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世宗柴榮與北宋宋太祖趙匡胤相比,誰的能力更強?

2021-02-13 減水書生

柴榮可以類比唐太宗,趙匡胤可以類比漢高祖。

這個類比可能有些牽強,但足以強調柴榮和趙匡胤的各自特色。而類比唐宗漢祖,主要想表達的意思是:別用一個否定另一個。因為這兩個人的歷史任務,不僅不一樣,而且是一種承前啟後的關係。

沒有周世宗的基礎當然不會有趙匡胤的成就;而沒有趙匡胤的成就,周世宗的基礎也只是曇花一現。

把趙匡胤放在柴榮的位置上,趙匡胤未必不能武功卓著;而把柴榮放在趙匡胤的位置上,柴榮未必就比趙匡胤做得好。所以,我們還是應該肯定一下趙匡胤。

01.周世宗的時代任務

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大臣王樸,精研術數。於是,柴榮詢問王樸自己能掌幾年天下。王樸推算的結果是三十年。於是,柴榮以三十年為期,確定了自己的時代任務:十年開疆拓土、十年生養百姓、十年天平盛世。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周世宗滿打滿算也就做了六年皇帝。所以,周世宗的時代任務,只能是前十年的開拓天下。簡單說,就一個字:打。其他一切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的策略,都要為戰爭服務。

所以,你可以盛讚周世宗的各種政治建樹,如均定田賦、科舉取士。但一定要記住,這些都是在為戰爭服務,跟生養百姓、致力太平統統沒有關係。


周世宗合格嗎?

就個人能力和個人努力來說,周世宗堪稱優秀。但就交出的答捲來說,柴榮留下的後周天下,就非常不合格。原因不是他無能、也不是他不夠努力,而是死得太早。老天就沒有給他十年時間開疆拓土。

如果能給柴榮十年時間,周世宗能夠完成中原統一的時代任務嗎?

他可能比趙匡胤更有效率。但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時間。柴榮活得久一點兒,北宋代周這個內部政變就不會發生。北宋代周之後,趙匡胤先打了兩年內戰,即平定昭義節度使李筠、淮南節度使李重進的叛亂。

在平定內亂之後,趙匡胤基本繼承了柴榮打下的江山。但這個江山又是什麼模樣?

趙匡胤直接對宰相趙普說:我睡不著覺,因為臥床以外全是別人的地盤。五代十國,直到後周代宋,仍舊存在著八個割據政權,即南平、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平海軍、吳越、北漢等。另外兩個也不是柴榮平定的,前蜀是被後唐李存勖消滅的,後唐國滅,前蜀變後蜀。南楚是被南唐平定的,但平而復叛,北宋立國的時候還是割據勢力。


這就是柴榮死後交出來的答卷。就這個答捲來說,你怎麼也不能說合格。按照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攻略,柴榮需要在四年時間內,至少消滅除北漢外的其他七個割據政權。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柴榮已經盡了人力,至於天命就不是他能把握的了。所以,歷史的接力棒只能交給他這個老部下趙匡胤。趙匡胤黃袍加身算不算兵變?當然算。兵變是不是不道德?當然是。但私德有虧,不見得就是歷史的倒退。年僅7歲的柴宗訓,根本制不住五代十國的驕兵悍將。


趙匡胤不取後周天下。那麼,後周天下大概率會被李重進取走。李重進是郭威的親外甥,而柴榮才只是郭威的養子。就親戚關係論,李重進比柴榮更適合做郭威的繼承人。趙匡胤但凡在關鍵時間遲疑一下,那麼,後周的驕兵悍將肯定要另尋主公。而這個新主公,是否有趙匡胤的能力,就真心不好說了。一定要記住五代十國的邏輯:皇帝聽將軍的,將軍聽士兵的。柴榮攻佔殺伐六年時間,也沒能打破這個邏輯。

02.趙匡胤的時代任務

趙匡胤的任務要比柴榮更多、更重。

第一個任務,繼承柴榮遺志,繼續開疆拓土打天下。你不把中原地區的八個割據政權消滅掉,別說北宋不是帝國,它甚至連個王朝都不算。完全可以這樣理解,中原天下一眾割據政權中,後周和北宋只是最強的一個。


第二個任務,繼承柴榮遺產,接手柴榮的後周天下。趙匡胤完成這個任務的效率,堪稱奇蹟。篡奪孤兒寡母的天下,有那麼難嗎?類比同樣黃袍(旗)加身的郭威,你就知道有多難了。北漢只有三年國祚,但後周代漢,生生打出了一個北漢政權,汴梁還被劫掠了一番。郭威死後、柴榮繼位,北漢又差一點兒把後周給滅了,重新復國。放大尺度看,這個任務不重要,但這個步驟很關鍵。假使李重進在揚州獨立了,後唐就是天下第一強,根本不會有北宋什麼事兒。

第三個任務,開創太平世界。柴榮是先搞戰爭、再搞生民、最後致太平。但趙匡胤必須一起搞。原因就是柴榮和王樸想簡單了。「先南後北、先易後南」,最早是後周大臣王樸提出的。柴榮採納了這個攻略,然後趙匡胤繼承了。但這個攻略只涉及軍事層面,即暴力輸出;卻不涉及建設層面,即秩序輸出。

但是,真正做起來,就會發現:暴力輸出和秩序輸出必須一起搞。

搞完暴力輸出不搞秩序輸出,其結果就是北宋滅後蜀的教訓。全國精選的六萬禁軍,滅後蜀只用了66天。然後,北宋對富得流油的後蜀展開了瘋狂的經濟掠奪。搶完錢財、撤出軍隊,然後就可以繼續開疆拓土。但是,事與願違。北宋在四川至少浪費了兩年時間,才把這裡徹底兼併。原因就是趙匡胤想簡單了,只輸出暴力、不輸出秩序,只能製造更多的敵人。後蜀重新大亂,北宋的軍隊不僅撤不出來,而且還要花錢費時、派官派吏。


柴榮一直鋒利無比,操著一把快劍,是斬斷五代亂麻。而趙匡胤則要穩紮穩打,使著一把重劍,要結束五代亂世。因為柴榮只是把人家打服了,而趙匡胤卻是要把人家打死。

所以,後周戰爭,只是軍閥層面的兼併戰爭,今天奪你一城、明天奪你一寨。但北宋戰爭,卻是統一層面的滅國戰爭,打服你還不行、必須打死你。於是,柴榮順風快劍、無往不破,但誰也打不死;而趙匡胤則逆風重劍、渾厚沉穩,卻是要殺人取屍。

柴榮的快劍,就是他自己親手打造的中央禁軍制度。從五代第一代的後梁開始,就一直在打造中央禁軍。到柴榮之時,算是最終完成了。

且兵在精不在眾,宜一一點選。精銳者為上軍,怯懦者任從安便,庶期不用。

而趙匡胤的重劍呢?柴榮這把快劍就是趙氏重劍的核心。但快劍太鋒利,能殺人,也能傷到自己,甚至還能把自己刺死。所以,就一定要道術結合,趙匡胤得修煉內功。劍是軍事,而杯酒釋兵權就是政治。你不把一群五代悍將給換掉,趙匡胤拿著柴榮的快劍去橫掃天下,早晚會傷到自己。


你可以類比後唐,後唐比後周和北宋的武功還要卓著。北宋滅後蜀堪稱奇蹟,用時66天。而巔峰時期的沙陀軍事集團呢?一個月!李存勖的精銳鴉兵,只用了一個月就消滅了前蜀。但之後呢?還沒等斬前蜀的快劍回鞘,一代雄主李存勖就被自己的侍衛親軍給乾死了。

03.柴榮和趙匡胤堪稱完美組合,一起結束了五代亂世

柴榮是從0到1的工作。

梁唐晉漢周,前四個就不是強勢的中原王朝。山西沙陀軍事集團,想給你換掉就給你換掉。到了後周,沙陀軍事集團的北漢,也想再給換一次。但因為世宗柴榮御駕親徵、親冒矢石,徹底終結了沙陀人的彪悍無敵。但這還不算完。柴榮整頓禁軍,建立了一支虎視整個天下的大周強兵。到這個時候,強勢的中原王朝,才真正建立起來。


趙匡胤完成了從1到N的工作。

他繼承了老上級的全部攻略。軍事上,繼續強化中央禁軍;方略上,繼續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後周足夠強,但北宋要比後周更強,而且能夠越來越強。一邊輸出暴力,消滅中原的割據政權;一邊輸出秩序,將分裂數十年的割據「十國」納入王朝治下。

從0到1,建立一個強手的中原王朝,這非常難。但這個基礎早已具備:汴梁這個地理坐標,完全可以在經濟和人口上支撐一個強勢中原王朝;從後晉開始,晉陽這個地理坐標,已經越來越弱,而沙陀軍事集團也已力不從心。

然而,有了基礎,卻不會立即出現從0到1的突破,因為還需要預先要求。

在大約一萬二千年前,人類已經具備了發展農業的氣候基礎。但是,直到大約一萬年前,人類才開啟農業時代。間隔的時間,相當於從秦始皇到今天這麼長。原因就是預先要求不具備,一個是建造村落的技術、一個是磨製工具的發明。沒有這個兩個預先條件,有基礎也不行。


汴梁強、晉陽弱、沙陀廢,這只是基礎。但還需要兩個預先要求:一個是禁軍制度在周世宗時期終於發揮威力;一個是等待有別於沙陀軍閥的中原雄主出現,中原王朝開啟輸出秩序的工作。沙陀軍閥裡面,也就一個後唐明宗李嗣源,還算開明。其他幾個脫下龍破,基本跟流氓沒啥區別。

前提基礎具備了、預設條件形成了,柴榮這才能夠建立一個強勢的中原王朝,實現從0到1的突破。

但,柴榮只是唐太宗,而不是秦始皇。

秦始皇是開創製度的英雄。雖然大秦二世而亡,但百代皆行秦政法。而李世民呢?李世民打遍草原,被尊天可汗。但草原到底該怎麼樣統治?李世民有智慧、有能力,他懂得草原,所以能夠捭闔草原。而後世繼承者,卻沒有李世民這個本事。大唐在開元盛世達到頂峰,但開元之前的天寶年間是怎麼治理草原的?已經不是治理了,而是防範草原,在北方建立了八個緣邊節度使,這跟修長城沒啥卻別。別人拿著秦始皇的制度能夠統治中原,而且沿用兩千多年,就是無能庸主當政也沒問題。而李世民統治草原,卻只能是李世民自己擔當,換個人就不行。


同理,後周柴榮快劍出擊、打遍天下。但也只能是柴榮,換他的兒子柴宗訓,根本做不到。然而,柴榮的老部下趙匡胤卻可以,這也是柴榮的幸運。趙匡胤完美地繼承了柴榮的衣缽,完成了柴榮前十年的任務,而且繼續向後推進。

所以,趙匡胤是漢高祖。始皇帝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即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帝國。但這個制度要落地於分封數百年的山東天下,就實在太難了。而漢高祖雜糅郡縣封國,硬是把這個制度給貫徹了下去。而所謂漢承秦制,完全就是一種照抄,甚至連秦朝的服色、曆法和五行都原樣照抄。這就相當於考試抄同桌,連名字都給抄了。


同理,趙匡胤重劍出擊、掃蕩天下。可以說也是一種照抄,柴榮怎麼做、他就怎麼做。但趙匡胤必須要發展,把柴榮的快劍熔煉成重劍。不是趙匡胤不想施展順風快劍、銳取天下,而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你都想打死人家了,這還怎麼順風。你打死人家,還要取人屍身,然後再輸出秩序、使屍身復活。與周世宗的任務相比,趙匡胤的任務,其複雜程度已經上升了一個維度。

明太祖朱元璋評價柴榮說:

三代之王有其時而能為之,漢文有其時而不為,周世宗則無其時而為之者也。

大英雄要乘勢而為,三代雄主就是這樣;而有勢卻不為,漢文帝就是這樣,可憐賈誼夜半虛前席,可嘆文帝不問蒼生問鬼神;周世宗則是一個造勢英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後竟然成功了。

但,朱元璋顯然高估了世宗柴榮。沒有汴梁變強、晉陽變弱、沙陀殘廢這個基礎,周世宗仍會被沙陀軍事集團吊打。而沒有契丹睡王耶律璟一直酣睡不醒,柴榮又怎麼能夠輕易收復關南地區。而沒有五代王朝一直沿襲的禁軍制度、沒有郭威打下的秩序基礎,柴榮又怎麼能夠把南唐從淮河趕到長江。

解讀歷史,我們一定不能用一個英雄否定另一個英雄,更不能用一個時代否定另一個時代。因為一切都是來自傳承。

周世宗柴榮是如此,趙匡胤更是如此。趙匡胤不用往前看太多,只看柴榮和郭威這兩個人就夠了。郭威黃旗加身搞政變,趙匡胤就黃袍加身搞政變;柴榮先南後北,趙匡胤就原樣複製、也是先南後北。

因此,可以說這也是歷史的幸運。恰恰是因為趙匡胤這個柴榮的老部下,繼承了柴榮,所以五代亂世才能在這兩位雄主的努力之下正式結束。

相關焦點

  • 河南新鄭後周世宗柴榮皇陵
    期間,他還學習騎射,讀了大量史書典籍,處事更懂分寸。柴榮成年後,即棄商從軍,跟隨郭威左右。後漢建立後,郭威以佐命功授樞密副使,柴榮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大將軍。後來,郭威升任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留守、樞密使、天雄軍節度使,柴榮則晉升為天雄牙內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當時,昏庸無道的後漢隱帝劉承佑討厭被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鄴都去殺害郭威,從而激起郭威的反叛。
  • 趙匡胤篡位後周,為何留下柴榮子孫?看他託孤給誰就懂了
    縱觀歷史,一個政權的滅亡,一定會伴隨其皇族的覆滅,古往今來從不例外,但趙匡胤卻是個奇蹟。他不但沒有殺了後周柴榮的子孫,還給他們找了「寄養家庭」,讓他們在北宋繁衍生息。 常說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趙匡胤不會不懂這個道理,他為什麼敢留下柴榮的子孫,就不怕他們報復嗎?
  • 偉大的後周世宗柴榮:歷史上不可忽視的皇帝!
    五代十國圖後周世宗柴榮後周世宗柴榮(公元921年9月27日-959年7月27日),又稱柴世宗,漢族,邢州堯山柴家莊人(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郭園村)。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贏得了廣泛的擁戴。公元954-公元959年在位,在位時間五年六個月,後因重病無治而逝,終年三十八歲。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柴榮辦事謹慎,虛心求諫,從未因言論而殺一人。
  • 周世宗柴榮:戰亂的五代十國最偉大的賢明君主
    柴榮是柴家的驕傲, 是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任皇帝,史稱周世宗,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統帥。        論英偉,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漢武帝;論名氣,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聖祖;論功績,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祖;論謀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則天;論剛猛,他比不上明太祖和明成祖。
  • 柴榮和趙匡胤誰更厲害?從一件事情上高下立判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將柴榮和趙匡胤列出來相比較的話,這兩位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皇帝,誰更厲害呢?相比之下,趙匡胤取得的成就更大,但取得這些成就的前提是因為柴榮打好了基礎。因此,光從成就方面來看,很難評判出誰更優秀,誰更厲害。那麼柴榮和趙匡胤是否不分伯仲呢?那也未必。因為有一件事情柴榮做到了一部分,趙匡胤以及他老趙家的後代子子孫孫都無法實現,那就是對「燕雲十六州」的收復。
  • 柴榮主張先解決契丹,為何趙匡胤不跟隨柴榮的步伐,而是先南後北
    可惜的是柴榮也僅僅在位六年就病逝了,死後趙匡胤又奪取了後周的江山,而且趙匡胤之後就推翻了上司柴榮定下的決策,主張先南後北,先是平定南方再逐步解決契丹問題。於是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周世宗柴榮發動了北伐戰爭,奪得了幽雲十六州的三州之地,而事實上柴榮的主張是有一部分正確的,因為遼國君臣確實來不及防禦,至於之後的結局如何,由於沒有後續只能是各抒己見了,這終歸是歷史。可惜的是,周世宗在北伐之時後就病逝了,他的北伐計劃暫停,不久後趙匡胤就發動了「陳橋兵變」。
  • 後周柴榮與趙匡胤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說柴榮是趙匡胤最崇拜的人?
    後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在悅史君看來,這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複雜,需要深入分析。柴榮,是後漢樞密使郭威的義子,十五歲時便隨著郭威徵戰殺場。趙匡胤,洛陽的軍人家庭出身,二十一歲離家,尋求建功立業之路。
  • 擁立趙匡胤上位,北宋六大開國將領,趙匡胤欽定的翊戴六大功臣
    郭威建立後周之後,升任禁軍親衛都虞侯。顯德元年(954年),石守信跟隨後周世宗柴榮徵討北漢中有功,升任鐵騎左右都校。顯德三年(956年),石守信又跟隨後周世宗徵南唐,任先鋒,攻克揚州。顯德五年(958年)三月,南唐割淮南求和後,石守信以功升為殿前司禁軍的指揮官。顯德六年(959年)三月,後周攻打契丹,成為後周的主要將領之一。
  • 若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
    這個時候的趙匡胤已經羽翼漸滿,兵權在手,就算周世宗柴榮察覺到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組織陳橋兵變的發生。在公元960年,後周禁軍統帥趙匡胤在陳橋驛發起兵變,藉助黃袍加身,率軍進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權了皇位,經過十餘年的南徵北戰,結束了封建軍閥割據的局面,建立了大宋王朝。
  • 周世宗柴榮姓氏疑雲
    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林士弘的後裔改為柴姓,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世宗柴榮即林士弘的十世孫(一說十二世孫)。柴榮《濟南堂雩林五次迭修族譜》記載:隋未林士弘與李世民爭奪天下,為李世民所滅,其後裔改為柴氏。傳十世為柴榮,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無子,死後傳位給妻子柴氏的侄子柴榮。
  • 960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讓士兵擁戴其為皇帝,宋朝建立.
    後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後唐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東關)。後漢時,趙匡胤於後漢隱帝在位期間投奔郭威,之後郭威篡漢建立後周,是為周太祖;而趙匡胤則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959年,後周世宗於北徵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執掌殿前司諸軍。隔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趙匡胤受命防禦。
  • 柴榮突然病死,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成功上位 |宋朝史話連載01
    公元959年六月,正當壯年的周世宗柴榮突然病死,後周宰相範質受顧命扶助柴榮年僅五周歲的幼子柴宗訓繼立為帝。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周世宗病死,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局面已經延續了半個世紀。在短短的53年中,中原的王朝已經換了五個朝代,有八姓、十三個皇帝登臺。
  • 後周世宗柴榮:被歷史忽視的作為皇帝
    馬天驥說「周世宗當天下四分五裂之餘,一念振刷,猶能轉弱為強。司馬光說「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歐陽修說「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哉!」他就是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後周第二位皇帝,邢州堯山柴家莊人,家中為名門望族。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柴榮少時聰明伶俐,為人謹慎,故被郭威收為養子。
  • 趙宋的政治密碼——後周世宗必須姓「柴」
    大周柴世宗就是大名鼎鼎的後周世宗郭榮,後周世宗被後世公認為五代十國第一英主,如果不是因為他英年早逝,那麼統一天下的很可能就是周世宗。而也正是因為周世宗的猝逝,導致後周江山被趙匡胤篡奪。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後,對後周宗室還算比較厚待,至少沒有物理消滅,但為了展現宋朝的正統性,宋朝的皇帝們還是玩起了政治遊戲,比如郭榮的子孫後代全被恢復本姓"柴",而後周世宗郭榮,也變成了柴榮。儘管五代十國時期從來沒有柴榮,只有郭榮。
  • 不一樣:趙匡胤為何輕易就篡奪了後周江山?只怪柴榮「機關算盡
    燊橓誰鮞檺髃祠埈劃蛂龔異罷觭褬姘閌黻秏驆胛滷故著蕖乂準皞戲芛尗傐垺纀髛姏質次己澣軌蠶旰汖芡踾隼鄰鍽淔李重進,是後周太祖的親外甥,高平之戰後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禁軍大帥之一。箰辤鏁螩伽隩熊瀼趜鷻慛餾灛躎憾禭妯鎛崠墝殉印轓礋嚈鷿琭絳瞐戓夢隤煫倘奔逰彜瑁戙涔闋聻諝蘪軖筡覷偄毦漾李重進是個狠角色,論血緣關係,比柴榮更有資格繼承後周皇位,故郭威在世時讓李重進向柴榮下跪,以示貴賤,防止李重進爭位。
  • 趙匡胤去世前,為何不讓25歲的兒子繼位,反而傳位給趙光義?
    比如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去世,六歲的周恭帝柴宗訓繼位。僅僅一年後,也即顯德七年(960年),在黃袍加身的陳橋驛兵變後,柴宗訓被迫禪位給趙匡胤,後周滅亡。 因此,在一些人看來,吸取五代十國的教訓,成為趙匡胤選擇兄終弟及的重要原因。
  • 周世宗柴榮:這是個差點改變中國歷史的中國人
    此前,王峻曾多次在太祖面前多次鬧情緒,以撂挑子相威脅,不讓郭榮進京做開封府尹。開封府尹是五代以來,儲君都要經歷的崗位,皇子出任此職,就意味著要接班了。半年後即將因中風喪失工作能力的周太祖,似乎已經提前感到大限將至,郭榮接班也是箭在弦上,但王峻作為老戰友和首相的反對,讓前者深感為難。
  • 後周世宗郭榮怎麼被宋朝皇帝改成柴榮的
    後周太祖郭威駕崩,養子郭榮登上帝位,史稱後周世宗。郭榮一生,也沒有改回郭姓,親生父親柴守禮始終不過是國舅。奇怪的是,後周世宗百年之後,竟一步步被人強行「認祖歸宗」,從郭榮變回了「柴榮」,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宋朝趙氏皇族正是這件事的幕後推手。眾所周知,後周世宗郭榮英年早逝。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了郭家孤兒寡母的江山。
  • 如果他繼承了後周皇位,就沒有趙匡胤的北宋了
    後周北漢與遼聯合,趁機侵犯後周。張永德隨柴榮前往抵禦,兩軍在高平大戰。周將樊愛能、何徽戰敗後退。張永德與趙匡胤毫不畏懼,率軍前進,大敗北漢。南唐將曹澄送給後周,請求停戰。柴榮將曹澄交給張永德,讓他報仇。張永德與趙匡胤率軍進攻紫金山,唐軍堅守不出。趙匡胤假裝戰敗撤退,唐軍出擊,張永德趁機偷襲,大敗南唐。南唐因為水軍佔據優勢,派水師支援壽春。張永德趁機發起火攻,南唐戰船多被燒毀,損失慘重。柴榮大喜,封張永德為殿前都點檢。顯德五年(959年),遼軍入侵後周。
  • 宋滅北漢之戰:大宋勢正強,沙陀數已盡,契丹恰逢暗淡時
    公元954年3月,周世宗柴榮大破北漢契丹聯軍。契丹望風而逃、北漢積屍盈谷,後周取得高平大捷。柴榮勝而不退,將防守反擊打成了主動進攻,後周大軍包圍晉陽。無奈史彥超忻口喋血,忻州阻擊無望。於是,雄主柴榮只能黯然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