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國封建社會是典型的男尊女卑的社會,除了政權之外,女性頭上還有三座沉重的大山:父權、族權和神權。所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就直觀地反映了這一點。
可以說,古代女性在婚姻愛情上,幾乎沒有獨立自主的權利;在政治上和社會生活中更是沒有絲毫地位。大概也只有在家庭內部,「多年媳婦熬成婆」之後才會有一定的家庭地位。
可是令人感到疑惑的是,中國古代卻有比其他國家和民族都更多的有關「女英雄」的故事和「女扮男裝」的傳說,例如祝英臺抗婚化蝶、花木蘭替父從軍、樊梨花掛帥平西梁、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梁紅玉擊鼓退金兵、劉金定大敗南唐軍、唐賽兒領導農民起義軍、孟麗君女扮男裝做宰相、李香君血染桃花扇、柳如是促夫殉國難等等;甚至是被視為「紅顏禍水」的西施,也堪稱史上第一位深入敵營的孤膽女間諜。
她們或者武藝高強,馳騁沙場;或者義薄雲天,勇赴國難;或者割情舍愛,忍辱負重;或者聰明睿智,才華蓋世。
甚至其中的青樓女子,其品行見識、愛國操守也足令那些飽讀聖賢書、身受國恩卻得了「軟骨病」的士大夫們為之羞愧汗顏。例如南明覆滅之際,「秦淮八豔」中的俠義妓柳如是,連著名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都為她的才華、人品和剛毅勇猛的性格所心折,晚年曆經數載孜孜不倦,「著書唯剩頌紅妝」,傾盡心血為她寫了《柳如是別傳》,也寄託了自己的一腔孤憤。
雖然這其中有些人物更多見諸文學作品或戲曲,但卻大多有其生活原型,或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真實,甚至有的在官方正史和地方史志上都有明確的記載,也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
那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在男尊女卑如此嚴重的古代中國,會出現這麼多「巾幗不讓鬚眉」的傑出女性?在重重重壓下,中國的女性精神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我認為這跟儒家的忠貞觀念和家國情懷的潛移默化有關。
在儒家的觀念中,忠臣、節婦本為一體,即所謂「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西漢史學家劉向曾作《列女傳》,專門為那些有氣節、有才智的女子立傳;封建朝廷也會為孝女烈婦修建牌坊以示表彰。這樣的女性觀念和社會氛圍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女性的國家意識。
而這些女性往往都有一定文化知識,也無形中會受到士大夫家國情懷的影響,在國家多難之際往往會挺身而出。
其次,中國女性所特有的柔韌、堅強是其內因。
莎士比亞曾借哈姆萊特之口說出「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前蘇聯有位著名作家也說過「戰爭讓女人走開」。
確實,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徵似乎使她們無法像男性那樣忍受艱苦殘酷的環境,尤其是像戰爭這樣血與火的煉獄。
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尤其不適合偉大的中國女性——你看,不僅現代,即使是在女人裹小腳的時代,馳騁在沙場上的不也有許多「鏗鏘玫瑰」嗎?
有句話這樣說:「女本為弱,為母則強。」其實何止是「為母則強」,在一些特殊的環境下,高強度的壓力和恐怖的威脅連男人都為之屈服膽寒,卻總有一些女性像堅韌的蒲葦,用柔弱的身軀、如絲的堅韌去承受著狂風暴雨的洗禮,百折不撓,勇敢堅毅,絲毫不遜色於優秀的男性。
當年李清照曾因丈夫趙明誠在叛亂中棄城逃跑而深感失望,她寫了一首詩,借對項羽英雄氣概的歌頌,不僅表達了對丈夫所作所為的羞愧,也委婉地諷刺了宋朝上下的屈辱軟弱、氣節全無,表達了作為一個女子的錚錚傲骨。
這首詩就是著名的《夏日絕句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第三,這種現象的產生跟女性相對單純的生活環境也有一定關係,女性的思想更單純樸質,更少受到功名利祿的影響,也因此幾乎沒有祿蠹、偽君子和賣國賊。
當然古代也有善使東窗記、愛吹枕頭風的王氏(秦檜之妻)之流,也有勾心鬥角的殘酷的宮鬥大戲,但總體來說女性更加純粹、善良、堅貞,所以賈寶玉才會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我看到女兒便覺得清爽」。
當一個人少了私心雜念,少了世俗的考量,往往會表現得更勇敢、更堅定。
第四,與中國俠文化和武術傳統的影響也有密切關係。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與主流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相形不悖的,是帶有市井色彩的俠文化。在司馬遷的《刺客列傳》中,俠文化已初見端倪;再與中國獨有的武術文化相結合,在文學作品和戲曲中出現俠女的形象就是很自然的現象了,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出現巾幗英雄的形象便水到渠成了。
最後,也許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亂世出英雄」的真理,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歷史規律;還有那句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壓得越緊往往反彈越大。」
所以,你看,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往往是在外敵入侵或階級壓迫日緊之際「挺身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即使是祝英臺,雖然算不上是「女英雄」,但也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之下,才迸發出強大的反抗性的。
就像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中說的那樣:
……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於沒有消亡……
當中國的男性精神被兵戈、強權壓迫得集體「陽痿」之後,當男性的話語權將「紅顏禍水」的汙名強加於女性身上之時,當國難當頭、金甌已缺之際,中國的傑出女性就這樣站在了歷史面前——花蕊夫人面對佔領者的質問諷刺地辯解: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而鑑湖女俠秋瑾則更是慷慨激昂地表示: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夫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溼!」
······她們像凌霜的寒梅,散發著陣陣幽香,衝破幾千年的漫漫長夜,染香了青史,芬芳至今。
如今,中國經過了歷次革命,早已推翻了壓在女性頭頂的幾座大山。在新的時代,女性迸發出極大的創造力。據國際上的有關調查數據,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以70%在世界各國中一騎絕塵,居於絕對第一的位置,實實在在地證明了「女人能頂半邊天」的論斷。
還有,2017年的時候,世界胡潤富豪榜發布了一份全球各國白手起家女富豪排行榜,12個國家,88名女富豪上榜。你知道其中有多少是中國女性嗎?56位!而且前10名女富豪中就有6位是中國女性,她們同時也承包了前3名的位置。
不僅是女企業家,再看看其他行業,中國的女科學家、女工程師、女醫生……都是世界各國中最多的;尤其是體育界,甚至都令有關專家發出了「陰盛陽衰」的哀嘆。
這就是中國偉大的女性精神:勤奮努力,吃苦耐勞,聰明能幹,勇敢堅強。她們不僅擔起了生兒育女、操持家務的生活重擔,而且也跟中國的男性一起,擔負起了中華崛起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