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這首小詩,用了幾組疊詞,就像音樂一樣優美!

2020-12-23 靜說風塵

《詩經》是我們古代的祖先,經過長時期的生活體驗,而成就的一部偉大的詩集,裡面的小詩都很優美,其中一首《螽斯》。更是用詞典雅,其疊詞的應用,使得這首詩,就像音樂一樣優美!

這首小詩的全文如下: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也許初次讀到這首詩的人,不了解「螽斯」是什麼,螽斯就是我們俗話說的蟈蟈,是一種體型很健美的昆蟲,現在在花鳥市場上,還有人賣蟈蟈,蟈蟈不僅是一種觀賞的昆蟲,還有角鬥的愛好,所以很多人喜歡養蟈蟈,蟈蟈的叫聲也很清脆悅耳,放在室內,可以給室內增添許多的野趣。

這首小詩我們簡單地解釋一下:

蟈蟈啊蟈蟈,你展開了翅膀,好多的蟈蟈啊,你們一起飛翔,如此多的蟈蟈,預示著家族興旺!

蟈蟈啊蟈蟈,你展開了翅膀,聚集在一起嗡嗡響,你們一起飛翔,如此多的蟈蟈,子孫綿延不息!、

蟈蟈啊蟈蟈,你展開了翅膀,匯聚在一起,你們一起飛翔,如此多的蟈蟈,後代綿延不息!

這首詩的意思並不複雜,但是解構很小巧,用詞也很謹慎,沒有一句多餘的話,把蟈蟈在草叢間聚集,飛躍的樣子勾勒出來。其中六個疊詞「詵詵兮,振振兮,薨薨兮,繩繩兮,揖揖兮,蟄蟄兮」,幾個疊詞,表示聚集一起,數量繁多的意思。其中「薨薨兮」還有代表聲音的意思,雖然幾組疊詞意義接近,但是詩人並沒有用一個疊詞寫這首詩,這樣寫也太無水準了,詩人變幻著詞彙,展示著自己絢爛的文採,讀起來音韻鏗鏘,如同音樂一樣優美。

細細研究這幾句疊詞,它們還是有著細微的差別,

第一句的疊詞,表示著蟈蟈聚集在一起,預示著子孫興旺;第二句的疊詞,表示很多蟈蟈聚集在一起,嗡嗡地叫著,有一種歡欣喜悅的情緒在裡面,讓我們讀了之後,好像聽到了蟈蟈在草叢間一起鳴叫的聲音;第三句,代表了作者的願望,希望後代就像蟈蟈一樣,多子多孫,多子多福,層層遞進,表達了作者看到蟈蟈的欣喜心情,以及多子多福的祝福。有人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於君王的祝福,希望君主的家族也如此興盛,世代繁衍,人丁興旺。

雖然這首小詩詩意並不波瀾壯闊,也不是愛恨情傷的內心糾結,只是一首狀物的小詩,但是淡淡的詩意也有著一層層的波折在裡面,第二句的』薨薨兮」,好像聽到了一群蟈蟈嗡嗡聚集歡鳴。「繩繩(min)兮」,又給人延綿不絕的印象。

一首小詩反覆吟唱,構成了很強烈的表達效果.

心不靜的時候,讀讀這首《螽斯》,想像一下當時的的畫面,野趣橫生,美感十足,令人遐想。

相關焦點

  • 螽斯衍慶,瓜瓞綿延: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何要以蝗蟲入詩?這是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福與期盼
    從《詩經》編排來看,也是順理成章的,這恐怕就是當年編修《詩經》的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了吧。《螽斯》全詩三章,每章四句,詩章一唱三嘆,逐章遞進。像第四首《樛木》所用的寫作手法一樣 , 全詩以一唱三嘆的復沓形式在迴環往復的詠唱的調子下營造出了一種美好的祈願。
  • 《詩經》中適合孩子閱讀的20首詩
    《詩經》中有三百餘首詩,如果您想讓孩子讀讀《詩經》,那麼從哪幾首詩開始好呢?我向您推薦下面20首詩。1.碩人推薦理由 無論在刻畫女性的美貌上,還是在運用疊詞,營造喜慶氛圍上,這首詩恐怕是難以超越的經典。名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12.
  • 《詩經》中最優美的兩首詩歌,開頭都是千古名句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意思是說,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豔紅似火。這位姑娘要出嫁,喜氣洋洋歸夫家。桃花怒放千萬朵,果實纍纍大又多。
  • 詩經中最經典的一首詩,詩中的名句人盡皆知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305篇詩歌,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的笙詩六篇,有人認為這六篇本身是曲譜。
  • 《詩經》中生僻字最多的一首詩,鏗鏘有力,剛柔並濟,不可不讀
    提起《詩經》,大家在讚嘆其言語精煉,意境優美,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卓越非凡的同時,也難免會有一絲感嘆——《詩經》中的生僻字太多了,讓我們這些現代人往往很難順順噹噹的讀下去,隨便哪首詩中,都難免有幾個生僻字,這些生僻字就像攔路虎,阻擋了很多小夥伴讀《詩經》的興致。
  • 詩經裡描寫美人的這首詩,流傳千年至今仍在用
    《詩經》解讀第31期《詩經·衛風·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碩人敖敖,說於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 《詩經》裡的這首小詩,讓我想起一個張愛玲《半生緣》那樣的故事
    本期話題《小星》是《詩經》當中篇幅極短的一篇。關於這首詩的主旨,古往今來,評論家們頗多爭議。有人說它寫的是一個大老婆和小老婆和諧共處的故事,有人說它寫的是一個下級官吏辛苦奔波的經歷,我卻覺得,它寫的是一個像《半生緣》那樣的關於兩個人的故事。
  • 詩經中最肉麻的一首詩,「少女懷春」便出自此詩,女生讀都會臉紅
    而說到愛情詩,還得說《詩經》,《詩經》中的《關雎》、《蒹葭》、《子衿》可謂是愛情詩的鼻祖。 愛情詩中讓人看著臉紅的句子 而在愛情詩中,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存在,它們讀起來會讓人臉紅,甚至很多女生都不好意思讀。它們有點像是閨中的詩詞,比如李清照《醜奴兒·晚來一陣風兼雨》中"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
  • 《詩經》:這首詩一共6行,每一行卻只有一個字不一樣,絕世少見
    《詩經》當中的重章疊句,我們都已經非常熟悉,也都見識過。但是像這首詩這般厲害的,還真不是很多。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國風·周南·芣(fú)苢(yǐ)》,《詩經》中的這一首古詩一共6行,每一行只有一個字不一樣,絕世少見。不要說《詩經》中絕無僅有,在後世成熟的詩詞中,能重複到這個程度的,也是比較罕見的。
  • 它是詩經中第一首詩,也是我國愛情詩之祖,男孩都用過
    今天給大家講的這麼古詩,我相信每一個青春期的男孩肯定都用過,或是自己那個字都寫得歪歪扭扭的情書裡面,或是對某一個自己情愫初開的女孩說出來,或是一群大男生之間說起某某的時候也會用到。它就是詩經中第一首詩《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
  • 詩,或者遠方:《詩經》中的兩首《黃鳥》
    《詩經》作為儒家的六經之首和唯一的純文學作品,卻至少有兩對詩歌的題目是雷同的:有兩首《無衣》,兩首《黃鳥》。《無衣》不僅題目相同,第一句也完全相同。而《黃鳥》除了題目相同,其它地方都不一樣,但黃鳥卻還出現在了《詩經》中這兩首之外的其它詩歌中。這黃鳥,有何特別的象徵意義呢?
  •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不少字義生僻但詩意很驚豔的詩歌,我今天介紹的就是《淇奧》,它是出自於《詩經·國風·衛風》中的一首詩歌。《淇奧》為什麼是一首生僻的詩歌首先說一下《淇奧》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呢?
  • 《詩經》中最哀怨的一首詩,一個小官吏的煩惱表露無遺!
    下面我們看這首小詩《國風·邶風·北門》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ju)且貧,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適我,政事一埤(pi)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謫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 宋詞三百首③:這首詞開篇便是7組疊詞,在詩詞曲賦中絕無僅有
    宋詞300首也是輯錄的最優秀宋代詞人的最優秀作品。比如這一首宋詞,開篇便是7組疊詞,乃詩詞曲賦中絕無僅有。且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螽斯》這首詩小學生都在背誦,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詩經》中的這首《螽斯》現在小學生素讀已經收錄了這首詩,在小學生的背誦行列。這首詩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用了許多疊音的擬聲詞,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易於記憶。那這首詩主要寫的是什麼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全詩直譯成白話文的含義。
  • 詩與音樂的四季
    400多首協奏曲中,中小提琴協奏曲有220首之多,這顯然是他作為名重一時的小提琴家的本色行為。小提琴協奏曲中最膾炙人口的,也是音樂會最常演出的,就是《四季》。但維瓦爾弟留給後人的個人資料很少。我們只知道他在25歲時做了教堂修士,以致有「紅髮神父」之稱。1714年,維瓦爾弟因為有先天性胸腔疾病不能誦經,又轉而到威尼斯貧女音樂學校當音樂老師和樂長。
  • 《詩經》中這首恭賀新婚的詩,竟然引出了三種不同的解釋!
    《詩經》中有一首詩很奇怪,因為這首詩,有三種意義完全不一樣的解釋,而且到今天哪個解釋正確,還沒有下定論!這首詩,可以明確的一點,是一首描寫婚禮的詩。但是是誰的婚禮呢?是平民還是諸侯王君的婚禮?這一點《毛詩序》裡說是國君的婚禮,朱熹《詩集傳》說是描寫的諸侯的婚禮,不管是誰的婚禮,從這首詩描寫婚禮的場面「百兩御之」、「百兩將之」這些詞彙,可以看出,婚禮的場面很隆重,所以我們只要判定,這是一首描寫貴族的婚禮就是了。然後就是這首詩的解釋,現在的學者認為,有三種不同的解釋。
  • 詩經中,中國第一位女詩人寫的這首詩,為何被稱為萬古送別之祖?
    但能為大眾廣泛接受傳播則和其文學性有關,你可以從詩經優美的文辭中,真切地感受到詩經時代人們的喜怒哀樂,即使相隔數千年,你也可以與不同時代的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關於這首詩的背景,歷來有不同說法。我們就以最普遍採用的一種來解讀。據說這是號稱中國第一位女詩人的衛莊公夫人,莊姜在衛恆公去世後,送與自己情同姐妹的恆公之母戴媯回陳國時所寫。王士禛在《分甘餘話》中稱這首詩為「萬古送別之祖」。那麼這首詩除了在寫作時間上最早外,還好在哪裡呢?下面我們會嘗試一邊解讀意思,一邊從寫作手法上來賞析。全詩四章,前三章虛筆渲染離別氛圍。
  • 《詩經》中這首詩歡喜跳躍,讀之後情不自禁地想回家看看!
    在這部詩集裡,有一首詩《葛覃》寫了當時一位出嫁的女子,在夫家住了一段時間,很想念娘家,託人轉告了娘家的人,讓他們給自己準備好新的房間,準備好乾淨的衣服,自己要回去住一段時間。這部小詩,整體給人的感覺很是清爽,很是雅致,我們來看看這首詩: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
  • 《詩經》中用39個字寫出蝗蟲大軍過境的情形,其詩生動有趣
    《詩經》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源頭之一,世世代代影響著歷代詩人們,其影響力不同凡響。而且《詩經》裡大多是以幾十字就表達出所想傳達的思想和內核。雖然短短幾十個字,但是讀來卻令人回味無窮。詵詵和振振這兩個疊詞都是形容螽斯數目眾多,但是讀起來給人的感覺是一大片蝗蟲,黑壓壓地飛過天穹。再來看中間兩句,「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這兩句開始用擬聲詞了,薨薨聲就是蝗蟲飛行時發出的聲音。而後面加了一句還是形容蝗蟲數目眾多。最後看倒數兩句,「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