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國授銜時,他被授予少將軍銜,為何兩年後辭去所有職務?

2020-12-27 雷劍鋒說歷史

前世在戰場上為國獻身,後世為民獻身。這些都是當初大部分軍人的寫照,在塵埃落定、戰亂平定後,他們有的被國家分配到各地,有的選擇了卸甲歸田成為農夫。軍人的這種選擇,他們不希望國家再為自己操勞,新中國成立時也是一貧如洗,這些老兵們不希望國家再操勞,也不希望國家再操勞,他們選擇了自己,回到了家鄉,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農民,可是有這樣的一位將軍,他是當年的大元帥,可是兩年後還是選擇了解甲歸田。

甘祖昌以將軍、農夫著稱,究竟為何有這樣的頭銜?在被任命為少將後的兩年裡,他從中央辭職,帶著一家人從新疆返回家鄉,在水利建設方面幫助自己的家鄉取得了重大成就。當甘祖昌1905年出生於江西省的一個村莊時,他小時候家裡很窮,在舅舅的幫助下,他很幸運地在私塾讀書了一年,後來開始在地主家幹些雜活。

15歲時,一批年輕的外來工陸續回到了家鄉,他們接受了先進的思想,開始在家鄉搞農民運動,發現甘祖昌這個人忠厚老實,極有可信度,便把他吸收到自己的組織中去。一九二五年,他又被派到井岡山紅四軍學習,毛主席會見了甘祖昌,向他詢問當地有關武裝鬥爭的情況。

那時,毛主席的一句話,給了甘祖昌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好好組織軍隊,在敵人來襲時,給他們以重擊,保衛革命根據地。二年後,方志敏的到來和講話使甘祖昌對中國革命有了初步的了解,同一年,他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那時候,中國共產黨只能在地下進行,在一開始,甘祖昌在兵工廠擔任後勤工作,負責幾百人的夥食。

隨後甘祖昌所在的這個兵工廠,又成了工人連隊,他擔任連長,不久,長徵開始了,甘祖昌也隨軍參加了這次萬裡長徵。在解放戰爭時期,甘祖昌不僅參加了抗日戰爭,還為抗日軍隊的供給與需求而努力,還擔任供給部部長。仔細算一算,甘祖昌的位置似乎一直都是像後勤補給這樣的位置,當然,這也是軍隊中最關鍵的位置,畢竟,沒有糧草前線的戰士,怎麼能與敵人作堅決的鬥爭呢?

一九四九年,甘祖昌開進新疆,又在新疆和平解放時期,由於甘祖昌長期從事後勤工作,使戰士們的溫飽問題得以順利解決,並與新疆人民打成一片,使當地人民接受了人民軍隊。一九五五年,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授銜儀式,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表現優異的戰士被授予各種軍銜,如元帥、將軍等。甘祖昌因表現出色,被授予少將軍銜。

但由於一九五二年甘祖昌出過一次車禍,雖經治療後基本痊癒,但仍留有腦震蕩的後遺症,在以後的歲月裡,這種後遺症一直未見好轉,自己也愈來愈力不從心,覺得自己白手起家,不能為人民服務,內心非常痛苦,多次寫信給組織,希望批准自己回家鄉工作,能深入群眾中去,一九五七年終於被批准了。

有些人費心巴力地向上攀登,最終把自己都給搞丟了,而有些人在取得巨大成就後,依然選擇與人民同甘共苦,這種精神和行為,值得我們當代的新青年學習。有些衣服穿上去脫掉比較困難,但甘祖昌有敢於脫掉的精神,他真的是為黨、為人民、為國家、為社會著想,也是真切地貫徹了為人民服務這句話。

相關焦點

  • 通信院長黎東漢:師級幹部,55年大授銜時,因何被授予少將軍銜?
    1955年9月27日,秋陽高照,微風拂面,解放軍將領齊聚北京中南海,這裡正在舉行規模宏大、莊嚴肅穆的解放軍海陸空三軍首次授銜儀式;餘老——餘心青主持,毛主席、周總理等人親自為這些在戰爭年代中衝鋒陷陣、血染疆場、立下赫赫戰功的共和國將領們頒發將帥任命狀和勳章;到授銜結束,我軍一共誕生了1048名開國將帥
  • 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趙壽山,1955年大授銜時,為何沒有獲得軍銜?
    《出塞》011955年授銜儀式結束後,圍繞著軍銜高低有些爭議。其中,一野兩位副司令爭議比較大。張宗遜副司令,日軍侵略時期擔任過軍區司令,野戰軍副司令。如果是按照這個來的話,授予他大將軍銜也是說得過去的。
  • 1955年大授銜時,這位「平頭老百姓」因何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5年9月,為表彰那些為中國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立作出卓越貢獻的將領們,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此次大授銜誕生了1048名開國將帥。其中根據:「副、準兵團級,多數可評為中將」的標準有175名被授予中將軍銜,然而有那麼一位「平頭老百姓」也被授予了中將軍銜,他有何特殊呢?此人名叫蕭新槐,6個月前,他被免去黨內外一切職務,成了一名「平頭老百姓」,那麼此次大授銜中為何又被授予中將軍銜呢?
  • 開國少將僅剩7人,分別是誰?哪一年授銜?離休前什麼職務?
    開國將帥指的是我國自1955年至1965年間,所授銜或晉升的高級將領。其中,開國元帥10人、開國大將10人、開國上將57人、開國中將177人、開國少將1360人。時至今日,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全都去世了,健在的僅剩7人。那麼,健在的7名開國少將分別是誰?哪一年授銜?離休前什麼職務?
  • 授銜時,四野的縱隊司令鍾偉授少將,他手下的師長為何卻是中將
    到了五五授銜時,第四野戰軍憑藉這些赫赫戰功,也成為了授銜儀式上最大的贏家。在授銜時,第四野戰軍產生了兩位元帥、三位大將、19位上將,可謂是風光無限了。但是縱觀五五授銜,我們也發現了四野將領的一個怪現象,那就是作為四野十二縱隊司令員、第49軍首任軍長的鐘偉僅被授予了少將軍銜,而他的老部下,獨立第二師師長、49軍34師師長溫玉成卻是中將,這是為什麼呢?
  • 1955年首次授銜,有四位將軍不滿,他們是誰?最終為何接受?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這是在授銜的時候,主席的感慨。1955年的授銜,是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授銜。這次授銜典禮上,有上千位解放軍的將領被授予開國將軍軍銜,這是讓人高興的事情。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將軍都滿意的,有四位將軍就表示了自己的不滿。他們或是讓上級幫助自己說情,又或是吵鬧,但最終,他們還是接受了自己的軍銜,這是為何?這四位將軍就是許世友、王近山、王必成,還有就是鍾偉將軍。
  • 1955年,政委被授中將,參謀長被授少將,為何軍長被授予大校軍銜
    1955年授銜時,在淮海、渡江和大西南戰役中屢建奇功,功勳赫赫,為中國革命做出突出貢獻,曾隸屬中原二野第五兵團的第16軍,卻出現了全軍只此一例的奇怪現象:軍政委王輝球被授開國中將,參謀長楊俊生被授開國少將,就連政治主任,和軍直屬麾下的2個主力師長,也被授予了開國少將,但讓人意外的是,身為軍長的尹先炳
  • 1955年授銜少將僅剩3人!他們都是誰?離休前什麼職務?
    1955年授銜少將僅剩3人!他們都是誰?離休前什麼職務?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標誌著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向了紮實的一步。此時,我軍已經結束了抗美援朝戰爭,「一五計劃」已經進入到了第三個年頭,國內形勢一片大好。
  • 1955年首次授銜,他是第一個戴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的人
    評銜授銜是軍隊建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項非常複雜細緻的工作。解放軍在戰爭年代曾數次醞釀準備實行軍銜制,但由於在戰爭期間,加之物質條件有限,因而軍銜制未能得到實行。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抗美援朝結束後,實行軍銜制便被提到了日程。
  • 1988年恢復軍銜,有17人被授予上將,他們都是什麼職務?
    1988年,我軍恢復了中斷23年之久的軍銜制,並把最高軍銜設為上將。在此次授銜儀式中,共有1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開國將校,資歷和戰功都很高。那麼1988年的17位上將,當時都擔任什麼職務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 他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
    1955年-1964年,我國第一次授銜的軍官,有1614人被授予將官軍銜,統稱為開國將帥中,其中有兩個人顯得特別突出。第一個是李貞,她是當時唯一的女將軍;另一個是洪水,他是唯一的外籍將軍。洪水是我國唯一外籍開國將軍,有雙重國籍,在中越兩國同時獲少將軍銜,得到兩國人民的尊敬!
  • 四野任過縱隊司令的1955授銜時,6上將、7中將,他4個為何少將?
    下面我們逐一分析每個人的究竟:賀晉年大家都知道了,這是受到了某人的影響,在紅軍時期的軍長,論授銜的級別和職務,授上將那是板上釘釘的事,可因「GR事件」,在那個年代被牽連了,據說,原準備給他大校軍銜,還是毛主席的幹預,才改為少將。
  • 志願軍參謀長解方,軍中諸葛亮,1955年,為何只授了少將?
    作為一個準兵團級將領,在1955年的授銜中,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雖然是800多位少將之首,但也感覺偏低,以至於彭德懷元帥為解方打抱不平,表示「他少將,我最多中將。」那麼,解方將軍為何被授予少將軍銜,而不是中將或者上將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1955年他只是少將,卻能享受中將、上將標準的待遇,這是為何?
    1955年我國實行了軍銜制度,授銜儀式上對於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進行了授銜,按照軍銜級別的不同,不同軍銜的開國將領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位開國少將,卻能夠享受中將、上將的標準。那麼,這位開國少將是誰?又為什麼能夠享受比自己級別高出不少的待遇呢?
  • 他在授銜儀式上,因名字烏龍被授予中將軍銜,後擔任天津委副書記
    一九四五年,由於工作需要,我們進行了一次小規模的授銜,授予彭真、陳雲、葉季壯中將軍銜,伍修權少將軍銜,至於真正大規模的授銜,則在一九五五年。首相認為,應該是自己念錯了名字,或者聽錯了,就讓他上來,給他單獨一個頭銜,黃火星被授予中將軍銜。黃火星怎麼會聽錯?本來,當時有另一位年長的人,雖然沒有參加授銜,但和黃火星非常相像,此人名叫黃火青。
  • 1955年,他們被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在2020年,全國有多少位開國將軍健在呢?這些健在的開國將領,他們在1955年都被授予什麼軍銜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話題。我在這裡先告訴大家:截止到2020年,1955年首次授銜被授予將軍軍銜,如今仍然健在的開國將領共有4人,他們分別是:黎光、詹大南、鄒衍、楊永松。下面,我們就對這4位開國將軍的事跡和1955年授銜的情況進行逐一解讀。
  • 1955年,主管授銜工作的四位負責人,分別是什麼軍銜?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對革命有功的將領「論功行賞」。但是由於軍銜評定需要綜合各種因素,工作紛繁複雜,很難做到所有人滿意。有不少將領覺得自己功勞大,資歷老,嫌軍銜太低了,為此鬧得很兇。也有的將領高風亮節,主動要求降低一級。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那麼,第一野戰軍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五五授銜時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總,在解放戰爭中臨危受命,率部在連續擊敗胡宗南,穩住了西北的局勢。自榆林戰役、沙家店戰役後,我軍開始在西北戰場轉入戰略反攻,牢牢掌控了西北戰場的主動權,將胡宗南、馬家軍打得狼狽不堪,一敗塗地,最終順利解放了大西北。1955年,彭老總被授予元帥軍銜。
  • 五五授銜時都是啥軍銜
    劉震隨林帥參加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血戰四平、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兩廣戰役等幾乎所有的大戰,是四野一員戰功赫赫的虎將,1955年,劉震被授予上將軍銜。40軍軍長韓先楚,同樣出身於紅25軍系統,曾經與劉震是同班戰士。韓先楚在解放戰爭中顯示了自己出神入化的戰場指揮藝術,打出了「旋風司令」的赫赫威名。
  • 55年授銜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最後為何沒成行?
    55年授銜時,曾有動議授傅作義大將軍銜,最後為何沒成行?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從那時起,人們就對十大元帥十大將有了說不完的話題,討論最多的一點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是否具備享有這種殊榮的功績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