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音樂獎,在香港樂壇被視為最高榮譽,為何Beyond一直無緣?

2020-12-27 一路有家駒

禁足久了,就一定會悶。

悶了,就會找些事兒來做,比如看片、閱讀等。

跟好幾個朋友聊了,都說最近很喜歡看長文。

平日裡,長文頗不受待見,最近情況有所改觀。

看點高質量的長文,一邊解悶兒,一邊還能學點東西。

2月16日晚,成蹊發了一篇推文,黃家駒與勁歌金曲獎。

這篇9000字的文章,在好幾個平臺引發了熱議。

有人說,想起不少往事,思緒一下子飛回了幾十年前。

有人說,看完才知道,那時的樂壇是什麼樣子,家駒是何等的難。

也有歌迷善意提醒:Amani也獲獎了,成蹊你是不是寫錯了?

正是因為有人提醒,於是有了今天的文章,算是上一篇的姊妹篇吧。

一開始我被問蒙了,後來才反應過來,有些歌迷把兩個獎項搞混了。

十大勁歌金曲,十大中文金曲。只差兩字。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獎項,今天就談下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

01

十大中文金曲,主辦方為香港電臺(RTHK),這是香港唯一的政府電臺。

協辦方,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和香港唱片商會。

就算勁歌金曲獎見到中文金曲獎,都必須先叫一聲大哥。

十大中文金曲,始於1978年,比勁歌金曲頒獎禮大5歲。

也就是說,在香港流行音樂剛露出一個尖芽時,中文金曲獎就設立了。

顧嘉輝曾有一言:十大中文金曲,具有真正領導樂壇的地位。

這個話,顧嘉輝說,沒毛病。因為他有資格。

輝黃二人組 左 黃霑,右 顧嘉輝

說起粵語流行音樂,在奠基人和開創者一欄裡,顧嘉輝的名字是必有的。

十大中文金曲獎,素來以公正、嚴謹和平穩著稱。

看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主要看什麼?

十大分量重,新人秒變星,資歷很關鍵,金針成一統。

十大金曲肯定是主角,多會頒給那些已經有知名度的歌手。

舉陳還要推新,能在這個舞臺上斬獲新人獎,是非常不容易的,相當於加蓋了明日之星的章子。

只有資歷、貢獻和影響力都突出,才能拿到金針獎,所以金針的地位為最高。

沒錯,最佳男女歌星獎是勁歌金曲的拿手好戲,但中文金曲獎並不在意,甚至一開始根本就沒設。

因此,中文金曲獎,一度被指呆板保守。

娛樂味道淡,意外驚喜少,不花俏,不刺激。

在年輕人眼中,中文金曲頒獎禮就仨字,不好看。

勁歌金曲獎,似一位濃妝豔抹的摩登女郎。

中文金曲獎,像一個正襟危坐的嚴肅紳士。

02

除了調性有劣勢,在製作和傳播方面,中文金曲獎同樣處於下風。

十大勁歌金曲,主辦方TVB。

在香港的電視臺中,TVB是絕對的一家獨大。

TVB有一個電視頻道,叫翡翠臺,是香港影響力最大的電視頻道之一。

翡翠臺臺標,外觀經歷過幾次改動

這個臺的覆蓋面有多大?香港,廣東,還有部分海外國家。

由於王牌娛樂節目眾多,在粵語地區,翡翠臺有著超高的收視率。

不誇張地說,香港流行文化的變遷,都和翡翠臺息息相關。

製作出觀眾愛看的頒獎典禮,對香港電臺是難事,可對翡翠臺來說,簡直是駕輕就熟。

有高收視,有高覆蓋,又有強娛樂屬性,所以,勁歌金曲頒獎禮,看的人多,談的人也多。

儘管香港電台歷史悠久(成立於1928年),但電視興起後,很快就體力不支了。

原因很簡單。電臺,只能聽。電視臺,能聽又能看。

十大中文金曲獎辦完後,也會在多家電視臺播出,但相比勁歌金曲和翡翠臺這種渾然一體的關係,自然撈不到什麼便宜。

既然中文金曲幹不過勁歌金曲,那是不是獎項就沒啥含金量了?

恰恰相反。

正因為中文金曲獎嚴肅一些,更專注音樂本身,很少出現單個歌手動輒三首屠榜的「盛況」,所以站在歌手們的角度,往往以得到中文金曲獎為榮。

比如Beyond樂隊,就曾四次拿下十大中文金曲。

03

直到1989年,家駒才登上中文金曲頒獎禮的舞臺,比勁歌金曲晚了一年。

令人奇怪的是,在1988年,大地居然沒有獲獎?很費解。

Beyond的四次獲獎,分別是在第12屆、第13屆、第14屆和第16屆。

1989,第12屆,真的愛你。

其他九首曲目,請參看下圖。

透過這份榜單,你能看出多大信息量?

對比同年的十大勁歌金曲,其中有7首歌是重複的。

香港樂壇,真的太小了。

梅豔芳和陳慧嫻,靠翻唱日本歌手近藤真彥的曲子登榜。

張學友的Linda,也是用片山圭司的歌,重新填詞後演繹。

李克勤的一生不變,則是翻唱了張鎬哲的歌。

翻唱無罪,但十首歌曲裡,翻唱作品佔比近半?

顯而易見,無論是聽眾還是評委,對原創音樂的重視明顯不夠。

唱得好聽,曲子順口,依然是人們評價音樂的首要指標。

那是一個Beyond和王傑崛起的年代,王傑還獲得了最有前途新人金獎。

還有兩個獎值得提一嘴。優秀國語歌曲獎,王虹的血染的風採,崔健的一無所有。金針獎,徐小鳳。

這是Beyond首次拿到十大中文金曲。

真的愛你由黃家駒作曲、小美填詞。

幾十年過去,如今已經是母親節的必聽單曲。

當晚,陳少寶(香港電臺主持人、新藝寶唱片總裁)是頒獎嘉賓之一,他口中說出Beyond的名字時,面帶微笑,滿心歡喜。

1990,第13屆,俾面派對。

看著這份榜單,我倒不想說翻唱了。

一共十首歌,九首是情歌,有溫馨的,也有傷感的。

情歌動人,但獲獎歌曲裡,情歌佔比90%。玩呢?

除了情愛,香港樂壇與大眾之間,似乎找不到其他共鳴點了。

時至今日,這種尷尬仍在延續。

夾在曲目裡的俾面派對,顯得是那樣不和諧,像是故意來砸場子的。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無聲的難堪。

這難堪,是屬於大部分觀眾的,也是屬於絕大多數歌手的。

是的,排名不分先後,但把俾面派對放在第一位,我認為很妥當。

最佳中文歌,劉以達的天問。最佳歌詞,黃霑的滄海一聲笑。金針獎,黃霑。(這三項獎,必須點讚)

當時的人們,並不覺得樂壇有什麼隱憂。

虛假繁榮,遮住了眼睛,也阻礙了思考。

那些試圖改變的人,總會顯得身單力薄。

甘願受累不討好的人,值得敬佩和珍惜。

04

1991,第14屆,Amani。

你自己數吧,看看有幾首歌的名字裡有愛字?

跟上一屆的情況高度相似,Amani活脫脫就是個插班生。

藝術家的層次,全靠作品說話。

思想和格局,誰也替不了誰。

從非洲歸來後,家駒的音樂創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他看到了更多,他聽到了更多,他感到了更多。

他把這些信息增量,統統揉進了作品中。

Amani,寫的是世界大同,呼籲人們關注與己無關的陌生人。

Amani,唱的是藝術大同,音樂形式變化融合,真誠是底線。

在林子祥宣布獲獎者之前,臺下已經有人在喊Beyond了。

然後,四子從容地登臺領獎獻唱。

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人,一個沒有經過系統音樂學習的人,在如此高規格的場合,深情演唱著自己原創的歌曲,一首與浮華格格不入的反戰歌曲。

這畫面,值得永遠銘記。

臺下的人們,作何感想?

人們更加想不到,這一年,竟是家駒最後一次登上中文金曲的舞臺。

最有前途新人獎,郭富城。金針獎,羅文。

榜單上的張學友、劉德華和黎明,終於等到了郭富城。

很快,四大天王將以席捲之勢衝出香港,衝進內地,順便還會衝一衝東南亞。

1993,第16屆,海闊天空。

Beyond,四獲中文金曲獎。

第一次獲獎時,是陳少寶頒獎,第四次,依然是他。

起點和終點,總有一些不同,也會有一些相似。

是夜,陳少寶的發言,引發了無數人的思考。

「接下來的這首金曲,我希望在場的每一位朋友,都可以做到一件事,那就是留住你們的掌聲,或者先暫停歡呼你們的四大天王的名字,因為這首金曲有著特別的意義,不是一首普通的歌。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批評本地的歌壇沒有足夠的本地創作。作為一個唱片人,我絕對同意。六年前的一個晚上,我去過一個很小的場地裡面看一支樂隊的演出,那個場地只能容納1000人而已。臺上的幾個年輕人,奔放地演奏,令我深深感動。看完後當晚就決定,我要籤下他們。因為臺上的演出,讓我明白到,本地的歌壇向原創方面發展還有一絲曙光。另外一件事,也讓我難以忘懷,那一晚看演出的人雖然很少,只有1000位觀眾,但他們的反應,是我看過那麼多場演唱會從沒見過的,至今歷歷在目。但很可惜,事情還是發生了。1993年,黃家駒離開了我們。我希望大家留著你們的掌聲,在我說出得獎的隊伍後,你們一起再鼓掌。這個掌聲有特別意思,一是要讓黃家駒知道,他的音樂精神和他的歌曲會永遠留在我們心裡。二是要讓Beyond知道,他們還有很多路要走,前路未必平攤,也許還會很崎嶇,但我們會永遠和他們在一起,共度風雨,共度成功。第16屆中文金曲,得獎的歌名是海闊天空,唱歌填詞作曲都是黃家駒,樂隊是Beyond。」

三子登臺之後,有兩句話,心酸,真切。

「謝謝所有為香港原創音樂做過貢獻的人。」「這首歌是家駒在日本作的,錄音的時候,他對海闊天空很嚴肅,要求也特別高。可惜,今天他不能跟我們一起拿這個獎了。 」

這年的十大榜單如下。

張學友三首,劉德華三首,黎明一首,郭富城一首,王靖雯一首。

無休止符紀念獎,陳百強和黃家駒。

在家駒離世的1993年,在中文金曲的頒獎禮上,四大天王,正式屠榜了。

從1991到1999,整個90年代,共計產生了100首十大中文金曲。

在這100首歌裡,四大天王佔了多少呢?

剛好50首。

資本和包裝合力,搶佔了樂壇的半壁江山。

05

有一種東西不能愚弄,是真誠。

有一種東西不能放縱,是浮誇。

2019年,有一則關於中文金曲獎的新聞。

香港電臺發布通告,第42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及音樂會,取消。

昔日萬千星輝的金曲獎,如今已是過氣黃花。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網上連中文金曲的獎盃都有人買賣。標價1000港幣。

什麼?你說太便宜了?掛好幾個月了,賣不動。

香港樂壇,就像一個垂暮的老人,伸出滿是皺紋的手,輕輕抹去了各類頒獎禮的榮光。

音樂獎項,是附著在音樂身上的一件件彩衣,音樂暗淡了,獎項自然無光。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看到十大中文金曲獎的悽涼現狀,不知道現年87歲的顧嘉輝會說什麼。

港樂緣何沒落?成蹊在上一篇文章中做了簡單探討。

初期中期不注重原創和多元,唯順耳論,後期歌曲質量不斷下滑,頹勢無可避免。

包裝速成,壓制了有才華有實力的人,最終導致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無力回天。

數位音樂時代開啟,唱片不再是音樂的最重要載體,音樂的藝術屬性降低,娛樂屬性拔高。

任何事物都必然經歷三個階段,產生、發展和滅亡。

港樂當然也逃不開這個規律。

勁歌金曲獎逃不開,中文金曲獎也逃不開。

所以我說,頒獎禮可以看,但千萬別太當真。

06

經常有歌迷問,成哥,為什麼黃家駒得不到金針獎?有沒有可能像陳百強那樣,將來追頒?

你看,總會有人把獎項當真的,甚至比音樂人自己還當真。

先來看看Beyond成員對獎項和獎盃是什麼態度。

多年後,對著鏡頭,已不再年輕的黃貫中說過這樣的話:

「我們確實砸過不少獎盃,但最佳團體類的不會砸。比如全香港只有50個藝人,主辦方卻準備了300個獎,這樣的就會砸,或者直接留在慶功宴的地方,不會拿走。家駒曾說過,所有的獎盃,都是我們用尊嚴換回來的。當時想拿獎的話,要玩很多遊戲節目,還要在電臺上裝可愛。他心裡不好受,所以獎盃拿回去之後,我們就用棒球棒打碎。當初太年輕,現在有點後悔,不管怎麼說,人家也是給我們肯定,砸獎盃的做法要不得。希望大家原諒我們這種幼稚行為。」

看到沒?家駒他們對各種獎項還是看得比較淡的,要不也不會砸了,但以後別總拿他們砸獎盃的事當「壯舉」。

再說說金針獎。

金針獎,被業內人士認為是香港地區音樂類獎項的至高榮譽,並不是每年必有。

金針獎盃

那什麼人能得到金針?熱度、影響力、成就缺一不可。

在世的人和離世的人,都可能得到金針獎。個人和樂隊,也都有可能得到金針獎。

目前的情況是,黃家駒個人和Beyond團體,都沒有拿到該獎。

如果前面的內容看得夠仔細,你該知道,中文金曲獎和勁歌金曲獎一樣,都是先把熱度放在首位的。

在熱度這方面,家駒也好,Beyond也好,雖然民間傳唱度極高,但唱片銷量肯定沒優勢的。

我個人認為,就作品質量、普及搖滾樂和忠於原創這三方面來說,無論是家駒個人,還是Beyond全隊,他們有資格拿到華語樂壇任何一個獎。

但我不希望黃家駒得,也不希望Beyond得。

得過金針獎的人裡,很多歌手的歌曲早就銷聲匿跡了。

而沒得過金針獎的人,他們的作品卻在民間傳唱不絕。

難道這不是最諷刺的嗎?

再說了,獎盃都跌破1000港幣了,要來幹嘛?

相關焦點

  • 金針獎相當於香港樂壇的終身成就獎,是香港樂壇最高獎項
    金針獎在香港樂壇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是所有香港音樂人夢寐以求的目標,相當於香港樂壇的終身成就獎,非常難拿,舉兩個例子你就知道。黎小田,一代港樂大師,《萬裡長城永不倒》就是他的經典作品,是香港樂壇殿堂級的音樂人,可是,他沒有拿到金針獎就已經遺憾離世!王菲,頂級實力派歌手,對香港樂壇的貢獻非同一般,雖然曾經入圍過金針獎,但是依然沒有如願以償,沒有獲得金針獎這個香港樂壇至高榮譽。
  • 當年黃家駒為什麼說:「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
    80,90年代的香港流行金曲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會唱那麼幾首,你的歌單裡也或多或少有那麼幾首存在,多少後來音樂界的天王巨星也是在那個時期開始走紅。那個時代是香港流行音樂的巔峰時期,而黃家駒成立的beyond樂隊也在這個時期慢慢成長。
  • 80年代香港五大人氣樂隊和組合,除Beyond還有你喜歡的嗎
    達明一派是華語流行樂壇中具有都市文藝氣質的樂隊。不僅是香港流行樂壇的獨樹一格,也是整個華語樂壇的獨特創新,他們吸取香港文藝精英中西合璧的人文魅力,開創了英倫電子+中國古典的「新浪漫」曲風。1985年參加香港第四屆新秀歌唱大賽參出道,憑著《一起衝》晉身決賽,獲梅豔芳賞識,邀作其演出時的舞伴,隨後拜師梅豔芳。在八九十年代,草蜢可謂是獲獎最多的一個組合,無論是無線舉辦的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獎還是香港電臺舉辦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他們都壓beyond一籌。香港商業電臺主辦的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更是連續六年獲得組合金獎。
  • 黃家駒的「唏噓」,是諷刺娛樂圈,對香港樂壇失望的感嘆
    有了樂隊就能參加比賽了,但是身為一個樂隊,不能沒有隊名吧,就在大家討論取什麼名字的時候,吉他手鄧煒謙說叫beyond吧,黃家駒也覺得這個名氣不錯。beyond的意思是超過,超越的意思,我覺得黃家駒當時多少帶著點當初被人看不起的憤慨,想要超越他們。最終beyond這個樂隊在比賽中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
  • BEYOND被神化了嗎?不,BEYOND就是神
    哪麼beyond究竟好在哪裡?近幾年網絡上湧現了很多B鬥士。動不動就無腦吹捧,這不僅沒有起到正面影響,反而給beyond抹黑。抵制這種無腦行為,來理性地分析一下beyond到底神在哪裡。首先,在上世紀80 90年代不論是臺灣還是香港以及大陸都很少有以樂隊的形式來做音樂,尤其是沒人在中國做搖滾樂。
  • 香港歌壇最傑出的9位巨星,張學友排第9,張國榮第5,第一無懸念
    第一位許冠傑,1967年擔任蓮花樂隊的主音歌手,1974年發行的粵語專輯《鬼馬雙星》揭開了香港粵語流行樂壇的序幕,之後在85年許冠傑獲得第8屆十大中文金曲獎金針獎,成為首位獲得這項榮譽的香港歌手。許冠傑在香港樂壇被尊稱為第一代「歌神」,也是香港樂壇自作自唱的先驅,可以說是他一手開創了粵語流行曲潮流。
  • 盤點80年代香港五大人氣樂隊和組合,除Beyond還有你喜歡的嗎
    達明一派是華語流行樂壇中具有都市文藝氣質的樂隊。不僅是香港流行樂壇的獨樹一格,也是整個華語樂壇的獨特創新,他們吸取香港文藝精英中西合璧的人文魅力,開創了英倫電子 中國古典的「新浪漫」曲風。然而對於內地很多觀眾來,熟識當中成員之一的劉以達卻是因為周星馳,他在周星馳電影當中飾演那個隨風而來,隨風而去、問世間情為何物的夢yi大師和梁家輝的上司千面人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 beyond三子為何會鬧翻?為何解散黃家駒辛苦創立的樂隊
    (本文有相應的視頻版本,,喜歡觀看視頻的朋友,請點此處:黃家駒打下來的江山,歌迷眾多,beyond三子為何要解散?能否複合,喜歡看圖文的朋友請往下看。) 覓娛樂新知,看明星百態,品電影人生,大家好,這裡是影片回收站。
  • 黃家駒逝世25周年,BEYOND還能超越BEYOND嗎?
    本年Beyond也成為了香港世界宣明會的代言人;反對種族歧視,希望世界和平,一直是Beyond的心願。Beyond也開始一點一滴,朝著國際化邁進。與前幾年相比,前半年他們沉寂了不少,香港樂壇似乎少了Beyond的蹤跡。成為國際化的樂隊,一直是Beyond的遙遠夢想;如今夢想有了實現的機會,他們便努力抓住。不過日本對於音樂製作上的嚴格要求,加上語言不通,他們頗為消沉了一陣子,但為了讓香港音樂能在日本樂壇上發出一點光,他們仍是十分努力,於是一張與以往Beyond音樂不同的專輯《繼續革命》出現了。
  • 臺灣樂壇和香港樂壇相比,為什麼說臺灣樂壇的地位更勝一籌呢?
    今天我們來談一下,臺灣樂壇和香港樂壇相比,到底哪個地位更高呢? beyond 其次,和臺灣流行樂壇相比,香港流行樂壇鮮有引領華語流行樂壇風氣之先的深刻作品。
  • 一個80後的音樂播放器中收藏著華語樂壇傳唱度最高地6位男歌手
    1984年演唱的《Monica》是香港歌壇第一支同獲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的舞曲。1986年、1987年獲勁歌金曲金獎;之後憑藉專輯《愛慕》《The Greatest Hits of Leslie Cheung》成為首位打入韓國音樂市場的粵語歌手 ,並打破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1988年、1989年獲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1999年獲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 beyond唯一一張國語粵語日語三個版本的專輯,卻被金曲獎拒之門外
    每次寫到有關於beyond或者黃家駒的東西,就會覺得特別惋惜,如果黃家駒還在,beyond的成就絕不止於此,一個有如此絕世音樂才華的歌手卻偏偏沒有得到上帝的偏愛,一場意外就讓樂壇損失了一個巨匠,讓歌迷從此只能在歌曲總緬懷。
  • 為什麼1992年黃家駒要帶領beyond樂隊去日本發展?
    可見這個粉絲是真的愛家駒啊,1989年黃家駒創作了著名歌曲《真的愛你》,歌曲《真的愛你》進入電臺排行榜12周入選了1989年年度十大中文金曲,Beyond憑藉歌曲《真的愛你》火遍大江南北,1991年beyond在香港紅勘體育館舉辦了beyond1991年生命接觸演唱會,beyond樂隊成為了香港首個在紅磡開演唱會的搖滾樂隊。
  • beyond樂隊和黃家駒一生的光輝歲月背後,有多少辛酸和遺憾?
    當時的beyond也同時開始進入商業化的娛樂圈,一首中國流行元素很強的《大地》一舉拿下了金曲獎,它是Beyond樂隊首次轉型成功的象徵,亦奠定了Beyond在本地樂壇的地位。隨著北方搖滾樂的興起,同年10月15日至16日,Beyond四子前往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辦演唱會,成為最早在中國大陸演唱的香港明星。
  • 香港樂壇是越來越沒落了嗎?為何劉德華越來越紅?這幾點值得思考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可以說是人才輩出,星光璀璨的時代,經典的歌曲一首接一首。因此,這個時期的香港樂壇被認為是它的巔峰期,可是進入了新世紀以後,香港的樂壇卻逐漸地沒落了呢?記得曾經有一位香港樂壇的前輩曾說過,現在的香港樂壇就是垃圾。此話一出,惹得到處口水飛沫,認為他不懂香港樂壇,其實,他是真的懂得。
  • 香港樂壇十大殿堂級人物,如果可以,你最想去誰的演唱會看看?
    8.葉倩文: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香港殿堂級歌手,2011年獲得獲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高榮譽「金針獎」。她一生致力公益慈善,推進大中華演藝事業的交流合作,被譽為「香港的女兒」。6.譚詠麟,張國榮:之所以並列放在一起,因為你很難說出誰在誰之前。80年代著名的「譚張之爭」至今餘音繞梁。1996年譚詠麟獲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三年後的1999年,張國榮亦獲頒此香港樂壇最高榮譽。5.林子祥:被譽為「歌隱」,1994年獲頒「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
  • 90年代的香港樂壇,到底有多瘋狂?為何說是神仙打架的年代?
    在90年代的香港樂壇,是香港娛樂圈巔峰的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無數的經典歌曲和無數的歌星。這些歌星和作品至今仍然是影響著現代的娛樂圈,劉德華仍然很紅,張學友的歌仍然還有人翻唱,郭富城的舞蹈還有人在模仿,黎明當起了老闆,王菲唱的歌仍然是經典。
  • 林子祥的香港樂壇地位有多高
    香港樂壇英雄譜——歌隱林子祥林子祥1947年出生在香港,大學畢業於英國多佛學院,算來比許冠傑還大上一歲,不過成名較晚一些,雖然在學生時代也組建過樂隊,但一直籍籍無名,直到1976年才推出一張英文專輯《Lam》,但真正讓他成名於歌壇的是1980
  • 1989年,香港樂壇幾大巨星相繼引退,「四大天王」的時代就此來臨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在整個亞洲的範圍內廣為傳播,除了影視之外,當年的香港樂壇也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金曲與巨星可謂不斷湧現。可就在1989年,香港樂壇的幾大巨星相繼淡出,甚至是直接退出了樂壇,令人唏噓不已。
  • 香港四大殿堂級樂隊組合,只有BEYOND未獲金針獎,因為沒有資格?
    香港是一個文化交匯、碰撞的國際化大都市,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電影、音樂產業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傑出人物層出不窮,他們的影響力甚至遠播至東南亞。今天,小編就聚焦香港的四大殿堂級樂隊組合,並著重分析金針獎這一獎項的頒發,討論為何現今只有BEYOND樂隊沒有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