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精講,99%的人不知道經常崴腳是慢性病?激活踝關節細小肌肉

2021-01-11 瑜伽修行

今天帶大家了解關於經常崴腳的症狀,是一篇精講文章,踝關節的結構和功能?要如何預防和理療?如何緊急處理?從解剖學分析什麼原因導致崴腳?怎樣通過瑜伽體式理療?

一個概括,崴腳分別是由於結構上不穩和功能上不穩,同時不穩所導致。具體會給大家一一說明。

很多人都會認為,不小心崴腳了,過幾天養一養就好了,不會引起重視。其實不然,崴腳是一種慢性病。

首先經常崴腳是和肌肉有關係,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的比例會下降,加上如果不運動,特別是小關節的肌肉會更弱,那麼關節穩定性也會越來越差,像崴腳骨折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多,特別髖關節一旦骨折,人是活不到半年以上的,所以,但髖關節骨折了,也就意味著這是人生中的最後一次骨折了。

那大家認為崴腳是一種病嗎?

當習慣性崴腳,還老是崴一隻腳,特別是球類運動,那就已經是一種慢性病了。因為崴腳的復發率高達70%。習慣性的崴腳又稱為慢性踝關節的不穩,一般是指踝關節的韌帶損傷後,恢復不良。一般是先扭傷,踝關節就有點不穩了,不穩了之後在扭傷,接下來更不穩,那形成了惡性循環。

既然說到不穩定,那大家想一下,比如踝關節上這些小塊的骨骼由什麼去固定的呢?

有韌帶,肌肉,筋膜,肌腱。比如說腳底筋膜炎,就會導致反射性地疼,腳後跟腳踝都會隱隱的疼。那大家在想一下,以上這幾個組成部分,哪個是可操作性的,就是可以練到的?

對,肌肉。其他就是長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沒有可以練到的了。

那踝關節的肌肉不是很容易練到的,因為它們是比較深層次的小塊肌肉,你不去針對去練習。真的不容易練到,因為踝關節周圍都是肌腱和非常豐富的韌帶,韌帶是特別緊的,沒有什麼彈性,反覆崴腳就會把韌帶拉鬆了,也就無力了,加上肌肉也無力,那就造成慢性損傷,而且這個慢性損傷是很不好恢復的。

以上內容就屬於結構上不穩定。

還有一個因素造成反覆崴腳?

本身第一次崴腳了,這種意外會傳達到大腦,大腦會做出支配,不要崴,要穩住,這種就稱為本體感受器。

也就是說我們身體的每個關節都有本體感受器,這個感受器是接到信息傳給大腦的,大腦也好比總司令,那麼反覆崴腳的同時,也會損傷到本體感受器,也是本體神經,就是說大腦還沒來得及接到信號去指令哪塊肌肉啟動去做保護,腳就已經崴了,這個時候,在去康復就困難了,大腦指揮不到周邊的肌肉了。

所以,不論哪個關節,一旦第一次被損傷了,一定要重視。

不要以為傷了,我按按摩就好了,不小心又傷了,在按摩緩解,反覆這樣關節的感受器就會失靈了。

特別是年輕人練瑜伽做個手臂倒立,不小心手腕傷了,感覺沒事,養幾天吧。看到這是不是不能大意了。

本體感應器受損還有一個症狀?

以我帶的私教為例,她是跑步機上跑了4年把膝蓋跑傷了,有沒有及時得到治療,反而又被庸醫給理療強按,更糟糕了,所以,我帶她上課時格外注意她的膝蓋的感受,體式也是針對膝蓋的理療,每天上課問她,膝蓋什麼感覺疼嗎,她都說不疼,但是回到家信息發過來,膝蓋疼,她這種就的本體神經遲鈍了。

以上內容就是功能性也不穩了。

問題又來了,那以上兩個不穩因素,哪個起主導因素?是韌帶不穩,還是本體受損了?

60%的本體神經感受器受損,40%的結構性不穩。所以,本體神經主導。

那究竟什麼原因導致第一次的崴腳?

一,腳的內側和外側發力不均衡。也就是足內翻足外翻。(經常站立時腳向外崴,腳心離開地面了)

二,受累的下肢過於前旋。(臀腿無力,把身體的重心全壓給腳踝了。)

三,核心的穩定性下降。(好比冬天下雪,練瑜伽是不容易摔跤的。)

四,下交叉綜合症。(骨盆前傾或後傾,導致身體重心不穩)

重要的一點,要如何理療?(瑜伽老師們可以了解下)

這就涉及到理療的思路了。那就要去先分析原因,以上4個,是哪個原因導致的。

比如,一個啤酒肚的壯漢崴腳了,腿部力量也有,其他也沒問題,那就是下交叉綜合症。核心無力,就可以去練習他的腹部肌群了。

所以一定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思維上的改觀很重要。

如果突發,崴腳了如何緊急應對?

第一,停止運動,防止二次受傷。

第一,冰敷。24到48小時之內。每次敷10分鐘,中間間隔大於2小時。一旦於腫是因為裡面毛細血管出血了,冰敷是為了止血,所以,不要用跌打損傷活血的藥。過了幾天還不好在去活活血。

第三,適當加壓。

第四,腿抬高,血液回流。

第四,中等或者劇烈疼痛,嚴重立馬就醫。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一定要在讓受傷的位置完全消腫,不疼不腫不難受,才能去做瑜伽私教理療。

下面教大家比較簡單的鍛鍊踝關節的方法?可以作為理療,也可以作為預防。

一,先可以一隻腳踩一塊瑜伽磚上,另一腳在地上,

然後在抬起地上的腳和磚上的腳平行,然後在落下,在抬起。這樣可以鍛鍊到腳踝的穩定性,和臀中肌。臀中肌是為了穩定骨盆,骨盆穩定腳踝才平衡,沒有壓力。

二,也可以加大強度,如果有平衡墊的一隻腳踩上去,

沒有的話把瑜伽墊卷幾圈踩上去,

感覺,一隻腳踩上去,另一隻腳踩地上,

慢慢的把重心過度給不穩定的腳,感覺害怕不安全,一隻手可以去扶牆,

感覺晃晃悠悠,從不平衡中找到穩定,這個時候就可以調動激活踝關節細小的肌肉去幫助腳踝穩定。

三,瑜伽中單腿站立的體式都可以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比如,樹式,戰士一,二,三,鷹式等等。有限的動作就可以達到很好的理療效果。並不是知道的多,要會運用。

這就是今天的內容,感恩遇見!

相關焦點

  • 瑜伽解剖結構:了解踝關節?為什麼習慣性崴腳?如何預防和理療?
    大家好,今天帶大家了解腳踝的踝關節?踝關節是保護膝蓋和腳部健康,以及身體的平衡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大多數踝關節扭傷發生在我們年輕時(15至24歲之間),但它們常常無法完全治癒,從而使我們許多人的腳踝處於不穩定性。腳踝一旦經常扭傷,就會形成習慣性扭傷,因為關節的本體精神受損不工作了。
  • 崴腳——踝關節扭傷
    崴腳——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就是我們俗稱的崴腳,是指在行走或運動的過程中,踝關節因一次活動超過其正常活動度(過度內翻或外翻),引起關節周圍軟組織如韌帶、肌腱、關節囊等發生損傷,損傷後常引起局部毛細血管的斷裂和出血,出現皮下瘀斑、青紫、疼痛、行走不便等, 發生率最高的是運動損傷。
  • 運動時經常崴腳,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為什麼說,運動時,踝關節最容易受損呢?要知道,踝關節是全身負重最多的關節,它承受著幾乎身體上所有的重量,它是堅強且相對脆弱的。 如果不考慮患者的自身意願,改變踝關節扭傷的外在風險因素似乎只能是改變運動項目。踝關節扭傷發生率最高的是有氧運動,包括籃球、足球、室內排球、戶外運動和攀巖等。
  • 經常崴腳,說明你韌帶鬆了
    當然,除了韌帶損傷外,如果患有神經系統疾病、全身韌帶鬆弛症,也可能造成習慣性崴腳。經常崴腳與缺鈣沒有直接關係,但存在間接聯繫。例如,缺鈣如果造成了肌肉力量下降,可能會增加崴腳的機率。此外,經常崴腳不僅會造成韌帶損傷,還可能合併骨折。缺鈣容易導致骨質疏鬆,增加骨折的機率。因此,缺鈣的人崴腳後更容易骨折。當初崴腳的時候明明拍X光片顯示沒有問題,為什麼現在會說韌帶有問題?
  • 踝關節不穩定,走路時會很容易崴腳,如何進行康復訓練?
    造成習慣性崴腳的原因因為在某一次崴腳的時候,傷到了腳踝外側的韌帶,但是當時沒有治療。於是自行恢復的韌帶就比正常人的松,無法將踝關節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一旦承受力量就會搖晃,踝關節不穩定,走路時會很容易崴腳。
  • 那些經常崴腳的人,一定是踩過這5個坑!
    有些人在崴過一次腳後,會習慣性的崴腳,走路多了腳踝就會腫脹、疼痛,時間長了,踝關節的軟骨出現磨損,甚至出現骨刺,這都是因為患者在第一次崴腳時沒有正確處理造成的,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崴腳後會造成後遺症的那幾個坑!
  • 從崴腳到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定,踝關節外側副韌帶經歷了什麼
    然而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崴腳的患者約有40%發生了踝關節外側副韌帶癒合不牢固而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定,達到了手術修復的標準。為什麼崴腳之後出現如此高的韌帶不癒合率,問題出在哪裡,踝關節外側副韌帶損傷的前因後果是什麼樣的,由筆者跟大家一起說說。
  • 「崴腳」了可怎麼辦?急性踝關節扭傷應當這樣處理!|踝關節|崴腳|...
    踝關節扭傷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損傷,俗稱「崴腳」。(那感覺非常酸爽)尤其路面不平、穿高跟鞋或厚底鞋時更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崴腳」後千萬不要認為忍一忍就過去了,不當處理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
  • 崴腳、骨折、久蹲,最傷踝關節!
    " 關節退行性病變,不僅多發於脊柱、肩、膝等部位的關節,踝關節也是重災區。" 近日,貴州華夏骨科醫院關節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李貴山在今日頭條上說了一個接診的小故事,提醒大家,崴腳、骨折、久蹲,最傷踝關節!
  • 崴了腳,處理不對當心變「慢性病」!3個動作,遠離習慣性崴腳
    生活中,幾乎人人都有過「崴腳」的經歷——「下樓梯踩空、跑步時踩到小石子、打籃球踩到別人腳上……甚至沒站穩時都可能崴到腳。」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小問題,休息兩天就好了,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留下了後遺症:經常崴到同一隻腳,成了「習慣性崴腳」。
  • 踝關節很脆弱,崴腳毀一生
    作者:陳超 解放軍總醫院踝關節,即我們平常所說的腳腕,腳脖子。踝關節扭傷即我們平時說的崴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記得上學時,跑步,跳遠,籃球等活動充盈著我們的課餘生活,經常可以看到有同學一瘸一拐的被人攙扶走下運動場;在電視節目中,也能看到籃球運動員搶籃板後誤踩別人腳後被扶下場,這些大多是踝關節損傷。在臨床工作中,踝關節扭傷是骨科門診、急診中最常見損傷,其損傷約佔運動損傷的15%之多,處理不當會留下永久的後遺症。今天讓我們來談一談這個最常見的損傷。
  • 穿不了高跟鞋?踝關節或有舊傷
    足踝扭傷 養足「一百天」都未必夠有些人崴腳很難好,有些人經歷了一次崴腳後,就經常「運氣不好」地反覆崴腳。如果是個女孩,往往也穿不了美美的高跟鞋。相大勇提醒說,實際上,這些問題可能都是因為舊傷未愈。人體的損傷是怎麼癒合的呢?靠止痛藥還是消炎藥?還是推拿按摩甚至外科醫生手術?其實都不是。人體自身就有強大的自我癒合能力。人體組織的癒合分四個過程。
  • 踝關節容易受傷,怎麼加強肌肉力量,選這些體式就對了
    波姐語錄:不想身體容易受傷,日常鍛鍊要做好,就這樣練不用挑經脈曲張,很多人會有的一個病灶,腿上覆滿了向蚯蚓的一樣的血管,很影響腿部的美觀,夏季不敢穿漏腿的褲子或者裙子,很多人都選擇屈醫院切除,其實,經脈曲張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會因為靜脈曲張帶來其他的疾病。
  • 經常崴腳,是我運氣不好嗎?康復師:更可能是腳踝穩定控制不足
    跑步經常崴腳?不管是崎嶇不平的小路,還是平坦的公路上,總是覺得很難控制腳踝,經常出現崴腳。據相關研究結果,在第一次踝扭傷後,高達73%的患者會再次出現踝扭傷。這會是我的運氣不好嗎?今天我們來了解以下幾點:習慣性崴腳,都有哪些原因?怎麼樣可以預防或降低習慣性崴腳的風險?習慣性崴腳,都有哪些原因?
  • 傷不起的踝關節!崴腳後做好3件事,正確處理傷情
    踝關節扭傷,也就是崴腳,是骨科急診中較常見的情況。雖然常見,但是很多人並沒有對踝關節扭傷有較大的重視,甚至認為是一個小問題,不積極的診治。但其實,骨折是一種很嚴重的損傷,一些病人可能需要手術治療。踝關節扭傷往往不會出現骨折的情況,但即使沒有骨折的情況,踝關節周圍韌帶的損傷也不容小覷。踝關節扭傷不能輕視!如果不小心出現踝關節扭傷,沒有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治療,或者並不重視。很有可能會導致症狀遷延不愈,引起反覆發疼痛、腫脹。甚至因為踝關節不穩定,導致日後出現習慣性的崴腳,影響足部健康。
  • 為什麼踝關節很容易扭傷?預防崴腳,4個辦法趕緊學起來
    踝關節是最容易出現扭傷的身體關節部位,因為踝關節是我們人體與地面距離最近的負重關節,承受著人體站立時絕大部分重量。踝關節很容易在行走跟運動中出現扭傷,也就是崴腳,約有40%的運動損傷都是踝關節扭傷。踝關節為什麼容易扭傷?
  • 經常容易「崴腳」的朋友請注意,下面幾個動作千萬不要再做了
    「經常崴腳怎麼辦?」無論你的朋友們有沒有訓練經驗,總有幾個人會提出這個疑問:無論是下樓梯、跑步、跳操,還是走在平地上,都會「不小心崴到腳」,造成許多生活上的困擾。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經常性崴腳的預防與處理。
  • 白領崴腳後沒有及時處置 導致踝關節位置韌帶鬆弛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馬麗 通訊員 彭欽平)崴腳是很多人都曾有過的經歷,大部分人認為揉一揉休息一下即可,但某公司白領劉軍的遭遇卻給大家提了一個醒。  27歲的劉軍很喜歡打籃球。
  • 海慈專家:崴腳(踝關節扭傷)的幾個誤區和正確處理方法
    發生踝關節扭傷後,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活動活動腳腕,若沒有疼痛或只是輕微疼痛,就不在意了;甚至有人認為扭到腳踝只是小傷,熱敷或用繃帶包紮下就好了。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創傷骨科主治醫師臧成告訴你,這種處理方式是錯誤的。
  • 崴腳可不是小事 四個步驟正確處理踝關節扭傷
    原標題:崴腳可不是小事   崴腳是很多人都遇到過的經歷,不管是在激烈的籃球場上,還是日常的慢跑途中,甚至每天上下樓梯時,都有可能出現崴腳。正因為崴腳如此常見,生活中很多人覺得這是件小事,休息一下或者活動一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