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規律如來不可思議如何解?

2020-12-18 祁華勝

《天道》規律是什麼?因果又是什麼,因果=規律?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萬事萬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和外在的規律,什麼是事物的本質,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什麼是當下會發生的,什麼是未來會發生。

我完全相信一點,馬雲從十年就知道,或者洞察到未來社會是一個數據社會、信息社會、科技社會、以及算法社會,所以他企業的願景和使命,就是解決未來的問題,就是數據安全,數據畫像,以及人格在網際網路臉譜化、角色化、甚至人格化。

本質上說,人工智慧給我們用技術手段重新開闢的「第三世界」,因為更多人通過這樣的方式賴以生存,人的思維意識是可以「寄生」在數字單元上的,而現在的網紅現象,以及行業大v,在這個世界開始跑馬圈地,然後瘋狂割草。

人工智慧顛覆價值生產方式

那麼,對於我們世界發生的一切,我們都選擇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嗎?,很顯然火山和地震、海嘯的爆發,都有預感,就是大地磁場的能量波和震輻會釋放出來,人的感覺是遲鈍的,動物可以感覺到,並且急躁、不安、甚至恐慌。

那麼我們如何發現萬事萬物之間的規律,首先,我們都知道宇宙的星體之間相互作用,有公轉有自轉,而僅僅是誰圍著誰轉,轉幾圈,那個方向轉這個問題,試想一次,無論9大行星、地球、太陽,沒有誰圍著誰轉,而是各自轉各自的,就像波色—愛因斯坦凝聚現象而言,整個銀河系,乃至河外星系,都有可能是一個「整體」的物質形態,而,星空的那頭,全是暗物質、蟲洞和漩渦一樣存在的特殊「磁場」。

很多人說規律這個詞,本身的局限就像規律本身一樣,規,是規矩,律是秩序、制度、以及自我約束的能力,萬千世界,由規律布滿所有事情,那麼規律本身還變不變。

對於變和不變,每個人的文化屬性,認知層次,都有不同的認知,僅僅有立場和角色的分別,變和不變是沒有分別的,一旦去判斷是否在變,那麼就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一個悖論裡面,說變和不變都是虛妄。

心中有光,光芒萬丈

丁元英說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那麼各種事物、人、文化、人性、背後的規律就如來如去,不生不滅,不昧因果,了無掛礙,如實觀照,了妄唯真的背後,是對於真、善美的執著追求,是對於絕對真理的信仰,但是真理也是相對的,不是玩文字遊戲和邏輯思辨,而是確實糾纏一而二 二而一,很容易形上學和「事於道」,本身行為就「見路不走」。

規律等於因果嗎?並不等於,因果和因果律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因果是線性的,是矛盾的頭和尾,是事物之間的關係(偶然性和必然性,大概率和小概率),因果律是貫穿事物發展始終的真理。

只不過因果這個詞被佛法、佛教,用來傳遞精神能量,所有人都覺得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未到,這是觀念上的認知,根深蒂固。無法通過左右別人思想來獲得成功,只能靠自己修行。

事實上因果也不是佛家講的因果,一旦佛家的因果形成思維定勢,對於因果本身的思考就會少,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人類最大的智慧不在於智慧本身,二在於思考,不思考光學習和光吃飯不消化一個道理,自欺欺人。

很多東西很朦朧,很夢幻,看清楚不好

丁元英扶貧也好,得救之道的討論,甚至強弱文化理論能精神扶貧嗎?自己能覺悟的不同扶,覺悟不了的扶也沒用,說再多他說你是騙子。佛度有緣人的科學依據就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當然,這部分人也是稀缺的。

不要為自己是什麼,向自己內心深處找答案,不要強制讓自己分對錯、善惡、是非,從這些表層現象開始,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能夠看到人性、文化、生產力、制度、道德、倫理背後的真相。

很多東西不可以說,不可以言傳,只能意會。

禪宗講心領神會,講木佛燒火的道理,佛在心中,不在口中,也不在言中,在於我們的修行中,佛有8400身,化生萬千眾生,在紅塵入世,在精神層面出世,也是一種慈悲。

用愛經營人生,收穫幸福喜悅

無論是何種文化,強勢與否與文化本身無關,而在於體制內思考和體制外思考,無論哪種都會陷入內捲化,就是想不清楚的,為什麼一定要明心見性,天人合一,是因為你心中沒有我,沒有妄念、執念、心魔,心境澄明,無垢,考慮問題也好,修行也好,事半功倍。

唯一可以說,佛教講清規戒律,青燈古佛,以及道家講修生養性,性命雙修,還是儒家講格物致知,良知和忠恕都一個道理,放心心中慾念,保證自己身體、心靈、精神的「空靈狀態」,才能汲取更多智慧、自由、豁達、和不羈。

況且豆豆筆下世界的天機只有一個,學會顛倒乾坤,讓自己開啟上帝視角,見到自己,見到別人,見到眾生。道天機,天機道,道天機,天機盜,道亦有道,盜亦有道。

心懷蒼生,便覺得以天下蒼生以為念,心懷鬼胎,便心中鬼蜮橫生,百鬼夜行,心中有正義、正道,有陽光、有希望,我們生活的方式就積極,正能量,心中全是不好的東西,很容易帶跑偏。

況且豆豆潛臺詞告訴我們,人生就這麼現實,精神就這麼殘酷,輸了就是輸了,不能道德綁架和雙重標準,吃虧上當就是交學費,上當受騙就補腦,成功都是自己的事,別老想著賴人。

相關焦點

  • 《天道》|如何解「神即道 道法自然 如來」的玄機(深度推薦)
    《天道》為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來的電視劇。《天道》包羅萬象,思想深刻,臺詞經典,令人難以忘懷。而「天道」為何就是一個深奧的綜合性話題。對「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的解讀便是對「天道」理解。《天道》裡,死刑犯王明陽在臨死前對此說出了一句非常精闢的解讀:「這一句話就把基督教,道教和佛教的真諦和核心統一起來了。」
  • 《天道》丁元英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如何理解,如何應用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如何把自己的命運逆襲,然後讓王廟村村民,乃至格律詩和葉馮劉的命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究竟是文化屬性的差異,還是天道註定的客觀實際,抑或是對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實事求是。
  • 《天道》佛與道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佛本是道又如何解,佛道一心
    《天道》佛與道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佛本是道又如何解,佛道一心。其實歷史中佛文化、道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修佛,修道,都在垂直領域各自生發,但是,就是這樣「旁雜」的文化和非文化,構成華夏民族的文化認同和民族心理,以及歸屬感和安全感。
  • 天道電視劇深度解析:「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天道》中丁元英曾說過這樣的話——「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他用了短短的一句話便將基督教,道教,佛教的真諦和核心統一起來,即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
  • 《天道》如何理解「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高人丁元英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如何讓自己不被自己人性的弱點歲控制,從而贏得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丁元英信天道嗎?很顯然他不信,但是他辦事講究要合國法、佛法、和自己內心那道坎,至於道德,呵呵。
  • 《天道》:王志文完美詮釋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這是王志文所扮演的丁元英在《天道》中所說的一段自嘲詩。《天道》是一部愛情劇,也是一部商戰劇,歸根結底,它是一部值得你看第二遍的好劇。該劇通過丁元英承諾給芮小丹的一份特殊禮物:一個「殺富濟貧」的商業策劃展開。
  • 《天道》智者不言,言者不知
    大家好,我是祁華勝,看世間人生百態,悟天道了妄唯真。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很多人不明白,豆豆什麼都沒講,為何敢起名《天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文字和語言的功能不能承載智慧和規律,所以老子說,人法天,天法道錢、道法自然,意思不是人要效法天道,而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動物,人並不是生態鏈頂端的人,天地是生養人的,也是生養萬物的,對於天地而言,人和畜生,甚至死人時時札的草人沒什麼兩樣。
  • 《法華經》如來佛智不可思議
    5、種種勝解智力:佛知道眾生慧解的能力,為小乘知見者講四諦法、為二乘知見者講十二因緣法、為大乘知見者講四攝六度法,以佛的一切種智助其增進。6、種種界智力:佛知眾生種種境界,修行到了哪一步,哪些能成佛、哪些暫時還不能成佛,對三界九地,四聖六凡,無不了之,具有通達遊戲十法界的智力。
  • 《天道》簡述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及其當代價值,批判性繼承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豆豆的紅塵三部曲,通過文化、歷史、哲學這三個角度分析社會現象背後的規律,以及造成這種現象背後的本質。如何心安理得的獲得精神供應和物質供應,如何控制社會、資本、權利、甚至是文化,成為既得利益者遊戲生態裡面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家通過製造需求,來斂財,政治家通過製造需求來獲得聲譽和名望,企業家通過互通有無,來調整供需。
  • 天道:自然界的變化規律
    天道:天理,天意,萬物的規則,萬物的道理,一切事物皆有一定的規則!天道:天理!具有爭強好勝的勇氣的人,充滿兇險;具有忍辱負重、收斂鋒芒、安靜謙和的勇氣的人,穩妥靈活!自然界的規律如同非常寬闊廣大的網,雖不周密但壞人是逃不過這個網的,作惡必受到懲罰!天道:棄惡揚善!這就是所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
  • 天道裡芮小丹領悟的規律,和稻盛和夫的因果律教給我們成事之法
    《天道》電視劇是根據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原著小說改編而成,由曾經拍攝過《亮劍》的張前導演執導,王志文和左小青共同出演。在《天道》電視劇裡,芮小丹通過丁元英的「王廟村扶貧神話」,從中悟到:神就是道,道就是規律,規律如來,容不得你思議,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
  • 佛教:願解如來真實義
    有讀者要求我談一談「願解如來真實義」。本來我只是一個佛學的愛好者,而非佛教徒,學佛也僅僅出於興趣,幾乎沒有任何目的,也不會得到什麼金銀;既然有讀者建議我談,那就不妨談一談,但我的文章最後,向來都不忘強調文章內容都是自己的讀書心得報告。為什麼呢?
  • 《天道》平常人談仁義道德,高人遵循規則和規律辦事
    如果說人的認知是從一開始就找路在哪裡,《背叛》的路在於至情至性,相信愛情,為愛痴狂,《遙遠的救世主》的路是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而《天幕紅塵》的路就是實事求是,見路不走,不唯經驗教條,如實觀照,見相非相,即見如來,見路非路,即見如來,如來如去,來去自如,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天道》什麼才是真正正確的價值觀?丁元英如是說
    格律詩不正當競爭說明每個人站立場上判斷出來的對錯是非,在特定角度是無錯的,但是觀念上的對錯先入為主,導致我們被觀念道德綁架,做出違反客觀規律的事情,太平凡太頻繁。紅塵是天幕,感情是天幕,甚至連生存掛念和生存競爭也是天幕,天道不是人或物,是規律,是掩藏在假象背後的真相,更是具體行業的規矩和原則,也是秩序和公共管理需要執行的鐵律,垂直領域不同,但大道至簡,萬法歸宗,道理是一樣的道理。窮人變富最大的阻礙是什麼!
  • 掌握規律的人就能掌握命運,厲害的人,大都參透了三條天道規律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天道大於人道。天道是自然的規律,也是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當你懂得天道的時候,我們就能從自我的小世界中走出來,變得越來越厲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生命的本質來說,天道就是大自然的運行規律,天道就是宇宙萬物運行的規律,當我們對天道掌握越清晰,我們就越能獲得生命的豐盛,而我們人生藉由對天道的了解,也能擁抱更好的人生。《易經》曾經有一句話叫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為本質。
  • 《天道》怎麼理解「天」天是什麼?
    天就是天,道就是道,天道是天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天地人三才,構成道的三要素,而天道、地道、人道,就是我們在追求真理路上方法論,天道就是萬物運轉的過程,是基礎規律,地道是人德行,而人道就是人性的普遍規律。
  • 《天道》:高人丁元英價值百萬的經典語錄,讀完受益匪淺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芮小丹(左小青飾)問:「什麼是強勢文化?什麼又是弱勢文化?」丁元英(王志文飾)說:「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 《天道》如何開啟自己的「上帝視角」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電視劇《天道》對於普通人最大的意義就是重新審視所謂的「天道」、「命運」、文化」、「因果」「規律」「造化」。宇宙是一個有機整體,它也有自己的語言,也有道法自然的感覺,規律、奧義、真理、元素、能量、磁場、力、文明、文化都是它的表現形式,而本質就是「道」。無論大道、天道,都是對於其運轉機制的描述。
  • 《天道》: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容不得你思議
    ——《天道》01:在《天道》這部電視劇中,當芮小丹在執行任務時被炸傷雙腿,並且造成毀容之後,果斷選擇舉槍自殺,當丁元英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在萬分痛苦之下說出這樣一句「當生則生,當死則死,來去自如,丫頭,不簡單啊」的話,而這句話也是對芮小丹個性最好的形容。
  • 《天道》丁元英給我們總結出最大的人生經驗是什麼?
    《天道》丁元英給我們總結出最大的人生經驗是什麼?我認為丁元英給我們總結出最大的人生經驗就是為愛負責,守護好自己的幸福,活在當下,無論他言論如何偏激,他做人做事總是在第一線,對家庭有虧欠,但是盡心盡力,我們可以不認同他對傳統文化的思考,但是我們必須得承認他看到了我們沒有看到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