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六環外,昌平線地鐵終點站南邵站西北方向,金隅萬科城小區外,十幾名居民拎著藍色垃圾袋,排著隊等待垃圾分類登記。為滿足居民垃圾分類的需求,該小區設立了無接觸幹垃圾交投點,並在現場設立一米線。收到簡訊通知的居民按時間前往交投,保持距離,排隊有序進行垃圾投放。
金隅萬科城小區居民主動進行垃圾分類。
為踐行《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由專業垃圾分類公司與物業公司合作的方式在一些小區中出現。垃圾分類公司免收處理費,物業公司也不收進場費。分類後的垃圾被運進分揀中心,再進行二次精細分類。在一段時間的運行後,小區居民參與率超75%。在實現垃圾減量的同時,垃圾分類公司也通過這種市場方式完成自我「造血」。
參與率高
住戶參與率達75.6%
金隅萬科城小區外,十幾名居民拉著紙箱板、廢舊被褥衣物以及瓶瓶罐罐等物品,排成一隊等待掃碼投放垃圾。因疫情原因,本應在小區內完成的垃圾回收搬到了小區外。
該小區的垃圾分類方式較有新意,是由專門從事垃圾分類的北京愛分類科技有限公司與小區物業公司合作的方式進行。「不收取物業公司的費用,並承擔小區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分類和清運。」 北京愛分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源鴻表示,該小區一、二、三期共有住戶4446戶,愛分類提供便民惠民垃圾分類模式,鼓勵居民家中源頭乾濕分離,回收企業不分高低價值全品類上門收集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並予以獎勵。目前,垃圾分類共參與3315戶,參與率75.6%。
回收員王丙齊也常會收到居民發送的投放信息,與居民約好時間後便會在小區大門處進行垃圾收運。「疫情中居民可以通過軟體預約的方式進行」。
同時企業還可以從後臺調取用戶信息,通過簡訊的方式告知居民,某個時間會在小區大門口進行垃圾回收。回收員謝宗宇每次回收時,都要事前做好消毒,並讓居民間保持距離。「疫情期間一直沒有間斷,就像在小區門前取快遞一樣。同時也可以通過居民的預約,到某個地點取可回收物垃圾。」
「物業公司想做垃圾分類,但是不知道怎麼去做。尤其是新的管理條例實行後,怎麼做好這個工作也讓許多物業公司頭疼。」徐源鴻表示,近一年的運行中,回收員共上門收集籤收可回收物11543單,減量垃圾144235.84公斤,資源利用99.8%;公益無害化處理有害垃圾129.6公斤。自2019年7月21日,開通廚餘交投以來,廚餘垃圾交投4097單,居民源頭分出廚餘量為174048.81公斤。
環保驛站
居民可進行自主交投
在金隅萬科城小區中,除了上門回收外,還設置了環保驛站,由居民主動交投的方式進行。方方正正的環保驛站像一個大貨櫃,既可以作為垃圾分類投放站,也可以作為垃圾分類宣傳點,同時還是可回收物中轉和暫存空間。
「這個地方同時也是回收人員與保潔人員等的休息空間。回收員可以一人多職責,既是可回收物收集員,同時又是宣傳指導員。廚餘垃圾再集中交由環衛部門進行處理。」徐源鴻表示,環保驛站長期播放著分類方式,指引居民分類投放垃圾,回收員也會對分類、稱重、掃碼等行為進行指導。
在環保驛站中,不僅可回收物能得到有效處理,同時也可以回收廚餘垃圾。一名居民在交投可回收物時,也拎上了一袋廚餘垃圾。在完成掃碼、稱重後,廚餘垃圾由回收員裝入專用桶中。回收員又變身成為廚餘垃圾籤收員。「前期曾經發給居民一個垃圾分類手冊,廚餘垃圾需要單獨存放,剩下大多數垃圾都可以裝在循環使用的藍色塑膠袋裡,並送到環保驛站。」徐源鴻表示,廚餘垃圾在回收後,會交由環衛部門進行收運處理。
疫情發生前,回收員每天都會收到幾十個預約單,穿梭在小區中完成上門回收。回收後的垃圾在經過壓扁後,送進寫著「可回收垃圾運輸車」的封閉廂式貨車中,一輛貨車在臨近的多個小區循環收運,直至車輛裝滿。
收運鏈條
資源化利用率達95%
在金隅觀瀾時代小區外,居民按照約定的時間,將已分類的可回收物拎到小區外。他們已把分好類的可回收垃圾裝在了一個藍色大塑膠袋裡。回收員掃了塑膠袋上的二維碼,用戶信息和這袋垃圾就關聯上了,在進行稱重後,相對應的環保金便打進居民帳戶。「一公斤可回收物,我們給居民返還0.8元環保金,掃碼稱重操作後,這些錢就會轉到居民的環保帳戶中。」
龍山華府小區也時常出現這樣的場景,積攢多日的垃圾被送至小區外。「掃碼以後會有一些獎勵返還到帳戶中。」一名居民表示,看重的並不是小獎勵,更多的是願意參與到垃圾分類中。
通過與小區物業公司及商戶合作,將社區中的超市、果蔬店納入環保金帳戶掃碼支付,居民掃碼就可以使用環保金結帳。在東關南裡小區,共有兩千多戶居民,參與此種分類方式的居民超過七成。
從各個小區收運後的可回收物垃圾被運送至昌平區的「愛分類」分揀中心,傳送帶上分布著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等垃圾,隨著傳送帶不停地運轉,專業人員將這些可回收物按照廢塑料、紡織品、紙類、金屬、玻璃、有害垃圾進行分類、打包送至再利用公司。
「這個過程就是居民先按照大類簡單分,企業再進行精細分。」徐源鴻表示,分揀中心將生活垃圾精分為50類,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分揀中心一側,智能化機械分選設備正在安裝。通過上料機、OCC篩選、2D/3D篩、磁選機、電氣系統等實現可回收物的機械化分選。「就好比一個大磁鐵,將金屬的物品都吸附在上面,通過這種方式分選後,再經過斷磁將金屬物品放置在相應位置。渦流靜電振動篩,則可以將垃圾通過質量輕重進行區分。」徐源鴻介紹,機械化分揀可以提高分揀效率並降低成本。
分類建議
大數據讓垃圾去向可查
城南街道的龍山華府小區進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的重點在宣傳發動,而廚餘垃圾處理在投放收集和處理過程中都存在難點。」在徐源鴻看來,真正要解決好的是可回收物和廚餘垃圾回收。「可回收物的增量就是生活垃圾的減量。可回收物被更好地利用,就說明它們沒有與其他垃圾被混在一起進行處理。在實踐中,居民也最喜歡參與到可回收物的分類之中。可回收物的利用率和資源化率是最明顯的。」
「社區垃圾分類所覆蓋區域應建立起垃圾分類運營管理的長效機制。」徐源鴻建議,管理好可回收物可以降低社區垃圾桶等垃圾處理設備的購買成本以及生活垃圾清運和消納成本。可為物業公司對於社區環境與生活垃圾的精細化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在提升社區品質與形象後,也可以提高業主對於物業的滿意度與認可度。
目前愛分類已與百餘個小區達成收運協議,為物業公司提供規範、合法、科技化的垃圾分類運營,並提供全流程監管數據。徐源鴻表示,建立垃圾分類全流程分類體系,實現覆蓋範圍生活減量效果最大化、資源利用最大化、全部規範無害化,能大幅度提升垃圾分類效果。公司規範化的運營可最大化地保障垃圾分類的規範、合法運營,同時公司信息化平臺可為主管單位提供垃圾的源頭可溯、去向可查、數據可知的管理服務。
「小區的垃圾經歷了分類回收、封閉運輸,最後是工廠精分,一個垃圾的閉環就形成了。」徐源鴻表示,分類公司可以從回收源頭把控回收質量,進而為垃圾資源化處理提供幫助。通過資源化和衍生的增值服務,小區垃圾分類參與度增高,並完成垃圾分類、垃圾減量的目的,同時垃圾分類回收企業可以實現自我「造血」,不需要拿到補貼,完成市場化運營。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趙喜斌 文並攝
流程編輯:TF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