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13:57 |浙江省人民醫院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很多老人走幾步就覺得異常疲憊、腿腳無力,不斷捶腿揉腰,但又不太當回事,總覺得休息幾天就會好的。還有一些人甚至出現跛行,稍作休息又沒事了,大部分人認為這僅僅是腰腿肌肉老化了。
其實,這是一種病,嚴重的會對生活質量造成很大影響,它的名字叫:腰椎管狹窄。
今年67歲的朱大伯是位普通農民,數十年如一日地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10多年前,朱大伯就出現了腰背痛的毛病,而且疼痛越來越重,近年來走路越來越困難,走一會兒,就得休息一下。但多年的生活習慣讓朱大伯覺得,大概是年紀大了,常年勞作身體不好,也就沒去醫院就診。
圖片來自攝圖網
沒想到半年前,朱大伯忽然腰痛難忍,一度到了無法行走的地步。「要癱瘓了?」在老伴催促之下,朱大伯去了當地醫院就診,但又對醫生所說的手術風險、治療費用望而卻步。實在熬不住疼痛時,朱大伯就去鎮上,想通過針灸、推拿和拔罐等方式緩解。沒想到,因為多次拔罐,腰上的皮膚都潰爛了,疼痛也沒有緩解。
今年9月,朱大伯經人介紹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疼痛科主任李順處就診,被確診為腰椎管狹窄。
李順表示,大多數腰椎管狹窄症患者都有下腰痛的病史或伴有下腰痛。如果不及時對症治療,就會像朱大伯這樣,站立或行走時,下肢有逐漸加重的沉重、疼痛、麻木、乏力等感覺,以至於不得不改變姿勢或停止行走,休息片刻等症狀減輕或消失後才能繼續站立或行走。
「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還會引起癱瘓現象的發生。」朱大伯一聽醫生的話,嚇得可不輕。但李主任說,現在有腰椎內鏡微創治療可解決這個問題,且住院兩三天就能出院了。朱大伯一想到以後不僅行走不便,還可能大小便失禁,立刻決定接受手術治療。
僅僅2個小時,手術順利結束。「好像真的沒那麼痛了。」朱大伯對立竿見影的手術效果表示驚嘆,「大醫院的醫生就是不一樣啊。」術後複查的時候,朱大伯的行走能力也得到了極大改善,「終於不用像七八十歲的老頭一樣走路了。」
專家問答
1、哪些人容易發生腰椎管狹窄症?
李順:腰椎管狹窄症多見於中老年人,是許多人腰腿痛和下肢行走無力的常見原因。人進入中老年後,腰椎管結構會出現退變、增生,腰椎椎體骨質增生,腰椎間盤內水分丟失、彈性下降,出現腰椎間盤膨出甚至突出,周圍軟組織為了維持脊柱穩定性而增生、肥厚等,從而導致神經周圍空間變小而受壓。
2、腰椎管狹窄要不要手術?
李順:手術不是腰椎管狹窄的唯一治療手段,有許多保守治療的方法如果對症,可以明顯緩解病人的不適。只有當椎管狹窄嚴重到一定程度,比如連續十幾分鐘都走不了時,才考慮手術治療。
3、如何避免腰椎管狹窄症?
李順:平時首先要避免一些不良姿勢,如久坐久站(不要連續坐或站超過半小時)、彎腰搬重物、抬重物扭轉腰部、坐時蹺二郎腿等。坐車時可以在腰部墊個墊子,使腰部保持生理性前突的姿勢不容易疲勞。同時建議鍛鍊時不要做突然彎腰或轉腰的動作,不要選擇太過劇烈的運動方式,運動時身體微微出汗最佳。
腰酸背痛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所以有很多人都在遭受這個症狀的困擾。
本周是「中國鎮痛周」,李順主任再次提醒:腰背痛不僅僅是腰椎管狹窄引起的,還有其他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現這個症狀。如果腰背出現說不清的疼痛,一定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要忍忍就算了。
疼痛科供稿
宣傳統戰部綜合整理編發
球分享
球點讚
球在看
16030870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