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在戰場上為國獻身,後世為民獻身。這些都是當初大部分軍人的寫照,在塵埃落定、戰亂平定後,他們有的被國家分配到各地,有的選擇了卸甲歸田成為農夫。軍人的這種選擇,他們不希望國家再為自己操勞,新中國成立時也是一貧如洗,這些老兵們不希望國家再操勞,也不希望國家再操勞,他們選擇了自己,回到了家鄉,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農民,可是有這樣的一位將軍,他是當年的大元帥,可是兩年後還是選擇了解甲歸田。
甘祖昌以將軍、農夫著稱,究竟為何有這樣的頭銜?在被任命為少將後的兩年裡,他從中央辭職,帶著一家人從新疆返回家鄉,在水利建設方面幫助自己的家鄉取得了重大成就。當甘祖昌1905年出生於江西省的一個村莊時,他小時候家裡很窮,在舅舅的幫助下,他很幸運地在私塾讀書了一年,後來開始在地主家幹些雜活。
15歲時,一批年輕的外來工陸續回到了家鄉,他們接受了先進的思想,開始在家鄉搞農民運動,發現甘祖昌這個人忠厚老實,極有可信度,便把他吸收到自己的組織中去。一九二五年,他又被派到井岡山紅四軍學習,毛主席會見了甘祖昌,向他詢問當地有關武裝鬥爭的情況。
那時,毛主席的一句話,給了甘祖昌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好好組織軍隊,在敵人來襲時,給他們以重擊,保衛革命根據地。二年後,方志敏的到來和講話使甘祖昌對中國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同一年,他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那時候,中國共產黨只能在地下進行,在一開始,甘祖昌在兵工廠擔任後勤工作,負責幾百人的夥食。
隨後甘祖昌所在的這個兵工廠,又成了工人連隊,他擔任連長,不久,長徵開始了,甘祖昌也隨軍參加了這次萬裡長徵。在解放戰爭時期,甘祖昌不僅參加了抗日戰爭,還為抗日軍隊的供給與需求而努力,還擔任供給部部長。仔細算一算,甘祖昌的位置似乎一直都是像後勤補給這樣的位置,當然,這也是軍隊中最關鍵的位置,畢竟,沒有糧草前線的戰士,怎麼能與敵人作堅決的鬥爭呢?
一九四九年,甘祖昌開進新疆,又在新疆和平解放時期,由於甘祖昌長期從事後勤工作,使戰士們的溫飽問題得以順利解決,並與新疆人民打成一片,使當地人民接受了人民軍隊。一九五五年,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授銜儀式,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表現優異的戰士被授予各種軍銜,如元帥、將軍等。甘祖昌因表現出色,被授予少將軍銜。
但由於一九五二年甘祖昌出過一次車禍,雖經治療後基本痊癒,但仍留有腦震蕩的後遺症,在以後的歲月裡,這種後遺症一直未見好轉,自己也愈來愈力不從心,覺得自己白手起家,不能為人民服務,內心非常痛苦,多次寫信給組織,希望批准自己回家鄉工作,能深入群眾中去,一九五七年終於被批准了。
有些人費心巴力地向上攀登,最終把自己都給搞丟了,而有些人在取得巨大成就後,依然選擇與人民同甘共苦,這種精神和行為,值得我們當代的新青年學習。有些衣服穿上去脫掉比較困難,但甘祖昌有敢於脫掉的精神,他真的是為黨、為人民、為國家、為社會著想,也是真切地貫徹了為人民服務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