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區垃圾為啥少了144噸?原來有家專業分類公司走進了社區!

2020-12-18 北晚新視覺網

北六環外,昌平線地鐵終點站南邵站西北方向,金隅萬科城小區外,十幾名居民拎著藍色垃圾袋,排著隊等待垃圾分類登記。為滿足居民垃圾分類的需求,該小區設立了無接觸幹垃圾交投點,並在現場設立一米線。收到簡訊通知的居民按時間前往交投,保持距離,排隊有序進行垃圾投放。

金隅萬科城小區居民主動進行垃圾分類。

為踐行《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由專業垃圾分類公司與物業公司合作的方式在一些小區中出現。垃圾分類公司免收處理費,物業公司也不收進場費。分類後的垃圾被運進分揀中心,再進行二次精細分類。在一段時間的運行後,小區居民參與率超75%。在實現垃圾減量的同時,垃圾分類公司也通過這種市場方式完成自我「造血」。

參與率高

住戶參與率達75.6%

金隅萬科城小區外,十幾名居民拉著紙箱板、廢舊被褥衣物以及瓶瓶罐罐等物品,排成一隊等待掃碼投放垃圾。因疫情原因,本應在小區內完成的垃圾回收搬到了小區外。

該小區的垃圾分類方式較有新意,是由專門從事垃圾分類的北京愛分類科技有限公司與小區物業公司合作的方式進行。「不收取物業公司的費用,並承擔小區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分類和清運。」 北京愛分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源鴻表示,該小區一、二、三期共有住戶4446戶,愛分類提供便民惠民垃圾分類模式,鼓勵居民家中源頭乾濕分離,回收企業不分高低價值全品類上門收集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並予以獎勵。目前,垃圾分類共參與3315戶,參與率75.6%。

回收員王丙齊也常會收到居民發送的投放信息,與居民約好時間後便會在小區大門處進行垃圾收運。「疫情中居民可以通過軟體預約的方式進行」。

同時企業還可以從後臺調取用戶信息,通過簡訊的方式告知居民,某個時間會在小區大門口進行垃圾回收。回收員謝宗宇每次回收時,都要事前做好消毒,並讓居民間保持距離。「疫情期間一直沒有間斷,就像在小區門前取快遞一樣。同時也可以通過居民的預約,到某個地點取可回收物垃圾。」

「物業公司想做垃圾分類,但是不知道怎麼去做。尤其是新的管理條例實行後,怎麼做好這個工作也讓許多物業公司頭疼。」徐源鴻表示,近一年的運行中,回收員共上門收集籤收可回收物11543單,減量垃圾144235.84公斤,資源利用99.8%;公益無害化處理有害垃圾129.6公斤。自2019年7月21日,開通廚餘交投以來,廚餘垃圾交投4097單,居民源頭分出廚餘量為174048.81公斤。

環保驛站

居民可進行自主交投

在金隅萬科城小區中,除了上門回收外,還設置了環保驛站,由居民主動交投的方式進行。方方正正的環保驛站像一個大貨櫃,既可以作為垃圾分類投放站,也可以作為垃圾分類宣傳點,同時還是可回收物中轉和暫存空間。

「這個地方同時也是回收人員與保潔人員等的休息空間。回收員可以一人多職責,既是可回收物收集員,同時又是宣傳指導員。廚餘垃圾再集中交由環衛部門進行處理。」徐源鴻表示,環保驛站長期播放著分類方式,指引居民分類投放垃圾,回收員也會對分類、稱重、掃碼等行為進行指導。

在環保驛站中,不僅可回收物能得到有效處理,同時也可以回收廚餘垃圾。一名居民在交投可回收物時,也拎上了一袋廚餘垃圾。在完成掃碼、稱重後,廚餘垃圾由回收員裝入專用桶中。回收員又變身成為廚餘垃圾籤收員。「前期曾經發給居民一個垃圾分類手冊,廚餘垃圾需要單獨存放,剩下大多數垃圾都可以裝在循環使用的藍色塑膠袋裡,並送到環保驛站。」徐源鴻表示,廚餘垃圾在回收後,會交由環衛部門進行收運處理。

疫情發生前,回收員每天都會收到幾十個預約單,穿梭在小區中完成上門回收。回收後的垃圾在經過壓扁後,送進寫著「可回收垃圾運輸車」的封閉廂式貨車中,一輛貨車在臨近的多個小區循環收運,直至車輛裝滿。

收運鏈條

資源化利用率達95%

在金隅觀瀾時代小區外,居民按照約定的時間,將已分類的可回收物拎到小區外。他們已把分好類的可回收垃圾裝在了一個藍色大塑膠袋裡。回收員掃了塑膠袋上的二維碼,用戶信息和這袋垃圾就關聯上了,在進行稱重後,相對應的環保金便打進居民帳戶。「一公斤可回收物,我們給居民返還0.8元環保金,掃碼稱重操作後,這些錢就會轉到居民的環保帳戶中。」

龍山華府小區也時常出現這樣的場景,積攢多日的垃圾被送至小區外。「掃碼以後會有一些獎勵返還到帳戶中。」一名居民表示,看重的並不是小獎勵,更多的是願意參與到垃圾分類中。

通過與小區物業公司及商戶合作,將社區中的超市、果蔬店納入環保金帳戶掃碼支付,居民掃碼就可以使用環保金結帳。在東關南裡小區,共有兩千多戶居民,參與此種分類方式的居民超過七成。

從各個小區收運後的可回收物垃圾被運送至昌平區的「愛分類」分揀中心,傳送帶上分布著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等垃圾,隨著傳送帶不停地運轉,專業人員將這些可回收物按照廢塑料、紡織品、紙類、金屬、玻璃、有害垃圾進行分類、打包送至再利用公司。

「這個過程就是居民先按照大類簡單分,企業再進行精細分。」徐源鴻表示,分揀中心將生活垃圾精分為50類,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分揀中心一側,智能化機械分選設備正在安裝。通過上料機、OCC篩選、2D/3D篩、磁選機、電氣系統等實現可回收物的機械化分選。「就好比一個大磁鐵,將金屬的物品都吸附在上面,通過這種方式分選後,再經過斷磁將金屬物品放置在相應位置。渦流靜電振動篩,則可以將垃圾通過質量輕重進行區分。」徐源鴻介紹,機械化分揀可以提高分揀效率並降低成本。

分類建議

大數據讓垃圾去向可查

城南街道的龍山華府小區進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的重點在宣傳發動,而廚餘垃圾處理在投放收集和處理過程中都存在難點。」在徐源鴻看來,真正要解決好的是可回收物和廚餘垃圾回收。「可回收物的增量就是生活垃圾的減量。可回收物被更好地利用,就說明它們沒有與其他垃圾被混在一起進行處理。在實踐中,居民也最喜歡參與到可回收物的分類之中。可回收物的利用率和資源化率是最明顯的。」

「社區垃圾分類所覆蓋區域應建立起垃圾分類運營管理的長效機制。」徐源鴻建議,管理好可回收物可以降低社區垃圾桶等垃圾處理設備的購買成本以及生活垃圾清運和消納成本。可為物業公司對於社區環境與生活垃圾的精細化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在提升社區品質與形象後,也可以提高業主對於物業的滿意度與認可度。

目前愛分類已與百餘個小區達成收運協議,為物業公司提供規範、合法、科技化的垃圾分類運營,並提供全流程監管數據。徐源鴻表示,建立垃圾分類全流程分類體系,實現覆蓋範圍生活減量效果最大化、資源利用最大化、全部規範無害化,能大幅度提升垃圾分類效果。公司規範化的運營可最大化地保障垃圾分類的規範、合法運營,同時公司信息化平臺可為主管單位提供垃圾的源頭可溯、去向可查、數據可知的管理服務。

「小區的垃圾經歷了分類回收、封閉運輸,最後是工廠精分,一個垃圾的閉環就形成了。」徐源鴻表示,分類公司可以從回收源頭把控回收質量,進而為垃圾資源化處理提供幫助。通過資源化和衍生的增值服務,小區垃圾分類參與度增高,並完成垃圾分類、垃圾減量的目的,同時垃圾分類回收企業可以實現自我「造血」,不需要拿到補貼,完成市場化運營。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趙喜斌 文並攝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走進垃圾分類示範社區⑧丨文藝骨幹攜手黨員志願者 助力垃圾分類工作
    編者按:  2020年是長沙垃圾分類工作的提升年,29個社區因為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敢於創新,取得成績,被評為長沙的垃圾分類可複製社區。星辰在線聯合長沙市城管執法局推出報導《走進垃圾分類示範社區》。楊建明說,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每個人都必須養成,她願意做這樣一個「辣利婆」,努力扭轉居民垃圾不分類的壞習慣。  經過宣傳,很多居民逐漸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2020年,物業公司承擔了更多垃圾分類的相關工作,在花語鑫苑小區,榮盛物業公司就大力推進這項工作,和社區工作者一起出謀劃策。物業公司購置了專門的垃圾清運車。在這個小區,多輛專業的垃圾轉運車每天都會在小區穿梭。
  • 香洲又有三個小區實行垃圾分類!
    帶你走進香洲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結合首批試點小區工作經驗梅華街道又新增新城市中心廣場龍光海悅雲天、恒隆御園三個小區參與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啦~>其他原有垃圾桶統一進行標識更換龍光海悅雲天小區還設置積分激勵在公示欄上公布積分最高者名單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由於廚餘垃圾桶需求量大垃圾投放點設置有兩個「廚餘垃圾」桶
  • 北京海澱這個無物業小區分類挺「智能」,扔垃圾同時賣破爛兒
    5月7日,海澱北醫社區安裝垃圾分類智能回收箱剛好滿一年了。一年裡,這個社區的居民扔垃圾同時賣破爛兒,實現垃圾減量近9噸,其中廚餘垃圾3430公斤。這個無物業的社區是如何推動垃圾分類的,近日記者前往探尋答案。社區裡150多輛「殭屍」自行車被回收。
  • 這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很特別 居民主動申請 社區積極推進
    因為有了想要在小區開展垃圾分類的想法,又有不甘落後的精神,塞尚公館三期、四期小區的居民就將垃圾分類當成是小區的大事來對待。小區業委會一方面向社區申請,一方面積極入戶調查,還組織居民到萬正·尚都小區參觀了解垃圾分類的相關情況。「我們小區業委會組織參觀,我也去了,有兩個直觀的感受,一個是小區的環境好了,再一個就是好的環境帶給居民更好的生活品質。
  • 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這些社區各有妙招
    我市是如何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近日,記者走進街道、社區、小區進行實地採訪。資源回收引導參與垃圾分類為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工作,號召更多的居民了解垃圾分類並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近日,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翠華社區組織志願者開展了資源回收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居民陸續來到資源回收宣傳點。
  • 山師大志願者走進泰安岱下明珠小區,宣傳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
    7月22日,山師大「疫路同星」服務隊與泰安市城市管理局團委、泰安市城市管理局環衛處團總支、岱嶽區環境衛生管理中心黨支部的志願者們,共同走進粥店社區岱下明珠小區,開展未來生活系列活動之「後疫情時代」志願服務,開始尋找答案。
  • 老舊小區如何做好垃圾分類?沙坪垻這個街道給出答案
    「規建辦負責統籌轄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民社辦負責指導、督促物業公司全力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相關工作;各社區負責具體實施本轄區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雙碑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各科室和社區的垃圾分類工作,街道對其進行「月檢查、季考核」,納入年度先進科室評選和社區年度實績考核,旨在表彰先進、督促後進。
  • 我區11個小區獲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稱號 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 共建...
    金融街街道豐融園小區自2009年起,按照大類組分的原則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形成「政府有力指導、社區黨建引領、物業積極推動、業主主動參與」多方聯動工作機制,逐步完善了小區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各品類垃圾規範管理。
  • 窨井蓋都塗鴉分類標識,南京這個小區垃圾分類宣傳成一景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諸海路 記者 趙丹丹 文/攝)窨井蓋塗鴉分類標識、廢棄物做成各色小品……南京玄武區櫻駝山莊小區處處都是垃圾分類的元素,成了一道風景線,提醒著居民分類人人有責。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玄武區477個小區已全部開展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目前平均每天分出六七十噸的廚餘垃圾。
  • 一個物業自治小區的垃圾分類之路
    見習記者蔣玉紅 本報訊走進恆晟逸家小區,垃圾分類標識醒目,垃圾分類投放點設施齊全,環境乾淨整潔,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沒有物業管理公司的小區。「自從垃圾分類開始以後,城管和社區工作人員就經常到我們小區裡來上門宣傳,我們也意識到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開始想如何落實到位。」
  • 社區堆肥|印度班加羅爾(上):從垃圾圍城到垃圾分類
    該市綠樹環繞,氣候溫和,一直是印度人養老休閒的首選都市;近年來科技發展迅猛,匯集了許多本地和海外高科技公司,被譽為印度的「矽谷」。全市分成八個大區,一共有198個行政小區(ward,這裡翻譯為行政小區),規模介於中國的社區和街道辦事處之間,最小的人口一萬多,最大的接近一百萬。印度的廚餘垃圾佔比大約是65%,班加羅爾稍高一點,接近70%。
  • 愛心入戶 和平街「五老」有了垃圾分類專屬禮包
    9月15日上午,由勝古莊社區紅色愛心連鎖服務超市志願者、社區工作者組成的入戶小組,他們帶著「愛心敲門」垃圾分類文明禮包,走進「五老」人員的家裡,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為老人安放垃圾桶,引導「五老」人員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入戶送垃圾分類文明禮包 感受「變廢為寶」新風尚
  • 社區辦公場地擺放分類垃圾桶、堆放餐廚垃圾為哪般?做好垃圾分類...
    「這是新華園社區的辦公室,門口為什麼有這麼多分類垃圾桶,滿地都堆著餐廚垃圾,這都快擋住人們走路了。」12月17日上午,記者到新華園社區採訪,前來辦事的趙女士看著滿地的餐廚垃圾有些埋怨,不明白為什麼社區辦公室的小院子變成了垃圾分類現場,而且分類的還是餐廚垃圾。
  • 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 「紅榜」小區有何秘訣?
    「5個小區上『紅榜』,說明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這種管理模式是有效的,具有推廣意義。」談及垃圾分類「紅榜」不再空缺,市城管委辦公室考評組專業人士說。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究竟解決了制約小區推進垃圾分類的哪些問題?
  • 垃圾分類給三明這個小區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今年4月,作為三元區的垃圾分類試點單位,下洋社區江濱豪園小區正式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試點。5個多月過去了,垃圾分類給小區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垃圾分類推行是否順利呢?記者進行了探訪。每天早晨,家住江濱豪園2幢的方大伯都會提著至少兩個塑膠袋出門。
  • 兼職指導員、可追溯垃圾袋,房山這些小區垃圾分類有新招
    新京報快訊(記者 周依)北京生活垃圾分類新規自本月起正式實施。記者今天(5月26日)在房山區多個小區看到,為引導居民分類,街道社區推出了「兼職」垃圾分類指導員、可追溯垃圾袋等新招。記者從房山區獲悉,全區362個居住小區均已開展垃圾分類,截至5月24日,全區廚餘垃圾分出總量達2854.5噸,可回收物分出量達1156.6噸。
  • 從200公斤到3噸 南京垃圾分類施行一周效果初顯 氛圍濃厚
    中國江蘇網11月9日訊(通訊員 龐博 陳梓萌 記者 羅鵬)自11月1日南京正式施行垃圾分類以來,居民分類意識有無提高?小區引導分類做的如何?撤桶並點是否到位?記者今天分別來到秦淮區及雨花臺區的多個小區進行調查,不少小區不僅垃圾收集設施完備,居民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行為,垃圾分類意識和氛圍正在迅速提升。
  • 以薯田埔社區為「樣本」,馬田街道紮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鄧紅麗 通訊員 馬金玉 覃漢慧/文 張敬/圖10月22日上午,光明區馬田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姜陽組織召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垃圾分類工作的標準和要求,動員街道上下以薯田埔社區為「
  • 網際網路+、人臉識別、積分換禮品……廣州多個樣板小區推進垃圾分類...
    居民黃阿姨告訴新快報記者,每天早上或晚上,她下樓時都會拎著垃圾袋,來到小區裡的智能垃圾分類桶邊,將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各自放在不同的垃圾桶上,用智能投放卡「嘀」一下,垃圾投放進桶,智慧卡獲得相應積分。  「以前這個位置也是放垃圾桶,但是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經過時會聞到臭味,蚊子也多。現在就非常好,垃圾桶是密封的,聞不到臭味,小區環境衛生改善了很多。」
  • 【垃圾分類】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你家門口沒有4個垃圾桶?
    可不少天津人有些困惑垃圾分類了家裡是不是也要擺4個垃圾桶?為什麼自己家樓下不是每棟樓都有4個垃圾桶?2020年底,力爭實現全覆蓋;全市3785所大中小幼學校已將垃圾分類納入教育教學體系,覆蓋率達到97%;5217家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基本實現全覆蓋。垃圾分類首先是遵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原則,認真落實《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嚴格執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