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遊覽各地的博物館時,我們會看到許多冷兵器,有的被製作得非常精美,如越王勾踐劍;有的看起來十分威猛,如:青銅矛等。2019年4月,德古出土一把「溫多尼薩短劍」,通過研究,這把短劍的戰鬥力不強,但它卻讓人們知道當時羅馬將軍的裝備,還意外破解一個關於羅馬帝國衰敗的謎團,您是想知道這把短劍隱藏著真相?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2019年4月,威斯特伐法倫州的考古協會聯合特裡爾大學,準備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考古發掘活動。當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後,負責人帶著大家來到了發掘地點,隨後一場發掘工作就開始了。
在發掘過程中,一位考古學家手中的探鏟,好像碰到一件「硬邦邦」的東西,他本以為是觸碰到石板等物品,但隨著泥土被一點點地清走,他發現事情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地下出現了一個外面包裹著泥土的奇怪物品。
經過簡單的清理,隨著泥土掉落,一個奇形怪狀的土疙瘩,出現在眾人的眼前。這位考古學家的專業素質比較高,他將土疙瘩裝進文物保護箱,並小心翼翼地帶回研究所。
考古專家首先對土疙瘩進行X射線掃描後,一件令眾人感到驚奇的事情發生了,土疙瘩中竟藏有一把保存完好的短劍。當短劍被清理乾淨,露出原本的樣子,專家發出驚嘆聲,這把短劍製作得非常精美,而根據短劍的外形和製作方式,專家將其命名為「溫多尼薩短劍」。
通過翻閱相關歷史資料,專家們確定「溫多尼薩短劍」是羅馬軍團的高級裝備,按照正常邏輯推斷,溫多尼薩短劍是在溫多尼薩製作而成的,因為溫多尼薩盛產羅馬帝國最好的金屬,這直接導致當地的兵器製造業十分發達,可以為馬軍團提供大部分的優質兵器。
當時的溫多尼薩地區,就在萊茵河的西岸,而萊茵河的東河岸,駐紮的就是日耳曼人。兩軍對峙,戰火隨時都會被點燃,有很多人都會說,兩軍一旦交戰,裝備精良的羅馬士兵,一定會取得勝利,但誰也沒想到的是,羅馬帝國竟亡於日耳曼人之手。
羅馬帝國的君主不斷命令「溫多尼薩」工匠,多多地生產精美,質量上層的武器,這說明羅馬軍隊備戰充分,但為何它會敗給日耳曼人呢?
我國有一個俗語叫「富不過三代」。羅馬帝國逐漸龐大後,它已經不是原來的「勇於戰鬥」的羅馬了,變成「驕奢淫逸」的羅馬。
兵器是士兵作戰的必要武器,作為一種武器,最重要的是能否用來殺敵,而不是精不精美,是否可供炫耀。從出土的「溫多尼薩短劍」上看,短劍的刀鞘和劍柄部都用銀線進行裝飾,劍鞘上還鑲嵌著大量的珠寶,也就是說,羅馬帝國強大起來後,他們竟將上陣殺敵的武器,變成豪華裝飾品,甚至是炫耀身份的一種象徵器物。
短劍和匕首一樣,只是短兵交接中,可以防身的一種武器,或者是用於指揮的一種兵器。一旦上了戰場,還是要進行重型武器以及長柄武器的拼殺,羅馬軍隊的指揮官,安於享受,最後,將殺人的寶劍變成了藝術品,這也就意味著,那個充滿戰鬥精神的羅馬沒有了。從這件文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羅馬走向衰落的原因,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居安思危,只有這樣才能突破艱難險阻,最後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