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雕塑藝術歷史極其悠久。在陵墓、廟堂、佛窟等建築之中,存在著大量宏偉巨製與精美絕倫的遺物。這足以證明,四大文明古國之中,中國的雕塑藝術延綿不斷、持續發展與自成體系的西方雕塑藝術一起堪稱世界上歷時久遠,是發展過程最為完整的兩大雕塑藝術。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雕塑藝術也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盛時代。無論是眾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人文寶地,或是城市地標等,都會看到一座座栩栩如生、富含深意的雕塑作品。而賦予這些雕塑之靈魂的藝術大師,通過發揮自己獨特的天分和靈感,塑造出傳世佳作,令世人嘆為觀止。
不斷突破、標新立異的王國平,正是這樣一個備受關注的雕塑藝術大師。二十多年來,從傳統佛像雕塑、到城市雕塑,再到個人藝術作品,藝術大師王國平善用他獨特的雕塑技藝和雕塑感悟,展現出了一幅幅巧奪天工的雕塑藝術作品。
緣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當時我堂哥開了一家雕塑廠,雕塑那時還算冷門,很少有人從事,一次在他的廠裡看到正在為杭州宋城做的雕塑,一尊是月老、一尊是財神,覺得挺好玩的,就進雕塑廠裡學起來了,從敲泥巴、焊架子、翻模等最基礎的技能學起」,王國平仔細回憶道。
過了幾個月後,堂哥問他是不是感興趣,如果感興趣,就要從美術基礎學起,王國平堅定地選擇了這條路。於是就在中國美院旁邊的一家藝校從零基礎學起,藝校裡學素描的都是小學生,只有他一個20多歲的學生。學得不免有些尷尬,可是為了心中的理想,他硬著頭皮學了2個多月,後來轉去浙江藝校系統學起。
積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王國平學成後回到了堂哥的雕塑廠,正好珠海的「四大佛山—普陀山」的項目隨之而來。俗話說得好,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個項目源於之前為宋城製作的「財神」,無巧不成書,雕塑廠接了這個項目。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因為當時得以跟著黃楊木雕王篤生老師學習雕塑,經過幾個月的鍛鍊學習,學到了很多傳統雕塑製作的方式方法,使我從中找到要走雕塑藝術之路的信心」,王國平激動地說。
「四大佛山—普陀山」的佛像製作,使得半路出家的王國平找到了做雕塑的信心。1999年,他進入中國美術學院雕塑系進修,系統學習泥塑基本造型製作1年多時間。學完之後,王國平又返回堂哥的雕塑廠「實踐」,可謂他的「第二次機會」:參與製作紹興香爐峰「爐峰禪寺」大雄寶殿的泥塑大佛像。當時,那十幾米高的一座泥塑佛像,王國平現場製作了將近1年的時間,光是焊佛像內襯鋼架就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開始時按照小稿1比10放大後的比例不對,後來又請來了中國美術學院的王卓於、葉慶文、沈海駒老師來指導,重新修改。這對於以前沒做過這麼大的佛像的他來說,可謂是一個學習與磨練的好機會。
寺廟就在山腳,塑像需要的泥土就地取材,但取完泥後沒有及時加固擋牆,有段時間天天下雨,他們住在寺廟側邊廂房裡,中午吃飯之前遇到了山體滑坡,多虧一個同事事先看到及時提醒,大家安全跑了出來,沒有人員傷亡。清理完現場已經是一個月之後,王國平跟同事們再次返回現場製作佛像一直到泥塑完成。塑像的整個脫胎過程,王國平全程參與及製作,前前後後修修改改的一整段大佛的過程,讓王國平體會到了製作大型雕塑的艱辛和快樂,同時也受益良多。
泥塑大佛完工的兩三年後,手法和技巧愈發成熟的王國平又參與了爐峰禪寺的十八羅漢的製作。經過省佛教協會老師的指引,他去蘇州的紫金庵學習(世人稱紫金庵泥塑彩繪羅漢為『天下羅漢二堂半』之一堂)。為了塑造出生動的羅漢像,他在紫金庵到處看,因為隔著玻璃罩不好拍照,只好多看多記多學。幸好庵裡遇到一位居士看他心誠,就免費送了一套十八羅漢塑像照片資料參考學習,也算是一段佛緣,讓他離成功更進了一步。
轉型:升級為全能型資深雕塑大師
進入2000年之後,中國裝飾性的雕塑多了起來,主要是大酒店、房地產景觀雕塑等,其中杭州花中城的歐式裝飾造型、名人名家蕭山店的歐式裝飾造型,都是出自王國平之手。
2008年,王國平開始創業,主要進行城市雕塑的創作,如蘇州摩天輪公園的歐式雕塑、安徽省馬鞍山當塗縣護城河雕塑龍鳳鼓和九龍戲珠、義烏中醫院浮雕作品《拜師》和《行醫》、杭州西湖區雙浦鎮雕塑《旋轉帆》、德清朱家村雕塑《船》、嘉興寶格麗歐式主題雕塑等。他在與客戶交流的時候,提出了許多切實的建議,比如雕塑造型要與公共空間相融合、與整個大環境和諧有機的結合,使作品表達出對自然之美的崇尚和以人為本的理念等,都被客戶廣泛認可。最終,精心設計呈現出的作品,收穫了良好的口碑。
王國平認為,城市雕塑不光是一個造型藝術,它更是公共藝術的一部分,要跟當地的環境融合一體。一座雕塑只能放在一個適合的環境裡,這才是一件真正成功的雕塑作品。如果是跟當地環境不相容,就算雕塑本身極好,也是一件失敗的城市雕塑作品。
沉澱:真實的情感表達就是最高級的藝術
縱觀王國平的作品,除了傳統佛像雕塑、城市雕塑,還創作了許多藝術工藝作品,將個人的經歷與對生活的感悟融入其中。
王國平妻子懷孕之時,他非常高興,盼望著新生命的到來。於是,他的腦海中便時常幻想著孩子的模樣,生命原本就是由一個小小的精子和一個小小的卵子結合而成。隨即,他把微小的「精子」放大,形成了具象的雕塑《生命的起源》。此後,每當看到這個雕塑作品,他便能夠回想起孩子未出生時,那份期待的美好心情。這個作品不僅是王國平藝術創作的又一佳作,更是飽含著深情的實際生活的真實寫照,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該作品也獲得了2013年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
藝術大師王國平相信,生命,創造了萬物可喜可悲的一生;生命,留下了一個消失但又永不會磨滅的痕跡,是它造就了世界的萬物生靈。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它的完美,而在於它的存在、它的過程。由此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生命的奇蹟》體現出了那種頑強不屈向上的力量,無論怎樣,風雨不改,砥礪前行,才是對生命的尊重。作品一問世,便得到廣泛關注,並在2014年第四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得「中信杯」金獎。
從由「興趣」這位老師帶領入行至今,20多年來,王國平不斷突破自我,不論是在學術技藝上,還是在表現風格上,都成為了業內的意見領袖與風向標。
走進王國平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雕塑藝術大師,我們被他深深吸引的是那份真實和真誠,通過作品體現出的是他作為一名優秀的藝術家所擁有的一顆眷眷之心。
未來,在王國平等一批批融合傳統藝術與時尚理念的藝術家的創新引導下,這些民族的文化與技藝會成為中國民族的標誌,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