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明君後周世宗柴榮

2020-12-22 美靈說歷史

後周世宗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後改姓郭,後世仍以柴榮習稱。邢州堯山縣(今河北隆堯)人。五代時期政治家,後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柴榮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長騎射,略通書史及黃老之術,且為人謹慎篤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為養子。早年曾隨商人在江陵販茶,對社會積弊有所體驗。在後漢時期,隨郭威赴鄴都就鎮,任天雄牙內指揮使。廣順元年(951年),後周建立,郭威委任柴榮治理澶州。他為政清肅,使盜不犯境。廣順三年(953年),入朝任開封府尹,進封晉王。顯德元年(954年),郭威駕崩,柴榮登基為帝。柴榮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在位期間,對內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制度、刑法,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經濟開始復甦。對外南徵北戰,西敗後蜀,收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遼國,連克三關三州。史家稱讚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顯德六年(959年),柴榮在商議攻取幽州時突發疾病,不久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在位六年。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葬於慶陵。

相關焦點

  • 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最有作為的明君
    在五代十國的君主中郭威也算是一代明君,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時間,勤政愛民,治國有方,不僅穩定了亂局,還使得新朝有了起色。郭威去世後,因為他的親生兒子在那場宮廷鬥爭中被漢隱帝屠戮殆盡,只得由他的養子郭榮繼位,郭榮也叫柴榮,後世稱為周世宗。  郭榮本姓柴,是邢州龍崗(今河北邢臺西南)人。
  • 周世宗柴榮——一個被忽略的賢君
    司馬光是個嚴謹之人,他不顧宋朝皇帝之感受,把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皇帝抬到如此高的位置,說明柴榮為人、為政的完美程度確有登峰造極之處。柴榮(921—959),邢州龍岡(今河北邢臺西南)人,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任皇帝,史稱周世宗,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統帥。
  • 河南新鄭後周世宗柴榮皇陵
    後周世宗柴榮皇陵後周是我國歷史上五代十國之一,開國皇帝是郭威,郭威與柴榮是一對異姓父子。
  • 偉大的後周世宗柴榮:歷史上不可忽視的皇帝!
    有一位帝王最起碼比起上面提到的四位來的毫不遜色,這個人就是五代最英明的君主,五代時最為人感到可惜的帝王,中國歷史上最被人忽視的皇帝——後周世宗柴榮。五代十國圖後周世宗柴榮後周世宗柴榮(公元921年9月27日-959年7月27日),又稱柴世宗,漢族,邢州堯山柴家莊人(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郭園村)。
  • 周世宗柴榮與滄州大運河
    柴榮的橫空出世,才改變了這段充滿血腥殺戮的黑暗歷史。平民出身的柴榮心懷統一大志,立下了為君30年、掃平天下的宏志,雖然未能實現這個願望,但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他在位期間,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經濟開始復甦。他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
  • 後周世宗柴榮:被歷史忽視的作為皇帝
    馬天驥說「周世宗當天下四分五裂之餘,一念振刷,猶能轉弱為強。司馬光說「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歐陽修說「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哉!」他就是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後周第二位皇帝,邢州堯山柴家莊人,家中為名門望族。柴榮從小在姑丈郭威家長大,柴榮少時聰明伶俐,為人謹慎,故被郭威收為養子。
  • 踏訪新鄭陵上村,走近後周世宗柴榮
    在河南省鄭州市新鄭郭店鎮陵上村西邊的農田裡,有一條兩列雪松夾著南北走向的神道,走到神道的盡頭,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墓,這就是後周世宗柴榮的陵墓,即周世宗陵,也稱之謂「慶陵」。
  • 周世宗柴榮:戰亂的五代十國最偉大的賢明君主
    今天是10月24日,也是農曆9月24日,是柴家祖先五代時期後周皇帝柴榮的誕辰日,特向他三鞠躬致敬!        柴榮是柴家的驕傲, 是邢州堯山柴家莊(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任皇帝,史稱周世宗,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統帥。        論英偉,他比不上秦始皇和漢武帝;論名氣,他比不上唐太宗和清聖祖;論功績,他比不上隋文帝和宋太祖;論謀略,他比不上光武帝和武則天;論剛猛,他比不上明太祖和明成祖。
  • 柴榮:「五代第一明君」
    周世宗柴榮他就是五代周世宗柴榮,五代第一明君。當然說起柴榮很多人覺得很陌生,但是說起小旋風柴進,很多人就知道了,對,按照《水滸傳》的描述柴進就是柴榮的後世子孫,當然柴進是純屬虛構的一人。而柴榮卻利用這個機會,讀書習武,騎馬射箭,而且對古代兵法,典籍都有涉獵,還學了一些黃老之術。這些都為其後來治國理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柴榮後來跟隨郭威投軍南徵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深受郭威的信任。他的姑父郭威當了後漢的樞密副史後,他也成為了大將軍。後漢皇帝見他們的軍功太高就殺了郭家和柴榮的親屬。郭威憤怒起兵,建立了周,史稱「後周」。柴榮更是成為郭威唯一的繼承人。
  • 後周世宗柴榮與北宋宋太祖趙匡胤相比,誰的能力更強?
    於是,柴榮詢問王樸自己能掌幾年天下。王樸推算的結果是三十年。於是,柴榮以三十年為期,確定了自己的時代任務:十年開疆拓土、十年生養百姓、十年天平盛世。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周世宗滿打滿算也就做了六年皇帝。所以,周世宗的時代任務,只能是前十年的開拓天下。簡單說,就一個字:打。
  • 周世宗柴榮姓氏疑雲
    民間有一種說法,認為林士弘的後裔改為柴姓,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世宗柴榮即林士弘的十世孫(一說十二世孫)。柴榮《濟南堂雩林五次迭修族譜》記載:隋未林士弘與李世民爭奪天下,為李世民所滅,其後裔改為柴氏。傳十世為柴榮,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無子,死後傳位給妻子柴氏的侄子柴榮。
  • 柴榮主張先解決契丹,為何趙匡胤不跟隨柴榮的步伐,而是先南後北
    歷史有時候對於有些人來說真的是一個莫大的玩笑,對於周武帝宇文邕來說是如此,對於周世宗柴榮來說也是如此,宇文邕時期他早已平定北方,此時只剩下南方偏安東南的南陳,宇文邕死前想要先打垮突厥再統一天下,可是上天不給他時間了,在北徵突厥時候就病死了,死後楊堅篡位奪取了他的江山。
  • 歷史上的驚天騙局: 後周世宗叫柴榮, 至今許多人信以為真
    唐滅亡後,進入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個時期,五代十國,經歷了近百年的分裂割據之後,最終被北宋所終結。
  • 周世宗柴榮為什麼是五代十國第一雄主?從生平所做所為就能看出
    此次事件當中,郭威的兒子,以及柴榮的兒子全部被殺,郭威被逼無奈之下,起兵反抗劉承佑,最終推翻後漢,建立了後周,成為了後周開國皇帝。並且,柴榮還裁減了宮中冗員,停辦了各級政府不急的事務,不許地方官進貢甘鮮食物,宮中也摒棄珍寶珠玩。當宣徽院進呈御食物料之數時,他批道「朕之常膳,所用物料,今後減半,餘人所食即須仍舊」,這表明柴榮確實留心政事,注意節儉。他還經常檢點自己的工作,說明自己「雖躬親庶政,日裡萬機,亦恐無以勝任」,在周世宗柴榮的以身作則下,後周政治日趨清明。
  • 周世宗柴榮:這是個差點改變中國歷史的中國人
    傳統演義故事中的郭威與柴榮柴守禮的妹妹嫁給了後唐的小軍官郭威,但兩人婚後一直無子,於是柴氏的娘家內侄、哥哥柴守禮的兒子——柴榮,就被過繼過來,作為兩人的養子。但後周軍並沒有趁機入川,在順利收取了後晉丟失的秦、鳳、成、階四州,保衛了關中地區的安全,迫使後蜀勢力完全龜縮回劍門以南,達到了預期的軍事目的後,周世宗收兵回朝。【陸】 御駕親徵戰淮南顯德二年入冬後,開封的周世宗要求沿淮守將,必須上報當日的水情和對面後唐軍隊的駐防情況。
  • 周世宗到底是叫柴榮還是郭榮,對宋朝政治有巨大影響|文史宴
    本姓柴氏……」晚出的《新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姓柴氏。」兩《五代史》在說到世宗時,都說「本姓柴氏」。什麼叫「本姓柴氏」,就是說本來姓柴。兩書在給世宗立傳的時候,應該都是從世宗姓郭的角度來說的。因為說周世宗叫郭榮,本來姓柴,這樣的邏輯是合理的。如果說周世宗叫柴榮,本來姓柴,這說不過去。
  • 揭秘五代十國:似乎只有兩個明君?
    五代十國形勢圖其實五代十國時期,在十國中,還是有一些明君的,但大多晚節不保:王建、李煜、孟昶。(史載李煜剛登基時就勵精圖治,對宋朝邊境加強防備;孟昶繼位之初便推行新政;大家聽說過的最著名的昏君是後晉的契丹兒皇帝石敬瑭,其次便是荒淫無道的後梁太祖朱溫。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在五代,只有後唐明宗李嗣源和後周世宗柴榮。但其實,後晉還有一位半個明君,那就是被契丹滅國的後晉出帝石重貴。
  • 趙宋的政治密碼——後周世宗必須姓「柴」
    看起來好像沒啥問題啊,姓"柴"嘛,後周世宗柴榮一直也是這麼叫的呀。但請看兩本書上的記載——"本姓柴氏"。什麼叫"本姓柴氏",就是說他本來姓柴,但後來肯定不姓柴了。比如《舊五代史》記載後梁太祖朱溫就直接是"姓朱氏,諱晃,本名溫";而對後唐奠基人李克用的介紹則是"太祖武皇帝,諱克用,本姓朱耶氏"。
  • 柴榮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卻為何突然決定北伐契丹?
    周世宗柴榮曾經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正月北伐,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他的這次出徵十分順利:僅僅用了42天時間便收復了三州十七縣。正當柴榮準備攻打北方重鎮幽州之時,他卻不幸身患重病,只得班師回朝。
  • 後周柴榮與趙匡胤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說柴榮是趙匡胤最崇拜的人?
    後周世宗柴榮五代時期後周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是北宋開國皇帝,在悅史君看來,這兩個人的關係非常複雜,需要深入分析。柴榮,是後漢樞密使郭威的義子,十五歲時便隨著郭威徵戰殺場。趙匡胤,洛陽的軍人家庭出身,二十一歲離家,尋求建功立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