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上海跑步勝地 曾造出並試飛水上飛機「飛龍一號」

2021-01-19 東方網

原標題:濱江往事②| 如今的上海「跑步勝地」,曾造出並試飛水上飛機「飛龍一號」

  

  說到如今上海的「跑步勝地」,徐匯濱江一定排得上前三。寬闊的臨江親水平臺,專業的跑步道,一路蜿蜒的綠樹植被,使徐匯濱江已經開放的3.3公裡活力示範區成為滬上「跑友」們理想目的地。

  隨著黃浦江兩岸45公裡公共空間貫通工程的緊張推進,這段建成於世博會期間的開放空間也迎來了一次更新。記者從徐匯濱江開發建設方西岸集團了解到,就在本周,徐匯濱江3.3公裡活力示範區將完成品質提升和配套設施完善,1.1公裡文化核心區結合在建工程,將實現沿江通道的臨時貫通。

  

  徐匯濱江四大功能區段——活力示範區、文化核心區、自然體驗區、生態休閒區示意圖供圖:西岸集團

  其中,文化核心區內已經開放的餘德耀美術館、西岸藝術中心,和即將於明年建成開放的油罐藝術公園、雲錦路跑道公園等藝術文化設施,分別由原上海飛機製造廠機庫、中航油油庫和原龍華機場跑道改建而成。看著昔日鐵鏽地帶的老廠房變為今日摩登時尚的文化地標,原上海飛機製造廠的老職工李玉琴心中很是感慨。

  

  李玉琴向記者展示上飛廠工會發給職工們的搪瓷杯舒抒攝

  日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來到李玉琴家中,聽聽她訴說在黃浦江邊奮鬥30餘年的那段光輝歲月。

  訪談對象:李玉琴,原上海飛機製造廠(今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退休職工,出生於1944年,1960年進廠擔任廠辦辦事員,後相繼擔任第五車間辦事員、廠工會辦事員,1995年退休。

  寫信統一寄到「上海市814信箱」

  

  1951年2月12日,軍委民航局機械維修廠上海分廠正式成立。供圖: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

  

  上世紀40年代的龍華機場供圖:徐匯區龍華街道

  問:上飛廠一直給人很神秘的感覺,包括今天的商飛,您1960年就進廠,能講講當時廠裡是什麼樣嗎?

  李:剛進廠的時候我們都學過廠裡的歷史,上飛的誕生日是1950年9月1日,當時軍委民航局上海辦事處在龍華機場抽調了一部分人,建立了飛機修理隊,對遺留的美式運輸機殘機進行修復,就把這天定為「生日」。到1952年2月正式建廠,一開始用的名稱是「軍委民航局機械維修廠上海分廠」。

  我進廠的時候,廠名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十三廠」,後來又改名國營第5703廠,也就是上海飛機製造廠,現在都屬於中國商飛了,但都是同一段歷史。我們當時還是保密單位,地址不對外公開,寫信都統一寄到「上海市814信箱」,我在第五車間,就是「第21分箱」。

  

  1946年龍華機場航拍圖,機場跑道清晰可見。供圖:徐匯區龍華街道

  龍華機場上世紀20年代就建造好了,歷史更悠久。龍華機場和我們廠就挨在一起,中間沒有圍牆,可以看得到機場跑道。

  問:上飛廠的位置就在黃浦江邊?

  李:是的,黃浦江就在我們廠邊上,江對面就是上鋼三廠,就是現在的世博園區。具體來說,我們廠北面臨近龍華港,過了龍華港再往北就是原來煤炭公司的碼頭;廠的南面差不多到現在的雲錦路地鐵站,當時挨著上海水泥廠;西側就是龍華機場;東面就貼著黃浦江。

  我們上班都會經過宛平南路的百步橋,橋下是龍華港,橋的盡頭就是我們廠,橋的東面就是現在的龍華港橋,現在沿江的龍騰大道有一部分就是我們以前的車間。

  

  上世紀20至30年代間,龍華機場鳥瞰。供圖:徐匯區龍華街道

  

  2009年,位於上飛廠北側的原北票碼頭開始改造更新。供圖:西岸集團

  問:您從小就住在龍華地區嗎?

  李:我小時候住在徐家匯,現在虹橋路靠近港匯廣場,那裡一片從前都是老弄堂。1958年,肇嘉浜路剛剛填平沒多久,我和父母搬到東安一村,當時是新建的工人新村,49路終點站最早就在那裡。1965年我和在民航102廠工作的丈夫結婚,80年代搬到現在靠近龍華寺的住處,一開始家裡窗戶還能看到黃浦江,90年代以後就看不到啦。

  黃浦江邊試飛第一架水上飛機

  

  1958年9月23日,上飛廠完成第一架水上飛機製造任務,將飛機命名為「飛龍一號」。供圖: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

  

  今天,原龍華飛機場和上飛廠地塊

  問:在廠裡上班的時候,你們會去黃浦江邊走走嗎?

  李:我們車間出來就能看到黃浦江,中午休息時間都可以去江邊,找地方趴著休息,或者就沿著江邊走走。但是江邊沒有樹和遮陰的地方,也沒有任何欄杆、長椅,不像今天這麼舒服。當時想遊泳的人可以直接跳進江裡,所以60年代廠裡乾脆沿著黃浦江造了個遊泳池,我們每個周末就去那裡幫忙,用木板和爛泥造泳池,可惜我學不會遊泳,學會了的人就去裡面遊啦。

  

  「飛龍一號」誕生,解放日報曾在頭版報眼進行圖文報導。供圖:解放日報資料照片

  問:早在1958年9月,上飛廠就完成了第一架水上飛機「飛龍一號」的製造任務,用時僅48天,您進廠之後看到過飛機試飛嗎?

  李:看到過的。黃浦江邊當時有很多重要的工業設施,比如運煤的鐵軌,我們上飛廠這裡把飛機組裝車間、試飛場地和機庫都放在江邊。

  現在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的地方,就是以前飛機試飛的試飛場,飛機裝配也在這裡。飛機要飛的時候就從機庫裡拖出來,在跑道或者江邊試飛,但跑道主要是民航局在使用。江邊地方開闊,味道容易發散,所以飛機噴漆都在現在變成美術館的機庫裡進行。

  不過龍華這裡都組裝小飛機,再大一點的飛機都到寶山大場機場去組裝。我記得最巔峰的時候,我們廠一天就可以組裝一架小飛機,牢結棍的。

  

  位於龍騰大道豐谷路路口的餘德耀美術館由飛機機庫改建而成。供圖:餘德耀美術館

  

  原中航油油庫改建為油罐藝術公園,將於明年建成開放。供圖:西岸集團

  從「708工程」到國產大飛機C919

  

  1980年9月26日,運十飛機首飛並成功進行各項飛行試驗,引起世界廣泛關注供圖: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

  問:1970年8月,國家下達了研製運十飛機的任務,代號「708工程」,涉及國家2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共262個單位,並於1980年9月26日首飛成功。「運十」成功試飛標誌著我國繼美、前蘇聯、英、法之後,一舉成為世界第五個研製出100噸級飛機的國家,為我國大型飛機發展奠定了基礎。能說說「708工程」期間,上飛廠的情況嗎?

  李: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們廠就一直承擔修理和改造伊爾、米格、裡-2、波-2、米-4等型號蘇制飛機的工作,60年代廠裡經常能見到「外國人面孔」,基本都是蘇聯專家。後來蘇聯專家撤走,廠裡就少看到外國人了。

  1970年8月開始,廠裡變得更忙碌了。正常早上七點半上班,但很多人七點十分就到了,忙著準備工作。下午原定四點半下班,但是沒有人會離開,開完全廠大會開車間大會,吃完晚飯繼續開小組討論會,每天回家都要晚上八九點。當時大家每天晚上還會去龍山新村那裡的夜校讀書,語文、數學都有,每個人都很嚴格要求自己,學習氣氛很緊張。

  當時廠辦幼兒園的老師還會教小朋友唱兒歌,「我們爸媽本領強,造出飛機呱呱叫」,幼兒園就在百步橋邊上。

  

  1979年8月1日,用於飛行試驗的「運十」02架飛機進入系統總裝。同年12月,「運十」02架飛機總裝完成安裝調試、功能試驗和測試等項目。

  

  運十飛機中外翼總裝。供圖:均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

  我所在的鍛造車間有大量熱處理工作,車間溫度超過40度再平常不過了。當時車間200多人,大多是男同志,大家穿著厚厚的白色工作服和專用鞋,男同志負責打鐵,把鋼水澆注到模型裡,拿出生鐵後再放到爐子裡燒,燒好用鉗子夾出來,然後鍛打,很吃力氣。鋼水要靠行車蕩啊蕩啊地運過去,女同志力氣小,就負責開行車。

  車間不能開電扇,否則零部件鍛造時的溫度不夠,大家累了就自己到車間門口休息一會,每天都要喝很多水,吃飯也吃得多。當時車間都有保健食堂,因為我們車間也有一些有毒有害氣體,算是廠裡最辛苦的車間之一。

  

  2015 年11 月2 日,C919 大型客機首架機在中國商飛公司新建成的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總裝下線。供圖: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29日,註冊號為「B-3321」的ARJ21-700飛機106架機從上海大場機場起飛,經2小時48分鐘飛行順利降落成都雙流機場,標誌著國內航線首次擁有自己的噴氣式支線客機。供圖: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

  問:今年5月5日,國產幹線客機C919試飛成功,在此之前,國產支線客機ARJ21也於2008年試飛成功,這些新聞您一定都很關心吧?

  李:那肯定關心的,我們每天都會看報紙新聞。看到中國人自己設計的飛機上天了,心裡很激動。當然,這些成果和我們退休工人沒有什麼關係了,主要都是下一輩人出力,他們也繼承了我們那個時候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強大的責任心。

  我相信,無論什麼年代,上飛廠的人都是最肯吃苦、最能拼搏的一代。

  

  在位於龍華的家中,李玉琴向記者展示商飛公司專門贈與工齡超過30年職工的ARJ21客機模型。舒抒攝

  是民航人也是濱江人

  

  龍美術館(西岸館)外至今保留著原北票煤炭碼頭的煤漏鬥。舒抒攝

  

  西岸藝術中心內部完整保留了原飛機製造廠組裝車間的形態。舒抒攝

  問:您1995年退休後回過廠裡嗎?2012年起,原來的廠房相繼改建成美術館,您都去過嗎?

  李:沒有回過廠裡。我退休後不久,車間解散,一部分人分流到了大場,還有一部分人就自己找出路了。

  世博會後,徐匯濱江的親水平臺剛建成時我去看過,看到黃浦江在腳下還是蠻激動的,跟一起去的親戚聊天,會很驕傲地說「這裡以前都是我們廠」。

  問:今年底,徐匯濱江8.4公裡的岸線全部都會打通,您想去走走嗎?

  李:當然想。聽說以前飛機場的機庫雖然改建成了美術館,但是廠房還是保留了,裡面的拱形屋頂、桁架、鐵門都在,很想進去看看,摸摸老廠房的鐵窗鐵門。走到楊浦大橋我肯定走不動了,我現在腳不好,但是把以前我們上飛廠這段走完,再去雲錦路跑道公園走走,我還是很希望能完成的。

  畢竟對這裡還是很有感情,上海現在把黃浦江邊弄得這麼好看,一定要去走一走。

  

  徐匯濱江全景鳥瞰。今年底前,徐匯濱江8.4公裡岸線公共開放空間將基本實現貫通。


相關焦點

  • 農民造飛機試飛路上被交警攔下(圖)
    張明自造的飛機。  「廣漢新豐鎮有個農民造了一架酷似F22的戰鬥機,翅膀還是摺疊的,在路上試飛時引來不少人圍觀。」這幾天,德陽廣漢市農民張明自造飛機準備試飛的事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在離家百米外,車流少的高雄路上進行了第一次試飛。  但第一次試飛卻不理想。「一小時只爬了幾十米遠。」張明說,可能是動力不足的緣故,飛機起跑沒有力。「圍觀的人比我還著急,有出謀劃策的,有幫著推的,有吶喊助威的。油門踩到底,馬達轟鳴聲中,飛機硬是沒有飛起來。」  第一次試飛失敗,張明沒氣餒。他藉助自製飛機愛好者聊天群,講述了自己試飛經歷。
  • 像造汽車一樣造飛機 造咱老百姓也買得起的飛機
    標配整機降落傘 「飛機按計劃完成首飛任務,各系統工作正常,狀態良好!」AG50首席試飛員黃杰在飛機著陸後報告。至此,繼航空工業通飛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鵬」AG600實現陸上、水上和海上首飛後,國產AG系列通用飛機家族又增添了新的成員,用戶將有更多的機型選擇,滿足更廣泛的需求。
  • 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飛機,是誰製造的?
    我想要問世界上第一架飛機是誰發明製造的?估計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回答:萊特兄弟,但我要是再問,世界是第一架水上飛機又是誰發明製造的,估計很少有人能回答得上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水上飛機和他發明人之間的那些事兒。水上飛機,顧名思義是指能在水面上起飛、降落和停泊的飛機。
  • 民航上海審定中心完成ARJ21-700飛機公務機審定試飛
    民航上海審定中心完成ARJ21-700飛機公務機審定試飛 「民航上海審定中心」微信公號 2020-12-17 15:37
  • 降落三門花鼓漫島 台州完成首次水上飛機試飛
    12月22日10點,在三門縣花鼓漫島(濱海新城)金鱗湖水域,「鮮甜號」水上飛機化作一隻靈動的沙鷗
  • 農民耗時16年造飛機,剛試飛就遭舉報,網友提了些建議
    視頻截圖為了圓兒時的飛天夢想,只有初中學歷的錢新苗從35歲開始造「飛機」,歷時16年,終於在他今年51歲時,將自己製造的「飛機」開上了天。不過,他的「飛機」製作材料和工藝都非常簡陋,在河堤上試飛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接到群眾舉報後,當地交警部門立即趕到試飛現場,在為他酷愛發明創造點讚的同時,責令其將這架「固定翼飛機」拆解移走,消除安全隱患。
  • 世界上最早的水上飛機,飛行員拿命玩敞篷飛行,名字更是搞笑
    "鴨子"水上飛機長8.5米,翼展14米,高3.7米,機翼面積17平方米,空重380公斤,最大時速89千米,載員一人。它的發明者亨利·法布爾是該機的第一位駕駛員,他操作這架水上飛機在首次試飛的當天就進行了三次成功的飛行,並在之後的一周之內又進行了數次測試飛行,最遠的一次飛行距離達到了5.6公裡。
  • 國產大飛機C919在武漢天河機場試飛
    (原標題:國產大飛機C919在武漢天河機場試飛)
  • 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飛龍1號」,源自雅克-12,耗資僅9萬
    水轟-5水上飛機和現在關注度超高的AG600相比,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飛上藍天的「飛龍1號」水上飛機,確實沒有太多人知道。「飛龍1號」由上海飛龍機器廠研製,是在雅克-12輕型通信機基礎上改進而來,它的出現使中國擁有第一架水上飛機。
  • 為什麼中國的農民愛造飛機坦克潛水艇?
    要說中國農民造飛機的第一人,非四川綿陽老農曹正書莫屬。從1984年開始,他造飛機的行動已經持續了20多年,從旋翼機到固定翼都有,只是以現代的眼光看,他的飛機簡陋至極:機翼蒙皮是尼絨膠布;機身由輕鋁管加杉木棍構成;發動機是摩託車上的汽油機;飛機輪子則是來自童車……他的飛機多次「改進」,先後六次試飛,無一成功。
  • 島國航空工業的七款產品(五):新明和的水上飛機
    新明和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川西航空機株式會社,在二戰時生產過二式飛行艇,紫電改等飛機,戰後被清算只能生產三輪車。1949年重組成立新明和興業株式會社(Shin Meiwa Industry Co)1960年改為目前名稱。新明和一開始是給美國海軍維修水上飛機並分包零部件的生產,現在已經發展成生產水上飛機和機場登機梯,攪拌機,垃圾車等工業設備並為波音空客生產部件的擁有5千員工的企業。
  • 放過那些不務正業造飛機的農民吧
    他用9個月時間,花了5萬元,在他家的院子裡造了一架飛機。為啥要造飛機呢?裡冰說:去年開始他接觸了網絡直播平臺,怎麼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自己呢?裡冰想,必須有熱點話題。當他在平臺上看到很多造車造船的人,他就想實現自己小時候飛天的夢想:造飛機。(6月12日《新晚報》)   農民造飛機的爆款新聞,已經不是頭回出爐了。
  • 離交付更進一步:國產大飛機C919再次成功試飛
    國產大飛機C919距離交付又近了一步。據媒體報導稱,12月21日15時32分,國產大飛機C919穩穩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東跑道上,這是C919首次在其主基地上海浦東機場之外的4F(最高等級)機場開展驗證試飛,意味著其距離適航許可交付更進一步。
  • 中國通航試飛第一人!芒果TV《可愛的中國》走近孔翔的傳奇人生
    年近古稀,他依然衝鋒在新機試飛第一線。他曾完成「小鷹500」飛機、「海鷗300」飛機、「領世AG300」等多個機型的首飛和適航驗證試飛任務,累計飛行近25000架次,飛行時長超1萬小時,並榮獲2015「航空報國金獎」,被稱為中國通用飛機試飛第一人。
  • 國產大飛機C919距離交付又近一步:再次成功試飛
    打開APP 國產大飛機C919距離交付又近一步:再次成功試飛 雪花 發表於 2020-12-23 15:05:28 國產大飛機C919距離交付又近了一步。
  • C919國產大飛機完成失速改出傘試飛
    新華社西安6月30日電(記者毛海峰)記者從航空工業試飛中心了解到,近日國產大飛機C919-10101架機失速改出傘試飛圓滿完成,為開展C919飛機高風險的失速試飛提供了安全保障裝置。C919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國產大飛機,目前正處於試飛定型階段,各項試飛科目能否順利完成直接關乎著該型機未來的命運。失速試飛是該飛機合格審定試飛的重要科目,具有很高的試飛風險。為此航空工業試飛中心國產大飛機試飛團隊決定在C919失速試飛過程中加裝失速改出傘系統,以確保試飛安全。
  • 國產ARJ21飛機公務機完成審定試飛
    但是,根據雙方工業部門的需求,民航局已經和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署(FATA)就CR929飛機未來適航審定合作開展研究,並做好審定的前期準備工作。 行李智能分揀機器人亮相廈門機場 日前,行李智能分揀機器人在廈門機場順利完成試點應用。
  • 二戰德國Bv138水上飛機,盟軍北方航線的重大威脅之一
    不過在這些光環之下,德國的水上飛機部隊就顯得很低調,與同時期的桑德蘭、卡塔琳娜等著名機型相比,德軍的水上飛機主力如Bv138好像就是打醬油的角色。Bv138水上飛機1934年,德國決定研製遠程水上飛機,由布洛姆與福斯船廠飛機分部負責研發工作和生產工作,次年年初研發工作正式展開,1937年首飛,之後根據試飛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又進行了一些改進
  • ARJ21-700飛機國產碳剎車盤試飛成功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馮智君 報導:近日,廣東西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ARJ21-700型飛機剎車副在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山東東營試飛基地裝機試飛成功。此次國產碳剎車盤試飛成功打破了該機型剎車副被國外壟斷的局面,填補了國產飛機高原、高高原飛機剎車的空白;拓寬了ARJ21-700飛機碳剎車盤貨源渠道,增強了中國商飛碳剎車盤關鍵技術的自主可控能力。
  • 美國二戰末期的木頭飛機!尺寸100米,至今還是世界最大水上飛機
    最近我國的AG600水上飛機進行了水上起飛測試,引起了很多國內軍迷的關注,這款飛機是目前全世界在研的水上飛機當中體型最大的,雖然水上飛機的實用性目前還有待商榷,但是這種飛機在救援和運輸等方面依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我國能如此發展水上飛機,證明我國的軍事發展項目已經發展到了比較細分的地步,這就是一個國家最強大的象徵之一,畢竟對於很多小國來說都是一種機型擔任多種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