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大家了解關於經常崴腳的症狀,是一篇精講文章,踝關節的結構和功能?要如何預防和理療?如何緊急處理?從解剖學分析什麼原因導致崴腳?怎樣通過瑜伽體式理療?
一個概括,崴腳分別是由於結構上不穩和功能上不穩,同時不穩所導致。具體會給大家一一說明。
很多人都會認為,不小心崴腳了,過幾天養一養就好了,不會引起重視。其實不然,崴腳是一種慢性病。
首先經常崴腳是和肌肉有關係,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的比例會下降,加上如果不運動,特別是小關節的肌肉會更弱,那麼關節穩定性也會越來越差,像崴腳骨折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多,特別髖關節一旦骨折,人是活不到半年以上的,所以,但髖關節骨折了,也就意味著這是人生中的最後一次骨折了。
那大家認為崴腳是一種病嗎?
當習慣性崴腳,還老是崴一隻腳,特別是球類運動,那就已經是一種慢性病了。因為崴腳的復發率高達70%。習慣性的崴腳又稱為慢性踝關節的不穩,一般是指踝關節的韌帶損傷後,恢復不良。一般是先扭傷,踝關節就有點不穩了,不穩了之後在扭傷,接下來更不穩,那形成了惡性循環。
既然說到不穩定,那大家想一下,比如踝關節上這些小塊的骨骼由什麼去固定的呢?
有韌帶,肌肉,筋膜,肌腱。比如說腳底筋膜炎,就會導致反射性地疼,腳後跟腳踝都會隱隱的疼。那大家在想一下,以上這幾個組成部分,哪個是可操作性的,就是可以練到的?
對,肌肉。其他就是長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沒有可以練到的了。
那踝關節的肌肉不是很容易練到的,因為它們是比較深層次的小塊肌肉,你不去針對去練習。真的不容易練到,因為踝關節周圍都是肌腱和非常豐富的韌帶,韌帶是特別緊的,沒有什麼彈性,反覆崴腳就會把韌帶拉鬆了,也就無力了,加上肌肉也無力,那就造成慢性損傷,而且這個慢性損傷是很不好恢復的。
以上內容就屬於結構上不穩定。
還有一個因素造成反覆崴腳?
本身第一次崴腳了,這種意外會傳達到大腦,大腦會做出支配,不要崴,要穩住,這種就稱為本體感受器。
也就是說我們身體的每個關節都有本體感受器,這個感受器是接到信息傳給大腦的,大腦也好比總司令,那麼反覆崴腳的同時,也會損傷到本體感受器,也是本體神經,就是說大腦還沒來得及接到信號去指令哪塊肌肉啟動去做保護,腳就已經崴了,這個時候,在去康復就困難了,大腦指揮不到周邊的肌肉了。
所以,不論哪個關節,一旦第一次被損傷了,一定要重視。
不要以為傷了,我按按摩就好了,不小心又傷了,在按摩緩解,反覆這樣關節的感受器就會失靈了。
特別是年輕人練瑜伽做個手臂倒立,不小心手腕傷了,感覺沒事,養幾天吧。看到這是不是不能大意了。
本體感應器受損還有一個症狀?
以我帶的私教為例,她是跑步機上跑了4年把膝蓋跑傷了,有沒有及時得到治療,反而又被庸醫給理療強按,更糟糕了,所以,我帶她上課時格外注意她的膝蓋的感受,體式也是針對膝蓋的理療,每天上課問她,膝蓋什麼感覺疼嗎,她都說不疼,但是回到家信息發過來,膝蓋疼,她這種就的本體神經遲鈍了。
以上內容就是功能性也不穩了。
問題又來了,那以上兩個不穩因素,哪個起主導因素?是韌帶不穩,還是本體受損了?
60%的本體神經感受器受損,40%的結構性不穩。所以,本體神經主導。
那究竟什麼原因導致第一次的崴腳?
一,腳的內側和外側發力不均衡。也就是足內翻足外翻。(經常站立時腳向外崴,腳心離開地面了)
二,受累的下肢過於前旋。(臀腿無力,把身體的重心全壓給腳踝了。)
三,核心的穩定性下降。(好比冬天下雪,練瑜伽是不容易摔跤的。)
四,下交叉綜合症。(骨盆前傾或後傾,導致身體重心不穩)
重要的一點,要如何理療?(瑜伽老師們可以了解下)
這就涉及到理療的思路了。那就要去先分析原因,以上4個,是哪個原因導致的。
比如,一個啤酒肚的壯漢崴腳了,腿部力量也有,其他也沒問題,那就是下交叉綜合症。核心無力,就可以去練習他的腹部肌群了。
所以一定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思維上的改觀很重要。
如果突發,崴腳了如何緊急應對?
第一,停止運動,防止二次受傷。
第一,冰敷。24到48小時之內。每次敷10分鐘,中間間隔大於2小時。一旦於腫是因為裡面毛細血管出血了,冰敷是為了止血,所以,不要用跌打損傷活血的藥。過了幾天還不好在去活活血。
第三,適當加壓。
第四,腿抬高,血液回流。
第四,中等或者劇烈疼痛,嚴重立馬就醫。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一定要在讓受傷的位置完全消腫,不疼不腫不難受,才能去做瑜伽私教理療。
下面教大家比較簡單的鍛鍊踝關節的方法?可以作為理療,也可以作為預防。
一,先可以一隻腳踩一塊瑜伽磚上,另一腳在地上,
然後在抬起地上的腳和磚上的腳平行,然後在落下,在抬起。這樣可以鍛鍊到腳踝的穩定性,和臀中肌。臀中肌是為了穩定骨盆,骨盆穩定腳踝才平衡,沒有壓力。
二,也可以加大強度,如果有平衡墊的一隻腳踩上去,
沒有的話把瑜伽墊卷幾圈踩上去,
感覺,一隻腳踩上去,另一隻腳踩地上,
慢慢的把重心過度給不穩定的腳,感覺害怕不安全,一隻手可以去扶牆,
感覺晃晃悠悠,從不平衡中找到穩定,這個時候就可以調動激活踝關節細小的肌肉去幫助腳踝穩定。
三,瑜伽中單腿站立的體式都可以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比如,樹式,戰士一,二,三,鷹式等等。有限的動作就可以達到很好的理療效果。並不是知道的多,要會運用。
這就是今天的內容,感恩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