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如何幫助中老年人養膝蓋。
其實,對於膝蓋疼這個毛病,我講過很多經驗了。用活血化瘀的辦法,或者健脾利溼的辦法,都能對不同的證型,產生治療作用。
那麼,中老年人的膝蓋不是,當用什麼思路來認識呢?
我從前在參加中醫臨床業務學習的時候,聽授課的前輩講過這麼一個例子。
話說有這麼一個女子,年66歲,姓陳。什麼毛病呢?就是膝蓋疼。
她這個膝蓋疼啊,很有特點,就是平時沒啥感覺,但是只要走路時間長了,兩側就開始疼。疼痛的地方,不紅也不腫,疼痛規律跟天氣變化關係也不大。
最後,醫生就說了,說你這個病,說到底,就是年紀大了,老了。你呀,得學著適應。
患者一聽就不樂意了,說我得了病,活動受限,你卻告訴我得適應。這意思就是,我得聽天由命了?
她不甘心,於是求治中醫。
刻診,見患者脈象弦細、舌淡苔白,關節不紅腫,不變形。
中醫師想了想,問她:「你真願意喝中藥」?
患者答,願意。只要能讓這倆膝蓋好用,喝啥都行。
於是,中醫師給開了一張配伍,方見——
秦艽、防風、獨活、川芎、白芷各10克,熟地黃15克,當歸、赤芍各10克,茯苓20克,白朮10克,牛膝15克,木瓜10克,威靈仙、骨碎補各15克,伸筋草、土鱉蟲各10克,甘草5克。
水煎服,每日一劑。
當時,患者就問,這裡頭的土鱉蟲,是一種啥樣蟲子?
醫師就說,這是活血療傷的一味中藥,很常見。
就這樣,患者用此方30劑。最終的結果,是諸證悉平,膝蓋走路不痛,下肢關節靈活。
當時,講述這醫案的前輩情緒略顯激動的跟我們說,你看,這就是中醫的力量。西醫覺得,只能聽天由命的病,我們中醫卻可以實現有效治療。誰說中醫就比西醫差?
這裡頭到底有什麼道理呢?我跟你仔細說說。
其實,這個女子的問題,屬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關節失養,兼外感風寒溼邪所致。
什麼意思呢?你看這人,她膝蓋疼不紅不腫,這就基本排除了溼熱之邪。她的疼痛和天氣變化不大,這就和一般的因外感風寒溼邪而作痛的人,不一樣。同時,她還有膝關節的退行性病變。這個時候,你就得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了,這就是肝腎不足、精血虧虛。
啥意思啊?中醫講,腎主骨生髓,髓能養骨。肝主筋。同時,腎主藏精,精能生血。肝又主藏血。所以當肝腎不足的時候,人體血液對關節、筋骨的濡養之能就會下降,加上肝腎虧虛,不能養骨養筋,使得關節退化、變形、增生。於是,她的膝蓋就開始疼。此人脈象偏細,舌質淡,可以看做是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的佐證。
當然,在這裡,你又不能完全排斥外感風寒溼邪的因素。因為你正氣虛弱了,就相對容易被外頭的邪氣所傷。這個是毫無疑問的。
所以說,要想改善的話,必須以滋補肝腎、養血活血為主,同時兼顧祛風除溼。
現在,你再看看上頭的配伍,應該是一目了然的。我再重複一遍:秦艽、防風、獨活、川芎、白芷各10克,熟地黃15克,當歸、赤芍各10克,茯苓20克,白朮10克,牛膝15克,木瓜10克,威靈仙、骨碎補各15克,伸筋草、土鱉蟲各10克,甘草5克。
這裡頭,首先有滋補肝腎精血之品,比如熟地黃、骨碎補、牛膝。也有養血活血之品,比如當歸、赤芍、川芎、土鱉蟲。更有祛風除溼、舒筋活絡之品,比如秦艽、防風、獨活、白芷、木瓜、威靈仙、伸筋草。這麼多藥材,恐怕會礙胃,所以加入茯苓和白朮來健脾。這就是基本意圖。
你看,這就是中醫治療膝蓋疼痛的辦法之一。它的思路,是很簡單,也很質樸的。而這種以補益肝腎為主的治療方法,我以前在文章裡也沒少滲透過。您如果注意閱讀,應該有所體會了。
我把這個寫出來,供有需要的讀者朋友借鑑參考。人到了中老年人,膝蓋出現退行性改變、疼痛,這是很多見的。我不能說,所有人用上頭的配伍,都合適。畢竟,每個人的狀態都不一樣。有一些,可能寒邪重一點,有一些,可能溼邪重一點,還有一些,可能淤血的傾向重一點。這就要求我們辨證化裁了。
另外,配伍裡頭有一個藥,叫做土鱉蟲,它雖然是常用的蟲藥,可以活血化瘀、療傷接骨,但是有一些人用它,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尤其是平時就對藥物過敏的人,更是如此。所以我說,這個配伍啊,一般人還是需要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鑑、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