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疼是老年人經常提到的「老毛病」了。一些老年人走路時間一長就會覺得腿疼,休息一會症狀就能緩解,自己往往認為這是正常的,因為自己「老了」。其實這很有可能是腰椎管狹窄症造成的!
走一段就要歇一會是怎麼回事?
走一段就要歇一會這種情況,具體表現為靜息狀態下幾乎沒有症狀,感覺很好,走路走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出現雙下肢的困脹、酸疼、麻木、無力、脹痛等類似這樣的一些表現。比如說有的人走上幾百米,甚至幾十米,好一點的可能走上千米就會出現上述的症狀,他坐下來或者蹲下來,過五分鐘或十分鐘症狀就緩解了,再起來走上幾十米、幾百米又出現症狀了。
這種情況我們叫它——間歇性跛行。間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狹窄症的典型症狀,對本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好發於中老年人。(當然,也有部分患者的間歇性跛行和其他疾病有關,但腰椎管狹窄症比較常見。)
腰椎管狹窄症為何會引起這種情況?
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椎管!我們知道,人體的腰椎由一塊塊椎骨像摞積木一樣摞成,形似「柱子」,每兩塊椎骨之間由軟墊(椎間盤)連接,而每一塊椎骨的後方中央都有一個孔洞,所有的「孔洞」摞在一起,就構成了一條管道,這個管道也就是「椎管」。
椎管裡有什麼呢?容納有脊髓、脊髓被膜、脊神經根、血管及少量結締組織等。一般隨著年齡的增長,圍成椎管的結構不同程度地出現老化、增生甚至出現椎體滑脫、「錯位」,導致不同程度的椎管狹窄,當嚴重到一定程度時,壓迫到脊髓、脊神經根、椎動脈及交感神經叢,而引起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症狀。
椎管在彎曲時容積較挺直時大,行走時腰部是挺直的,所以彎腰時神經受壓緩解,腰腿痛的症狀減輕甚至消失,而挺直腰走路時椎管管徑變小,神經容易受壓,腰腿痛症狀加重,導致走路困難。這也是許多患者反映自己彎腰騎車就沒事,走路卻是寸步難行。
怎麼確定自己的情況就是腰椎椎管狹窄症?
出現「間歇性跛行」後,大家需要及時去正規醫院神經外科就醫排查。腰椎椎管狹窄症有一個特點是「症狀重、查體輕」,很多患者描述的症狀比較嚴重,但體格檢查時能誘導出來的體徵比較少,但總的來講診斷方法比較成熟。結合病人症狀、體格檢查及CT、磁共振等影像學結果,一般可明確診斷腰椎管狹窄症。
除了間歇性跛行,腰椎管狹窄症還有什麼症狀要注意?
●1、腰腿痛。腰腿痛多見於發育性腰椎管狹窄患者,主要表現為腰痛及腹股溝和股部的疼痛。
●2、下腰痛。腰椎管狹窄患者下腰痛主要表現為腰部後伸時疼痛加重。
●3、大小便障礙。臨床上,出現大小便障礙的腰椎管狹窄患者較少見,主要原因為馬尾神經受到壓迫。
●4、神經壓迫體徵。腰椎管狹窄患者的神經體徵主要由於椎管狹窄導致神經受到壓迫。
出現了間歇性跛行的腰椎管狹窄症要怎麼治療?
一般這種情況,患者保守治療效果有限。大多數已經發現有明顯的間歇性跛行的患者,最終還是要選擇手術治療。越早做手術越簡單,手術風險越小。當然,也不是說一定要手術,還是需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