父親的左上肢外展外旋、內收內旋……

父親、母親與妻錯愕的看著我,在他們看來,復位,多人使勁也不一定行,現在只我一個人,這是搞什麼名堂?就在他們的錯愕裡,只有須臾,一聲彈響,關節已經復位,父親的左手輕易就搭到了右肩上,左肘貼住胸部也沒有絲毫不適。

現場出乎意料的寂靜。

父親和母親詫異的彼此對視!妻看著我,也像看著外星人,一臉驚奇,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變得如此厲害:一個人,不需要任何人幫助,在大家還沒搞明白的時間裡,就將以前幾個人也難以復上去的關節瞬間秒復!

這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看著父親輕鬆的表情,我變得開心起來。

沒有人知道,為了這一刻,我度過了多少個苦讀苦練的日日夜夜!也沒有人知道,我考了個骨科主治醫師,只是為了父親的肩膀!

來源:健康界

作者:湘西刀客

湘西刀客:原名汪軍,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骨科主治醫師、全科醫師,湖南省詩詞協會會員。

相關焦點

  • 肩關節脫位後可以自己復位嗎?
    「在馬路上」孫大哥今天35歲,是一名事業有成的白領,今天通勤路上,被電瓶車撞倒在地,感覺肩膀脫臼了,猶豫要不要去醫院看看,同事在一旁說——「孫兄,以前我也摔倒脫臼過,這個簡單,我幫你!」2、肩袖損傷:肩袖是包繞在肩關節周圍的一組肌肉肌腱,在40歲以上的肩關節脫位人群中多見。一旦撕裂,肩膀主動活動嚴重受限,通常需要手術治療。3、骨損傷:某些嚴重的脫位或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可導致關節盂的骨缺損,加劇關節的不穩定。肩關節前向脫位常見的骨損傷,被稱為Hill-Sachs損傷。
  • 肩關節脫位的閉合/切開復位方法
    單純合併大結節骨折患者,肩關節復位後大結節往往也能自行恢復到解剖位置不需要手術復位。年輕體壯的陳舊性肩關節脫位患者,脫位時間在4周左右、脫位的關節仍有一定的活動範圍、X線片無骨質疏鬆、無關節內外骨化者,可在全身麻醉下試行手法復位。復位時先行肩部按摩並輕輕地搖擺活動肩關節,以解除粘連,緩解肌肉痙攣,然後手法復位。
  • 手法復位治好肩關節脫位,患者感動送錦旗
    「神術無聲除疾、良醫有情解病」,昨日下午,高城鎮澤仁擁中將錦旗、潔白哈達獻給理塘縣藏醫院骨科門診唐光輝(新都區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她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感謝唐光輝醫生之前通過手法復位治好阿婆肩關節脫位。
  •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
    【原創】兩種超簡單的肩關節脫位復位手法,必學!醫生一手輕扶患者腕關節,使患者肩關節處於內收內旋位、肘關節屈曲90°;3. 醫生另一手固定患者肘關節,扶腕關節的手慢慢向外用力使肩關節逐漸外旋即可完成復位。
  • 老人跌倒手掌撐地,致肩關節脫位!骨科醫生一招即復位
    手法復位後X光片 吳向陽副主任醫師介紹,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也是全身最不穩定的關節,跌倒等間接暴力容易導致肱骨頭脫離肩胛骨的關節盂而引起肩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
  • 骨傷夜話(124)「藺氏復位法」——為椅背復位法正名
    「骨傷夜話」充分肯定,特別是對韓東醫生的椅背復位法復位肩關節脫位的手法視頻大加讚賞,一致認為正骨高手在民間,都說早已收藏了那個復位視頻,哪天如有機會一定親自試一試這個椅背復位手法。      自從韓東醫生的肩關節脫位椅背復位法視頻在「骨傷夜話(117)」期推送後,得到了業內特別高的評價,很多同仁通過「丁香園正骨群」收藏椅背法肩關節脫位的復位視頻,相繼在臨床中運用得以復位成功,傳承中醫正骨手法,交流學習之風高漲。
  • 肩關節不穩易脫臼,復位後的康復治療應注意什麼?
    2、 肩袖損傷或肌力不足肩袖肌是盂肱關節的主要的動態穩定結構,它可以在肩關節周圍形成一力耦,控制關節的活動,控制或改變作用於關節的力的方向。肩袖損傷與急性創傷性肩關節前脫位之間有密切關係。據報導40歲以上的急性肩關節脫位患者中肩袖損傷的發生率高達70%。
  • 骨科疾病治療七種武器之——手法復位
    手法復位後以石膏固定是治療骨折的重要方法,在閉合復位前應仔細分析骨折的損傷機和骨折的類型特點,軟組織傷情況。別是軟組織鉸鏈存在於那一側,在閉合復位時不應進一步破壞軟組織鉸鏈,而可利用軟組織的完整來維持復位後骨折的穩定。
  • 肩關節習慣性「脫臼」,您可千萬別拖久!
    他透露自己已脫臼了四十多次,「我都快成楊過了,現在不知道做哪個動作,肩膀就會掉下來,心裡有時候還是挺害怕的。當然防守的時候不能考慮這麼多,就是下意識地做動作,脫了想辦法復回去」。原來,孫悅的職業生涯飽受肩關節「脫臼」的困擾,也就是常見的關節運動損傷—肩關節前脫位。其實,我們熟悉而喜愛的科比、樂福、趙繼偉等運動員,都曾經有過肩膀脫臼的經歷。
  • 肩關節脫位了?復位方法是關鍵,醫生告訴你好辦法方式
    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佔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鬆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範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
  • 肩關節脫位應該怎麼辦?
    肩關節脫位是一種骨科比較常見的疾病,很多人在受到外力衝擊,甚至是扭轉手臂的時候,就有可能造成肩關節脫位,一旦發生,會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嚴重的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肩關節脫位之後我們應該怎麼處理?
  • 一個動作,自測是否有肩關節脫位
    如果是創傷性肩關節脫位,應儘快復位,對於初次脫位者,根據患者的情況適當選擇麻醉(臂叢麻醉或全麻),使肌肉鬆弛並使復位在無痛下進行。如果是習慣性脫位則可不用麻醉。復位手法要輕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附加損傷。
  • 肩關節脫位後,警惕以下後遺症!
    肩關節脫位常見的治療方法:  1、手術復位  有少數肩關節脫位需要手術復位,其適應症為:肩關節前脫位並發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向後滑脫阻礙手法復位者;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頭與關節盂之間影響復位者;合併肱骨外科頸骨折,手法不能整復者;合併喙突、肩峰或肩關節盂骨折,移位明顯者;合併腋部大血管損傷者。
  • 【小黃醫生說】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我們有妙招
    有一個問題想問問,最近我肩關節特別容易脫節,這可怎麼辦?別著急,治療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我們有妙招小黃醫生「今天,小黃醫生就帶大家走進復發性肩關節前脫位,聊聊遇到這種運動損傷該如何治療?首先,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肩關節前脫位......
  • 我是上海長海醫院創傷骨科主治醫師章浩,關於骨折及其它骨骼疾病...
    我是上海長海醫院創傷骨科主治醫師章浩
  • 抗「疫」一線的骨科主治:我盡力做得更好
    鍾亨華是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的骨科醫生,已經在天水國際酒店工作半個多月,作為醫療隊的隊長,24小時隨時待命,沒有回過一趟家。他說,要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將防控細節做到最好,將健康服務做得更好。生日在最忙碌的一天中度過「在國內疫情嚴重的時候,我常常想抗疫一線需要我這樣的骨科主治嗎?當真的接到緊急召集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想將自己所有知識和經驗都貢獻出去。」鍾亨華感慨地說。
  • 肩關節脫位後怎麼辦?復位方法很關鍵,多採用這幾種方式
    肩關節是上肢關節中活動範圍最大的一個,也是上肢運動的一個基礎關節,它損傷後會對我們的活動造成很大影響。脫位就是比較常見、比較嚴重的一種了,脫位後我們要及時就醫,讓醫生檢查具體情況,看看有沒有合併其他的損傷,也好能及時做出對應的處理。肩關節脫位如何急救?
  • 【科普】肩關節脫位
    手法復位的步驟:麻醉:不是每例都需要。可以嘗試輕柔復位,如不成功再選擇麻醉後復位。當然有一些患者是不適宜做手法復位的,他們需要通過手術來進行更好的治療,比如:1青壯年患者,從事體力勞動,脫位時間超過三周以上,通過手法整復而失敗者;2陳舊性肩關節前脫位,合併血管神經壓迫症狀;3年老患者,關節破壞,不須參加重體力勞動;習慣性肩關節脫位亦可採用手術方法,但是術後關節功能多不滿意,不是首選治療方案。
  • 18歲男生1年肩關節脫位30餘次 高考結束他首先幹了這件事
    紅網時刻8月11日訊(通訊員 梁輝 蔣浩)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最不穩定的關節,也是最常脫位的關節之一,約佔全部關節脫位的50%。由於常見,很多人不以為然,認為肩關節脫位後只要採取手法復位,疼痛消失,能正常活動就沒事了。殊不知,肩關節脫位如果不重視就會埋下「禍根」,導致習慣性脫位。湖南株洲18歲男生1年內肩關節反覆脫位多達30餘次,嚴重影響他備戰高考。
  • 肩關節反覆脫位怎麼辦?濰坊市中醫院專家用小切口解決大難題
    後脫位很少見,多由於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後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復發性脫位。復發性肩關節脫位多見於青壯年,究其原因,一般認為首次外傷脫位後造成損傷,雖經復位,但未得到適當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於關節囊撕裂或撕脫和軟骨盂唇及關節盂損傷沒有得到良好修復,關節變得鬆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