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為何會篡了漢朝?

2021-01-09 梔沫說歷史

在《後漢書》中有載:「今更始失政,君臣淫亂,諸將擅命於畿內,貴戚縱橫於都內。天子之命,不出城門,所在牧守,輒自遷易,百姓不知所從,士人莫敢自安。虜掠財物,劫掠婦女,懷金玉者,至不生歸。元元叩心,更思莽朝。」

在漢朝四百年的歷史中,曾有過十幾年的斷層,由此而得西漢和東漢之區別。造就了漢朝的斷層,便是王莽。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是否如史料中所記載一般,是社會動蕩所趨呢?又或是因為漢高祖劉邦的那句戲言呢?

一、或因劉邦一句戲言?

眾所周知,漢高祖劉邦與霸王項羽伐秦後各自為王,經過數年的徵戰,最終劉邦建立其了大漢江山,即是西漢。而王莽則是西漢末年的政治人物,本為臣子,最終卻奪位而立新朝。此二人都對西漢的歷史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不過一人是立,一人是破罷了。

歸根究底,王莽與劉邦之間相差了兩個世紀,本該是無甚聯繫,卻因為一個傳說而有了絲絲聯繫。這個傳說便是劉邦當年稱帝前的一個故事,又或說是一句戲言。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也記載了這個傳說,之所以是傳說,便是匪夷所思的緣故。

古代有天人感應的說法,即是上天註定,上天認準的人,這一點在帝王家尤為重視。若是一眾皇室後代中,存在某個吉兆的,必然會受到重視,將其賦予了上天註定的意義。事實上,很多歷史名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神奇的傳說。

對於那些開創新紀元的帝王來說,這樣的傳說更是穩固人心的必要手段。諸如武王伐紂時的鳳鳴岐山,又如程勝、吳廣起義時的魚腹藏書。秦朝末年,秦暴政,人心惶惶,諸侯四起,這樣的局勢下,天人感應性質的傳說也顯得尤為重要了。

因而在漢朝建立者劉邦身上,便有了些許傳說,那便是白蛇傳說,也就是這句戲言的由來。

《史記》中有載:彼時,劉邦還為沛縣的亭長時,曾經負責一次為驪山修建秦始皇陵押送勞工的任務。但當晚劉邦大醉,醉意明顯,一行人又是夜裡趕路,當有一個人來告訴劉邦「前方有蟒蛇擋路」,並提議往回走的時候。劉邦卻是說什麼也不願意讓路,更是揚言要殺了蟒蛇。

當劉邦看見路中間的蟒蛇是一條大白蛇時,更加是要宣稱要殺之了。而這時的白蛇卻奇蹟的開口道:「我有天子的命運,你不能殺我。」酒醉的劉邦自然是膽大的,提起劍就要殺掉白蛇。白蛇見此還威脅劉邦要報復劉邦的後代。

劉邦還是因此砍掉了蛇,將其砍作兩段。而當天夜裡,劉邦就夢見了那條白蛇,白蛇說道:"你欠下的帳總有一天要還的。你若是斬了我的頭,我就要篡你的頭,你斬我的尾巴,那我就篡你的尾。而現在你把我砍成了兩截,我就在中間篡你的朝。」

這在當時自然沒有人會去在乎這條白蛇會不會篡了漢朝,因為後來的事情誰也不知道。但就劉邦斬白蛇如此英勇的行徑,這條白蛇還據說是天子的化身,已然是為百姓所讚嘆,畢竟能殺天子的,自然就是新的天子了。

於是這個傳說被收錄在了司馬遷的《史記》中,為世人所敬仰。但劉邦絕對沒想到的是,一句戲言卻早已經註定了漢朝兩百年後的命運。

漢朝經歷了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的時期,共四百多年之久。而便是在兩百年左右的時間節點,王莽殺死漢平皇帝,篡奪皇位。由此來看,昔日漢高祖劉邦身上的戲言傳說似乎成了真,王莽難道真是劉邦劍下白蛇的轉世嗎?

二、王莽真是白蛇轉世嗎?

前面已然提到了兩漢之間,有過十幾年的斷層,因為出現了一個非常短暫的王朝,即是王莽篡權後所建立起來的新朝。而王莽之名,又有「亡蟒」的諧音,這便是後人將其與劉邦斬白蛇傳說掛鈎的緣故。

王莽生於漢元帝時期,亦是西漢末年的世家大族之後。王莽的姑姑王政君是當朝的太后,其家族的叔伯亦是西漢朝中的高官,如此家族可謂是鼎盛。

儘管王莽生於這般的家族,但幼年同樣有些坎坷,因其父親早逝,他沒有了父親的庇蔭,自然是會走得坎坷一些。幸而,他還有一個當朝大司馬的伯父王鳳。

在伯父王鳳病重時,王莽日夜為其親嘗湯藥,護理照應,自然也就讓王鳳十分憐惜這個侄子了。於是在王鳳死前,用自己的資源換來了王莽被漢成帝賞識的機會。

儘管有如此機會,但王莽還是在而立之年才真正入仕。彼時的王莽被封為新都侯,並任騎都尉、光祿大夫,最終還當上了皇帝的侍衛近臣,這便是王莽出現在西漢政治舞臺的開始。

事實上,這時候的王莽即便是身居高位,卻依舊儉樸清廉,更是散盡家財,只為接濟貧苦百姓,絲毫沒有野心家身上的特質。此時,王莽與那條白蛇遠遠搭不上一絲關係。

直到公元前8年,大司馬王根病重後,將近四十歲的王莽登上了朝中大司馬的高位,開始權傾朝野,也逐漸露出了他的野心。白蛇傳說由此逐漸顯露了一些苗頭。

三、德孝過人,眾望所歸

事實上,王莽確實不同一般篡位的人,他沒有狠辣,或者禍亂朝野的名聲,有的反而是孝悌之名,德行之名,他的登位最初實則是眾望所歸的。

王莽的品德之高從幾個方面都能看得出來,如孝養母親、贍養寡嫂,撫育侄子,且對人謙恭有禮。在權傾朝野的時候,他依舊秉公廉潔,且兼濟窮苦百姓。如此高潔品德,自然是在朝野上下,民間百姓之中都是口碑甚好的。甚至在王莽還沒有篡位的時候,不少人都將其視為周公在世,聖人一般的存在。

那麼王莽真沒有一點野心嗎?答案是不可能的。因為在西漢腐敗、社會動蕩的時候,王莽知道了自己的機會即將到來,於是他召集了一批同道之士,一舉推翻漢朝,建立起了新朝。能夠如此迅速的揭竿而起,如何是沒有一點謀劃的。

事實上,王莽能夠如此順利的篡位成功也是有很大的根據。他歷來在百姓的名聲中都是聖人,仁慈,民心自然是不愁的。王莽確實也能夠充分把握人心,他利用的便是百姓的心理,在得到擁護之後,他依舊能夠順從民意。

王莽同樣推行儒家的學說,「以人為本」,救濟百姓。如此一來,其皇位自然牢固。只不過王莽終究過於理想主義,積弊甚久的社會問題如何能在一朝一夕中解決,最終不過十幾年,便走上了覆滅之路。

小結

王莽生於官僚階層,亦是得到了官僚集團的支持,若是王莽的改制能夠始終維護官僚集團的利益,或許就不會失去官僚階層的支持。同時另一方面來說,王莽改制也同樣讓平民階層飽受其害。儘管他的改制出發點是好的,但現實的問題是難以逃避的,於是在十幾年中,舊的問題沒有解決,反而是帶來了更多的矛盾。

這便是為何王莽的新朝不過存在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此後東漢建立,政權再度回歸到劉家的手中,這也似乎印證了白蛇傳說的存在。無論如何,篡位也好,復位也好,終究都是社會發展、時代發展所致。

參考資料:《後漢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王莽篡漢
    今天我給小朋友講的,是《王莽篡漢》的故事。西漢末年,在經歷漢武帝盛世之後,元、成、哀、平幾個皇帝一代不如一代;不但治國能力極差,而且短命。倒是漢元帝不經意選中的皇后王政君,身體健康壽命長;這四個皇帝在位期間,王皇后一直盡心盡力地輔佐他們治理天下。據記載,王皇后讓自己的兄弟、侄子擔任官員,曾經創下一天之內任命五個王姓侯爵的記錄。
  • 王莽篡漢,人心向漢,為何曹丕篡漢時,人心不再向漢了呢?
    王莽的結局很不好,他的新朝是在一片恢復漢室的反對聲中被推翻的,他自己的結局也很不好,最後落得個傳首街巷的結局。相比之下,曹丕篡漢則順利許多,也並未遇到什麼阻力,兩人是一個不錯的比較對象,所以這裡存在一個問題:為何王莽篡漢,人們要反對他,而曹丕篡漢以後不見得有人出來反對呢?
  • 王莽篡漢或許是個偽命題,因為這次的性質可謂空前絕後
    王莽篡漢,指的是西漢末年,西漢權臣王莽脅迫西漢末代太子劉嬰將皇位禪讓給自己,隨後建立新莽王朝。對於王莽的口碑,歷來都以負面評價為主,不過,從某個角度來說,王莽篡漢其實是一個偽命題,那麼,這個命題失誤在哪裡?
  • 王政君之侄王莽是如何篡漢立新的?
    新帝名叫王莽,是王曼之子,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新潮的唯一皇帝,他為人虛偽狡詐,陰險毒辣,但又很有謀略,他篡漢自立,建立新朝,託古改制,卻倒行逆施,禍國殃民,最後天下大亂,他也被起義軍殺死,連屍骨都不得存留,短命的新朝也只有他這一位皇帝,就滅亡了。
  • 王莽篡漢前後,劉氏皇族子孫還有多少,他們都幹啥去了?
    但令人奇怪的是,王莽篡漢前後,劉姓皇族的子孫竟鮮有人提出異議,更少有人能夠如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之初的設想那樣,起兵反抗王莽,拱衛漢室江山。一、王莽篡漢前後,漢室到底還有多少劉姓皇族子孫?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至簡查閱了相關歷史記載,發現在王莽篡漢前後,漢室劉姓皇族子孫人數其實還有不少。
  • 中國歷史上的成功洗腦範例:王莽代漢是如何變成王莽篡漢的
    他下令將天下的土地全部收歸公有,定名為「王田」。王田制度的要點如下:一、土地國有,私人不得買賣,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二、男丁在八口以下的家庭有田不得超過九百畝,超過的田地要分給他人。三、無田地的人,每人由政府分田一百畝。四、現有奴婢不得再行買賣,用凍結奴婢的數目使奴婢買賣終止。
  • 王莽:被稱為穿越者的皇帝,王莽改制,體會到了現代社會的氣息
    王莽畫像 王莽本是漢朝皇帝的外戚,他的姑姑王政君是漢元帝的皇后。他依靠外戚身份和精湛的演技,讓所有人以為他忠於漢朝,謙恭有禮。等他拿到大司馬之位後,連殺二皇,登基稱帝,這一段歷史被稱為"王莽篡漢"。這本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篡位故事,但是,因王莽稱帝後的種種政策與如今的社會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所以王莽身上被籠罩了神秘的色彩,以至於有人說王莽其實是"穿越"過去的。
  • 「王莽新政」超前2000多年,為何評價那麼低?
    「王莽篡漢」,可謂是史書中見得最多的一句評價。《後漢書》:漢室中微,王莽簒位,士之蘊藉,義憤甚矣。
  • 如何辯證地看待「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未篡時」
    否則就會輕易把周公當成篡權者,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下面,再說一下「王莽恭謙未篡時」的典故。「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如果不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去識別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周公在鋪佐成王的時期,某些人曾經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但歷史證明他對成王一片赤誠,他忠心耿耿是真,說他篡權則是假。
  • 王莽篡漢,反對者都到哪去了?班固:全國人民都想讓王莽當皇帝
    "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這是白居易《放言》五首詩之一的最後兩句,我們都知道其中之意,這是對王莽否定在前,肯定在後。儘管王莽的新王朝與秦王朝統治的時間一樣長——都是十五年,但班固寫的《漢書》只是將《王莽傳》附在其末。
  • 西漢與東漢之間,除了王莽之外,還有二位漢朝皇帝
    西漢與東漢之間,是存在15年的王莽新朝,之後劉秀建立東漢,史稱「光武中興」。鮮為人知的是,王莽之後劉秀之前,其實還存在兩位漢朝皇帝。公元9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隨後開始託古改制,史稱「王莽改制」。王莽篡漢後,對外比明朝還剛硬,周邊異族勢力都幾乎被王莽宣過戰,但只有嚴尤擊敗高句麗(被王莽改為下句麗),其他無一勝利,葬送了很多精銳,於是,曾經「一漢敵五胡」的漢軍不復存在。綠林軍起義後,儘管不時成功劫掠縣鄉,但還是懼怕官兵,還是躲在綠林山裡。公元22年,綠林山中疾疫流行,綠林軍迫不得已出山,迎接未知的未來。
  • 推翻王莽新朝劉秀有功,但取代新朝的不是東漢,而是另一個漢朝
    外戚王莽於公元9年篡漢自立,創立新朝,西漢享國210年至此滅亡。一、王莽改制與新朝的覆滅王莽建立新朝後,實行了一些超越當時實際情況的一系列激進改革,史稱「王莽改制」,試圖解決當時土地兼併嚴重等社會問題。他提出的很多措施在當時都是很難實行的。如土地、幣制、官名縣名改革、凍結奴隸及婢女數量等。
  • 歷史小知識:中國歷史上一位年僅十五歲的皇太后,王莽篡漢稱帝
    歷史小知識:中國歷史上一位年僅十五歲的皇太后,王莽篡漢稱帝文/向兒聊歷史傅皇后(前15?—前1),西漢末河內溫縣人,孔鄉侯傅宴之女,傅太后侄女,漢哀帝劉欣堂姑,後為劉欣皇后。劉欣在十五、六歲為定陶王時,由祖母傅太后作主,娶堂姑傅氏為妃。
  • 王莽篡漢稱帝的完整始末
    意思就是,一千個人裡,就有一千個對哈姆雷特的看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特有的理解,那麼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個具有爭議性的男人就是--王莽。王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新王朝怎麼來的呢?兩個字回答:「篡漢」。先簡單介紹一下原委,漢元帝是漢宣帝與嫡妻許平君所生之子,西漢第十一位皇帝,劉奭。
  • 為什麼王政君怒斥王莽,卻還被人說是「宜乎漢之致亡也」的罪人?
    前言:在王莽即將篡漢成功的時候,曾經派自己的堂兄弟王舜去太后王政君處索要傳國玉璽,以證明自己並非篡漢,而是漢帝將皇位禪讓給了自己。王政君雖然是王莽的親姑姑,但是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堅決。(王莽)王莽在建立新朝之後,將漢朝的制度盡數推翻,王政君卻依舊堅持著漢朝的制度。在身穿黃貂的新朝,她依舊堅持身穿漢朝的黑貂,並且在漢朝節日的時候和自己的手下人一起紀念,以「漢家老寡婦」自居,成為整個新朝的另類。即使這樣,王政君卻依舊被人評價為「罪通於天也」、「宜乎漢之致亡也」。
  • 視頻(秦漢篇)四十四、王莽是如何篡漢的?
    王政君不但長壽、在後位時間長,而且接下來漢朝的所有政治活動,國家的走向,包括西漢的滅亡,也就是王莽篡漢,幾乎都和她息息相關。因為王政君長時間居於後位,因而她的娘家人都沾她的光,發達起來。西元前33年, 42歲的漢元帝病死。王政君給漢元帝生的兒子劉驁即位,是為漢成帝。王政君順理成章的成了皇太后。
  • 劉邦滅秦建漢,曹丕代漢建魏,為何說曹丕篡漢而沒人說劉邦篡秦
    劉邦稱帝劉邦在整個七年戰爭史上,沒有一天利用了秦吏的身份地位來獲得權力,來威逼秦朝君主讓位,而是靠著創業方式的戰爭打出來的天下,從某種意義上說,劉邦是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他得到的天下,是他自己創業打出的,與秦朝沒有關係,所以從實際意義上,不能說劉邦篡秦
  • 王莽篡漢有人說他是個穿越者
    孝宣中興時,誰也不會想到如日中天的西漢王朝會在短短五十多年後轟然倒塌。漢宣帝之後,劉氏家族如黃鼠狼生耗子,一窩不如一窩,導致西漢最終落入王莽之手,今天來看王莽如何改朝換代。王政君有個侄子叫王莽,當時西漢的外戚王氏大多生活侈靡,唯獨王莽為人謙恭好學,生活簡樸,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得到肯定後的王莽生活更加儉樸,經常用受到的賞賜來款待名士,除此外,王莽還裝出恭謹勤勞的樣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凡是來投奔他的,不論地方遠近,出身貴賤,他一概收用,讓他們做官。朝野上下皆贊王莽。
  • 一生真偽復誰知——封建社會的復古主義者,如何評價篡漢的王莽?
    新朝(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漢歷寅正為醜正,改元始建國,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新莽。
  • 王莽為何被質疑是穿越者?網友:看他妻子在家穿啥,你就明白了
    諮爾賊臣,篡漢滔天,行驕夏癸,虐烈商辛。偽稽黃、虞,繆稱典文,眾怨神怒,惡復誅臻。百王之極,究其奸昏——《漢書》。 王莽在歷史上是一位爭議性相當大的人,他篡漢之舉,被封建儒士所否定,也披上紫袍奪朱的外衣,因為他的行為,紫色在古代都遭到了排斥,不過就近現代來講,王莽是第一位改革者,他跟王安石一樣都力圖做出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