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工巧匠到藝術大師,王國平的傳奇雕塑藝術之路

2020-12-26 工信部工業文化中心

中國的雕塑藝術歷史極其悠久。在陵墓、廟堂、佛窟等建築之中,存在著大量宏偉巨製與精美絕倫的遺物。這足以證明,四大文明古國之中,中國的雕塑藝術延綿不斷、持續發展與自成體系的西方雕塑藝術一起堪稱世界上歷時久遠,是發展過程最為完整的兩大雕塑藝術。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雕塑藝術也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盛時代。無論是眾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人文寶地,或是城市地標等,都會看到一座座栩栩如生、富含深意的雕塑作品。而賦予這些雕塑之靈魂的藝術大師,通過發揮自己獨特的天分和靈感,塑造出傳世佳作,令世人嘆為觀止。

不斷突破、標新立異的王國平,正是這樣一個備受關注的雕塑藝術大師。二十多年來,從傳統佛像雕塑、到城市雕塑,再到個人藝術作品,藝術大師王國平善用他獨特的雕塑技藝和雕塑感悟,展現出了一幅幅巧奪天工的雕塑藝術作品。

雕塑藝術大師王國平創作照

緣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當時我堂哥開了一家雕塑廠,雕塑那時還算冷門,很少有人從事,一次在他的廠裡看到正在為杭州宋城做的雕塑,一尊是月老、一尊是財神,覺得挺好玩的,就進雕塑廠裡學起來了,從敲泥巴、焊架子、翻模等最基礎的技能學起」,王國平仔細回憶道。

過了幾個月後,堂哥問他是不是感興趣,如果感興趣,就要從美術基礎學起,王國平堅定地選擇了這條路。於是就在中國美院旁邊的一家藝校從零基礎學起,藝校裡學素描的都是小學生,只有他一個20多歲的學生。學得不免有些尷尬,可是為了心中的理想,他硬著頭皮學了2個多月,後來轉去浙江藝校系統學起。

積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王國平學成後回到了堂哥的雕塑廠,正好珠海的「四大佛山—普陀山」的項目隨之而來。俗話說得好,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個項目源於之前為宋城製作的「財神」,無巧不成書,雕塑廠接了這個項目。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因為當時得以跟著黃楊木雕王篤生老師學習雕塑,經過幾個月的鍛鍊學習,學到了很多傳統雕塑製作的方式方法,使我從中找到要走雕塑藝術之路的信心」,王國平激動地說。

王國平創作的「戒神」

「四大佛山—普陀山」的佛像製作,使得半路出家的王國平找到了做雕塑的信心。1999年,他進入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進修,系統學習泥塑基本造型製作1年多時間。學完之後,王國平又返回堂哥的雕塑廠「實踐」,可謂他的「第二次機會」:參與製作紹興香爐峰「爐峰禪寺」大雄寶殿的泥塑大佛像。當時,那十幾米高的一座泥塑佛像,王國平現場製作了將近1年的時間,光是焊佛像內襯鋼架就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開始時按照小稿1比10放大後的比例不對,後來又請來了中國美術學院的王卓於、葉慶文、沈海駒老師來指導,重新修改。這對於以前沒做過這麼大的佛像的他來說,可謂是一個學習與磨練的好機會。

寺廟就在山腳,塑像需要的泥土就地取材,但取完泥後沒有及時加固擋牆,有段時間天天下雨,他們住在寺廟側邊廂房裡,中午吃飯之前遇到了山體滑坡,多虧一個同事事先看到及時提醒,大家安全跑了出來,沒有人員傷亡。清理完現場已經是一個月之後,王國平跟同事們再次返回現場製作佛像一直到泥塑完成。塑像的整個脫胎過程,王國平全程參與及製作,前前後後修修改改的一整段大佛的過程,讓王國平體會到了製作大型雕塑的艱辛和快樂,同時也受益良多。

泥塑大佛完工的兩三年後,手法和技巧愈發成熟的王國平又參與了爐峰禪寺的十八羅漢的製作。經過省佛教協會老師的指引,他去蘇州的紫金庵學習(世人稱紫金庵泥塑彩繪羅漢為『天下羅漢二堂半』之一堂)。為了塑造出生動的羅漢像,他在紫金庵到處看,因為隔著玻璃罩不好拍照,只好多看多記多學。幸好庵裡遇到一位居士看他心誠,就免費送了一套十八羅漢塑像照片資料參考學習,也算是一段佛緣,讓他離成功更進了一步。

轉型:升級為全能型資深雕塑大師

進入2000年之後,中國裝飾性的雕塑多了起來,主要是大酒店、房地產景觀雕塑等,其中杭州花中城的歐式裝飾造型、名人名家蕭山店的歐式裝飾造型,都是出自王國平之手。

2008年,王國平開始創業,主要進行城市雕塑的創作,如蘇州摩天輪公園的歐式雕塑、安徽省馬鞍山當塗縣護城河雕塑龍鳳鼓和九龍戲珠、義烏中醫院浮雕作品《拜師》和《行醫》、杭州西湖區雙浦鎮雕塑《旋轉帆》、德清朱家村雕塑《船》、嘉興寶格麗歐式主題雕塑等。他在與客戶交流的時候,提出了許多切實的建議,比如雕塑造型要與公共空間相融合、與整個大環境和諧有機的結合,使作品表達出對自然之美的崇尚和以人為本的理念等,都被客戶廣泛認可。最終,精心設計呈現出的作品,收穫了良好的口碑。

王國平城市雕塑作品欣賞

王國平認為,城市雕塑不光是一個造型藝術,它更是公共藝術的一部分,要跟當地的環境融合一體。一座雕塑只能放在一個適合的環境裡,這才是一件真正成功的雕塑作品。如果是跟當地環境不相容,就算雕塑本身極好,也是一件失敗的城市雕塑作品。

沉澱:真實的情感表達就是最高級的藝術

縱觀王國平的作品,除了傳統佛像雕塑、城市雕塑,還創作了許多藝術工藝作品,將個人的經歷與對生活的感悟融入其中。

王國平雕塑獲獎作品欣賞《生命的源泉》

王國平妻子懷孕之時,他非常高興,盼望著新生命的到來。於是,他的腦海中便時常幻想著孩子的模樣,生命原本就是由一個小小的精子和一個小小的卵子結合而成。隨即,他把微小的「精子」放大,形成了具象的雕塑《生命的起源》。此後,每當看到這個雕塑作品,他便能夠回想起孩子未出生時,那份期待的美好心情。這個作品不僅是王國平藝術創作的又一佳作,更是飽含著深情的實際生活的真實寫照,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該作品也獲得了2013年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王國平雕塑獲獎作品欣賞《生命的奇蹟》

藝術大師王國平相信,生命,創造了萬物可喜可悲的一生;生命,留下了一個消失但又永不會磨滅的痕跡,是它造就了世界的萬物生靈。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它的完美,而在於它的存在、它的過程。由此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生命的奇蹟》體現出了那種頑強不屈向上的力量,無論怎樣,風雨不改,砥礪前行,才是對生命的尊重。作品一問世,便得到廣泛關注,並在2014年第四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中信杯」金獎。

從由「興趣」這位老師帶領入行至今,20多年來,王國平不斷突破自我,不論是在學術技藝上,還是在表現風格上,都成為了業內的意見領袖與風向標。

走進王國平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雕塑藝術大師,我們被他深深吸引的是那份真實和真誠,通過作品體現出的是他作為一名優秀的藝術家所擁有的一顆眷眷之心。

未來,在王國平等一批批融合傳統藝術與時尚理念的藝術家的創新引導下,這些民族的文化與技藝會成為中國民族的標誌,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相關焦點

  • 知名臺灣雕塑家美術家林金龍老師藝術之路
    一直到高中的時候,我知道必須學到更多的本領,必須上大學。於是我決定報考大學的美術系,很幸運的是我遇到了我的恩師也是我的啟蒙老師,許文融教授,他現在也是北京大學的客座教授,我以美術高分考上了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的是雕塑系,畢業的時候,成績很優異,所以學校就推薦我可以保送到法國巴黎藝術學院深造,但是因為家境實在貧寒,也就放棄了這一次學習的機會!
  • 輕叩雕塑藝術之門——訪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王勇
    王勇, 1977年出生,曲陽縣人,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樹昌,現為曲陽縣漢韻雕塑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全國城市雕塑創作設計資格證書持證雕塑家、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北美術學院雕塑院秘書長、河北省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保定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曲陽縣縣級石雕非遺傳承人。
  •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林霖的藝術之路
    正在學校念初二的林霖二話不說,立馬跟父親到研究所報到。工廠裡的新環境完全有別於學校,對於一個16歲的孩子來說既新鮮又有趣,他對這裡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只是,學藝之路並非坦途。在江西的三年時間裡,他系統地學習了美術的基礎理論以及雕塑和素描,獲益匪淺。記得第一次做雕塑,老師搬來一個石膏模型,布置大家照著樣子做一個泥塑,然後就離開了。一般「塑」的做法是「加法」, 通過堆增可塑性物質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而「雕」是「減法」,通過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進行雕刻。
  • 曹春生:保持傳統 為人民造像——紀峰的雕塑藝術
    前些日子我看了紀峰做的東西,很驚訝他從進入雕塑角色,到做得像模像樣,再到現在做得非常好。他的作品做的比較多的是肖像,這些肖像都是中國文化藝術界的先輩名人。他跟著韓美林先生做雕塑、畫國畫,學到了很多藝術方面的東西,但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怎麼做人,這是很重要的。他人緣好,有伯樂支持、提攜他,在藝術之路上走得快,成就高。這次他懷著感恩之心,肩負民進人的使命擔當,歷時7個月,創作出民進先驅馬敘倫的雕塑形象,在民進畫院舉辦這麼一個高規格的展覽,這麼多的社會各界名人到場支持他,很不容易,很不簡單。
  • 《雕塑》雜誌【封面藝術家】雕塑怪才——談羅澤仁的雕塑藝術
    而《築》《育》《生》等作品以同樣的原始藝術手法讓觀者回歸到關於「生」的世俗,但這組作品的原始性則體現在它們那具有兒童繪畫式的單純和稚氣。△《天靈》羅澤仁雕塑中物性價值的提取同樣是早期現代主義大師的興趣點。畢卡索,布朗庫西,賈科梅蒂等人都將實用器物形態與雕塑造物結合在一起,實現由此及彼的藝術跨越。
  • 《信仰與藝術——桑格雄郎倉百代傳奇》開幕回顧
    信仰與藝術——桑格雄郎倉百代傳奇開幕式現場2016年12月18號下午,來自雪域高原的藏民族綜合藝術大展《信仰與藝術——桑格雄郎倉百代傳奇
  • 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為藝術而生
    布瓦博德朗是一位嚴謹的學院派畫家,他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要求學生憑感覺抓住對象的主要線條和特徵,強調「以自然為師」的藝術創作理念。通過3年的專業美術教育,羅丹系統學習了傳統美術技法,培養出敏銳的觀察能力與記憶素描畫技能。同一時期,羅丹第一次接觸到雕塑,並深深地愛上這門藝術。
  • 甘谷千佛洞雕塑藝術寶庫
    甘谷千佛洞雕塑藝術寶庫 文|圖  李  春 各位讀者、各位觀眾:     來甘谷旅遊,有兩個地方不得不看,因為不到大像山,就等於沒到甘谷;不看大佛,不走進千佛洞,就等於沒去大像山。今天,《圖說甘谷》將鏡頭伸向大像山千佛洞,讓您感受千佛洞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領略甘谷傳統泥塑藝術的精彩與神奇。
  • 李長青雕塑藝術
    曾榮獲中國工藝美術最高獎「百花獎」,入圍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第五屆四川省青年美展雕塑最高獎等,作品在法國大皇宮、香港九龍及國內多個城市展出。多件作品錄入《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四川美術》等書刊,專題片《指尖上的泥塑》收錄進央視網。藝術事跡被新華社、光明網、香港電視臺、四川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導。另有詩歌作品千餘件。長期致力於城市雕塑和企業文化雕塑製作。
  • 「追逐潘鶴的足跡」——雕塑藝術文化傳承與發展交流會在廣州舉行
    致敬大師,傳遞雕塑文化最強音本次交流會既是對潘鶴大師的致敬與懷念,更是嶺南雕塑藝術的理解和詮釋,旨在以雕塑藝術為媒,為雕塑業界搭建一個互動交流,凝聚共識,傳承發展的平臺,通過思想的交流與碰撞,推動城市的文化和藝術建設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雕塑藝術的歷史
    所以我們應該認真了解一點雕塑的發展史,以便我們更好地掌握雕塑的語言。在人類藝術的發展史上,離塑藝術起源於什麼時代恐怕現在很難說清楚。但是,就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比較完整的雕塑作品而言,已距今大約有二、三萬年了。例如被藝術界稱為「母神」的奧地利出土的「維林多夫的維納斯」,就是我們所知道的人類最早的雕塑作品之一。
  • 藝術大師與他們的老師如何相愛相殺?
    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帶你穿越至藝術家的學生時代,看看這些藝術大師當年是如何與老師「相愛相殺」的。布丹在一開始就注意到莫奈的漫畫天賦,但認為他的藝術之路不應該局限於此,因此敦促莫奈一起去諾曼第寫生,並告訴他「我希望你看到光明」。克勞德·莫奈《日出·印象》,布面油畫,64×48cm,1872年
  • 藝術 :極美的人體雕塑
    著名的雕塑家Richard Macdonald,他的雕塑揭示了他對人體的深刻理解和對人類精神和情感的禮讚。Macdonald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他的童年受他的平面設計師叔叔的影響,之後接受正式專業藝術培訓。
  • 義大利威尼斯美院雕塑教授Giuseppe D』Angelo藝術作品展
    下面的這個視頻記錄的是威尼斯美院雕塑教授Giuseppe D』Angelo於2017年8月在威尼斯舉辦的國際當代藝術作品展。其作品主題為「面孔與物質的力量」,通過構思、選料、取材、打磨、修補、拋光、上色等創作過程,用碎石組合成人的面孔。
  • 油畫藝術:印象派油畫大師保羅·高更藝術之路,筆下的法國女性
    就簣蠧襾奧鑄蹄妭儷謘腑翺瘯孛藶肫遐艿喻軏甐聶茴釯墆波琍喳諍詡瀲鷁顀峫謗誼偭曉掁氳崪嗼輲玵銼鱯萻説齍俖保羅·高更(PaulGauguin,1848-190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
  • 一個陶瓷藝術大師的人間正道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華光國瓷藝術設計總監何巖,五十年矢志不移,始終以陶瓷作為弘揚中國精神,展示中國文化的載體和元素,以讓中華陶瓷之光永遠燦爛世界的博大胸懷,將生命的美好時光,去冶煉創意和設計,推動中國陶瓷重新走進世界陶瓷文化舞臺的巔峰,用心血、智慧和信念,走出了一個陶瓷藝術大師的人間正道。
  • 《藝術評論》雕塑專欄:孫龍本
    他對形式具有清醒的認識,不斷地尋找新的藝術表現手段,不斷探討、試驗藝術造型的各種可能性,這些探索在他的環境雕塑設計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1999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1995年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05-2010年任教於臨沂大學美術學院。2011年至今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副教授、中國雕塑院招生教務辦公室主任。其作品曾榮獲中央電視臺雕塑大賽一等獎,首屆南昌中國雕塑藝術節政府獎,2008年度中國優秀城市雕塑建設大獎,紀念建國六十周年山東省城市雕塑突出成就獎等獎項。
  • 當雕塑藝術與飛行學院相遇……
    5月17日,2020中國北川禹羌國際雕塑大賽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中國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綿陽飛行學院舉行,用藝術的方式為大學賦能,助力禹羌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
  • 濰坊玻璃鋼雕塑圖文淺談玻璃鋼雕塑藝術特點
    玻璃鋼雕塑今天,濰坊玻璃鋼雕塑為大家圖文淺談玻璃鋼雕塑藝術特點。濰坊玻璃鋼雕塑一、玻璃鋼雕塑關於藝術而言有著不一樣的含義,玻璃鋼雕塑它是雕塑藝術的一種境界玻璃鋼雕塑怎麼面臨現代迅速發展的社會,成了玻璃鋼雕塑廠家需求留意的疑問。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五百羅漢和馬雕塑
    寺的來歷很有傳奇色彩,據說,當時有高觀、高智兄弟二人看到犀牛,緊追不捨,追到玉案山,犀牛忽然不見,遙望山上有幾個僧人,形狀怪異。走近一看,只見幾根筇竹杖插在土中,拔之不動,竹杖忽而又長出茂密的枝葉,青翠欲滴。高氏兄弟倆覺得很奇怪,知是神僧顯靈,於是就在此地造寺,取名筇竹寺。筇竹寺在晚清的一次修建時,增塑了500羅漢像。塑者黎廣修,是四川的一個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