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發現,曾經紅遍網絡的華農兄弟,最近開始轉行直播挖竹筍了。從竹鼠到竹筍,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對華農兄弟來說,可能就是人生的一次大轉折。
很難想像,要是當初沒有竹鼠的加持,本來默默無聞的華農兄弟如何能華麗轉身為「網紅」。至於華農兄弟吃竹鼠的理由不夠了、吃竹鼠的一百種理由、來自竹鼠最後的倔強等登上熱搜榜的話題,更是無從談起了。
這一回,總能在視頻裡讓我們哈哈大笑的華農兄弟,恐怕自己是笑不出來了。
當然,竹鼠從舞臺C位隱退的原因,也不難理解。權威專家早就解釋過,新型冠狀病毒有可能來源於竹鼠、獾等野生動物。為了公眾的健康,也為了傳播的效果,靠竹鼠起家的華農兄弟暫時和竹鼠劃清界限,也是合情合理。
不過,以後的路該怎麼走?我們還有沒有機會在視頻裡看到華農兄弟的冷幽默,欣賞這位「村霸」的表演?
華農兄弟向澎湃新聞介紹,他們也在「等政策」。可想而知,此時此刻,他們的心裡也是充滿了忐忑。
看起來,讓另一隻靴子早一點落地,或許才能給華農兄弟送上一顆定心丸。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養竹鼠,到底安全不安全?
這個問題,一時之間還真的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不同專家的意見也有分歧。有專家認為,經過幾十年的大規模養殖,竹鼠的安全性已經有保障;但也有專家針鋒相對地認為,幾十年的養殖時間遠遠不夠,最起碼現在竹鼠連檢疫規程和屠宰規程都沒有。這也是雖然竹鼠網絡知名度高,但卻無法網店售賣的原因——拿不到檢疫證明。
華農兄弟雖然沒了竹鼠,好歹還有名氣。轉行直播挖竹筍,也不失為救急的辦法。但很多普通養殖戶的心情,可能比華農兄弟更焦急。一位廣西桂林的養殖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自己飼養的竹鼠一天要消耗將近2萬塊的開支,因為不能售賣,現在都不敢讓竹鼠繁殖。
看來,關於竹鼠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是否可以納入可食用白名單,應該有更嚴謹的調研論證,有更權威的指導意見。出臺一個明確的標準,或許才能讓更多「華農兄弟」不再感到迷茫。畢竟,還能不能養竹鼠,不光和等著看直播的觀眾有關,也和不少人的生計緊密聯繫在一起。
不管以後華農兄弟還能不能嚇唬自家竹鼠「中暑」,我都希望他們能夠神氣十足地再次出現在屏幕裡,繼續帶給我們快樂和笑聲。希望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儘快回到正軌上來。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