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嚴禁野令!1500億產值600多萬個野生動物養戶受影響!業界呼籲建立...

2020-12-27 騰訊網

據了解,2018年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產值約1494億元,如今受疫情影響,整個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面臨不同程度損失。而在「最嚴禁食令」面前,很多地方的野生動物養殖產業正面臨轉型和轉產。

全面"禁野"後,特種養殖產業何去何從?補償退出機制或幫助企業加快轉型!‖抗疫助農大家談.禮藍動保特約

南方農村報記者 趙飄飄 實習生 林曉嵐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明確自2月24日起,在原有法律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的基礎上,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在「最嚴禁食令」面前,很多地方的野生動物養殖產業正面臨轉型和轉產。

多個食用野生動物產業受困

「最嚴禁食令」一出,很多網友都替華農兄弟捏了把汗,畢竟他們的花式烹飪竹鼠在短視頻平臺上實在是太火啦,播放量上億,很多人都是因為他們才認識竹鼠。

「大概一月底接到通知,竹鼠生意就暫停了。」華農兄弟劉蘇良表示。據了解,華農兄弟養殖場在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星辰竹鼠養殖場,華農兄弟自2014年開始竹鼠養殖,已經有6年。如今,曾經直播100種吃竹鼠理由的他們,已經開始吃素,直播內容也變成了挖竹筍、吃竹筍。

華農兄弟因為在網上有一定知名度,轉型轉產相對比一般養殖戶容易。更多的竹鼠養殖戶可能正在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廣東省韶關市南雄縣全鑫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呂傑介紹,合作社投資300多萬元養殖的5000多隻竹鼠,如今被「判了死刑」。「投資竹鼠等特種養殖的,多是農村創業者,如今每天要3000多元的養殖成本,資金壓力很大,已經頂不住了。」呂傑無奈的說。

疫情暴發前,竹鼠屬於新興產業。很多地方政府鼓勵竹鼠養殖,如廣西鹿寨縣導江鄉、貴州鎮遠縣竹坪村、江西崇義縣……但如今,竹鼠養殖成了燙手山芋,政策未明確之前,大多數種植戶都得暫停銷售,暫停銷售意味著錢只出不進,養殖戶經濟壓力大,還有一些準備擴大養殖的,計劃也被迫落空。浙江多地還封閉隔離竹鼠養殖場。

和竹鼠一樣處於困境的還有蛇。在湖南永州、郴州、衡陽、湘西等地養蛇企業較多,整個湖南有2000多家,持證的1000多家。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都是養蛇大省。疫情之下,蛇廠也面臨巨大壓力。

同樣是蛙命不同。3月初,農業農村部與國家林草局協商,把《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以及農業農村部公告推廣的水產新品種等作為劃分依據,將列入上述名錄的兩棲爬行動物,明確由農業農村部按照水生動物管理。牛蛙、美國青蛙成功「洗白」,但黑斑蛙、虎紋蛙(田雞)養殖戶仍充滿迷茫。據了解,全國黑斑蛙生態養殖已達到年產銷量9萬~10萬噸,市場消費規模達到近30億元。受疫情影響,黑斑蛙、虎紋蛙養殖一籌莫展。

據了解,2018年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產值約1494億元,如今受疫情影響,整個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面臨不同程度損失。2016年,全國食用動物產業的從業者已達626.34萬人。

多地出臺補償退出機制

3月23日,廣東省肇慶市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共同起草《肇慶市關於支持以食用為目的陸生野生動物養殖項目轉型退出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旨在支持、指導和幫助野生動物養殖場(戶)調整和轉變生產經營活動。

據統計,肇慶市現有各類以食用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人工養殖場(戶)423家,涉及竹鼠、眼鏡蛇、滑鼠蛇、泰蛙等11種,現有存欄數560多萬隻(條)。

肇慶市確定屬地管理、應退盡退、依法補償三個原則。縣(市、區)政府為責任主體,負責本轄區以食用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養殖場、養殖戶退出和調整、轉產;推動以食用為目的,且未納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養殖陸生野生動物全部退出;對受影響的養殖場、養殖戶依法給予一定補償,補償標準由市統一制定,補償資金優先從村集體經濟收入、單位幫扶資金、產業扶貧資金等渠道解決,確無法解決的,可由相關縣(市、區)按程序從財政涉農資金中統籌考慮。

同樣,3月20日江西省林業局提出,「積極爭取上級有關支持,儘快完善並出臺食用性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工作方案,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同日,安徽銅陵市要加大幫扶養殖戶的力度,鼓勵養殖戶做好轉產轉型。

另外,在四川省攀枝花市、樂山市和雲南省楚雄州、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貴州省荔波縣等地都提出,對面臨的補償資金、野生動物收容安置、社會風險評估等制定初步方案。

特色養殖轉型

食用轉藥用

疫情之下,湖南永州異蛇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譚群英多日難入眠,她在仔細研究了政策後,終於找到了轉型之路。「轉產、轉項養殖是最好的出路。」譚群英介紹,《決定》中提出「因科研、藥用、展示等特殊情況,需要對野生動物進行非食用性利用」,這意味著,人工養殖蛇類項目可以在法律法規框架內,採集蛇毒、蛇蛻等藥材來生產國內緊缺的多種成品藥及製藥原料藥。隨後她聯繫了醫藥公司,對方也對合作項目感興趣。如果能順著「藥用」的道路走下去,前途應該比較光明,合作社社員的利益也能得到保障。

蛇養殖從食用到藥用,雖然找到了轉型的路子,但毫無疑問,門檻更高、資金更多、管控更嚴。雖然已經在摸索中,但可以預見,實際轉型中還得克服技術等一系列難題。

回歸傳統養殖

在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萬安鎮太平村,周紅梅的蛇養殖基地已經開始轉型。「這裡有3000多隻小鴨子。疫情剛出來的時候,我就開始想著飼養家畜了,目前總共養了1萬隻小鴨子。」周紅梅介紹。

在飼養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周紅梅頗能未雨綢繆。「有了2003年的經驗,感覺只要是這類病毒與野生動物有關係,養蛇是特殊的飼養行業,猜想可能會受到波及。即使疫情過了,今年蛇市場多半也很低迷。所以疫情剛出現後,我就開始轉型。」周紅梅決定以後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鴨子是大家經常吃的禽類,需求量大。」除此之外,她還飼養了很多兔子。

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王道金養殖藍孔雀已經10年,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孔雀大王」。受疫情影響,當地政策規定如果飼養藍孔雀作為觀賞用是不受禁止的,如果作為食用,則禁止養殖銷售。「如果禁止食用,僅靠觀賞市場很難支撐養殖產業的發展。「王道金介紹,思前想後,王道金決定帶領周邊孔雀養殖戶回歸傳統養殖。

王道金用養孔雀的經驗養雞,為節約成本,他將原有孔雀孵化設備進行了改裝。近日,王道金的第一批雞苗進入孵化狀態,按照預期,2000隻土雞將在端午節前後上市。

轉型特色中草藥種植

廣東河源市特色養殖主要集中在竹鼠、豪豬、蛇、果子狸、牛蛙、梅花鹿等6類,涉及四縣一區、15家企業、229戶貧困戶、產值682.5萬元。

如何轉型?河源市加快籌集特色種養轉型資金,按照「地方實際、相似轉型」的原則,結合疫情後保健養生的中草藥需求量大的特點,制定了特色養殖轉型轉產工作指南,指導貧困戶、涉貧企業有序轉產,種植艾草、甜葉菊、金銀花等。

如今,河源涉及9個村鎮38戶貧困戶的4339隻竹鼠的養殖項目,計劃轉產為養雞、種植秀珍菇等項目;涉及7個村鎮90戶貧困戶的1249頭豪豬的養殖項目,計劃轉產為養魚、釀酒、養殖家禽項目。

相關焦點

  • 《新民晚報》:最嚴禁令下,請放過這些野味
    id=62736991 【信息選錄】 2020年2月26日,微信公眾號「新民晚報」發布由記者毛麗君採寫的《「最嚴禁令」已下,炭烤牛蛙、燻拉絲還能吃嗎?八哥還能養嗎?》,紙質版《新民晚報》第6版刊登了內容稍縮減後的《最嚴禁令下,請放過這些野味》。
  • 探訪野生動物養殖場:因為隔離,一個「養蛙聯盟」1700噸存欄蛙不能賣
    我國野生動物養殖和食用產業規模巨大,據媒體的公開報導顯示,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專兼職從業者有1409多萬人,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未來,他們將向何處去?連日來,紅星新聞記者調查採訪了數十家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場,直擊它們的生存現狀,記錄養殖戶們的真實心聲。
  • 澳大利亞山火後,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況正在被人工智慧技術改善
    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裡,超過600個傳感器攝像機將被部署在澳大利亞受山火影響的地區,用來監測和評估倖存的野生動物種群。這項全國性的努力是「關注恢復」( Eye on Recovery)項目的一部分。通過由人工智慧技術支持的野生動物洞察平臺Wildlife Insights,全國各地的研究人員可以上傳和分享傳感器相機照片,以便更清晰地了解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在過去一年中遭受毀滅性森林大火後的應對情況。為什麼這件事如此重要? 對許多澳大利亞人來說,去年夏天那場火災的恐怖仍然歷歷在目。多達1900萬公頃的土地被燒毀,其中1260萬公頃主要是森林和灌木叢。
  • 澳大利亞野貓每天吃掉130萬隻鳥,一年殺死20億隻野生動物
    如今越來越多人都沉迷擼貓不可自拔,心情不好或者下班剛回來的時候,抓一隻貓來吸是多麼過癮的事情。不少人在養寵物的時候,都喜歡養貓。不過,在澳洲貓可不是扮演寵物的角色了。
  • 美洲哥斯大黎加GDP總量達600億美元,在我國屬於啥水平?
    其中,中部的伊臘蘇和博阿斯兩座活火山最引人注目。現已開闢為旅遊勝地,盤山的公路直通火山口。這兩座火山都是間歇性活火山。伊臘蘇火山位於聖約瑟城東北,上世紀曾突然爆發,沸騰的熔巖把數十萬噸礫石、灰沙和濃煙,噴射到上千米的高空,然後撒落到方圓十多公裡附近的地面,幾乎完全毀壞了周圍的農田、樹木和房屋。哥斯大黎加國土面積5.1萬平方公裡,大部分處於北緯8-11度之間。
  • 分類處置在養動物74萬餘只!雲南發放禁食野生動物補償資金2.13億元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9日,記者從雲南省財政廳資源環境處獲悉,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決定》要求,雲南全力確保禁食野生動物處置和補償任務全面完成。
  • 雲南1770個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機構退出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活動上獲悉,雲南省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1770個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機構退出,處置在養動物74萬餘只,兌現養殖戶補償2.14億元,為全面禁止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動物營造了良好的局面。
  • 最嚴「禁野令」下廣東多地仍賣、吃野生動物
    在全市範圍內關閉野生動物經營檔口34個(次),向自然資源部門移交野生動物活體161隻(件),江門全市市場經營戶和餐飲單位已全部停止野生動物交易。7個月後的8月11日,耙衝市場客流稀疏,大部分檔口都已關門,仍在經營的葉門可羅雀,但野生動物交易並未徹底消失在耙衝市場。記者在一家主營各種龜類的檔口發現,一個池子裡有10多隻黃喉擬水龜(俗稱「石金錢」)公開售賣。
  • 嚴禁獵殺野生動物!漵浦快速破獲一起非法狩獵案
    接警後,民警立即趕往黃金村,對戴某明家中展開突擊檢查,現場查獲被宰殺的野豬肉20餘公斤,捕獸夾80餘副,獵捕野豬用的彈簧套3個,但是並未發現犯罪嫌疑人戴某明。經現場詢問戴某明的父親,得知戴某明已聞訊而逃。
  • 最嚴禁令下 請放過這些野味!麻雀雖小不能捕 「燻拉絲」野生不要吃
    這一防疫阻擊戰裡的「最嚴禁令」,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圖說:摘除「四害之首」頭銜的麻雀現在與申城市民和睦共處 新民晚報記者 種楠/攝養殖牛蛙還能吃嗎牛蛙衝進微博熱搜前五,是因為一份「網傳」的野生動物銷售名單。
  • 在中國,流浪貓每年捕殺的野生動物超過100億
    2015年夏天,我受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的楊樂老師邀請,到藏北羌塘高原進行野生動物調查。一天下午,我們坐在下山的車上,司機突然之間大喊「狗狗狗」,緊接著停下車。我們衝出去,發現原來是三隻流浪狗正在圍攻兩隻藏原羚。
  • 眼鏡蛇、滑鼠蛇、鱟——最嚴「禁野令」下廣東多地仍在賣、吃野生動物
    在全市範圍內關閉野生動物經營檔口34個(次),向自然資源部門移交野生動物活體161隻(件),江門全市市場經營戶和餐飲單位已全部停止野生動物交易。7個月後的8月11日,耙衝市場客流稀疏,大部分檔口都已關門,仍在經營的葉門可羅雀,但野生動物交易並未徹底消失在耙衝市場。記者在一家主營各種龜類的檔口發現,一個池子裡有10多隻黃喉擬水龜(俗稱「石金錢」)公開售賣。
  • 2月份禁食野生動物以來,64種在養野生動物,12月底前停止養殖
    今年2月份,國家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決定要求,在原有法律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的基礎上,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 2500萬網紅竹鼠螞蚱等千億野生動物養殖業生變
    憨態可掬,「既能暖手還能暖胃」的竹鼠可謂是近年來最受關注的「網紅動物」,但隨著2月24日禁食野生動物決定的發布,食用竹鼠或將成為歷史。
  • 疫情切斷非洲野生動物「生命線」
    CNN援引業內人士的分析稱,2020年全球旅遊運營商的虧損總計高達2.2萬億美元,利潤至少下跌80%,遊客減少10億人。超過1億名從業者已經失業,其他與之密切相關行業的企業,如航空、餐飲和汽車租賃,也被卷進了破產的漩渦。    旅遊業是肯亞的支柱性產業,受疫情影響,該國GDP預計將下降5%。
  • 原標題:[記者調查]野生動物「肇事」村民很煩惱 呼籲:成立民間救助...
    「早些年,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情,但近段時間,山上蜂箱多次遭遇襲擊,蜂箱被拖到幾十米外,裡面的蜂蜜已被掏出來吃了個精光。」&nbsp&nbsp&nbsp&nbsp不僅楊文強家,黃荊老林林區附近的八節洞村、原林村、龍爪村多戶蜂農也反映,十多箱蜜蜂被偷吃。
  • 瞭望丨野生動物保護法治省思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正確理解全面禁食野生動物,需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說,大部分水產品離人類親緣關係遠、不存在安全問題。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高級科學顧問孫全輝說,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通常不包括養殖的魚類、貝類和甲殼類等,人工養殖的海洋動物一般被當作水產品來管理。
  • 野生動物引發的疫情,知多少?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2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對未經檢疫合格的野生動物,一律嚴禁進入市場。 野生動物是多少疫情暴發的罪魁禍首? 吃野生動物危害有多大?
  • 一千多億產值怎麼辦?數百萬人就業怎麼辦
    很多人說可能又是野生動物,17年前我們說非典是因為我們食用果子狸引起的,今年有人說可能是我們使用蝙蝠引起的。甚至也有人站出來說:我們中國人實在是太能吃了!什麼樣的野生動物都吃,當然本身吃很多野生動物就是違法的,但是有些人就是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偏要去違法、偏要去吃,結果現在你們傻眼了吧!