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價格太便宜!要不要跟?超市高管:等錢燒完

2020-12-15 網易科技

(原標題:社區團購狂「打折」,價格低過超市!要不要跟?超市高管:等他們這波錢燒完)

每經記者 湯輝 每經編輯 梁梟 程鵬

「我們的瓜子一上社區團購(平臺)秒殺活動,經銷商就打電話來投訴!」最近一兩個月,洽洽食品(002557,SZ)某三四線城市的銷售經理張健(化名)疲於應對。

經銷商之所以投訴,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社區團購平臺存在大量低價商品「不講武德」,這影響了其自身利潤,並且他們的客戶——商超渠道反應也相當激烈。

疫情背景下,社區團購發展迅速,短短數月成了網際網路行業的「光明頂」,但圍攻的卻遠不止「六大門派」。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的評論,相關話題再上熱搜。

在A股市場,社區團購概念也被炒得飛起,龍頭股中水漁業(000798,SZ)9個交易日(11月27日到12月9日)漲幅接近翻倍。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相較投資者看好,消費品公司卻「很痛苦」,它們面對流量巨大的新渠道和固有的價格體系、經銷商網絡,左右為難。

同款商品差價最高超一倍

傳統商超拒絕跟進補貼

你參與社區團購了嗎?近日,多位市民向記者講述了這樣的經歷:突然被朋友拉到某個微信群裡,群裡各種秒殺活動(如一塊錢的蔬菜、水果和雞蛋)滿天飛。

部分社區團購平臺上線短短幾個月,日單量就衝到了數百萬、千萬級別,較低的商品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團購的價格到底有多低?與市場價差距有多大?1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成都高新區一家永輝超市一探究竟。

記者不斷在幾家主流社區團購平臺間切換並在超市內尋找同款商品,對比了幾十款商品後發現,絕大多數商品在社區團購平臺上的售價都要低於在超市的售價。

價差最高的是安井食品(603345,SH)旗下一款桂花糕(300g),相差超過1倍。記者注意到,價差超過50%的品類集中在酒水飲料和調味品。

商品價格差距為何如此之大?某全國性質的大型商超電商部門工作人員陳瀟(化名)對記者表示,商超渠道價格高於社區團購平臺有自身原因。從賣場角度來說,賣場上架商品要考慮毛利率,並且由於商超會向供應商收取入場費、陳列費、新品費等,「羊毛出在羊身上」,從供應商開始價格就低不了。並且這些費用目前是商超企業重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很難捨棄。

對於價差問題,除了商超渠道自身的原因,社區團購平臺大幅補貼商品價格也是重要原因。

陳瀟坦承,目前社區團購攻勢對公司的電商業務有一定影響,但目前看起來暫時沒有那麼大。他向記者展示,目前其所在商超的微信小程序也上線了1元秒殺商品。「這個肯定是虧本的,但不會無限制燒錢。」他補充道。

對於社區團購大手筆補貼的做法,一家商超上市公司高管王新(化名)12月8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採用這種燒錢方法的平臺,對於傳統零售企業來說是攪局者。

面對衝擊,傳統零售企業是否會跟進?王新表示,當前,商超零售行業競爭態勢發生了變化。但新的嘗試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企業不能盲目追逐風口,而要進行長遠的規劃,思考清楚零售的核心內涵後再付諸實踐。

「跟他做也沒必要。讓他耗吧,看他能耗到什麼時候。」對於當前社區團購平臺的補貼大戰,王新認為,商超零售經營涉及多個方面,競爭也涉及多方面,傳統商超零售企業不可能全部跟進。「他(們)不可能永遠補貼吧?等他們這波錢燒完了我們再討論。」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吳先明認為,目前來看,社區團購方式會對傳統零售市場形成一定的衝擊,這種方式也可能會長期演變下去。因此,傳統的零售企業也要適應這種變化。當然,原來的形態存在一些慣性,所以傳統(零售企業)調整起來會有困難,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前述商超上市公司高管王新分析稱,此次社區團購帶來的競爭形勢新變化,對於行業來說也未必完全是壞事。因為多年來,傳統零售企業技術進步比較有限。未來,逐步應用新技術、新方式,提高勞動效率、降低勞動成本是必然趨勢。而當前,零售行業也確實需要一些攪局者,通過競爭淘汰一批企業。此次社區團購和補貼大戰的興起,可能將加速行業淘汰。

低價供貨社區團購平臺引發投訴

違規經銷商遭處罰

商超渠道受到衝擊,為其供貨的經銷商自然反應激烈,這種壓力也順勢傳導到消費品公司。

由於產品之間沒有區別,而價格相差明顯,商超渠道意見很大。「我們的瓜子一上社區團購(平臺)秒殺活動,經銷商就打電話來投訴!」最近一、兩個月,洽洽食品張健疲於應對。

「價格亂了,惱火得很」,對於最近社區團購平臺大額補貼的情況,張健深有感觸,「之前出現過兩次平臺某款瓜子售價低於出廠價的情況,所以停了平臺的貨。」

洽洽一款瓜子在社區團購平臺和超市間差距明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湯輝 攝/某社區團購平臺截圖

「近期某些電商平臺、團購品牌在未經我司授權情況下,低價售賣我司產品,給公司和各經銷商的線下銷售帶來比較惡劣的衝擊。」這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某消費品上市公司發給客戶的告知函內容。

上述告知函寫到,為了維持價盤的穩定,保證市場的良性運作,在沒有公司明確授權的情況下,禁止與各類電商、社區平臺、團購品牌合作並供貨,對於未經授權的銷售行為,公司將採取法律措施管控維權。「一旦發現、查實,將取消各類政策支持,並倒扣其費用2萬元整!」告知函在結尾處強調。

據記者了解,不止這家上市公司,思念食品、龍旺食品等消費品公司都發出了類似函件。

一位社區團購平臺的酒水飲料供應商李傑(化名)說:「現在廠家很痛苦」,一些高流量商品被平臺拿來引流,把C端價格拉得很低,導致線下經銷商價格體系紊亂。

李傑表示,多家消費品公司的銷售人員都已在經銷商微信群中通知,不允許低價向平臺供貨,且配套了罰款措施。目前,農夫山泉(09633,HK)、華潤雪花等公司都對經銷商的相關違規行為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罰款。

12月8日,記者打開多個社區團購平臺小程序發現,前述提到的部分商品仍在以較低的價格銷售。李傑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由於全年銷售業績壓力太大,部分經銷商鋌而走險,偷偷低價向平臺供貨。但後果是,經銷商偷偷供貨,滿足不了平臺需求,平臺也沒有穩定的貨源,目前處於尷尬期。此外,還有一種情況:經銷商雖然以正常價格供貨,但是平臺覺得沒有競爭力,用發放優惠券的方式,將價格砸下來。

李傑透露,平臺上部分商品銷售價低於進貨價,可能引發跨區域竄貨的問題,這也是廠家嚴厲打擊的行為。為了規避上述風險,經銷商會對該類商品進行限購,比如每人限購一兩件,平臺也會予以配合。

傳統渠道仍是主流

維護價盤成消費品公司「條件反射」

除了來自經銷商體系的壓力,消費品公司自身又是如何看待社區團購這個新渠道以及其帶來的衝擊和變革?

社區團購冷凍產品供應商路遙(化名)對記者分析,社區團購商品補貼不像當年的網約車平臺補貼大戰,當時網約車直接面向消費者,而這次平臺競爭,拿著品牌方的市場和價盤來引流,廠家是肯定不會坐視不管的。

12月9日,安井食品方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公司產品在社區團購平臺的銷售,都並非公司直接與平臺的合作,而是經銷商方面拓展的渠道。至於價格方面,公司現在已經關注到有一些渠道上把價格打得特別低,公司整體價格體系有點亂。接下來,公司將採取進一步措施來進行價格管控。

「我們希望所有的渠道開拓和發展都是良性的。」安井食品方面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希望整體價格體系比較公平,不是為了吸引眼球或者(通過)變相壓價的方式去獲取市場佔有率。這種情況下,公司會先跟經銷商說明情況和進行指導,但如果後續經銷商方面仍然存在惡意競爭的行為,公司肯定會進行一些處罰。「這個是肯定要有的,因為不可能只是說指導,那政策(執行)下去就沒什麼意思了。」

商業世界,利益往往是重要考量。消費品公司對社區團購平臺價格管控的另外一大原因是與傳統的銷售渠道相比,目前平臺上的銷量還不夠大。

據張健透露,對於洽洽來說,社區團購平臺開闢了新的銷售渠道,但這樣對線下銷售衝擊很大。從數據上看,他負責的區域整體銷量也只是略微增長。

在供應商路遙看來,社區團購平臺拓寬了不知名小廠商的銷售渠道,短時間內他們的銷量會越來越好,而大品牌體量較大,需要考慮現有的渠道和價盤。

目前,路遙所經銷的商品廠家提出兩個要求,一是控價,如不能控制就要斷貨,二是給平臺供貨必須要廠家授權。他預計,廠家的限制措施出來之後,相關低價銷售行為會很快規範。

對於控價,洽洽食品張健則不太樂觀:「個人覺得盤子太大了,控價比較難。」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價格體系的管理不是一個新問題。在全渠道的戰略布局下,一般企業會對不同渠道的產品規格和價格進行區分。他建議,針對當前社區團購的興起,消費品廠家可以進一步在這方面細分管理。

社區團購發展迅猛

消費品公司「抵制是被動,最終將適應」?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在疫情背景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社區小超市也在招募團長進軍社區團購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湯輝 攝

「抵制是被動的,廠家最終只能適應」。面對增速較快的新渠道,供應商李傑給出了這樣的判斷。

記者注意到,的確不乏看好社區團購平臺發展的消費品上市公司。聖農發展(002299,SZ)在2020年11月份銷售情況簡報中表示,公司已經開始布局新興的社區團購電商,預計今年公司直營和客營的社區團購渠道銷售額將突破1億元。

而在管控價格的同時,也有不少消費品公司展現了開放的姿態,尋找與社區團購平臺合作的合適機會。

安井食品方面對記者表示,雖然近期社區團購比較熱門,但目前市場上社區團購平臺較多,尚未形成一兩家特別大的社區團購平臺,公司方面目前仍在觀望。因為從公司層面來說,如果直接合作的話,還是希望對方的體量、銷量都形成一定規模。

據記者了解,周黑鴨(01458,HK)產品已經入駐了多個社區團購平臺。近日,周黑鴨方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稱:「渠道的增多確實出現這樣的問題(產品價格體系受到了影響),我們內部也設有專人在負責價盤管理,針對區域、線上下、活動等都會有專項的管控措施;另一方面,周黑鴨在各渠道產品規格設置上會有所區別。比如,我們商超便利是以小規格『趣享裝』為主,線上電商同時兼顧常規規格和小規格『樂享裝』。」

供應商路遙也表示,他們正在和廠家探討,採用供應相較其他渠道有差異化的商品(比如用代工廠加工)等方式,繼續與平臺合作。

「以後,傳統的超市也好,經銷商也好,這些模式可能會出現分崩離析的狀態。」吳先明認為,新技術和新業態的變化,意味著零售行業格局正發生變化。而廠家需要調整經銷商體系以適應新變化。「未來,隨著(社區團購的)量越來越大,廠家可能越來越重視社區團購這一渠道。」

朱丹蓬則對記者表示,當前社區團購仍處於競爭非常激烈的階段,而未來社區團購平臺的競爭將主要集中於產品品質、性價比、服務體系、客戶黏性等方面。

記者|湯輝  陳晴 輯|梁梟 程鵬  杜恆峰

校對|孫志成

相關閱讀: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別只惦記幾捆白菜!冷卻降溫,這個千億風口「不香了」?

每經編輯 趙雲

昨天(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上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猜你想看:《六大重點工作,釋放八大信號!政治局定調,中國經濟明年這麼幹,這些表述極罕見》

這是自《反壟斷法》生效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明確表示強化反壟斷。此前不久,11月30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上,亦提到「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反壟斷、公平競爭審查等工作」。

有觀點稱,近一個半月,中央接連出臺反壟斷政策及多次反壟斷表態,或預示著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時代已經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昨天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

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不過,聯網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

當天,有網絡傳言稱,馬雲表態,阿里巴巴將全面退出社區團購,認真做好科技賦能,服務產業升級。在這之後,一張關於社區團購的網絡截圖引發了不小的討論。該網絡截圖顯示,不止包括馬雲關於阿里巴巴之後的規劃,還提到美團、拼多多均表示「全面退出社區團購」。

一時間,網絡上眾說紛紜,有人半信半疑,也有不少人堅決認為是謠言。截至《每日經濟新聞》發稿,阿里、拼多多、美團對此都沒有官方回復。

「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

人民日報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

下沉社區終端,將線上流量與線下供應鏈整合,加大優惠補貼力度,用價格優勢換流量,用戶下單就能等菜上門……在「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上發力,或許又是一個網際網路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改變生活的精彩故事。但輿論場上也有許多不同聲音,除了對於菜販群體利益深刻改變的討論外,也有不少思考指向對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期待。前不久,一些網際網路技術公司運用前沿技術破解科技難題,這深刻啟示我們: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年以來,美國接連在晶片上制裁中國科技企業,攻克關鍵技術領域的「卡脖子」難題,成為舉國上下的關切。網際網路巨頭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位技術,人們期待巨頭們不僅能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更能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這不僅是為企業發展儲蓄技術,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之所在。

事實上,從阿里巴巴的達摩院,到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中國的企業日益注重向科技創新進軍。在當今時代以及更長遠的未來,科技創新能力,掌握關鍵領域核心科技的能力,成為國家競爭和長遠發展的關鍵要素。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當然,網際網路企業也有生存的壓力,也需要獲得投資回報,但科技創新並非要求企業不賺錢,而是把投資的存續期延長,不痴迷於急功近利、不熱衷於短期變現,而能夠在長周期視野下贏得技術變革帶來的更大收益。中國14億人口、4億中等收入群體構成了超大規模消費市場,這不僅為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沃土,更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超大規模市場,可以為科技創新產品提供廣闊銷路,從而攤薄科技創新的成本,如果我們的網際網路巨頭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能夠運用數位化技術探索未知、拓展人類知識疆土,再與超大規模市場結合,將會產生巨大的科技創新勢能。依靠硬核科技,讓企業站上價值鏈頂端,讓國家競爭力、自主性更強,讓人類的知識邊界更大,不是更「香」嗎?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巨頭紛紛布局 今年迎來爆發式增長

社區團購自2016年起就小有發展,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社區團購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到了下半年,凡是有名的網際網路巨頭一一跑步入場布局社區團購。據證券時報·數據寶梳理,

今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

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

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

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

12月11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表示,將向社區團購平臺興盛投資7億美元。

A股投資者對於社區團購也頗為關注,在深交所互動易中搜索「社區團購」顯示,近一年有關「社區團購」的投資者提問有208條,上證e互動中相關結果有118條,內容多為有無布局相關業務、有無與大型的社區團購平臺合作等。

在其他巨頭紛紛入場的同時,哈囉出行卻悄悄關閉了旗下社區團購平臺「哈囉惠生活」的多個入口。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哈囉惠生活」,進入後卻顯示「伺服器錯誤」,另一個「哈囉惠生活門店端」小程序也顯示「目前歇業」。資料顯示,「哈囉惠生活」於今年上半年」陸續在山東淄博、濰坊上線,運行時間不到一年。

社區團購概念股近期有所回撤

社區團購概念在11月底迎來了一輪新的熱炒,數據顯示,布局社區團購或與相關平臺有合作的A股上市公司共30家。自11月26日至12月1日四個交易日內,概念股平均上漲了5.03%,其中國聯水產11月27日拉出20%的漲停板,次日繼續大漲10.27%,累計上漲了42.13%。宏輝果蔬五天內三次漲停,累計上漲了27.97%。

12月以來,板塊熱度有所降溫。據數據寶統計,自12月4日起社區團購開始降溫,概念股平均下跌超過5個百分點,其中14隻個股下挫超過5%,4隻個股下挫超過10%。12月11日,社區團購指數下跌2.53%,宏輝果蔬近六個交易日累計下跌7.84%,供銷大集連跌四日,累計下挫12%,次新股若羽臣12月11日大跌6.59%。

圖片來源:數據寶

從組成來看,社區團購概念股中新面孔較多,有6隻為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佔全部概念股的20%,其中有4隻9月以後才上市。除金龍魚外,這些次新股近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回撤,華文食品回撤幅度最大,達16.37%,若羽臣、仲景食品分別回撤14.34%、11.06%。

除次新股外,供銷大集回撤幅度最大。公司旗下「寶商到家」平臺已於10月1日上線運行,已經建立了社區團購群。旗下佛山順客隆已於2020年雙11上線了「順客隆優選」小程序,主要為線上社區拼團銷售業務。該股4月底借農村電商熱點連拉5個漲停板,最高股價上漲165.1%。

每經熱評:莫讓小商販成為網際網路壟斷的「犧牲品」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息,12月10日,部分省份反壟斷工作座談會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北京、上海、浙江、山東等23個省(區、市)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並進行了交流發言。此次會議總結了反壟斷工作取得的成績,並研究部署「十四五」時期的反壟斷工作。

每經評論員王鬱彪認為,巨頭們對社區團購趨之若鶩並不難理解,因為這塊「蛋糕」足夠大。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指出,在疫情的刺激下,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但在高密度的資本入局和巨頭跨界之下,也不禁引發部分市場人士擔憂——新一輪「燒錢」策略之下,網際網路巨頭下場「賣菜」是否將奪走小商小販的生計?前期補貼燒錢迅速擴大規模,後期形成寡頭市場,消費者是否真能從中受益?

這種擔憂並非沒有依據。對於小商販而言,社區團購的擴張無疑會對社區周邊菜市場產生一定程度的分流與衝擊。對於消費者而言,暴力擴張、打擊競爭對手的補貼只能存在於一時,社區團購一旦形成寡頭市場,便無價格優勢可言,更難以避免出現「殺熟」等不良現象。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在這個過程中,那些或推著小車或蹲在露天市場賣菜的小攤販,以及那些租了菜市場攤位或門面房賣菜的小生意人,他們起早貪黑辛苦付出,最終卻可能面臨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進而失去生計的風險。消費者在前期獲得優惠後,也將逐漸開始為巨頭壟斷市場後的諸多行為「買單」。

即便社區團購發展不利,巨頭及背後的資本往往也會避免成為「風停後」的「犧牲品」,全身而退,只是已被虛假泡沫吹起來的市場卻可能一片狼藉。

王鬱彪認為,網際網路經濟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將來要競爭,大家就必須講規矩,在社區團購高舉高打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對市場必須多一分敬畏,讓消費者真正獲益,如果依然採取純流量「燒錢」模式,註定只會重蹈「呆蘿蔔們」的覆轍,最終留下一地雞毛。

最後,回到社區團購本身,生鮮賽道經過資本的大規模加注後恐怕機會所剩不多了。再看現今不再熱鬧的小攤、菜場,他們一直默默堅守,支撐我們平凡而溫馨的生活圖景。下班後順手在熟悉的老闆攤前購置一些新鮮的菜品,在質量參差不齊的西紅柿裡挑幾個好看的帶回家飽餐一頓,即便需要討價還價但也充滿煙火氣。

這些無關營收、利潤、效率、價值、成敗,這只是構成我們普通卻彌足珍貴的日常。在當今這個時代,切勿讓生活的儀式感、穩定的秩序感付之一炬,因為我們需要它們。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人民日報評論、每經APP(記者 王星平)、證券時報·數據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等

相關閱讀:

衛龍辣條宣布斷供社區團購平臺:因價格低於出廠價

【CNMO國新聞】近幾年,團購已經成為網際網路經濟的新熱點,雖然這樣的形勢已經存在許久,但是未曾如今年一樣吸引了包括京東、阿里等巨頭入場,同時美團也跨界開始了新模式,團購早期玩家拼多多在這一領域已經深耕許久,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各家目前均採用高價補貼的形勢,在無論是數碼產品、家電領域、餐飲、快消、食品甚至蔬菜糧食一類的民生產品皆給出了極大的優惠讓利。


衛龍辣條明星產品(圖源來自網絡)

但同時,這也讓生產廠商犯了難,其原因就在於許多團購平臺的上架價格甚至低於廠商出貨價,這使得很多薄利多銷的廠商很難再控制自己產品在市場上的價格,為了應對這一現象,有些廠商已經開始了自救,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導,最近衛龍辣條宣布停止向社區團購企業供貨,包括多多買菜、美團等。

衛龍發布了《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表示近期已經收到很多相關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馴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品項遠低於出廠價,損害了客戶的利益。同時在該通知中明確了對公司明星單品的市場指導價格,其中就包括衛龍辣條。並表示如果這樣的現象不能得到有效制止,將會繼續取消平臺經銷權。

無獨有偶,糧油調味品生產商海順達公司也有提出了類似的聲明,並已經將遠低於出廠價格的商品陸續停止供貨給多個社區團購企業。董事長錢清華確認了這一政策的真實性,並在採訪中表示廠商「也很難做」。

錢清華表示,許多有些社區團購平臺將民生產品以遠低於市場正常價格出售,這是對上下遊企業毀滅性的打擊,也破壞了正常的商業秩序,未來有可能會出現社區渠道被團購平臺所壟斷。

此前人民日報曾發表評論: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社區團購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價格低過超市要不要跟?超市高管:等他們這波錢燒完
    部分社區團購平臺上線短短幾個月,日單量就衝到了數百萬、千萬級別,較低的商品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團購的價格到底有多低?與市場價差距有多大?1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成都高新區一家永輝超市一探究竟。記者不斷在幾家主流社區團購平臺間切換並在超市內尋找同款商品,對比了幾十款商品後發現,絕大多數商品在社區團購平臺上的售價都要低於在超市的售價。
  • 社區團購狂「打折」,價格低過超市!要不要跟?超市高管:等他們這波...
    部分社區團購平臺上線短短幾個月,日單量就衝到了數百萬、千萬級別,較低的商品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團購的價格到底有多低?與市場價差距有多大?1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成都高新區一家永輝超市一探究竟。
  • 壓低商品價格 靠人頭費吸引顧客 社區團購發展不能錯了方向
    錢的話是給您提成,每個區域每個商品的提成不一樣,但是綜合下來是10%左右。只要是別人選擇了您的門店下單,東西送到您的店裡來了,這個提成就是您的。」  聽起來,社區團購便利、價格實惠,團長們還能賺錢,但這種模式在近期卻飽受爭議:多家廠商均發布通知,禁止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
  • 儘管社區團購興起,便宜又便利,但我更不舍充滿煙火氣的菜市場
    社區團購現在算便宜,但是等到這些菜市場倒閉了,社區團購價格就會高於現在市場的價格,把之前虧的錢都給賺回來,最後虧的是消費者。而且導致菜市場倒閉的話,會帶來很多人就業成了一個大問題,從而引起社會問題。
  • 社區團購動了誰的奶酪?最難不是小菜販,有生鮮超市銷量跌20%
    從價格上來看,團購上的秒殺價確實比門店便宜,相當於她的進貨價了,但秒殺的菜和水果一般都是蘿蔔、土豆、砂糖橘這樣的應季大路貨,「其他的品種價格也沒有那麼便宜。」李美每天分揀的單子裡,生鮮商品頂多1/3,其他的是糧油調料日雜,「這些東西價格太便宜了,一看見就想買,幾塊錢買回來也是囤著,沒啥用,但就是想買。」
  • 社區團購狂潮下的超市老闆:努力了一個月後,我的生意終於垮了!
    身為店主,他總是會在視頻裡興致勃勃地跟大家透露超市的「秘密」——哪種涼茶最正宗?如何檢測香菸的真假?看得出來,他應該十分熱愛開超市這項事業。然而當粉絲詢問小王入行超市的事宜的時候,他卻義正言辭地勸告大家千萬不要開店。這是因為如今超市老闆的日子實在太難了,滿是辛酸和焦慮。
  • 他們為什麼要抵制社區團購?
    以上是目前能看到、跟巨頭主導的社區團購平臺有直接競爭關係的利益相關方。所以現在為小攤小販抱不平的呼聲很高,因為巨頭擺明了是在跟他們搶生意。另外,有一些小超市老闆在跟社區團購平臺合作、成為團長之後,發現有些自己店裡的東西,平臺上也在賣,而且賣得比自己還便宜,於是幹了一段時間就撤了。
  • 社區團購補貼「硝煙瀰漫」消費品公司左右...
    記者不斷在幾家主流社區團購平臺間切換並在超市內尋找同款商品,對比了幾十款商品後發現,絕大多數商品在社區團購平臺上的售價都要低於超市的售價。價差最高的是安井食品旗下一款桂花糕(300g),相差超過1倍。記者注意到,價差超過50%的品類集中在酒水飲料和調味品。某全國性質的大型商超電商部門工作人員陳瀟(化名)對記者表示,商超渠道價格高於社區團購平臺有自身原因。
  • 「1分錢」「1元錢」貨品減少,爭議浪尖的社區團購要「退燒」?
    成消費者日常購物渠道疫情之後,社區團購採取了「手機預約下單+門店到貨+消費者自提」的方式,低於超市和電商平臺的價格、次日達的高效率送貨讓它成了消費者心中的香餑餑。家住河南開封的小婷(化名)今年開始接觸社區團購以後,每周去超市的頻率大為降低,逛手機微信群的團購信息取代了逛超市,「生鮮、牛奶、零食、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都通過團購搞定,價格比超市甚至是電商平臺都便宜不少。」
  • 濟南社區團購調查④丨產品信息不全、車庫成了自提點……社區團購...
    在七裡山西路一個自提點,消費者團購的產品放在戶外,缺少管理。隨著社區團購瘋狂擴張的背後,各個「團長」、自提點也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家住無影山附近的吳穎最近通過社區團購買了一些日常用品,但是提貨的過程不太順利。
  • 「社區團購,我們不幹了!」
    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下發的通知顯示:近期收到眾多投訴,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品項遠低於出廠價,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任何客戶操作社區團購平臺,必須有我司授權,否則視同竄貨;不管平臺有沒有補貼,價格不得低於我司終端零售價。」
  • 客群不同,社區團購能否取代實體門店
    在我做超市行業市場調查的時候,我就發現了這麼一個有趣的事情:同一城市隔了一條街的距離有兩家規模差不多的超市,一家超市經營的商品檔次較高,生鮮品比較新鮮,質量較高,該低溫陳列的全部陳列在保鮮櫃裡,葉菜的柜子還是噴霧的,最大程度保證了蔬菜的新鮮感。另一家超市呢,價格平民,檔次較低,每天都有雞蛋和打折蔬菜促銷。
  • 社區團購「百團大戰」之下超市如何賺錢?
    中秋國慶之後,零售行業進入傳統的淡季,雙十一的連年衝擊,更是讓傳統線下商場超市壓力倍增。近段時間來,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一時間形成了「百團大戰」的局面。在這個背景之下,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社區團購市場,拼多多成立多多買菜,美團開啟美團優選,連沒有零售「基因」的滴滴公司也成立橙心優選進入社區團購的戰場,各大平臺磨刀霍霍,好不熱鬧。
  • 社區團購的一些基礎認知
    社區團購在疫情時期突然爆發,興盛優選成為了新模式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跟過去社群電商、社區團購等相似模式不同的是,這次的的風口,帶來的是巨頭美團、拼多多和滴滴的重磅投入。各方都加入了最精兵強將的組合、籌備了最優質的糧草,全國鋪開。
  • 「九不得」出臺 社區團購要講「武德」了!
    專心土雞生意的趙姐則想得更遠:「聽說社區團購要被規範了,我覺得價格只是其中一方面,最主要還是看質量,現在大家喜歡吃土雞,我打算用直播的方式賣土雞,顧客看上哪只就選哪只。」對於網上有便宜「團購」會不會參與的問題,李阿姨認為,可以試一試,如果太麻煩還是算了。   住在玉皇觀街、82歲的的王婆婆,對附近的菜市場、商超如數家珍:「永輝的魚很新鮮;天涯石那家賣藕的妹兒人很好,我腿痛她給我說她老家的土方子;要買豬肝的話,我都是提前給九號鮮生的老闆打招呼。」   每天逛菜市場已成為王婆婆必要的日常交際。
  • 禁給社區團購低價供貨,華海順達稱防打破價格體系,衛龍暫不回應
    12月13日,華海順達向新京報記者證實,這是給供貨商內部的一個文件,此舉是為了防止打破價格體系。衛龍方面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還不了解,需進一步向公司核實。社區團購今年因疫情而興起,引得多個網際網路巨頭持續注資加碼。但在近日,人民日報卻對「社區團購」發表評論指出,「除了對菜販群體利益深刻改變的討論外,也有不少思考指向對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創新期待。」
  • 社區團購奪了誰的生計?
    什麼是「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是一種以居民社區為單位,藉助網際網路進行團購銷售,在社區內提貨,為社區居民提供日常所需商品的購物消費方式。換個思路,這些年比較火的盒馬生鮮、叮咚到家、京東到家、天貓超市…做的不都是類似的事情麼,就是覆蓋到了大家的日常普通消費。為什麼社區團購如此深受大家的歡迎?最近,菜販子有點活不下去了,因為社區團購受眾太廣,大家逐漸都將買菜、買吃的、買喝的、買用的戰場轉移到了社區團購上。
  • 京東7FRESH邵宏傑:京東要做社區團購的長期主義者
    8月29日-30日,2020中國社區商業大會在山東濟南隆重啟幕,本次大會以「拼團直播重塑商業價值」為主題,探索社區經營新思路。來自全國的行業專家、企業高管和社區拼團操盤手等齊聚泉城濟南,共商共促中國社區商業的全新發展。在8月30日的會上,京東7FRESH社區拼團負責人邵宏傑帶來《社區團購,快還是慢?》的主題演講。
  • 巨頭俯身,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
    半小時前,他又挨了老伴一頓臭罵,「人家做不好扭頭就走了,你跟著瞎惹惹,以後讓我們在這裡怎麼跟人處。」他已經記不得這是一個月以來的第幾次爭吵,但一個月以來的信任危機,幾乎都來自社區團購和鄰居之間引起的種種不快。
  • 社區團購: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到了2020年,基於疫情的影響,社區團購蓬勃而起。疫情期間,人們長期居家隔離,出門購物極不方便,這種情況促進了「超市老闆線上賣菜、社區居民線上買菜」的購物模式,使得社區團購在這樣一個宅家紅利期火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