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傳統 為人民造像
——紀峰的雕塑藝術
文/曹春生(中國雕塑學會名譽會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曹春生,1937年3月出生,著名雕塑家。1957年保送進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師從劉開渠教授、王臨乙教授。1964年自前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留學回國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曾任雕塑系主任。現為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中國雕塑學會名譽會長、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名譽教授。獲國務院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藝術稱號。
前些日子我看了紀峰做的東西,很驚訝他從進入雕塑角色,到做得像模像樣,再到現在做得非常好。他的作品做的比較多的是肖像,這些肖像都是中國文化藝術界的先輩名人。比如《季羨林》《喬羽》《饒宗頤》《姜昆》等人,從樣貌到神態,他都做得很生動、有個性,符合每個人物的身份、氣質,甚至能讓觀眾體會出每個人物的精神內涵與人生狀況。他作為年輕人,能跟這些老先生們做朋友,甚至成為忘年交,是因為他有獨特的個人魅力。
為什麼馮其庸先生那麼喜歡他,陪他去看望季羨林先生?我想,馮老先生喜歡他是因為他很謙虛、好學,而且做出了成績,這是不一般的。他跟著韓美林先生做雕塑、畫國畫,學到了很多藝術方面的東西,但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怎麼做人,這是很重要的。他人緣好,有伯樂支持、提攜他,在藝術之路上走得快,成就高。這次他懷著感恩之心,肩負民進人的使命擔當,歷時7個月,創作出民進先驅馬敘倫的雕塑形象,在民進畫院舉辦這麼一個高規格的展覽,這麼多的社會各界名人到場支持他,很不容易,很不簡單。我認為,這樣一位不懈追求、非常虛心、努力好學的年輕藝術家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跟他的努力,跟他的虛心求教,跟他所處的這樣的一個大的環境是密切相關的。
饒宗頤像
我們美術學院裡每年也培養很多優秀的畢業生,但是真正在一個點上能不斷地探求,特別是肖像藝術方面,我覺得還很少。因為肖像藝術是非常難做的,不但需要很好的基本功,還要很好地理解所要塑造的人物,要熟悉、觀察他,要到他的身邊做小稿、畫速寫,要在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地揣摩。現在許多人沒有耐心踏踏實實做工作,都喜歡速成,要立竿見影,有的人甚至畢業沒幾年就搞了很多次展覽,有的人的作品我看不懂,老百姓們更看不懂,當然有一些人似乎看得懂,也不知道那是真懂還是假懂。總之,這就是在現在形勢下我們青年藝術家們所處的一個大環境。年輕人如何不斷探求新的語言、新的觀念、新的技術,運用新的材料,踏踏實實把過去老一輩藝術家們的技藝、精神傳承下來,做出社會需要的東西,我覺得這要引起很多人包括美術學院裡老師們的思考。因為現在大家不太熱心做肖像,除非有人讓他做,有項目,有工程,否則要他自己去研究則很難。有的人也許有這個水平,但是他不熱衷這個。所以我覺得年輕人有義務、有責任去把我的先輩們、同輩們的傑出人物的風採、內心,通過藝術表現出來,讓人民大眾受感染、受薰陶、受教育。但現狀是這方面做得還很不夠。所以今天看到紀峰做這些老藝術家、文學家、學者們非常好,感覺每件作品活生生的,就像站在我們身邊一樣,這點很不容易。我本人做肖像也不少,得出的經驗是想做好要付出很多,要不斷磨練。紀峰這樣年輕,在困難的情況下走到了這一步,非常難能可貴,值得年輕一輩的藝術家做出思考。
他也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可以安心地創作人物肖像作品。我們劉開渠先生當年回國時,趕上抗日戰爭年代,開始用藝術表現抗戰英雄。那時沒有機會為人民造像。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首開了為人民造像的先河。可以說,我和他都趕上了這個好時代。藝術家有責任來表現當代的文化名人、英雄勞模或者普通群眾。過去有段時間,我們其實還是做了不少,但是現在藝術家的創作重心在轉移。我覺得藝術家們的創作傳統不要丟掉,可以關注更寬的領域,在這方面可以量化,但是不要丟掉,因為丟掉是非常可惜的。
曹春生先生在紀峰雕塑展上親切致辭
我們年輕的藝術家也應該像老一輩藝術家一樣,關注名人,關注大眾,要做他們的肖像,用紀念碑式的作品鼓舞人民。紀峰現在做得非常好,他做的人物肖像形似、神似,非常成功,祝賀他並希望紀峰有更好的藝術成績。
紀峰陪同曹春生先生及夫人參觀展覽
著 者:紀 峰
出 版 人:陳濱濱
特約編輯:徐永濤
責任編輯:王 拓
書 號:9787513157629
出 版:開明出版社
售 價:118.60元
本書是當代著名雕塑家紀峰人物雕塑創作的隨筆性文集,記錄了他在名人雕塑創作方面的心路歷程,表達了他對先賢名人的敬意。
作者在藝術大師韓美林與國學大師馮其庸二位恩師教誨下,致力於中國當代寫實主義雕塑的創作與研究。30年來,他為中外文化名人造像百餘尊。在為諸多名家塑像時,他堅持面對面的交流,現場完成速塑寫生,經過名家本人及其家屬確認後,再進一步調整,最終完成出創作定稿。這種創作方式,使他有機會面聆聽前輩們教誨,接受人生與藝術上的諸多教益。名家們不平凡的人生經歷、深邃淵博的思想以及璀璨奪目的成就,無不令他心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
作者在創作之餘,以敏捷的藝術才思、紮實的文字功底,將其與名家的交往經歷、所受教益以及塑像的創作思路、造型分析等,陸陸續續形成創作隨筆,至今已有數十篇。本書精選了其中的17篇(涉及人物有古代文學家曹雪芹,國學家季羨林、饒宗頤、錢仲聯、馮其庸,政治家馬敘倫,詩詞家葉嘉瑩,鑑定家徐邦達、楊仁愷,書法家啟功、姚奠中,藝術家韓美林,詞曲家周巍峙、喬羽,音樂家王昆,考古學家張頷,翻譯家楊憲益,曲藝家姜昆、李文華),配發了作者與名家們創作交流時的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圖文並茂地呈現給廣大讀者,便於讀者深入了解作者對被塑名家們生平經歷及精神世界,重新演繹、探究他們不平凡的人生之路、輝煌卓越的學術之路以及一些耐人尋味的逸聞趣事……
紀峰,字雪崖,號冰庵,1973年生,安徽省界首市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委員會會員,中國紅樓夢學會會員,北京曹雪芹學會會員。自1990始,師從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學習。同時師從國學大師馮其庸先生學習文史,書法等國學經典。深得二位恩師的言傳身教。三十年來,主攻雕塑人物創作,先後為中外文化藝術界和社會各界英模人物創作雕像百餘尊,代表作品有《啟功銅像》《國學泰鬥季羨林銅像》《饒宗頤銅像》《馮其庸像》《徐邦達銅像》《學者詩人葉嘉瑩銅像》《國學大師姚奠中銅像》《藝術家韓美林銅像》等。出版有《紀峰雕塑札記》《紀峰雕塑集》等。
《紀峰雕塑札記》序言【一】韓美林先生
《紀峰雕塑札記》序言【二】馮其庸先生
《紀峰雕塑札記》序言【三】朱永新:為大師鑄魂
民進先驅馬敘倫先生像揭幕暨紀峰雕塑藝術展即將在民進中央開明畫院舉辦
【特別關注】民進先驅馬敘倫銅像揭幕儀式暨紀峰雕塑展在北京舉行
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參觀紀峰雕塑藝術展
紀峰雕塑藝術展開幕第五天:引發廣泛關注
邵大箴:邁步在前進的道路上 ——紀峰的雕塑藝術
原民進中央副主席、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和夫人楊曉風參觀紀峰雕塑展
神奇見證:60分鐘速塑92歲老人——藝術家紀峰赴狼牙山拜訪著名作家林鵬並塑像
為「文化英雄」造像——紀峰的肖像雕塑藝術
吳志攀:紀峰與他的雕塑藝術
陳雲崗:揚長避短 日日精進——紀峰的雕塑藝術
卜鍵:刻鏤文心 ——看紀峰為國學大師塑像
姜昆:我為紀峰喝彩
翁劍青:氣質與性情的抒發——觀紀峰人物塑像藝術隨感
福運汗牛充棟 精神牛氣沖天 ——紀峰「生肖牛」雕塑獻禮2021新春
陳培一:2015年《紀峰雕塑藝術》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