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市場上,「社區團購」的補貼概念還是比較火的,相信絕大部分的消費者都已經感受到了,很多人在手機上已經體驗過了。前段時間,人民日報還對此發表了一篇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其中還有些許批評的意思。
這對於底層的商戶來說,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比如現在的社區買菜團購,這就影響了各個地區的小商販或者是農民的利益,這些買菜的人大多數都是一直在種地的老人,他們買了菜換來的收入用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開支。
網際網路的這一手段是讓他們很難有能力招架的住的,不僅僅是這類群體,同時還有商超渠道的人反應也是十分激烈的,因為對這些商家而言的話,平臺推出了燒錢的補貼,使得商超零售行業競爭態勢發生了變化。
傳統商超的利益也受到了侵害,同一件商品,商超給出的價格是不可能跟網絡上的社區團購是一樣的,現在的社區團購常常以低價來吸引消費者的購買,一時間,使得這些消費品公司的市場價格紊亂,利潤空間變窄。
甚至現在網絡上的社區團購都有很多0.1元的搶購活動,對於消費者來說的話,當然最看重的還是性價比,曾經就有人曝光出同款商品差價超1倍的事件,那麼消費者肯定會選擇社區團購補貼購買商品的。
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是真的賺了嗎?其實不然,就跟大多數的電商平臺一樣,開始的時候先進行收割,通過各種補貼及優惠吸引更多的流量,那麼時間長了之後,這些平臺也就要開始「反向收割」。
這就會直接導致了消費者現在在這些平臺上購買的商品非常的便宜,但是到了發展的比較成熟的階段,那麼商品的價格基本上就是平臺說的算,而傳統的商超也肯定成本更加大,導致了售價也會跟著市場價格上漲。
所以對消費者而言的話,最後「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最後還是要從消費者的身上收割回來。到時候可能就是任人宰割了。
而社區團購現在大火,商超渠道受到了影響,經銷商們當然對此非常有意見, 而消費品公司也是處於含淚虧本的狀態,市場份額被搶佔,沒有消費者。也沒有強大的資本後臺可供消費補貼,最後線下銷售的處境更加的艱難。
面對傳統的商超渠道和現在流行的社區團購,兩者出現了非常猛烈的衝擊,兩種模式的碰撞勢必會導致很多新的問題出現,關於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會達到一個新的情景。現在網際網路已經滲透進人們的生活了,想要排斥它是不可能的。
關鍵就在於如何能夠尋找一個新的模式使兩者共存和融合,這才是最完美的結局,但是想要看到這個成果的話,或許還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摸索期,兩者之間的衝突勢必也要淘汰一部分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