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榮:戰亂的五代十國最偉大的賢明君主

2021-03-05 環球商界人物



                    

       今天是10月24日,也是農曆9月24日,是柴家祖先五代時期後周皇帝柴榮的誕辰日,特向他三鞠躬致敬!

       柴榮是柴家的驕傲, 是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任皇帝,史稱周世宗,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統帥。

       論英偉,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漢武帝;論名氣,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聖祖;論功績,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祖;論謀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則天;論剛猛,他比不上明太祖和明成祖。然而,若要論生平無懈可擊,要論身後無一微詞,只要他一出場,包括上述十大傑出帝王在內的所有皇帝統統靠邊站。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周世宗柴榮。

       柴榮雖然只當了五年半皇帝,但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卻凝集了中國歷代帝王之美德。在位期間,柴榮勵精圖治,任人唯賢,虛心納諫,銳意革新,抗擊外敵,關心民生,使國家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強勢發展。司馬光生平最佩服的帝王就是柴榮,他稱讚柴榮「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真正做到了「無偏無黨,王道蕩蕩」。溢美之詞,無與倫比。司馬光是個嚴謹之人,他不顧宋朝皇帝之感受,把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皇帝抬到如此高的位置,說明柴榮為人、為政的完美程度確有登峰造極之處。

       周世宗柴榮希望做30年皇帝,「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願望,終於未能實現。他是一位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舊河山的「一代之英主」,世宗死時只有短短的39歲,統一的大業只完成小半,對世宗還是後人,實在是讓人遺憾不已。真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然而他改革了不少五代的積弊,開闢了統一全國的道路,為北宋的建立鋪平了道路。趙匡胤之所以能統一中國,除了他本身的雄才大略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後周政權國力強大,軍隊大多參加過對北漢、契丹、後蜀、南唐的戰爭,富有戰爭經驗,不是世宗打下的良好基礎,趙匡胤的統一戰爭絕不可能在二十年內完成。 

       周世宗柴榮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後世人對他的評價向來有褒無貶,少有爭議。從明朝朱元璋到清朝溥儀(自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至宣統元年即公元1909年),明清的皇帝對他的祭祀不斷。至今世宗慶陵前保存下來的御製祭文碑、祝文碑近40通,而相比宋陵祭碑的蕩然無存使得世宗慶陵祭碑顯得更加珍貴,它似乎默默的向世人書寫著一位雄才大略,英明果敢的好皇帝…

       當今,習柴聯姻,習家與柴家有親戚關係。習仲勳的母親,習近平的奶奶,就是柴氏家族有皇族血統的柴菜花。柴菜花為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第34代孫。

       柴姓家族祖籍河南省淅川縣(柴榮皇帝後裔元末明初由河南省新鄭移民而來),與習家祖籍鄧縣相鄰,同屬南陽府管轄。

       柴菜花和習近平的爺爺習宗德婚後共生子女七人,長子就是習仲勳。

       習仲勳是中共黨和軍隊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生前曾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會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於2002年5月24日5時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商界人物重點刊登世界500強企業及商界成功人士創業典範和經商之道,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偉大的後周世宗柴榮:歷史上不可忽視的皇帝!
    有一位帝王最起碼比起上面提到的四位來的毫不遜色,這個人就是五代最英明的君主,五代時最為人感到可惜的帝王,中國歷史上最被人忽視的皇帝——後周世宗柴榮。五代十國圖後周世宗柴榮後周世宗柴榮(公元921年9月27日-959年7月27日),又稱柴世宗,漢族,邢州堯山柴家莊人(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郭園村)。
  • 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最有作為的明君
    在五代十國的君主中郭威也算是一代明君,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時間,勤政愛民,治國有方,不僅穩定了亂局,還使得新朝有了起色。郭威去世後,因為他的親生兒子在那場宮廷鬥爭中被漢隱帝屠戮殆盡,只得由他的養子郭榮繼位,郭榮也叫柴榮,後世稱為周世宗。  郭榮本姓柴,是邢州龍崗(今河北邢臺西南)人。
  • 周世宗柴榮為什麼是五代十國第一雄主?從生平所做所為就能看出
    郭威當了四年皇帝之後,撒手而去,雖然在位期間政治清明,也曾立志統一天下,但畢竟時間太短,還沒來得及讓後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對郭威的養子柴榮來講,繼承而來的後周其實還是一個爛攤子,為此,周世宗柴榮在周太祖郭威的「益國利民」的思想基礎上,提出了「安國利人」的主張,在政治、軍事、經濟、刑法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只是可惜大業未成而中道崩殂。
  • 五代十國戰亂的困局
    史稱:五代。其他地方政權也不甘落後形成十個大大小小的獨立王國。史稱:十國。兵變不斷,戰亂連綿,在這樣的烽煙瀰漫中歷史的車輪進入了一個混沌不明朗的歷史謎團當中。公元884年,汴州驛館上源驛,一場盛大的宴會正在舉行。
  • 踏訪新鄭陵上村,走近後周世宗柴榮
    在河南省鄭州市新鄭郭店鎮陵上村西邊的農田裡,有一條兩列雪松夾著南北走向的神道,走到神道的盡頭,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墓,這就是後周世宗柴榮的陵墓,即周世宗陵,也稱之謂「慶陵」。
  • 周世宗柴榮姓氏疑雲
    林士弘臨危不亂,激勵義軍,奮勇殺敵,在彭蠡湖(即今鄱陽湖)與官軍決戰,很快將劉子翊所部打得潰不成軍,劉子翊被斬殺,所部均投降了義軍,義軍士氣大振,很快發展到了十餘萬人。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林士弘的後裔改為柴姓,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世宗柴榮即林士弘的十世孫(一說十二世孫)。
  • 為何錢穆說,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的歷史之一
    這話是錢穆在《國史大綱》裡寫的話,但我個人認為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時刻是兩兩晉南北朝。唐朝是是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但到五代十國對比唐朝落差太大。士大夫不值錢,錢穆才認為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五代十國最大害處就是武人亂政,實際上,就是唐朝藩鎮割據延續。直到北宋建立才算結束了割據時代。
  • 揭秘五代十國:似乎只有兩個明君?
    五代十國形勢圖其實五代十國時期,在十國中,還是有一些明君的,但大多晚節不保:王建、李煜、孟昶。(史載李煜剛登基時就勵精圖治,對宋朝邊境加強防備;孟昶繼位之初便推行新政;大家聽說過的最著名的昏君是後晉的契丹兒皇帝石敬瑭,其次便是荒淫無道的後梁太祖朱溫。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在五代,只有後唐明宗李嗣源和後周世宗柴榮。但其實,後晉還有一位半個明君,那就是被契丹滅國的後晉出帝石重貴。
  • 後周世宗柴榮與北宋宋太祖趙匡胤相比,誰的能力更強?
    五代十國,直到後周代宋,仍舊存在著八個割據政權,即南平、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平海軍、吳越、北漢等。另外兩個也不是柴榮平定的,前蜀是被後唐李存勖消滅的,後唐國滅,前蜀變後蜀。南楚是被南唐平定的,但平而復叛,北宋立國的時候還是割據勢力。
  • 周世宗柴榮——一個被忽略的賢君
    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周世宗柴榮。柴榮雖然只當了五年半皇帝,但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卻凝集了中國歷代帝王之美德。在位期間,柴榮勵精圖治,任人唯賢,虛心納諫,銳意革新,抗擊外敵,關心民生,使國家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強勢發展。司馬光生平最佩服的帝王就是柴榮,他稱讚柴榮「以信令御群臣,以正義責諸國」,「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真正做到了「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 河南新鄭後周世宗柴榮皇陵
    後周世宗柴榮皇陵後周是我國歷史上五代十國之一,開國皇帝是郭威,郭威與柴榮是一對異姓父子。
  • 周世宗柴榮與滄州大運河
    本文為《民營視界》2019年第2期風物欄目滄州往事系列約稿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亂世
  • 五代十國——中國最後一個大分裂時代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公認的最偉大的朝代之一,唐朝共有21帝,享國289年。但有盛世就有衰亡,904年朱全忠(朱溫)掌控朝政逼迫唐昭宗李曄遷都洛陽,同年八月弒君並立昭宗之子李柷為帝(唐哀宗)。起初朱溫是想一統全國後再行稱帝,但徵淮南失利朱溫大怒之下於907年逼迫李祝禪讓不久後又殺之,李祝死後李曄一脈盡皆被殺傳承289年的大唐宣告滅亡但同時也宣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分裂時代——五代十國登場。五代十國的五代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十國是指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
  • 夭折的千古一帝——柴榮
    這個夭折的千古一帝,就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世宗柴榮。  五代十國是個歷史上著名的大亂世,由於戰亂所造成的社會大動蕩和社會生產力的大倒退,甚至要超過三國和南北朝,與五胡十六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五代從公元907年開始,至公元960年結束,期間換了五個王朝,十三位皇帝。最短的後漢政權,僅僅存在了四年,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 歷史上的驚天騙局: 後周世宗叫柴榮, 至今許多人信以為真
    唐滅亡後,進入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個時期,五代十國,經歷了近百年的分裂割據之後,最終被北宋所終結。
  • 柴榮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卻為何突然決定北伐契丹?
    周世宗柴榮曾經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正月北伐,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他的這次出徵十分順利:僅僅用了42天時間便收復了三州十七縣。正當柴榮準備攻打北方重鎮幽州之時,他卻不幸身患重病,只得班師回朝。
  • 若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
    這個時候的趙匡胤已經羽翼漸滿,兵權在手,就算周世宗柴榮察覺到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組織陳橋兵變的發生。在公元960年,後周禁軍統帥趙匡胤在陳橋驛發起兵變,藉助黃袍加身,率軍進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權了皇位,經過十餘年的南徵北戰,結束了封建軍閥割據的局面,建立了大宋王朝。
  • 後周世宗柴榮:被歷史忽視的作為皇帝
    馬天驥說「周世宗當天下四分五裂之餘,一念振刷,猶能轉弱為強。司馬光說「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歐陽修說「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哉!」他就是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後周第二位皇帝,邢州堯山柴家莊人,家中為名門望族。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柴榮少時聰明伶俐,為人謹慎,故被郭威收為養子。
  • 千古明君後周世宗柴榮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後改姓郭,後世仍以柴榮習稱。邢州堯山縣(今河北隆堯)人。五代時期政治家,後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柴榮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長騎射,略通書史及黃老之術,且為人謹慎篤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早年曾隨商人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在後漢時期,隨郭威赴鄴都就鎮,任天雄牙內指揮使。廣順元年(951年),後周建立,郭威委任柴榮治理澶州。他為政清肅,使盜不犯境。廣順三年(953年),入朝任開封府尹,進封晉王。
  • 柴榮:「五代第一明君」
    周世宗柴榮他就是五代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當然說起柴榮很多人覺得很陌生,但是說起小旋風柴進,很多人就知道了,對,按照《水滸傳》的描述柴進就是柴榮的後世子孫,當然柴進是純屬虛構的一人。柴榮作為五代時期的後周皇帝,在歷史上留下來最牛的盛名。柴榮出生於公元921年,他家早年是當地的富豪,可好景不長,家道中落,他就去投奔他的姑母。他的姑父見他為人忠厚,辦事謹慎就收他為義子。他的姑父也就是當時的後漢大將郭威看他聰明伶俐,而且善於理財。因此,收他為義子,讓他全面掌管自己家族的生意和財政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