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世宗柴榮:被歷史忽視的作為皇帝

2021-03-05 奧秘世界


  唐朝滅亡後,在中國北方,先後出現了五個政權,他們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他們時間不長,且一個接著一個,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顯得很渺小,但有一位帝王,卻在歷朝歷代備受讚頌。馬天驥說「周世宗當天下四分五裂之餘,一念振刷,猶能轉弱為強。司馬光說「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歐陽修說「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哉!」他就是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後周第二位皇帝,邢州堯山柴家莊人,家中為名門望族。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柴榮少時聰明伶俐,為人謹慎,故被郭威收為養子。951年,郭威建立後周,委任柴榮治理澶州,其境「為政清肅,盜不犯境」。柴榮不僅屢立戰功,且政績頗佳,咋朝中有著很好的關係和人脈,因此,郭威去世後,皇位自然傳到了柴榮手裡。

  柴榮即位時,由於國家新喪,北漢聯合契丹大舉進攻。但柴榮毫不害怕,史載柴榮「身穿白袍,往來敵陣,大攝敵軍」。使北漢和契丹屢屢戰敗,再也無力爭奪中原。但由於在戰時後周軍隊出現混亂,若沒有柴榮激勵士氣,將一戰即潰,所以在戰後,柴榮決定整頓軍紀,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有功者,柴榮給予重賞,如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就被升為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對臨陣脫逃者,柴榮也給予嚴懲。


  柴榮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即位後,多次下召求賢納士,史載,柴榮「好拔奇取俊,有自布衣上書,下位言事者,多不次進用」。他還在戰亂之時恢復了科舉考試,通過考試廣泛地選拔人才。

  唐亡後,由於戰亂頻繁,因此地方保留了很大程度的權力。那些地方要員對中央的命令也多是陽奉陰違,使得地方經常一片混亂,吏治也逐漸貪汙腐化。柴榮即位後,大力進行整頓,生活上也力求節儉,對宮中無用之人進行裁減,拒絕珠寶珍玩,禁止地方官上供名貴產品。

  世宗深知,國家之中,農業是本業,發展農業生產是大事。故世宗下召將部分軍隊解散回家,分給土地,使其專門從事農業生產。又下令招撫各地流民,把大量荒地供其耕種。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勞動力,世宗對社會上的很多人士進行打擊,迫使其從事農業生產。955年,世宗下令毀佛,取消各地佛寺,對和尚和尼姑授予土地。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還實行了新稅法。


  經過幾年的改革,後周的政治狀況日益清明,又積累了較多的物質資源,對外戰爭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當時北方只有北漢和契丹,而南方依然存在有數個政權,其中最為強大的就是南唐。柴榮決定,要先打擊南唐,搶佔土地,再準備下一步的戰爭。從953年起,後周連續三次出兵進攻南唐,連下江北各地。使南唐政權瀕臨崩潰,最後,南唐請和,柴榮也害怕契丹趁機進攻,故接受了南唐的議和條件。

  由於契丹屢屢犯邊,柴榮自然不能容忍,他開始積極部署對契丹的戰爭。959年,柴榮親自率軍猛攻契丹所佔領的幽雲十六州,很快就佔領了六州之地。眼看勝利在望,但此時柴榮突然患病,後周軍隊不得已班師回開封。不久,柴榮病逝,時年39歲。

  世宗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生前曾立下「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志向,因此,他的過早離世,使世人感到惋惜。

奧秘世界訂閱號:aomishijie8每天更新一次,包羅萬有

奧秘世界小編私信:95020026每天更新一次,包羅萬有


相關焦點

  • 偉大的後周世宗柴榮:歷史上不可忽視的皇帝!
    有一位帝王最起碼比起上面提到的四位來的毫不遜色,這個人就是五代最英明的君主,五代時最為人感到可惜的帝王,中國歷史上最被人忽視的皇帝——後周世宗柴榮。五代十國圖後周世宗柴榮後周世宗柴榮(公元921年9月27日-959年7月27日),又稱柴世宗,漢族,邢州堯山柴家莊人(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郭園村)。
  • 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最有作為的明君
    郭威當年起兵攻開封的時候,命柴榮留守鄴都,足見柴榮此時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養父做了皇帝之後,柴榮被委以重任,因為郭氏滿門被漢隱帝所殺,所以柴榮成為郭威惟一的繼承人,並加封為晉王。  周世宗是五代時期最有作為的明君,在他繼位之初,他立誓要在三十年內統一天下,開創一個太平盛世。他並不是那種有計劃沒有行動,光說不練,紙上談兵的君主,他有勇有謀,雄才大略,每一步都是在推進他既定的國策。
  • 河南新鄭後周世宗柴榮皇陵
    後周世宗柴榮皇陵後周是我國歷史上五代十國之一,開國皇帝是郭威,郭威與柴榮是一對異姓父子。
  • 踏訪新鄭陵上村,走近後周世宗柴榮
    在周世宗慶陵東北方向200米左右,是柴榮符皇后的懿陵;自懿陵向東北500米左右,村東的農田裡,是柴榮之子柴宗訓的順陵,這三座陵墓,和河南省新鄭市郭店鎮周莊村南,後周太祖皇帝郭威的嵩墓
  • 周世宗柴榮——一個被忽略的賢君
    然而,若要論生平無懈可擊,要論身後無一微詞,只要他一出場,包括上述十大傑出帝王在內的所有皇帝統統靠邊站。他,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周世宗柴榮。柴榮雖然只當了五年半皇帝,但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卻凝集了中國歷代帝王之美德。在位期間,柴榮勵精圖治,任人唯賢,虛心納諫,銳意革新,抗擊外敵,關心民生,使國家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強勢發展。
  • 歷史上的驚天騙局: 後周世宗叫柴榮, 至今許多人信以為真
    唐滅亡後,進入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個時期,五代十國,經歷了近百年的分裂割據之後,最終被北宋所終結。
  • 千古明君後周世宗柴榮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後改姓郭,後世仍以柴榮習稱。邢州堯山縣(今河北隆堯)人。五代時期政治家,後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柴榮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長騎射,略通書史及黃老之術,且為人謹慎篤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早年曾隨商人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在後漢時期,隨郭威赴鄴都就鎮,任天雄牙內指揮使。廣順元年(951年),後周建立,郭威委任柴榮治理澶州。他為政清肅,使盜不犯境。廣順三年(953年),入朝任開封府尹,進封晉王。
  • 周世宗柴榮與滄州大運河
    ,從907年到960年換了五個王朝,十三位皇帝。柴榮的橫空出世,才改變了這段充滿血腥殺戮的黑暗歷史。平民出身的柴榮心懷統一大志,立下了為君30年、掃平天下的宏志,雖然未能實現這個願望,但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經濟開始復甦。他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
  • 周世宗柴榮:這是個差點改變中國歷史的中國人
    開封府尹是五代以來,儲君都要經歷的崗位,皇子出任此職,就意味著要接班了。半年後即將因中風喪失工作能力的周太祖,似乎已經提前感到大限將至,郭榮接班也是箭在弦上,但王峻作為老戰友和首相的反對,讓前者深感為難。老淚縱橫的皇帝,對身邊的文臣說:「我只有一個兒子,而王峻,竟然還要想方設法阻隔我們父子的關係,我讓兒子到開封看看我,他就滿懷怨恨。
  • 周世宗柴榮:戰亂的五代十國最偉大的賢明君主
    今天是10月24日,也是農曆9月24日,是柴家祖先五代時期後周皇帝柴榮的誕辰日,特向他三鞠躬致敬!        柴榮是柴家的驕傲, 是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任皇帝,史稱周世宗,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統帥。        論英偉,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漢武帝;論名氣,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聖祖;論功績,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祖;論謀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則天;論剛猛,他比不上明太祖和明成祖。
  • 周世宗柴榮姓氏疑雲
    《舊唐書》記載:「大業十三年,徙據虔州,自稱皇帝,國號楚,建元太平……」大業十三年(617年),林士弘率部遷徙至虔州(江西贛州),初稱南越王,後稱皇帝,國號「楚」,建元「太平」,以王戎為司空。不久,楚軍「攻陷臨川、廬陵、南康、宜春等諸郡,北至九江,南洎番禺,悉有其地。」
  • 後周世宗柴榮與北宋宋太祖趙匡胤相比,誰的能力更強?
    按照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攻略,柴榮需要在四年時間內,至少消滅除北漢外的其他七個割據政權。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柴榮已經盡了人力,至於天命就不是他能把握的了。所以,歷史的接力棒只能交給他這個老部下趙匡胤。趙匡胤黃袍加身算不算兵變?當然算。兵變是不是不道德?當然是。
  • 趙宋的政治密碼——後周世宗必須姓「柴」
    看起來好像沒啥問題啊,姓"柴"嘛,後周世宗柴榮一直也是這麼叫的呀。但請看兩本書上的記載——"本姓柴氏"。什麼叫"本姓柴氏",就是說他本來姓柴,但後來肯定不姓柴了。比如《舊五代史》記載後梁太祖朱溫就直接是"姓朱氏,諱晃,本名溫";而對後唐奠基人李克用的介紹則是"太祖武皇帝,諱克用,本姓朱耶氏"。
  • 柴榮主張先解決契丹,為何趙匡胤不跟隨柴榮的步伐,而是先南後北
    歷史有時候對於有些人來說真的是一個莫大的玩笑,對於周武帝宇文邕來說是如此,對於周世宗柴榮來說也是如此,宇文邕時期他早已平定北方,此時只剩下南方偏安東南的南陳,宇文邕死前想要先打垮突厥再統一天下,可是上天不給他時間了,在北徵突厥時候就病死了,死後楊堅篡位奪取了他的江山。
  • 周世宗到底是叫柴榮還是郭榮,對宋朝政治有巨大影響|文史宴
    宋初的《舊五代史·周書·世宗本紀》:「世宗睿武孝文皇帝,諱榮,太祖之養子,蓋聖穆皇后之侄也。本姓柴氏……」晚出的《新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姓柴氏。」兩《五代史》在說到世宗時,都說「本姓柴氏」。什麼叫「本姓柴氏」,就是說本來姓柴。兩書在給世宗立傳的時候,應該都是從世宗姓郭的角度來說的。
  • 周世宗柴榮為什麼是五代十國第一雄主?從生平所做所為就能看出
    此次事件當中,郭威的兒子,以及柴榮的兒子全部被殺,郭威被逼無奈之下,起兵反抗劉承佑,最終推翻後漢,建立了後周,成為了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當了四年皇帝之後,撒手而去,雖然在位期間政治清明,也曾立志統一天下,但畢竟時間太短,還沒來得及讓後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對郭威的養子柴榮來講,繼承而來的後周其實還是一個爛攤子,為此,周世宗柴榮在周太祖郭威的「益國利民」的思想基礎上,提出了「安國利人」的主張,在政治、軍事、經濟、刑法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只是可惜大業未成而中道崩殂。
  • 後周柴榮與趙匡胤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說柴榮是趙匡胤最崇拜的人?
    後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在悅史君看來,這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複雜,需要深入分析。柴榮,是後漢樞密使郭威的義子,十五歲時便隨著郭威徵戰殺場。趙匡胤,洛陽的軍人家庭出身,二十一歲離家,尋求建功立業之路。
  • 若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
    為什麼就算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呢?下面筆者就結合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呢?第一,歷史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促成了趙匡胤的陳橋兵變。
  • 柴榮:「五代第一明君」
    他們雖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偉大的歷史功績,但是身上都還有或大或小的缺陷。如秦始皇殘暴,不體恤民力;漢武帝連年徵戰,民眾有苦;唐太宗弒兄殺弟,逼父篡位。明太祖殺光功臣。但是,歷史上唯有這位皇帝,堪稱史上最完美,最好的皇帝,在位僅僅5年,千百年來,百姓不斷祭奠,無一人敢於批評指責。是一位非常少見,非常難得,非常英明的好皇帝。
  • 歷史上的驚天騙局後周世宗叫柴榮,至今許多人信以為真
    唐滅亡後,進入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個時期,五代十國,經歷了近百年的分裂割據之後,最終被北宋所終結。然而北宋卻是踩在後周的肩膀上建立起來的,提到後周,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傳奇人物,後周世宗郭榮。是的,是郭榮,而不是柴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