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文末,會有今日推薦書單喲~)
你好呀,這裡是鄉村筆記。
今天,我想來和你聊一聊「閱讀」這件事。
智慧型手機誕生後的短短10年間,史無前例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
據Counterpoint的研究數據顯示,全球近50%的人口正在使用手機,而這些用戶中50%的人每天花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時間超過5小時,其中以瀏覽網際網路和玩遊戲耗時最長。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也讓人們的閱讀習慣從書本轉向屏幕,從巨著轉向了爆文。
朋友圈、公眾號、豆瓣、微博、知乎,每天客戶端層出不窮、如紙片版紛至沓來的海量信息,幾乎要取代圖書,成為現代人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
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還需要讀書嗎?
01那些"長長的疑問",透過網絡可以解決嗎
21世紀伊始,《紐約時報》和美國《讀者文摘》組織了一場橫跨歐、亞、美、澳、非五大洲,觸及10萬讀者的投票調查,票選出了「世界十大名著」。
其中有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高爾基的《童年》,也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
這些書籍落筆於戰爭、愛情、金錢、童年等人類面臨的"大問題",以扣人心弦的敘述、深邃悠遠的思想、流暢婉轉的文筆,俘獲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
那麼,為什麼我們喜歡經典呢?
北京大學中文系吳曉東教授曾說,"經典賦予的是一個人這一輩子為什麼活著的意義問題。"
而同為作家,因《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而蜚聲文壇的米蘭-昆德拉,在談起自己的創作時同樣說:
"小說都不過是一個長長的疑問,深思的疑問是我所有小說賴以建立的基礎。"
譬如,《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寫的不僅僅是一個發生在主人公之間的三角戀故事,更是對生命意義、目標、活在當下等哲學問題的思考。
米蘭.昆德拉
這不難理解,翻閱啟蒙運動以降的書單,我們發現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是關於"主權在民"的思考,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是弄清人類認識來源、範圍及界限的探索,波伏娃的《第二性》是對女性如何存在的思考……
哲學典籍、文學小品,無一不是一串"長長的疑問"。這是世界的精粹。
網際網路普及後,「網絡寫作」作為一種新新門類出現並逐漸成為主流,快餐式閱讀也應運而生。
為了適應讀者越來越碎片化的時間結構,諸多網站製造的文章越來越短小精悍,門戶回答提問的速度也越來越迅速、表淺,人們開始喜歡看奇幻言情,喜歡看一目十行的資訊,喜歡在手指划動間尋求閱讀的快感,卻開始困惑——
為什麼許多問題,依然找不到答案?
譬如,在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今天,堅持"理想主義"會不會是一種笑話?
如果說,資本原始積累的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那麼貧窮是一種正義嗎?
如今,我們的社會物質文化和娛樂活動如此豐富,究竟還需要讀書嗎?
……
在搜尋引擎中輸入這些「長長的疑問」,你會發現,很難找到令自己滿意的那個答案。
正如吳曉東說,"只有一個國度有了大家一致認同的經典,同時每一代人的傾情閱讀,才可以讓它的國民在手足無措時,憑藉對經典的閱讀,在現世獲得心安,同時對未來獲得希望,獲得前行的勇氣。"
02 碎片化時代,警惕「潮水的方向」
誠然,相比於數日研讀一本經典著作,碎片化閱讀更能滿足我們對資訊多元化的需求。
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時代的信息,其實是由資本運作的,所有的內容提供者,都有一個核心目標——"獲取核心用戶"。
從充滿獵奇的明星八卦,到絞盡腦汁的標題黨,再到刺激感官的娛樂視頻……
以"流量"為目標的碎片化信息傳播,往往只能博關注、吸眼球,提供一些淺顯的、不用思考就可接受的信息,無法給讀者帶來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不僅如此,網際網路閱讀,似乎也在製造一種"主流價值",引導潮水的流向。網文傳播造成的價值認同,會引誘你「臣服」。
某個瞬間,你會突然發現,"內容讀得越多,自我流失得越快"。
我們很容易就會變成了幾個大V的粉絲擁躉,在易拉罐兒式的價值觀吸收中,喪失了自己獨特的個性。
碎片化閱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無法被迴避的:
滑動手指的便捷,催生了懶惰,長此以往,翻開一本書就會成為挑戰;
長期對膚淺內容的攝入、深度思考的缺位,假以時日,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喪失;
片段化的囫圇吞棗,日積月累,想在某個領域建立起完整、深入的知識體系就會成為天方夜譚。
03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大凡思想深邃者,對讀書都有著深沉的愛意、執念和態度。
喬治-馬丁說,"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
高爾基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他還說,"書籍使我變成了一個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變成輕鬆而舒適的詩。"
小說巨匠莫泊桑
莫泊桑說,"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羅曼-羅蘭
書籍是媒介,亦是朋友,那些生活想要告訴你的話,那些人生會面臨的所有問題,在書籍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所以羅曼-羅蘭說,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讓我們在碎片化時代,回到一本書中,試著為人生面臨的所有困惑找出答案。
今日書單
01
愛情篇
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
02
理論篇
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
03
科幻篇
奧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遊戲》
04
職場/生活
謝麗爾·桑德伯格《向前一步》
馮唐《無所畏》
文/趙聰
圖/來源網絡
編輯/劉恩保
[你試過從深夜十二點直到早晨七點,在上海漫步,穿過酒吧狂歡的人群、找一家老店吃火鍋,和送牛奶大叔一起騎車嗎?
你可曾去過極北的原始森林拜訪狩獵部落,去極東的群島出海捕魚,去西南的高山過上耕種、釀造、歌唱的田園生活?
一群致力於用教育連接城鄉的年輕人,帶你看見你所不了解的底層社會、鄉土中國、十八線小城鎮的真實生活。
想去村裡看看、想來城裡瞧瞧,我們都在這裡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