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面臨的最大挑戰:不變等死,亂變找死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企業家俱樂部

作者 | 李順軍(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高級合伙人)

來源 | 正和島(ID:zhenghedao)

組織發展經歷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衰敗期、二次創業期等過程,不斷在變革中與自己作鬥爭。

變革是伴隨組織發展終生的話題,當組織不變時,其實也就是組織開始衰敗的時候。組織的發展,就是不斷結合時代情境、市場更迭以及技術變革進行變革的過程,沒有任何一個組織可以在停滯中仍然保持長盛不衰。

工業時代,技術更新相對較慢,市場相對穩定,組織相對安全,變革相對較慢,你可以把以往的固化經驗不斷延續,我們的思維可以長期保持不變。

如今的網際網路時代,技術迭代加速,市場激烈動蕩,組織充滿危機,變革加速。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成為基礎支柱產業,各種技術迭代更新,物聯網、O2O、雲計算、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不斷出現,從形式和本質上都在改變著組織的生存環境,也引發了市場的變革和消費行為的變革。

很顯然,在如此波瀾起伏的大環境下,如果組織仍然固守工業時代的操作理念,甚至還在堅守農業時代的操作理念,那麼組織滅亡是必然的。

只有推動組織變革,讓組織在大變革的環境下產生適應性,組織才能穩步發展和維持。「昨天的你是錯的」這樣的表達,似乎在今天更加成立。

第一部分論述了傳統管理的問題,讓我們明白員工敬業度不高的禍根是管理的問題。第二部分論述了管理的未來,讓我們明白在新的網際網路時代管理的方向。

這些內容都旨在讓我們打破思維的局限性,進行思維變革,提升對管理的認知,進而推動組織變革。可以說,思維變革是一切變革的基礎。

但在思維變革中存在三大困境,它會阻礙變革,使我們的組織變革很難生效。

思維變革的三大困境

很多時候不是組織不想變,而是變革基本以失敗告終,不得不含淚面對組織的癌變。組織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不變等死,亂變找死。

因為在組織變革中,必然面臨以下幾個困境。

1.變革悖論

組織隨著成長發展,業績增長明顯,客戶好評指數較高,市場認可率較高。看著財務報表逐步攀升的勢頭,組織開始沉浸在喜悅中。

因為有了一定的市場地位,當年艱苦的創業歷程就被拋在腦後,組織整體開始尋找存在感,以釋放多年的壓抑,如下現象逐漸出現。

老闆和高管開始四處指點江山,這時一些江湖小弟逐漸找上門來,各種羨慕和誇耀,讓組織高層逐漸找不到北。

整體浮現傲慢情緒,否定變革語言增多,排斥變革思維產生,已經聽不進反思的話語,無意識中希望聽到更多的奉承話語。

成天拿業績說話,甚至四處標榜自己的業績,對逐步增長的財務數據評估過於樂觀,失去了對組織運營本質的關注。

組織核心成員,開始看不起一些不如自己的組織,拿自己的優點跟別人的缺點比。

創業元老開始出現成就性傲慢,躺在功勞簿上坐享其成,奮鬥精神缺失。

官僚作風漸起,管理層開始追求享樂,談論的話題不再是如何推動組織發展,而是如何享受生活。同時,要求別人做的事情自己卻不做,追求權威的安逸和逍遙法外。

……

這些現象,就像組織的癌變一樣,稍不留神就會在組織整體蔓延,如果變革力度不夠,組織就面臨生死的抉擇。組織變革就是要革自己的命,革掉上面出現的這些癌變現象。

然而實際運作中,組織的核心成員既是革命者又是被革命者,面臨利益受損和經受痛苦,很多人為保眼前既得利益和貪圖安逸,就放棄了變革,甚至排斥和牴觸變革。

很多人覺得變革要麼使自己難受,要麼會損害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他們不但不帶頭變革,往往還會阻礙變革,最終讓組織的變革流產。

變革,如今成為很多人都在談論的話題,但大多是偽變革,很多人都希望別人變,自己不變。尤其是組織高層,他們往往把自己排除在變革之外,自己依然享受權力帶來的特殊待遇——固守過往。

就像很多組織明明是老闆的問題,但老闆不學習不進步,反而送下面的人出去學習,這就像有人形容的:老闆病了卻指望給員工吃藥來治好自己的病。

這就是變革的悖論, 這關過不了,任何變革必以失敗收場。

變革一定要從企業高層自身變革開始,變革需要企業老闆帶著高層先進行自我變革,任何自己不變而強求員工變革的「變革」都是偽變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2.習慣性否定

就像在第一部分講到的,面對網際網路時代變革的大潮,很多人成為「難民」,他們不是試圖去理解、接受和適應,而是排斥、拒絕和否定。

面對新事物,越是成功的人、越是年齡大的人越難以接受,過去越是成功的企業也越難以接受,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和企業都存在一個困境:習慣性否定。

當遇到跟我們經驗和認知不一致的新事物時,為了所謂的面子、尊嚴或地位,沒人會承認自己不懂或不會,要麼不懂裝懂,要麼直接否定。這樣做,都屬於維護自己的自戀。

人有三大動力:性、攻擊性、自戀。

自戀是人性深處的動力需求,新事物我們必然不懂不會,它會破除掉我們的自戀,讓我們很不舒服。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習慣性否定別人或新事物,是為了讓自己的失敗合理化。

人人都有可能遭遇失敗,尤其面對新時代、新事物、新環境時,為了讓自己不至於那麼差,那就通過否定讓自己爽一點兒。

組織也一樣,尤其是成功的組織,如果缺少自我批判的文化,就會陷入傲慢和自以為是的浮躁狀態,組織高層因此不再積極進取,而是極力捍衛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就容易對新事物進行習慣性的否定,因為這樣才能彰顯他們過去的成功, 而組織變革恰恰就是要高層承認自己的不足,否定自己過去的成功而不是新事物。

一個尚在創業期的企業,還沒解決生存問題,也沒有市場地位,管理層不敢懈怠。在進入成長期後,企業取得相應的成就,跟自己比似乎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個時候,創業元老和管理層,相應地會出現成就性傲慢、地位性懈怠和權力性放縱,以自己取得的成績來掩蓋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產生將功補過的心態。

這個時期,你發現組織瀰漫著一股自大的氣息,互相不買帳,互相看不上,以勝者自居發展到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的批評和建議直接否定,或者用更多的理由和藉口來搪塞自己的問題。

這也是科特所強調的自滿情緒,他說:

「迄今為止,組織在推動變革的過程中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在其管理者和員工當中建立起足夠的緊迫感。這個錯誤是致命的,因為當人們的自滿情緒高漲時,組織轉型很難達成目標。」

一個組織一旦陷入習慣性否定狀態—成就性傲慢、地位性懈怠和權力性放縱這三種組織毒瘤的極端體現,任何變革都將被拒之門外,強推的變革也只會是表面文章罷了。

3.思維屏蔽

思維方式的形成受三方面的影響:學習、經歷、實踐。這三點就是你的眼界。

你學習的東西,無論文學、歷史、地理、物理、生物、數學等都會形成你思維的基礎;你成長過程中的經歷也會形成你思維的情境,如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而具體的某一項實踐會影響你的思維角度, 如左撇子跟正常人思維就會有差異。

思維方式會形成你的信念、價值觀、動機。這三點是構成你態度的重要因素。而態度會影響行為,行為會影響結果。

由此可以看到,思維對我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但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即我們的思維是在長時間的成長經驗中形成的,它具有屏蔽性,一旦形成,如果不刻意學習,新事物就難以進入,新的思維方式就難以形成。

我們不斷地在成長中形成思維,但同時又會被思維所限。

身邊經常遇到這樣的人,就是他的思維模式10年都不變,老年人這個特徵最明顯。一些中青年雖然年齡不大,但思維卻固化得跟老年人一樣。那些人在不斷回憶過去,或強調過去有多成功多厲害時,他們的思維其實已經固化。

組織文化就是由組織生存結構形成的組織思維方式,最終形成企業的思維遮蔽性。

這個生存結構基本由組織所處的市場、業務模式、技術實力、人才梯隊等要素構成,每個組織都因此有自己的獨特性,正因為如此,每個組織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

企業從創業到成長期,思維方式基本固定,組織文化也就基本固化,由此會形成極大的屏蔽性,使得企業從自己的思維視角看問題,自己看自己永遠都是對的,無法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也容易產生排他性思維。

這個時期,企業的成員就容易產生偏見,自己視角以外的思維就會難以接受,甚至不屑一顧。而變革,往往來自企業視角以外,而非自己視角本身,那麼企業形成的狹隘偏見就會讓變革像妖魔一樣被躲避或排擠。

三種倒逼克服思維變革困境

組織要進行變革,就要先進行思維變革,但思維變革中我們又會遇到變革悖論、習慣性否定、思維屏蔽這三個困境,那怎麼辦?

這三個困境或者叫障礙不打破,變革就會成為空談。

不變等死,變了有活的機會!人們往往想自我主動變革,但這是很難的,那就要通過外界的力量推動變革。

大家都喜歡用一個比喻來形容主動變革的意義,雞蛋從內部打破是生命,從外部打破是雞蛋。很多人都喜歡用,但實際上這個道理只是聽起來很有道理,真正落實到實際就等於一句空話。

就像我們都愛說的,我們知道很多道理卻過不好一生。

為什麼?要麼就是道理沒真懂,要麼就是真懂了沒行動。優秀人才,往往不是自生自長的,他們需要通過好的環境和制度推動才能出現。

當然,這個世界絕對也有不少靠自驅力成為優秀人才的,但這是少數。

因此在推動組織變革時,高管要率先變革;而他們首先需要通過以下三種力量,來完成思維變革和行動變革,最終才能真正推動整個組織變革。

1.用客戶倒逼企業

企業就像一個雞蛋,你萬不可指望從內部去打破,往往不但成不了生命,還會成為一個臭雞蛋。企業越大,管理層越容易抵制和抗拒變革,這幾乎是一種常識性的狀態,很少有企業能逃出這樣的魔咒。

怎麼辦?

不要指望從內部推動企業變革,我們換個角度,從外部來推動,雞蛋既要從外部打破,還要打出生命來,這個力量就是客戶。

我們把一切考核和目的聚焦在客戶是否滿意、客戶是否享受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那麼很多事情就變簡單了。

這就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即「以客戶為中心」的緣由所在。

華為指出「我們要建立一系列以客戶為中心、以生存為底線的管理體系,而不是依賴於企業家個人的決策制度。這個管理體系在進行規範運作的時候,企業之魂就不再是企業家,而變成了客戶需求。牢記客戶永遠是企業之魂。」

華為以此杜絕企業變大後形成自我中心,這為組織變革找到了本質的力量所在。

用這種客戶視角來看問題,來推動變革,就能讓內部很多藉口、理由、阻礙暴露出來,打破組織的自我主義,進而為推動變革打下基礎。

2.用員工倒逼管理

如果站在管理層的角度來推動組織變革,那永遠都是在要求別人變,他們不可能給自己找不舒服,因為人的惰性是很難自我克服的。管理者擁有地位、權力、資源、信息和話語權,他們本來就是強勢群體,讓他們自己推動自己變,幾乎不可能。

只有切換視角,由以管理者為中心改變為以員工為中心,借用外力,打破管理層自身這種官僚作風,讓管理者真正回歸到管理的實質——創造價值上來,就是他們是否真正為他們管理的團隊創造價值,有沒有帶領團隊高效地取得成果。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員工滿意度。你管理得好不好,有沒有成效不是你說了算,而是你所領導的團隊夥伴說了算。

取消傳統的匯報和述職,管理工作做得怎麼樣不僅讓管理層自己說,更要讓員工說,用員工的滿意度來說,那麼組織就能聽到真實的聲音,為引發組織變革收集正確的信息,也為變革落地提供護航和保障。

在我所在的企業,員工對管理不滿意可以直接投訴管理者,如果投訴成立公司會給予相應的獎勵,並保護這些投訴的員工。我們在制度裡明確規定,「投訴、舉報人員進入公司保護名錄,若要離職需經公司批准後方可離職」,這就是在為推動管理變革打下基礎。

也正是這樣的投訴機制,使很多不務實、不履行職責的管理者暴露出來,淨化了管理風氣,讓管理者真正聚焦價值創造,而不是為自己謀好處。

3.用質量倒逼企業

管理者是一個充滿創造性的工作,他們到底工作得如何,你是無法通過表象看出來的。

而管理者也是一個最能自我吹捧的群體,幹得好時會講功勞——你看這結果多好,幹得不好時會講苦勞——你看我多不容易。

更有甚者,他們會通過加班,或者通過不斷地增加管理活動,來證明自己是努力的,如果不好或出現問題,只不過是外界的問題罷了。這種思想是相當有害的,當企業被這種狀態綁架時,基本也就失去了活力。

可怕的是職能部門的偽勤奮。職能部門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站在自己部門的立場,不斷增加一些毫無價值的管理活動,以此約束一線,有時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會成為一線工作的桎梏。

他們越勤奮,對組織活力的破壞越大,唯有用質量來衡量他們的工作才能避免用低效的偽勤奮來充數。

因此,企業必須以質量為導向,不斷除掉形式主義作風,消滅偽勤奮,才能真正推動變革。

這種現象,在我所在的企業變革過程中也存在,你說要變革時,管理層就會通過苦勞、偽勤奮來讓自己不變或延遲變化。

為此,我們制定了企業的《基本幹法》,作為企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其中明確指出「杜絕偽勤奮,減少低水平重複性工作,以高效和高質量的工作成績作為評判價值的唯一標準,不講苦勞」,並且將所有的考核都聚焦在價值創造上。

除了通過這三種倒逼推動企業管理層進行思維和行動上的變革,我們也需要通過以下變革的步驟,讓大家在思維上達成共識,為組織變革打下基礎:

釐清變革的意義和目標,不能為變而變;

跟利益相關方共同認識變革帶來的好處與弊病;

集思廣益,讓大家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聽取各級成員的意見,避免強壓;

充分的培訓、溝通,讓大家對變革有深入的認知和理解,避免停留在表面,要理解變革的本質。

(本文節選自李順軍《領導力就是不裝》;東方出版中心出版)

相關焦點

  • 呷哺呷哺陷入「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怪圈?
    還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呷哺的賺錢能力在變弱,翻座率由3.3倍降為2.8倍,同店銷售增速也由8.5%降為2.1%,增速下降明顯。在筷玩思維看來,考察餐飲行業單店的經營效益有兩個最為直觀的指標,一個是單店翻臺率,另外一個是營業額和營業利潤。而這兩個方面的變化,也能反映出呷哺在當前情勢下面臨的潛在危機。
  • 轉型失利、門店乏力,呷哺呷哺陷入"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怪圈?
    一度背負「業績拖累」名聲的湊湊,在2018年終於交出一份盈利的成績單,而其母公司「呷哺呷哺」最近卻一直被翻臺率變低、盈利下滑的名聲裹挾,不久前呷哺又發布了盈利預警,這讓其愈發顯得危機重重。還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呷哺的賺錢能力在變弱,翻座率由3.3倍降為2.8倍,同店銷售增速也由8.5%降為2.1%,增速下降明顯。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考察餐飲行業單店的經營效益有兩個最為直觀的指標,一個是單店翻臺率,另外一個是營業額和營業利潤。而這兩個方面的變化,也能反映出呷哺在當前情勢下面臨的潛在危機。
  • 轉型失利、門店乏力 呷哺呷哺「不變是等死,變是找死」?
    還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呷哺的賺錢能力在變弱,翻座率由3.3倍降為2.8倍,同店銷售增速也由8.5%降為2.1%,增速下降明顯。   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考察餐飲行業單店的經營效益有兩個最為直觀的指標,一個是單店翻臺率,另外一個是營業額和營業利潤。而這兩個方面的變化,也能反映出呷哺在當前情勢下面臨的潛在危機。
  • 面對「善變」的挑戰 徐福記總裁蘇強的「變與不變」
    面對「善變」的挑戰 徐福記總裁蘇強的「變與不變」 關注中金在線:
  • 「不作死不會死」與「不做死是找死」
    原標題:「不作死不會死」與「不做死是找死」  「不作死不會死」,是而今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意為沒事找事,結果倒黴。   我想說的是另一種情況。世界盃上不乏這樣的例子——有些球隊,明明是自己的機會,卻因沒抓住、沒「做死」對手,反倒自己被「做死」。這叫「不做死是找死」。
  • 人生的變與不變
    沒有什麼能抗拒得了時間,而時間的最大本領就是變,把白雲變成蒼狗,讓物是而人非。除了變老這一無法阻止的過程,還有許多讓人措手不及的變數。有人愛安定恨變化,害怕重新適應,寧願在平淡的水中提煉那一點甜。但也有人追求多變的生活,刺激有挑戰,讓自己的生命血脈賁張。我們應該怎樣在變與不變中找到平衡點呢?
  • 人類面臨的最大能源挑戰是什麼?
    毫無疑問,改變我們獲得能源的來源是地球目前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BBC Future Now近日與專家小組討論了我們現在必須克服哪些障礙以及哪些技術有可能提供答案。 訪談中科學家、政策專家和公司提出的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如何應對在未來幾十年即將飛速增加的預期能源需求。
  • 德勤中國副主席吳衛軍:把握銀行的變與不變
    來源:北京商報銀行業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銀行家既需要創新求變,應對市場競爭、客戶需求和風險的變化,又需要堅守銀行的核心價值與文化,實現基業長青。談及銀行管理的變與不變,變主要是三個方面,金融科技挑戰、新型全球金融架構,後疫情時代的變革管理,銀行管理的不變是始終以客戶為中心,堅持穩健的會計文化,人才培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情況下,我們有必要研究一下銀行業變動的驅動力量。
  • 1.1 烏卡(VUCA)時代企業可持續盈利的挑戰
    然而自2010年開始,在市場競爭、產品同質化、各種成本持續上漲等要素的影響下,不少勞動密集型產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在網際網路廣泛應用於新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情況下,新經濟環境與競爭形勢日新月異,低效、粗放的管理方式遭遇巨大挑戰,一個個知名企業轟然倒塌、一間間工廠停機倒閉,深處巨大的焦慮中,選擇前進還是保守、顛覆還是被顛覆?
  • 陳旭麓:變與不變的哲學
    它把中國的出路寄托在因勢以變之中,其鋒芒已經觸動了靈光圈裡的「成法」。無疑,這已經不止近代化一小步了。隨之而來的,是變與不變的矛盾空前激化,發展為一場帶血的鬥爭。 一、變的哲學 變與不變,是對時代推來的問題作出的兩種相反回答。兩者都出自中國社會的現實,並各自反映了這種現實的一部分。
  • 辯證看待新時代的「變」與「不變」
    辯證全面理解新時代,需要進一步在理論上著重回答三個問題:一是如何衡量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二是如何理解新時代的豐富理論內涵;三是如何辯證理解新時代「變」與「不變」之間的關係。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是什麼?其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已經用「三個意味著」科學回答了這一問題。
  • 記者直擊「非常」廣馬:賽事組織在變,服務管理不變
    兩萬名跑手奔向具有廣州特色的沿江跑道上,宣布這場被譽為「疫情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馬拉松賽事」順利開跑。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起跑前一天至起跑當天早晨深入廣馬賽道經過的地方,記錄著特殊時期的廣馬相比往年的「變與不變」。
  • 阿爾塞當選玻利維亞新總統,強調面臨最大挑戰是恢復國家穩定
    阿爾塞當選玻利維亞新總統,強調面臨最大挑戰是恢復國家穩定 根據玻最高選舉法院公布的最終統計結果,阿爾塞獲得55.1%的選票,其主要對手公民社群黨候選人、前總統卡洛斯·梅薩獲得28.83%的選票,另一位候選人「我們相信」組織候選人費爾南多·卡馬喬獲得14%的選票。阿爾塞現年57歲,曾先後在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三屆政府中擔任財政和經濟部長,被稱為創造玻「經濟奇蹟」的人。
  • 你好2021 | 他們的變與不變
    你好2021 | 他們的變與不變 2021-01-06 1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變與不變之間,百年克諾爾恪守安全基因不變
    在變與不變之間,百年克諾爾恪守安全基因不變   在商用車運營場景化、產品智能化的發展浪潮中,行業及終端的需求在隨之發生著改變。
  • 李強:以辯證思維冷靜分析上海「變與不變」
    堅持「四個放在」分析上海「變與不變」把上海發展放在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來看■上海服務全國改革發展大局的使命沒有變,但使命的具體指向發生了變化我們要更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在嚴峻的外部挑戰中突出重圍;要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的超大城市治理模式
  • 淘寶真的到了「刷單找死,不刷單等死」的地步了嗎?
    而淘寶平臺刷單的稽查機制越來越智能化,基本上一查一個準,查到了就意味著單品或店鋪關進小黑屋了,中小賣家此時就需要面臨生存問題了,人員開支、庫存、倉庫開支等又能放得過誰?所以才有很多人說:「刷單找死,不刷單等死」。任何玩法都是建立在產品的品質和資本運作的前提下,顯然淘寶經過了無數次的洗牌,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沒有門檻的集市了,反而是門檻越來越高。
  • 變與不變,和諧統一
    變與不變,和諧統一紅樓一夢,金陵十二;苦難血淚,摧殘人生;人生悲劇,命運起浮;好了歌注,富貴即逝;終身一誤,掙扎許久;變與不變,和諧統一。這改變的是紅樓那個時代的影子與人物命運的苦難,這不變的是紅樓中金陵十二釵各自的才華。花飛花謝花滿天,紅香消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死葬花人。…杜鵑啼血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悼陷溝渠。…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 從五中全會看中國發展的變與不變,這個理念一以貫之
    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也可以從「中國發展的變與不變」這一脈絡入手。發展路徑之變與旨歸的不變百年中國道路,追求的是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代化之路,因此,發展成為近現代中國的第一要務。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政治生態正不斷改善,而發展的精髓也從財富、器物層面回歸到永恆不變的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價值層面。問題導向之變與價值導向的不變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治理開始引入問題導向。
  • 希臘公投日臨近 歐盟面臨成立迄今最大挑戰
    這一結果可能會扭轉整個歐洲的命運。歐盟眼下正面臨著65年來的最大挑戰。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曾經被一些人寄予厚望、期待最終能打造出一個「超級歐洲」的歐洲聯盟,眼下正面臨著65年來的最大挑戰。希臘周日將進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退出歐元區。這一結果可能會扭轉整個歐洲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