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描寫美人的這首詩,流傳千年至今仍在用

2021-01-07 少讀紅樓

《詩經》解讀第31期

《詩經·衛風·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碩人敖敖,說於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安意如《思無邪》裡給這一章定的題目是長恨歌的前身,的確這首詩裡的女子恰如幾百年後出現在盛唐裡的那個女子一樣的美顏絕倫,卻也一樣的結局悲慘。甚至說她不應該被比為楊玉環而更貼切於阿嬌。

在阿嬌小時館陶公主和竇太后把阿嬌領到漢武帝劉徹跟前問「把阿嬌賜給你做媳婦如何啊?」劉徹當即允諾「若得阿嬌,當以金屋儲之」。而當劉徹真正做了九五之尊后卻廢了阿嬌立了衛子夫為後。

後阿嬌花重金請司馬相如為自己寫長門賦,然而她終究還是成了宮怨,棄婦詩的代表。這篇故事的主人公便是歷史上棄婦詩的代表,也是詩經裡鮮明記載的第一美女莊姜。

今天便是歷史上第一美女出嫁的日子。女人最值錢的一個是容貌一個便是背景,而莊姜恰好兩樣都佔全了。她長得高大白胖,麻紗罩衫錦繡裳。她是齊侯的愛女,她是衛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她是邢侯的小姨,譚公又是她姊丈。如此豐滿的外形和如此強勢的背景像極了後來的阿嬌。

這日她出嫁了帶著自身所有優點受著眾人膜拜,豔壓了所有芳華。或許今日的她是怎麼也不會相信自己往後會落得那般悽涼境地吧。女人啊,最初總歸是最鮮豔的,受的風雨多了便漸漸枯萎了。

今日的她出嫁了,透過長長的迎親隊伍,火紅嫁衣下的她美的驚心動魄,好似攝人心魄的妖。她的手像春荑般柔嫩,皮膚如凝脂白潤,頸似蝤蠐真優美,齒若瓠子最齊整。額角豐滿眉細長,嫣然一笑動人心,秋波一轉攝人魂。

她的美一分不可多一分也不可少,縱使在後來詩人們寫了無數美女「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做細步,精妙世無雙」的劉蘭芝,「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楊玉環「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的羅敷,卻也不見誰能這般明豔,只嫣然一笑便如百花初開。

結婚講的是郎才女貌門當戶對,不僅是要外貌更要是女德,而莊姜恰好就是。高大貌美的女子,被高頭大馬一步步娶回衛國,長長的紅色隊伍向前駛去,拋在身後的是萬千山水。而到了衛國的莊姜更是為家為國,讓丈夫勤於朝政,好讓大夫官員們早日下朝。

到這兒便驀然的想到了一個女子,何其相似的女子也是在那漢朝國土上。飛燕入漢宮之前她是多麼幸福,她日日勸誡君王不要迷於美色,甚至在君王朝她伸出手邀請她同乘步輦時她都理智的選擇回絕。

她被全宮稱讚賢明,她是最幸福的班婕妤。可是後來合德和飛燕一入漢宮便她是永久的孤寂,「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意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或許以後的她是該恨透了也後悔透了當時自己的賢德吧。

黃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蕩蕩。下水魚網譁譁動,戲水魚兒刷刷響,兩岸蘆葦長又長。陪嫁姑娘身材高,隨從男士貌堂堂!

她的出嫁是聲勢浩大的,正如她的身份一般。兩岸的水,一路的芳草都成了她的陪襯,她優雅孤覺如同女王一般跌入了詩經,跌進了人們的視線。詩句到此結束卻把尾聲拖得格外的長,無聲勝有聲,此刻的她姿態傲然,美麗的只留給了世界一個背影,可是這開頭如此華美她的餘生卻那麼冷那麼長。

也幸虧她的人生只走這一遭,如此華美的開端,驚豔的不敢讓人直視,也為以後的蒼涼添了一縷甜味。

作者:汐蕪,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這首《詩經》裡的詩,表現唯美的愛情,詩句令人驚豔
    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詩經》作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孔子曾對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可見詩經在春秋乃至於後世,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走進詩經的世界裡,我們看到了先民百姓的喜怒哀樂,我們感受到了歷史的脈搏跳動,顫顫而潺潺,是不息的生命力在表達。
  • 《詩經》裡驚豔了千年的文字,唱成歌到底有多美?
    她演唱一首《詩經》中的《子衿》,這首詩說的是單相思。 描寫的是一個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 《詩經》裡這首小詩,為何暗合了千年之後宋代詞人辛棄疾的心願
    本期話題《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詞人辛棄疾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在這首小詞中,辛棄疾所描寫的那個驚喜的愛情故事很可能暗含著某種深刻的寓意,而這種寓意又與《詩經》裡邊兒一首名為《摽有梅》的小詩有關。究竟辛棄疾的寓意是什麼,它又是怎麼和《詩經》扯上關係的呢?
  • 詩經裡的這首愛情詩,小學生都會背,但有些詞你可能至今沒搞明白
    中國詩詞大會已經舉辦五季了,這五季看下來,很多人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大會中所考的一些詩歌耳熟能詳,小學生都會背,卻經常難住眾多選手。例如王安石的《元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是小學生必背,然而當問及「曈曈」是什麼意思時,現場居然有75位選手回答錯誤。這就是典型的只背詩,卻不解其意。
  • 「中國大歷史」傳承千年的《詩經》,是怎麼流傳至今的?
    詩經裡《詩經》的歷史《詩經》的成書年代應在春秋時代中期。其中的詩篇最早記錄有西周初年的歷史,據此可以認定《詩經》收錄的詩篇最早應在武王伐紂之後。《詩經》成書早期只叫《詩》,因為漢武帝將詩、書、禮、易、春秋列為五經,此後才改名稱《詩經》。所以,在春秋戰國時代到西漢漢武帝的兩三百年之間,《詩經》一直以《詩》的名稱而存在,並且版本眾多。
  • 向古人學習如何誇美女,這首詩對美女的描寫被稱為千古絕唱
    詩經中的美女想像圖先來看一首相對簡單直白的描寫美女的詩歌:《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 3千年前的古人有多會誇讚美女?用這首詩誇現代女孩,會被罵嗎?
    比如在《詩經》中就有一首詩歌,被後人譽為「博喻寫美人之祖」,文人們讀到時也常會給予非常高的評價。精研《詩經》的清代學者姚際恆,就評其是「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是為絕唱。」方玉潤在讀後也感嘆「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語。」
  • 你知道古人是如何描寫美人的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當我們絞盡腦汁,用最美好的詞語來形容心儀的美人時,你有沒有想過古人是如何寫美人的呢?其實,古人為了描寫美人也是殫精竭慮、煞費苦心的。--《衛風·碩人》詩經此詩句出自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描寫女子形態、容貌之美的詩句,開啟了後世博喻寫美人的先河。
  • 詩經裡的詩從何而來?是從千年的基因裡傳承的!
    詩經裡的詩從哪來?《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詩經呢,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
  • 詩經中最經典的一首詩,詩中的名句人盡皆知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305篇詩歌,之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的笙詩六篇,有人認為這六篇本身是曲譜。
  • 湖北農民將《詩經》唱上《經典詠流傳》
    三千年前,人們用詩詞暢言愛意,三千年後,在14日晚播出的《經典詠流傳》中,來自湖北房縣的一群普通農民,又將原生態的《詩經》從田間地頭帶到央視舞臺,令全國觀眾耳目一新。  有意思的是,讓《詩經》中的經典篇章碰上湖北民間的小調,並非節目組的創新之舉。在《詩經》主要搜集者尹吉甫的故鄉房縣,源自《詩經》的眾多民歌已經傳唱千年,「中華詩祖」的古風遺韻,在當下這個時代已然成為風景。
  • 這首描寫春天的詩,為何讓詩人名揚天下,魅力何在?
    一首描寫春天的詩,有哪些特別之處,能讓詩人一舉成名而名揚天下呢?這首詩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清朝詩人高鼎的《村居》。高鼎的詩作較少,當時他也沒有什麼名氣,而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也好少,人們知道他就是因為這首《村居》。我們來看看這首詩。
  • 《靜女》入選高中課文,家長認為內容不適,這首詩寫的什麼?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靜女》入選高中課本後,卻被部分家長diss了,這是為何呢?原來《靜女》是一首約會詩,有些家長認為該詩用詞比較露骨,刻畫的場景比較肉麻,容易把孩子帶偏,教他們早戀,不適合孩子學習。家長們的擔憂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們先來讀讀這首詩感受一下。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 描寫喝酒的3首唐詩,酒與詩相得益彰,千年來讓人們拍案叫絕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欣賞表達酒文化的3副對聯,酒香與文採齊飛,真是韻味十足,千年來讓人們拍案叫絕。第1首,《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維。酒這樣東西,堪稱百搭。人們失意的時候喝酒,得意的時候喝酒,聚會的時候喝酒,離別的時候也喝酒。
  • 男女野外春心蕩漾,詩經便收錄下這首雲雨詩,語言表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對《詩經》再也熟悉不過了,小學都尤其了解,初中便開始涉獵,高中漸漸開始熟悉起來,甚至現在才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嘴裡也可以禿嚕出《詩經》裡的那麼幾句。……像這樣有名的句子《詩經》裡還有很多,可謂是數不勝數、不勝枚舉。孔子這樣介紹《詩經》:「《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是說《詩經》裡收錄的三百多首詩,用一句話就可以說出來,那就是:「思想沒有邪念」。
  • 黃庭堅詩酒寄情,這首詩筆調溫婉,最後兩句更是描寫細膩
    所以一首詩不一定要句句出彩,但必須有一兩句讓人印象深刻。如何做到這一點?其實方法很多,說起來話也很長。不過注意細節描寫,就可以輕鬆感染讀者。比如趙師秀的《約客》中兩句,「有約不來過夜半,閒釣棋子落燈花」,夜深人靜、棋落枰響,細膩地刻畫了主人焦灼的心情和愁悶的神態,頓時讓讀者有一種現場感。
  • 除了《周南·桃夭》,《詩經》中還有哪些寫婚禮的詩?
    那麼婚筵之詩在《詩經》中的表現如何呢?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很好很強大!比如,沿用到現在的指代女孩出嫁的「於歸之喜」就源自《詩經》,《衛風·碩人》這首詩就有齊侯之女嫁入衛國跨國婚禮的盛大場面。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
  • 《詩經》:這首民歌描寫了怎樣的男歡女愛?引來三位國學大師論爭
    本期話題一首《詩經·召南》中的民歌,引發了顧頡剛、胡適和俞平伯三位國學大師的筆墨官司:它到底描寫了一段什麼故事?是貞女拒絕男人的暴凌?還是發生在春日裡的美麗戀情?我很奇怪,以您倆篤信《詩經》為歌謠為文學的人,何以還如此拘執?
  • 這首唐詩流傳千年,很多語文老師卻解釋錯誤,背後故事令人不齒
    唐詩是我國詩歌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之一,許多經典名句流傳至今。很多唐詩更是列入了中小學語文教材,成為中小學生必讀必背的重點知識點。 譬如,就有這樣一首唐詩,它是一首流傳了千年的經典唐詩,很多人都會背誦,平時也會偶爾用到它裡面的名句。這首唐詩而且還列入了中小學語文教材,但有的老師卻常常解釋錯誤。
  • 《詩經》首篇為何是《關雎》?它真的只是一首愛情詩嗎?
    《詩經》中共有311篇詩歌(其中6篇只有標題),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民俗愛情,戰爭徭役,祭祖宴會應有盡有。其中也不乏文採斐然,藝術性高的詩篇。為何古人卻把一首描寫愛情的「小詩」《關雎》,放在了卷首呢?它真的只是一首愛情詩嗎?或者說古人只把它看成是愛情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