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1月9日訊(通訊員 龐博 陳梓萌 記者 羅鵬)自11月1日南京正式施行垃圾分類以來,居民分類意識有無提高?小區引導分類做的如何?撤桶並點是否到位?記者今天分別來到秦淮區及雨花臺區的多個小區進行調查,不少小區不僅垃圾收集設施完備,居民從被動接受到主動行為,垃圾分類意識和氛圍正在迅速提升。
全面垃圾分類一周,洪武路街道廚餘垃圾量每天增至3噸
隨著生活垃圾分類的逐步開展,越來越多的廚餘垃圾將從其他垃圾中分出來。廚餘垃圾的佔比,也是評判垃圾分類工作成效的一項指標。記者從秦淮區洪武路街道獲悉,《條例》實施一周以來,廚餘垃圾每天收集量從每天200公斤增加到每天3噸左右。
洪武路街道有103個小區和十幾家企業自管小區。截至目前,61家小區已經完成了垃圾分類集中投放房(亭)建設,42家小區完成了撤桶並點,其他十幾家企業自管小區也進行了撤桶並點。「這就是說,街道所有居民小區已經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洪武路街道副主任王宏亮介紹,現在街道小區的廚餘垃圾收運量已從10月每天200公斤提升至每天超3噸,並且每天還在穩步提升中。
小區的垃圾分類是否到位,除了需要完善的分類投放設施,還要確保居民按照標註進行分類投放,讓大家「能分、會分、願分」。對此,洪武路街道組織了「黨員模範團」、「執法宣傳組」、「民兵小分隊」、「紅色娘子軍」、「群眾指導員」走進小區生活垃圾粉了一線,同時以「一問、二看、三勸、四掌握」的工作法,與居民面對面交流、指導。此外,街道通過執法車帶著大喇叭」,主次幹道播放流動宣傳;在61個小區門口設置「中喇叭」,讓物業滾動播放;社區網格員及志願者攜帶「小喇叭」,穿梭於樓棟小區之間,讓垃圾分類「聲聲入耳」。
物業積極作為引導居民垃圾分類,西善橋48個小區完成撤桶並點
「一開始還很不適應,慢慢地經過指導員的引導,物業的宣傳,覺得垃圾分類十分必要。現在來看,小區環境變好了,居民們也願意主動分了。」在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琥珀森林小區內,居民顏大爺感慨道。
隨著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西善橋街道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湧現出一批特色亮點社區。
在琥珀森林小區,3個垃圾收集點已經建成,15棟樓下的垃圾桶均已撤離,1350戶的居民在指導員、志願者以及物業的指導幫助下進行垃圾分類。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琥珀森林小區時,三位指導員正在對前來倒垃圾的居民進行分類指導。「大爺您好,廚餘垃圾需要破袋,我看了一下您分的還蠻好的,直接投放就行。」在指導員查看後,顏大爺順利將一袋破袋後的廚餘垃圾扔進了垃圾箱內。
「在設置垃圾點之前我們徵求了大部分居民的意見,在小區內分別設置了三個垃圾收集點。雖然剛開始之前,有的居民由於路途較遠有些怨言,但慢慢在疏導後接受並進行分類,這讓我們感到心思沒有白費。」琥珀森林小區物業經理孫樂雲有感而發。
孫樂雲告訴記者,物業是垃圾分類工作最直接的參與者、引導者之一,他們積極配合社區,第一時間將單元樓門口的垃圾桶撤至指定位置;做好小區居民的宣傳引導,對不理解的居民進行耐心的勸導;同時加大保潔在園區的巡查力度,對單元樓下隨意丟棄的垃圾及時清理,對亂丟現象嚴重的樓棟進行統計並上報社區;物業還做好本職工作,保障好點位上垃圾桶的清潔,加大園區內其他垃圾的清運頻次,由原先的每天清運1次變成每天清運2次,確保點位上無垃圾桶滿溢現象。
記者了解到,自條例實施以來,西善橋街道48個小區,目前已經全部按要求完成了撤桶並點工作,每個點位都至少配備了一名指導員,截止目前為止共計配備指導員164名。為了進一步方便居民投放,街道在各點位上加設垃圾分類指導牌,讓居民投放一目了然;同時,每天安排專人對小區進行最少4輪巡查,發現問題直接發至聯絡群中,第一時間整改。
西善橋街道本年度共計需完成28個小區的亭/房改造(包含省級達標小區兩個),目前省級達標小區環保屋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